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024-05-13

1. 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一、预算管理科学化      
没有严格的预算制度。就不可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也就不可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就会使公司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陷入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      
(一)明确预算编制目标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范和工作重点,明确自己单位本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详细编制本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于突发事件(专项工程)。各基层单位应确定事项的拟定预案尽量可行,费用尽量细化。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突出其针对性。预算应有明细说明,方案评审选优的方法要科学、实际。决策方案的实施要合理、坚决。      
(二)调查研究基础资料  
各基层单位要通过切合实际的调查、摸底。了解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数据。对资产要开展清查。并对本单位的车辆、房屋、宿舍、计算机等设备实行动态管理,避免重复采购。同时,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将充分运用基础资料,使财务的事中控制扩展到事前控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三)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各业务部门普遍认为。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纯粹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愿介入,造成编制预算时无法及时收集到相应的信息基础资料,无法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只能结合往年财务决算数据资料进行大体的估算,不能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因此,加强部门协作,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严肃性。      
(四)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各单位在执行预算中。要认真落实计划管理制度。对大项开支、特殊性项目支出(公司小专项支出)必须报经公司业务部门审定,公司领导审批之后。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资金情况下达支出计划,同时要严格落实计划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业务部门共同管理、使用经费的力度。通过建立节余超支奖惩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真正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经费管理制度化
财务制度首先要由财务责任来规范,严格管理制度、照章办事是履行按职负责、按岗尽责的关键。因此,制度和责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  
对部室每位员工进行定岗定责,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有序、责任明确。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计划财务部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规范运作,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应完善对资金的使用、支付。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落实经费包干制度  
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物资必须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的控制管理。采取指标控制,责任到人的办法。对于比较难管理的事业经费,要实行包干管理,例如:车辆使用费、印刷费,坚持包住包死、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原则。对重点、难点、突出性经费采取由财务部门统管和业务部门监督的办法,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方式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业务建设规范化      
财务业务规范化建设是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严格有序的规范化管理须从财务业务建设着手,并贯穿整个财务活动始终。      
(一)抓好部室硬件管理  
把财务办公、财务资料、财务微机室和财务档案库进行规范化建设。即:办公室秩序井然。财务凭证、单据入柜列单存放;资料室统一资料柜、资料盒和资料标签,统一制式财务资料管理规定;财务微机室按会计、出纳各自管辖范围统一摆放电算化硬件设备;财务档案按序列标清年度会计凭证、财务资料档案等相关资料。便于查找。      
(二)严格落实登记制度  
计划财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记事薄、票据使用、收发文件、经费结算登记薄等,并做到及时记载且内容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楚。特别是对通行费收入票据交接、IC卡赔偿票据、路产路赔收入票据要建立登记制度,保证各项票据能及时、准确地入账;强化收发文件传阅登记制度,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办理情况详细说明。      

还有几点,但是太多了。想给你发个链接,但是怕被屏蔽,你要不留给邮箱我发给你~
要是觉得有用记得帮我采纳一下哟~还有更多问题的话可以去财税DADA看看。

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 如何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筹资,投资,运营,成本,收入与分配管理,其中涉及预算与计划、决策与控制、财务分析等环节。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3. 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4. 如何实施好财务管理规范

