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2024-05-15

1.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流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二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三、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四、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或以上一样的才算有规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课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图5张。
     2.纸面教具:打印《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按规律排座位,引导孩子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座位,引导孩子观察出规律。
     ——请你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别呢?
     ——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我们今天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 我们现在把第二个女生和第三个男生换一下座位,现在是什么规律呢?(2个男生-2个女生)
     —— 我们再想想看,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坐呢?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吧。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小结:只有一组的排序我们并不能发现规律,只有2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们把它称为有规律的排序。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
     1.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这两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断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们也想有规律地排队,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该排在哪里,你能帮助它们吗?
     四、给幼儿发放教学材料“小动物排排队”和“小动物”,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给小动物有规律地排队。
     ——你可以用2种、3种或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地排队。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种方式呢?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规律的现象,如外墙瓷砖、床单的花纹等等,然后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吧。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3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2.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字“0”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的数字娃娃各一,花园背景图一幅。
     2.有关“0”的相应图片若干(温度计、门牌号、车牌号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秋天到了,数字娃娃们来秋游了,(边说边操作教具)1—9好数字娃娃从小到大来排队。
     0号娃娃:哎……等等我!(0号娃娃排到9的后面)
     9号娃娃:不对不对,你比我小,不能排在我的后面。(0号娃娃挤在4和5的中间)
     5号娃娃:我的前面是4,后面是6,你不能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挤在7和8的中间)
     8号娃娃:我的前面是7,后面是9,你不是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急得哭了起来)
     2.提问:小朋友,你们说0号娃娃应该排在哪儿呢?
     3.继续观看表演(了解“0”在自然数列种的位置)
     1号娃娃:0号娃娃你是我们中间最小的一个,你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0号娃娃点点头,擦干眼泪,排到了1的前面。这次,大家都表示赞同,排好队出发了。
     二、讨论:
     1.数字娃娃9为什么不让0排在它的前面?
     2.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3.小结:0在自然数列中是最小的,所以应该排在最前面。
     三、了解“0”的含义
     1.数字娃娃们走啊走,来到了一个花园里(出示背景图),她没要找花儿交朋友。
     2.2号娃娃会找哪朵花做朋友,为什么?
     3.那么5号娃娃呢?(请一幼儿来找)
     4.老师故意帮6号娃娃找错朋友,让幼儿纠错。
     5.老师指着没有花瓣的花:“这朵花找那个数字娃娃好呢?为什么?”
     6.没有可以用“0”表示,“0”表示没有。
     四、生活中的“0”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
     2.出示温度计和尺子:温度计上面也有0,这儿,0是不是表示没有?那它代表什么?(表示0上温度与0下温度的界限)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3.门牌号、车牌号、电话机上的0呢?(表示一种编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许多的“0”,“0”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五、游戏:“0”的舞蹈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身体各部位变化出“0”的形状,老师用相机拍下并播放,看看谁变得最像。
     六、活动延伸:
     1.布置“0”的主题墙
     2.教师示范书写“0”
     3.幼儿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0”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__,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有趣的的立方体》的教案 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
      活动流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二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三、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四、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五、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在车牌号码中,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是车牌中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活动重点: 
     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活动难点: 
     运用规律,尝试进行又快又全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学具:两人一套数卡(3 4 7)、每人一套数卡(1 3 4 7)、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车,引出课题
     1、车上有什么?汽车由几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门、方向盘、座位……)
     小结:汽车由车头、车身、车尾三部分组成。
     2、我这里还有很多汽车的图片,请你们来看看图片上的车有什么特别?你喜欢它什么?
     3、你在马路上还看见有哪些车?
     4、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呢?
