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禅坐!

2024-05-15

1. 如何正确禅坐!

正确姿势要素
 
    习禅有多种不同坐姿,包括坐于椅子上、坐于座垫上、坐于长凳上,以及各种盘坐,从简单的散盘到全跏趺坐姿。
    需要强调的是,您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坐姿,要顺从身体。难受的坐姿会使您习禅时分心,并使身体无法辨别什么是问题。
    在您摆好确保自己舒适和意识清醒的姿势时,需要牢记以下内容:
1.  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
2.  背部放松。
3.  两肩放松,稍微张开,使胸部开阔,呼吸自然流畅。
4.  双手有支撑,放在垫子上或腿上,使双臂放松。
5.  头正,前颚略内收,颈背要放松。
6.  面部放松,舌抵上颚。
下面来看几种最常见坐姿:






如何正确禅坐!

2. 正确的坐禅的方法与方式

打坐禅修千万不要吹风扇和空调,风邪和寒邪极易入侵。

3. 正确的坐禅的方法与方式

坐禅之前必要的准备功夫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出“禅”来,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  (1)环境:要选空气好,相对安静,不易被人干扰之处,该开的窗门开;电视、收音机关;关好门,免得他人闯进打扰。
 
 这是自然环境。
 
 同时,心情要在比较平静时,身体状况要在心比较正常时,如果是心乱如麻时,或身心病痛很严重的,请勿禅从,这是身心的环境。
 
 环境不好,易走火入魔,比如,你正全身心入静时,谁狠狠地推你一把,你就可能出些问题。
 
  
 
 心情太乱时禅坐,也不易入静,甚至诱发不好的心情、行为。
 
 (2)食:从佛教角度,称吃饭为药食。
 
 食物,是作为药来用,药用的种类不对、无益身心,药用的量多少不对,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准备坐禅时,不要吃剌激强的东西,如葱、蒜、酒等。
 
 吃饭亦不可过饱、或过饥。
 
 这些,皆不利气血的稳定运行、保持人的清醒,会使四大不调。
 
 (3)睡眠:睡眠是无明的一种,但是凡夫,身心有这规律。
 
 因此,要保证睡眠时间,但过犹不及,睡眠过多,使入昏沉,也浪费时间,少睡眠、太疲惫,也无法禅坐。
 
 曾经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评,被批评后,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犹如琴弦,太紧太松都不行。
 
 (4)身体:身体虽然是臭皮囊,但可以借假修真,由身及心。
 
 禅坐开始之前,要焚香,跪拜三次,调身心,进入角色,并注意以下事项:  A:坐垫稍厚,不要太软,太软无法坐稳,坐稳很重要。
 
 B:坐式可全结跏跌坐,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左脚安于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结跏跌坐,以左脚置右脚上,令左脚指与右膝齐,右脚指与左膝齐,亦可胡坐,即盘着双腿,两双脚都贴在地上。
 
 第一种,训练有素的,年轻人可用;第二种,比较合适一般人用;第三种,胖人,年纪大的人好用。
 
 当然不全这样,有的人年纪虽大,却身体很软,用第一方式亦无不可。
 
 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适,就象平常一样,坐在椅子上,亦可。
 
 总之,以舒适,自己觉得合适为原则。
 
 C:要宽解腰带,却除手表,眼镜等紧扣在身上的有碍物,衣裤不可太紧身。
 
 D: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约在肚脐下两寸的地方,手掌微弯,两大姆指相触。
 
 E:手臂要放松,肩应稍下垂,双臂不要紧贴身体,应离身体两寸,使空气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与身体互相挤压。
 
 F:背,挺直,又放松,不可弓着。
 
 G:眼睛,不可全开,不可全闭,微微的张开,使少量的光线进入即可,眼睑不下垂,意识中看向丹田(丹田:脐下1-3寸左右)方向,或两眉之间(高血压者不可看两眉之间)。
 
 H:颚要保持松驰,不要咬紧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双唇轻贴,以能自由出入气息为宜。
 
 I:舌轻顶上颚,接通气脉。
 
 J:头,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调好这些,全身适度摇动,活动一下,然后,自我修正检查核实自己必要的准备功夫是否到家(是否符合所列的要求),达到要求的标准后,开始静几分钟,然后,放下所有的旧事,现在事,未来事。
 
