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柴桑在现在的哪个省

2024-05-15

1. 三国时期的“柴桑在现在的哪个省

柴桑,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

三国时期的“柴桑在现在的哪个省

2. 三国东吴的柴桑在哪里

东吴的柴桑是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辖区。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

柴桑历史:

柴桑成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柴桑县最初的辖境包括今日九江市区及柴桑区、星子县、瑞昌市等地,因此成为九江市的曾用名之一。

柴桑县在两汉时期属于豫章郡管辖,在三国及西晋前期属于武昌郡管辖,在西晋后期(304年以后)属于寻阳郡管辖。东晋南朝时期,柴桑县虽然依旧归寻阳郡管辖,但因为北方流民南迁,辖境因为侨置郡县的设置而屡有缩小变动。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9年),隋朝平陈以后,废掉了柴桑县的建制,柴桑之名从此不再出现在古代行政区划史之中,仅仅作为一个九江之地的别称存在。

3. 三国东吴的柴桑在哪里

 东吴的柴桑是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辖区。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
     柴桑历史: 
    柴桑成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柴桑县最初的辖境包括今日九江市区及柴桑区、星子县、瑞昌市等地,因此成为九江市的曾用名之一。
    柴桑县在两汉时期属于豫章郡管辖,在三国及西晋前期属于武昌郡管辖,在西晋后期(304年以后)属于寻阳郡管辖。东晋南朝时期,柴桑县虽然依旧归寻阳郡管辖,但因为北方流民南迁,辖境因为侨置郡县的设置而屡有缩小变动。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9年),隋朝平陈以后,废掉了柴桑县的建制,柴桑之名从此不再出现在古代行政区划史之中,仅仅作为一个九江之地的别称存在。

三国东吴的柴桑在哪里

4. 三国东吴的柴桑在哪里 三国东吴的柴桑在什么地方

1、东吴的柴桑是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辖区。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
 
 2、江西省九江市以西有个九江县,2017年8月,九江县撤销,改设九江市柴桑区。恢复柴桑古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向柴桑辉煌的历史致敬。

5. 三国时期的采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采桑津:在山西乡宁县西,大河津济处也,《左传僖公八年》晋里克帅师,以败翟于采桑,《杜注》“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史记晋世家齧桑,即采桑也。

啮桑:在江苏沛县西南。《史记楚世家》怀王十年,秦使张仪与楚齐卫盟啮桑。《汉武帝瓠子歌》啮桑浮兮淮泗。《注》啮桑,邑名,为水所浮漂。《后汉书王梁传》梁进与杜茂击佼疆苏武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注》啮桑,县名,或曰城名。《方舆纪要》徐州沛县西南有啮桑亭。

采桑镇,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采桑湖镇,是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下属的一个镇,位于君山区西部。2000年10月28日,由原钱粮湖二分场(文家湾办事处)、七分场(银杯河办事处)、采桑湖渔场、许市镇肖台村、华容县三封寺镇烟墩村成建制划转成立。306、202省道穿境而过。 

古柴桑县城为寻阳郡治所,因此也被称为寻阳古城。九江县学者刘晓祥先生在《柴桑城故址考》对此有详实的考证。他在该文中很明确指出,“柴桑(寻阳郡)城遗址坐落在九江县赛湖村属境七里湖滩,东临七里湖,西依鹤问赛;发源于瑞昌县青湓山的湓水自西向东流经城址至九江市区龙开河注入长江;南浔铁路自南向北沿鹤问赛与城址西缘通过……遗址的中心点南距九江县城沙河街9公里,东北距九江市区龙开河8公里。”
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也是晋代大诗人陶潜(陶渊明)的故乡。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14平方公里。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   
引自《后汉书 志二十二 郡国四》柴桑城,属于豫章郡。
柴桑又名九江,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柴桑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柴桑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柴桑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柴桑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着称于世。

三国时期的采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6. 三国时的柴桑是现在的哪里???

古柴桑县城为浔阳郡治所,因此也被称为浔阳城,也指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九江市九江县学者刘晓祥在《柴桑城故址考》对此有详实的考证。此文中明确指出,“柴桑(寻阳郡)城遗址坐落在九江县赛湖村属境七里湖滩,东临七里湖,西依鹤问赛;发源于瑞昌县青湓山的湓水自西向东流经城址至九江市区龙开河注入长江;南浔铁路自南向北沿鹤问赛与城址西缘通过。遗址的中心点南距九江县城沙河街9公里,东北距九江市区龙开河8公里"。
拓展资料: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7. 三国时期柴桑是现在哪里?

三国时期柴桑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
柴桑区是庐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三国诸葛亮、周瑜、东晋陶侃、陶潜、南宋岳飞和明朱元璋等历代名人的胜迹和传闻。先后发掘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遗址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陶渊明的陶靖节祠、陶靖节墓、岳母姚太夫人墓。
柴桑区,古称柴桑县,原名九江县,为江西省九江市市辖区,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北与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隔长江为界,东北部飞地江洲镇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隔鄱阳湖与湖口县相望,隔长江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为界。

扩展资料:
柴桑区全境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地区,属于鄱阳湖冲积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南和西南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岗地,东北和西北部沿江滨湖一带地势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冲积平原和洲地。
柴桑区,现下辖7个镇、5个乡、3个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沙河街镇,总人口33.16万(2015年末数据)。
柴桑区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铁路沙北编组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公里。境内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桑(江西省九江市辖区)

三国时期柴桑是现在哪里?

8. 三国时的柴桑是现在的哪里???

古柴桑县城为浔阳郡治所,因此也被称为浔阳城,也指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九江市九江县学者刘晓祥在《柴桑城故址考》对此有详实的考证。此文中明确指出,“柴桑(寻阳郡)城遗址坐落在九江县赛湖村属境七里湖滩,东临七里湖,西依鹤问赛;发源于瑞昌县青湓山的湓水自西向东流经城址至九江市区龙开河注入长江;南浔铁路自南向北沿鹤问赛与城址西缘通过。遗址的中心点南距九江县城沙河街9公里,东北距九江市区龙开河8公里"。
拓展资料: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