     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播放PPT“陆老师的新车”
     (1)、这是老师的新车,是一辆银灰色的马自达。
     (2)、老师的车牌上有3 4 7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车牌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3)、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3 4 7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
     (1)、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
     (2)、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如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4)、谁手中还有与黑板上不一样的车牌。
     (5)、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小结规律:
     3 4 7 3 7 4 4 3 7 4 7 3
     7 3 4 7 4 3
     (按照次序,以每一个数字为排头,把剩下的数字交换位置)
     三、运用规律,尝试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在3、4、7中再加一个数字1,我们试试用1、3、4、7这四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
     2、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
     3、幼儿四人合作,按照规律,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数字记录不同的排列组合,最后把四个人记录合在一起。
     4、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
     四、比较辨别车牌上的颜色、汉字和英文字母,了解车牌的不同
     出示两张为4347的车牌(不同颜色)
     1、老师的车牌是4347,可是陆老师还看见一个车牌也是4347,为什么会这样?(颜色不同)
     小结:蓝色车牌是私家车,黄色车牌是教练车,黑色车牌是大使馆的车。
     出示两张车牌浙FQ4347 和沪DA4347。
     2、我还看见颜色、数字都一样的车牌,为什么会这样?
     (车牌上的汉字、英文字母不一样)
     3、小结:车牌上因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排列组合不一样,才有了千千万万的车牌号。

有趣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2.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一:漂亮的格子手绢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多角度的规律排列,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格子手绢一块;红、黄、蓝、白小方纸片若干混合后每组一份;绘画工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观察格子手绢,发现图案的美。
     1、观察手绢图案特点。
     2、启发幼儿感受图案的美。
     二、幼儿尝试用方形纸片拼出格子手绢。
     1、幼儿操作。
     2、引导幼儿进行经验总结,发现排列规律:第一排:ABABAB第二排:BABABA第三排:ABABAB第四排:BABABA。
     三、根据经验进行绘画——格子手绢
     四、展示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的涂色规律。
      延伸活动: 
     平铺结构游戏:美丽的广场
     数学教案-站队游戏
      活动二、站队游戏       活动目标: 
     幼儿主动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数学教案-站队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去郊游。内容:1、狮子大王组织小动物去郊游,小动物们按照大王的要求(矮高矮高矮高,走的、蹦的、走的、蹦的,)已经排好两队,小兔子、小松鼠、狗、猫、刺猬、小猪、大象、熊迟到了,它们该怎么样站队呢?2、队伍走着走着,中间的几只小动物因为去追路边的蝴蝶掉队了,它们很着急,请大家帮忙找找它们应该站在哪?怎么排?
      活动过程: 
     一、帮助小动物排队
     1、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1,寻找规律接下去向后排。
     2、 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2,找出哪个地方缺了,缺了什么。
     二、站队游戏
     1、幼儿站成四竖排,进行游戏。
     游戏方法:教师悄声告诉每组前几名幼儿做出两组规律,请后面的幼儿接着把规律做完。(如:坐下、起立、坐下、起立)
     2、 教师请中间几名幼儿停止动作,集体寻找中间缺了那些动作?
     (幼儿熟悉方法后,可请幼儿代替老师接下去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看规律符号进行站队游戏。
      活动三:有趣的地砖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规律,欣赏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准备: 
     废的细长形盒子人手一个;几何形积木玩具若干;展示架两个(可用图书架代替);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铺小路,幼儿教案《数学教案-站队游戏》。
     师:“我们新建的小区要修一些漂亮的小路,这有设计盒和地砖,我们把地砖铺在设计盒里变成小路,比比谁铺的又快又漂亮!”
