职场也有四年之痒

2024-05-13

1.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很重要的,职场上的暗示要学着听懂,职场上的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学习的,要学会职场的规则才能够如鱼得水,职场也有四年之痒,你学会了吗?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1    在一项以网络上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另一组数据显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
     74.6%的人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闫巩固告诉记者,工作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其表现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
    情感衰竭是指没有活力和工作热情,感到感情极度疲劳。此次调查显示,27%的人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告诉记者,现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两天来减压。“但不管在哪个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辞了职,打算彻底放松半年。”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等。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作“去人格化”。调查中,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个人成就感减低则是指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有关这一项的调查结果多少让人欣慰,74%的人对自身评价较高,仅4%左右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没什么成就感。
    
    专家根据同时拥有以上表现的多少,将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等级。结果显示,74.6%的人有一种症状,为轻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现了两种症状,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则同时具备三种症状,为严重工作倦怠。
     前4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参加工作未满4年。工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工作16年后,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人群。
    而换工作则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陈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据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劳动者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显示,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比,30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换一次工作。“这种变化与社会整体氛围有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表示,首先,现代人把钱看得太重,不少人选择某个工作并不是出于兴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们很快就会身心疲惫。
    其次,环境的影响,过去人们很少跳槽,而且大多数人都希望抱住一个“铁饭碗”吃一辈子。但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捧铁饭碗”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没能力”的表现。“人都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的,一旦身边有人出现了职业倦怠,难免影响自己。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2     职场跳槽最忌讳的几个原因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的热门。不考虑自身专长和兴趣,即使应聘成功,也难以长久。何况每一次换行都必须从新手做起,知识和经验难以积累,也很难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在某个行业里开拓出一片天地,那么跳槽就业将会变得比较艰难。这里还要提醒广大的应届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学以致用者轻车熟路,较非专业者容易上手得多。随意改行意味着没有职业目标,难有发展。
     二、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据统计,约有50%的跳槽是为了追求高薪。通过跳槽能让薪资上个台阶固然是好,可是为了一两百块跳槽就显得过于草率。现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后才发现被骗。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捣糨糊”等等,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求职者如果不加分析,就会轻易入瓮。有的人在跳槽时只盯住薪资,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得不偿失。盲目听信者往往会迅速再次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企业认为这样得求职者做事草率,难堪大用。
    
     三、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和,便“一纸休书”,“挂印而去”。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反易成为老单位同事的笑柄。企业一般也不愿招聘。
     四、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晋升。有志向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就不行了。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有一家公司最后晋升到高层管理位置的并非当初能力最强者,而是能坚持留到最后的人。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来到新的环境,光是获得领导和周围同事认同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晋升机会的获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现代成功学认为成功更多的取决于情商和逆境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了。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实力转化为地位,切忌急于求成,频繁跳槽,况且好企业一般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忠诚度,频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通过跳槽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呢?这里提几个问题,建议读者在有意跳槽前认真思考:
    1、10年甚至20年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现在又处在哪个阶段?我准备如何实现目标?
    2、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特长有哪些?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它们?
    3、我的工作经历对下一个求职目标有什么帮助?我还有哪些欠缺?
    以上这些也是企业招聘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冷静思考,不仅能让您在择业时更为理性,还能帮助您在面试时坦然面对主考官,自然容易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职场也有四年之痒

2. 怎么自我调节职场中的三年之痒?

我还没有毕业工作呢,所以不太清楚职场的三年之痒是怎么回事,不过看电视剧或者论坛,应该就是对工作和同事的厌烦吧?
其实这种厌烦是任何一项工作做久了之后大家都会有的,我自己有在写小说,经历过那种一口气写了三四万字所以感觉要吐了的感觉,也经历过那种坚持写了两个月看见小说就烦再也不想动笔的感觉,所以对于三年之痒我也有一些了解,这种情况下,熬过它就好了。不想动笔就拿起电脑逼迫自己写,不想工作就把工作摆在眼前逼迫自己工作,等你克服了生理厌恶这一关,以后再工作就不会有三年之痒了。
还有别的厌烦,我感觉,应该是感到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其实这种乏味是很无聊的,所有工作做久了都会这样乏味,你没必要因为这一点点乏味就去厌烦,就觉得自己可怜,守着这么一个没意思没新鲜感的工作,或者觉得这个工作真是没意思或者工作不适合自己,干脆决定换工作,或者跳槽找新鲜感好了。三年之痒,只要坚持过去,想想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不坚持下去什么都做不成就行了。
另外对于自己来说,也要调整心态。我有不少基友,跟他们聊天也知道,其实工作和普通人想象中并不一样,不是多努力多优秀就能立刻应聘高位,成功变成领导,然后享受多优渥的待遇,大多数人都是只能慢慢熬工龄,从低位开始,慢慢努力,积累时间和实践经验,一点一滴蹭上去,毕竟你优秀,别人也优秀,你用心,别人更用心,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要耐心,不要急躁,有机遇的话你抓得住,没有机遇的话你只能慢慢工作。
另外工作一定要用心,不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学习,英语四六级或者读研读博,你只有文凭学识上去了才会有更多工作机遇。我有几个基友就算已经做到了领导的位置也还在不停的学习,不敢拉下,用她们的话说,不学习就落后了,现在的小年轻又这么聪明,不学习就被她们超过去了。
学习英语,学习工作专业知识,学习职场知识,学习商业知识,只要你工作,就要学会自发自觉的学习。
这是我那两个基友交给我的宝贵知识经验。
    而我个人觉得,只要你自己懂得学习,那职务对你来说就永远不会枯燥乏味,就永远不会让你感到厌烦,就自然不会有三年之痒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