 (5)息:佛教分呼吸有四种:  甲:风相,出入有声。
 
 乙:喘相,虽无声音,但出入结滞不通。
 
 丙:气相,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细,很粗浮。
 
 丁:息相,出入无声,不结滞,不粗浮,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形神安稳。
 
 风相,气散,喘相,气结;气相,则劳却不科学,只有息相;才是我们要求的,息,才能定。
 
 (6)调心:以上准备功夫,都为了这一招,调心、定心。
 
 要调心,调伏这心猿意马,达到定心,除为调心准备必要环境外,还要专门的训练方法。
 
 坐禅方法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高境界的坐禅,初学者不易做到,暂不谈。
 
 这里只谈有形式的坐禅,不过,要注意的是,坐禅不等于枯坐。
 
 马祖就说过,磨砖不何作镜,枯坐岂可成佛。
 
 因此,坐禅讲究具体的方法。
 
 法门无量、禅法万千,这里,介绍坐禅方法之一——呼吸法。
 
 呼吸法的修持,在必要的准备功夫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1)鼻吸鼻呼: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感受鼻吸鼻呼时,空气进出鼻孔的韵律和感觉。
 
 (2)数吸:鼻吸鼻呼,一呼一吸数一,再呼再吸数二,以此类推,但不要把数数的太高,十以内可,这数是心中在数,  而非口数。
 
 (3)腹吸:吸气时,腹部会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会伏下去,注意腹部的一起一伏,亦可结合数数,方法类同上。
 
 (4)鼻吸口呼:鼻吸时,注意感受鼻孔吸气时的感觉,口呼时,注意口呼时的感觉,这方法练到一定时间后,鼻吸口呼时,除了感受鼻吸口呼时鼻口的感觉外,还可注意鼻吸口呼时腹部的起伏感觉,达到一定功夫后,尚可配上数吸数呼、数起数伏、一旦能达到这三者配合默契,那么,就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进入禅境了。
 
 另有两呼吸法,少有人知道,这里一并介绍:  (5)口呼阿弥陀佛法:  鼻孔绵绵吸气,注意鼻吸时鼻孔的感受,气要吸得满满的,满腹,然后,口呼气,同时,口呼阿——弥——陀——佛,不以声呼,但以气呼,呼到佛字时,气长出,直到气呼完止,同时,注意腹部的自然内收,呼出阿——弥——陀——佛气韵时,观想阿——弥——陀——佛之字一个个随气被呼出口去。
 
 (6)口呼唵嘛呢叭弥吽法,方法类同上。
 
 以上二法,如你感觉置身明朗祥和的环境中时,可选第(5)法,如您感觉置身阴暗怪异的环境中时,可选用第(6)法。
 
 以上呼吸法,如运用得当,长期坚持,可使你的身体素质精神境界得到双提高。

正确的坐禅的方法与方式

4. 禅定打坐的姿势有多少种?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
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
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5. 修禅打坐的正确姿势是怎么样的?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共教导了40种禅定方法。
  ---------如果你自认为比佛陀还聪明,那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
  ---------如果自认还需要向佛陀学习,请按照佛陀教导的戒定慧路线禅修。

  南传上座部佛法的修行次第就是戒定慧,在戒的基础上修定,在定的基础上修慧,以此达到解脱。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1、戒--------在家五戒、八戒、十戒,出家沙弥十戒、比库227戒
  2、定--------40种禅定方法-----请看清净道论;四十种止业处,即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此中的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为十遍。
  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为十不净。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为十随念。
  慈、悲、喜、舍为四梵住。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无色。
  食厌想为一想。
  四界差别为一差别。
  3、慧--------十六观智,即: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思惟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
  其中,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后即证悟相应的圣果。道智与果智两种属于出世间慧。

  在证悟四果阿拉汉道智的时候,就是解脱了一切烦恼,彻底脱离了轮回。

修禅打坐的正确姿势是怎么样的?

6. 禅坐的正确姿势

禅坐的正确姿势如下:
(一)双足伽趺: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散盘。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


注意事项


一、打坐时应将裤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


二、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否则,在打坐时风寒侵入身体,没有药物可以医治,这一点须特别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习打坐的人,应该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线,光太强容易散乱,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气要能对流。


四、初习定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如觉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强坐,应该睡够了再坐,才容易静定下来。


五、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渐渐减低。


六、下座时,用两手揉搓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再离座,并且应当作适度的运动。


七、坐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松了。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变成峻冷,内心就会僵硬紧张起来。


八、最初打坐时,应该采取每次时间少,但次数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强久坐下去,则会心生厌烦,不如每次时间短一日多坐几次才好。

7. 正确的禅坐姿势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
 
 3.肩张: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
 
  
 
 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
 
 7.舌舔上腭: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正确的禅坐姿势

8. 禅修坐姿有几种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
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
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