     1、 出示盒子和积木,引导幼儿用积木在盒中铺小路,
     2、 幼儿操作。
     二、师引导幼儿发现有规律的小路很漂亮。
     1、幼儿把铺好的小路摆放在陈列架上欣赏,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并说出原因。
     2. 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小路的美,进行小结:小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铺,我们看上去会觉得很漂亮很舒服。
     三. 幼儿再次设计有规律的小路。
     四.陈列小路,相互交流经验,观察排列规律。
     五.引导幼儿将铺好的小路摆放在结构游戏——“美丽的住宅小区”里的合适位置。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用木珠、扣子、夹子串出有规律的项链和手镯。

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减、等于符号,动物卡片图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过程: 
     1、介绍新朋友:教师出示+、-、=符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别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原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开一个。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搀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有2只小鸭,游来了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一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3。
     2+1=3。”
     “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两边的数量相等。)
     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游戏:奇妙的口袋:
     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带‘-’号你们要从圈里出来;看到‘=’号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4. 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
    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路线图和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周彦妤病了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很想去看看她,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乘公交车去她家。
    二、看路线图
    1.出示路线图,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周彦妤的家在哪里吗?(请个别幼儿到教师路线图上指出)
    2.观察路线的走向
    (1)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给予解释:图中的数字是指车的编号,例如“1”就是指1路车;在标数字的地方是车站,可以上下车或转车。
    3.寻找路线
    (1)提出要求:在小地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周彦妤的家?并记录在纸上。
    (2)请一个小朋友示范来找路线,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1)猜测:在这3条路线里,你们认为那条路线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数格子验证
    (3)幼儿操作后,比较哪一条路线最近。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1)出示每路车的票价:1路车3元;2路车3元;3路车3元;4路车4
    元;5路车5元;6路车5元;7路车6元;8路车5元。
    (2)哪一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3)幼儿集体计算每一条路线所需要的钱,教师记录在纸上,进行比较。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找出“幼儿园到公园”“家到动物园”的几种路线,并找出其中最近和最省钱的一种方法,并记录到纸上。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学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欢快的情绪
    2、能唱准歌曲中休止符和念白的部分
    3、能根据乐曲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并体验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的变化变现高楼
     活动准备 :大背景图、小弟弟;小妹妹卡片个一张、念白的节奏图、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引导;“小朋友们,老师朱德小区里又造起了许多高楼,我们一起去数一数高楼好吗?
    二、出示高楼图片,幼儿听音乐
    师:“看图片上有什么吗?(高楼、白云、小孩)教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用歌曲中的歌词来进行小结。
    “那我们额一起来数数高楼好吗?”(教师带幼儿有节奏地数高楼)
    “老师这首数高楼的各好听吗?你们仔细听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
    三、理解记忆歌词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来,我们也来一起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教师带着幼儿一边打节奏一边念歌词)
    2、学习歌曲中念白部分(出示念白的节奏图)教师让幼儿反复练习
    3、学唱歌曲
    ①教师随旋律示范演唱歌曲
    ②教师随旋律说歌词
    ③教师带幼儿学唱歌词
    ④教师带幼儿唱歌,在唱歌的过程中重点练习唱准休止符的部分(如果发现有幼儿唱不准的应该及时纠正、练习)
    ⑤师幼齐唱歌曲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高楼及创编
    1、教师示范用身体表现动作(用单脚、屈膝、站立、等动作)
    2、教师创编第一层,并用动作示范表现,。引导幼儿创编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幼儿创编,教师在旁引导)
    3、个别幼儿创编并带领表演
    五、游戏
    一部分幼儿站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另请两个向朋友,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妹妹,站在圈外
    1—4小节幼儿手拉手,一边唱一边顺时针方向转圈,依次走4步
    5—8小节幼儿站定依次伸高手做高楼
    反复1—8小节圈上幼儿不动,站着唱歌,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圈里圈外钻进钻出,注意不要碰撞
    9—10小节弟弟妹妹各站着不动唱歌,屈膝表现
    11—18小节幼儿一起按节奏唱歌,做高楼的动作。两个幼儿手碰撞换人,游戏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并在亲身体验中,试着让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不错的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间接比较算式卡片的长度。
     重点难点: 
    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7页、搭配第17页的玩具卡、10以内的算式卡片如干、1—10的数字卡片若干,加号与减号的卡片若干、、黑板、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演加减号,一组幼儿扮演数字宝宝。然后带领幼儿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规则:扮演数字宝宝的幼儿站成一排,扮演加减号的幼儿站成一排。有教师随机点一位数字宝宝出来,他先找到一位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再由这位幼儿随机找另一位数字宝宝,此时3位幼儿站成一排与其他幼儿面对面,5秒钟内代表算式结果的数字宝宝就要出来,然后由这位幼儿再开始找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期间有狮子宝宝该出来的时候没有出来,或者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了就要被惩罚。每当正确的数字宝宝出来就表示一轮结束,此时其他幼儿就要回归原位。
    2、你们自己代表什么数字?能看清楚别人代表什么数字和加减号吗?
    3、每次算式组成后赶快算算结果是多少?代表这个结果的小朋友马上就要站出来。
     二、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合作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1、每组都有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玩一玩,怎么能接起来呢?
    2、哪个组的算式接龙最长?为什么?
     三、请幼儿操作《我的数学》第17页。 
    1、书上也有算式接龙的游戏,请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2、教师来回指导。
     教案二:数字接龙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理解并遵守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任务卡,游戏币
     活动过程: 
     一、颠三倒四数数。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接龙吗?接龙就是在座的小朋友指定一个“头”和“尾”,从头到尾说一件事情或东西,中间不能说错,不能停顿,一个接一个,到了尾再回到头。
    师:今天外面用数字来接龙游戏,现在有1~5一组数字,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
    规则:头尾相连,以接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数:一组数字数完以后一组重复的接下去。不漏数、不慢数。有节奏的数。
    小结:接龙的游戏会了没有?一旦漏数、慢数、错数,这条龙就接不上,也就输了。
    2、出示任务图示,颠三倒四数数。
    师:我今天带来了任务卡,你们能看明白吗?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数字3和4有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数的时候3和4的位置要变一变,先数4再数3)
    师:谁能按要求任务上的要求数一次。
    小结:任务上告诉我们要数哪些数字,任务表上的箭头还告诉我们数的过程中哪些数字的顺序有了变化。
    3、接着我们就这个颠三倒四的任务开始接龙。(强调不漏数、不错数和不慢数)
    师:你们都数对了,你是用了什么好办法?
    小结:注意力集中,挺好前面小朋友数的数。在数字的顺序有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别人数的时候你要一起思考。
     二、游戏:数字接龙大闯关 
    游戏玩法:每个人手中会获得10枚游戏币,参与游戏。从简单到的一组数字颠倒开始游戏,有人说错就要往盒子里扔1枚游戏币作为惩罚,同时游戏难度逐步提升。
    游戏规则:
    1、每人获得10枚游戏币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游戏币,掉落作废。
    2、难度会随游戏次数提升。
    3、报错数字或没跟上节奏,就要在一关结束以后自觉丢弃一枚游戏币。
    4、三关游戏结束后,所剩游戏币最多的幼儿获得冠军。
    1、第一关:1~10为一组数字3和4颠倒。
    2、第二关:第一关3和4颠倒的同时,7和8颠倒。
    3、第三关:添加新任务,指定数字不报数,而拍手。
     三、活动延伸: 
    师:学会了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把它带回班级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来看看4位老师是怎么玩的吧。
    师:(提示观察: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
    小结:此游戏按要求来进行,记得不漏数、不错数而且要有节奏的数,回去把游戏分享给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将花片进行分类、排列、记录,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1、幼儿人手一份双面操作板和积塑(大、中、小各十个)。
     2、记号笔人手一支。
     3、同样长度即时贴两条。
     教具:1、示范用操作板两份。
     2、小橘子、大苹果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花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不一样。 
     (1)教师讲解操作要领。
     师:请你们帮忙做件事,给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队。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问:
     *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操作,用花片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个,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因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观察纸板另一面,提问:
     *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花片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不一样)
     (2) 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寻求答案。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花片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花片用的数量多,大花片用的数量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出示橘子和苹果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橘子和苹果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橘子小,排的队伍长;苹果大,排的队伍短。)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橘子和苹果谁用的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苹果用的数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数量多。
     (2)师幼游戏“走钢丝”。
     *老师和一幼儿走“钢丝”,全体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老师和幼儿点数步子。
     师:“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大家帮着数数用了几步?”
     *讨论: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结:走一样长的“钢丝”,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让我们把今天的许多新发现、学会的新本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篇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篇三: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篇四: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篇五: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篇六: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活动

   大班数学: 设计门牌号码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 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大班数学: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
     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
    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
    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小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
    教师扮演灰太狼。
    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
    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
    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
    (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
    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
    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8.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使学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 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水杯图片6张。
     学具: 学具袋一个(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境 
    还记得小兔子的房子被台风刮倒了吗?后来怎么样了?(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新房子很快就盖好了,小兔非常高兴,他请小猪到他的新家去做客。小猪又约了长颈鹿、小鸡、小羊、小熊一起去(逐一出示图片)。他们想排着队一起去,可是出发前为怎么样排队吵了起来,谁都想排在前面。小朋友,你能帮它们排好队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一)操作
    请小朋友倒出信封里的小动物,给小动物排排队。
    (二)讨论交流,初次感知
    1、指名演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2、还有不同的排法吗?指名演示(边排边说)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排吗?
    3、小结板书
    你这是把( )排在了最前面,就是第一(板:第一)( )排在了他的后面,是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4、同桌交流
    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排法吗?请你告诉你的桌。
    (三)感知序数的可变性
    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去小兔家做客?谁排在了第5个?
    2、小动物们出发了,他们走啊走,遇上了小青蛙也去小白兔家。你准备让小青蛙排在哪里?
    3、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
    (1)排第1
    指名演示,并回答:小青蛙排第一了,那么后面的小动物都排在了第几?
    (2)排中间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会怎么样?谁变了,谁没变?
    (3)排最后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变了吗?
    (四)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1、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去做客?谁排在了第6?排在前面两个的是谁?第二个是谁?两个和第二个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可提示两个和第二个一样多吗?)第三个是谁?他后面两上是谁?他前面一个是谁?
    2、整理学具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来来了小兔家,小青蛙蹦得快,一下子就跳到小兔家里去了。我们就代表小兔把其他的小动物请进门好不好?请拿出信封,按要求把信封装进去。
    (1)请排在第3个的小动物进门。
    (2)剩下还有几只小动物?把现在排在前三个的小动物请进门。
    (3)请最后一只小动物进门。
    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请把信封放到抽屉里,别惊动他们了。
    (五)感知序数与数的方向有关
    1、家里来了客人,小兔子是怎么招待的呢?他先请小动物们喝口水。你能代表小兔把水送给第3只小动物吗?
    指名演示,可能左数第三:
    2、有不同的想法吗(右数第三)?你是怎么想的?(如无不同的想法:小兔想送给(右数第三),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右边数第三个)
    问第一个学生你是从哪边数的?
    3、小结:原来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小朋友可要说清楚了。
    4、小兔还有四杯水,谁能帮小兔把水送到从右数第二只小动物手上?给左边的两只小动物送水?你送了几杯水?
    5、最后一杯水该送给谁?你在哪个位置?
     三、游戏分苹果,运用新知 
    小兔又请大家吃苹果,我们也学小兔来分苹果来玩个游戏,好吗?
    1、介绍规则: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小组,按要求把苹果送给自己组的小朋友。
    2、示范:师将苹果分给其中一组中从前数第二桌学生,问:我把苹果分给了坐在第几桌小朋友?从哪里开始数?从后面开始数他又是第几桌呢?
    分苹果时要听清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
    3、游戏:师提要求,生分组进行。
     四、综合运用 
    (一)寻找数学知识
    小动物们吃了苹果,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种了什么?(出示五盆花)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1、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
    (二)按要求离开教室
    玩得高兴吗?这节课也该结束了,请按要求离开教室。
    1、左边第一组;
    2、右边两组;
    3、每组从前面起第二个;
    4、每组从后面起第一个;
    5、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