就财务工作而言,规范化管理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
 加强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财务综合管理机制和经费使用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科学化、经费管理制度化、业务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内部审计日常化五个方面。    关键词 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      
  “规范出效益”,这在我们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共识,但如何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管理。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财务工作而言,规范化管理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和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本文主要从预算管理、经费管理、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内部审计五个日常工作方面就财务规范化管理作一讨论。      
  一、预算管理科学化      
  没有严格的预算制度。就不可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也就不可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就会使公司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陷入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      
  (一)明确预算编制目标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范和工作重点,明确自己单位本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详细编制本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于突发事件(专项工程)。各基层单位应确定事项的拟定预案尽量可行,费用尽量细化。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突出其针对性。预算应有明细说明,方案评审选优的方法要科学、实际。决策方案的实施要合理、坚决。      
  (二)调查研究基础资料  
  各基层单位要通过切合实际的调查、摸底。了解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数据。对资产要开展清查。并对本单位的车辆、房屋、宿舍、计算机等设备实行动态管理,避免重复采购。同时,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将充分运用基础资料,使财务的事中控制扩展到事前控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三)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各业务部门普遍认为。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纯粹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愿介入,造成编制预算时无法及时收集到相应的信息基础资料,无法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只能结合往年财务决算数据资料进行大体的估算,不能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因此,加强部门协作,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严肃性。      
  (四)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各单位在执行预算中。要认真落实计划管理制度。对大项开支、特殊性项目支出(公司小专项支出)必须报经公司业务部门审定,公司领导审批之后。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资金情况下达支出计划,同时要严格落实计划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业务部门共同管理、使用经费的力度。通过建立节余超支奖惩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真正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经费管理制度化      
  财务制度首先要由财务责任来规范,严格管理制度、照章办事是履行按职负责、按岗尽责的关键。因此,制度和责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  
  对部室每位员工进行定岗定责,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分工有序、责任明确。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计划财务部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规范运作,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应完善对资金的使用、支付。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财务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落实经费包干制度  
  根据公司制定的计划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物资必须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的控制管理。采取指标控制,责任到人的办法。对于比较难管理的事业经费,要实行包干管理,例如:车辆使用费、印刷费,坚持包住包死、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原则。对重点、难点、突出性经费采取由财务部门统管和业务部门监督的办法,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方式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业务建设规范化      
  财务业务规范化建设是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严格有序的规范化管理须从财务业务建设着手,并贯穿整个财务活动始终。      
  (一)抓好部室硬件管理  
  把财务办公、财务资料、财务微机室和财务档案库进行规范化建设。即:办公室秩序井然。财务凭证、单据入柜列单存放;资料室统一资料柜、资料盒和资料标签,统一制式财务资料管理规定;财务微机室按会计、出纳各自管辖范围统一摆放电算化硬件设备;财务档案按序列标清年度会计凭证、财务资料档案等相关资料。便于查找。      
  (二)严格落实登记制度  
  计划财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记事薄、票据使用、收发文件、经费结算登记薄等,并做到及时记载且内容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楚。特别是对通行费收入票据交接、IC卡赔偿票据、路产路赔收入票据要建立登记制度,保证各项票据能及时、准确地入账;强化收发文件传阅登记制度,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办理情况详细说明。      
  (三)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按照财务业务类别归属资料范围,财务规章制度包括各种规定、措施、指示、通知、通报等;报表资料包括年度预算、决算、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内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表等;财务资料包括调查报告、经费管理情况汇报、计划执行分析报告、调研资料等;综合财务包括财务工作计划和总结、部室建设资料、部门学习资料、廉政建设资料等;电算化管理包括各种内容软盘资料、备份文件、财务数据等;其他资料包括会计培训、继续教育、会议资料、财会书刊等,对这些资料要做到定期整理、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四)加强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全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应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队伍建设专业化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管理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除了认真抓好财务人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外,应着力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抓好全方位、多形式的人才培养。      
   (一)严把财务人员上岗考核关  
  在财务人员的上岗要求上要严格业务考核,根据省局制定的财务人员工作纪律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理论基础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同时,结合公司发展的要求,建立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库。实施统一管理。    (二)坚持财务人员培训教育  
  要加强计划财会人员的专业基础建设。抓好专业培训、自学、岗位练兵等多类型培训教育工作。鼓励和提倡财务人员参加有关专业认定资格考试,努力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和调动财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人才发展目标,紧密联系专业学历教育实际,切实促进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增强新素质。      
  (三)推行轮岗交流制度  
  实行定期岗位交流能有效促进人才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地组织轮岗制,定期组织基层单位报账员参与计划财务工作。定期召开财务经验观摩会。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      
  五、内部审计日常化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要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单位的行业情况、运营环境、经营和决策过程等要非常了解。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拓宽领域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更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而已的观念。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目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会计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三)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写作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明确审计方向和目的  
  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其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5. 怎样规范财务收支管理

  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3、多重审批模式。这是指企业所有财务收支均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可以是“双审制”,也可以是“三审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制度的具体做法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有的企业实行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审,分管领导(或指定由主管会计工作的单位领导)后审,有的企业甚至还需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也有的企业实行分管领导先审,单位负责人后审;等等。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原则,能够提高审批质量,但审批程序相对较为繁琐。
  4、混合审批模式。混合审批模式实际上是上述三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它规定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范围内由一人审批,超过一定范围和一定金额的财务收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人员共同审批。这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财务收支业务采取不同审批制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简化审批程序,也加强了对重要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但这种审批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被人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双审或多审。

怎样规范财务收支管理

6. 如何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财务管理制度职能不断弱化,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及措施。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单位金运动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的过程,并处理单位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中,财务管理制度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后,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与国际接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决策环境日益复杂,经营风险日益加大,我国要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上占有一席之地,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控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缺乏严肃性
  首先,财经法规、纪律、制度的执行力不强,有部分地区存在法制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
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财经纪律松驰、违规违纪现象突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处理问题仅凭习惯经验。其次,财务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缺乏严肃性,经常有主管领导调走,财会人员调整,造成了清理不完的乱账等现象。最后,有个别部门对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专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不按规定办理财政票据的核销手续,管理不善。诸多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往往流于形式。
  2、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隐患
  (1)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在现实的管理中,有些部门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的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互串岗位和干私活等,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工作不到位,力度不足。大额支出或超预算开支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公款私存现象较为突出,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这种现象成因复杂,且有蔓延的势头。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当前,存在财务分析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脱节,账务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脱节,致使资产存量不实,虚增收入和利润
,虚盈实亏,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拨、处置,以及对外出租出借等手续不全,未按时进行自查、项目手册应办未办,并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无章。
  3、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预算编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这些资金都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部分人员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制度thldl.org.cn是作茧自缚,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编制采购预算的重要程度不够,
编制工作重视不够,因而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才跑政府,跑财政,给编制预算造成一定难度。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只有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管理。要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这些制度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笼、资金分配等四个方面,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规范财务行为,依法理财,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能,有效地使用每一分钱,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建立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机制
  在加强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流程、固定资产明细卡。对现金流量管理上,预算分配的审批权限,财产评估、清算和分配,财务目标的计划和实施,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方案和详细的报告、时间要求都要作出具体的规定。
  3、认真重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各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务知识,带头学习财务管理规定,学习有关财务基础知识,对内财务管理水平要不断提升,树立严肃财经纪律,必须从增强责任心、完善制度、抓好队伍不,增强依法理财观念和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行动上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缩小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减轻财政支出压力,要在业务工作范围和内容上严格限制,使其财务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把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务,财务管理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迈进。
  由于我们过分强调财务管理规则的重要性而忽视其效果,最後走进了制订财务管理规则,修改规则,再制订规则的怪圈.其实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成为人们对于财务行为规则的共享的信念,即人们如果不相信给定的财务管理规则,那麽就不能说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如果人们不把政府或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当一回事,那麽那些成文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不构成我们制度的一部分.同样,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从外部引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实施的原因。

7. 财务规范管理的操作方法

亲,为你查询到财务规范管理的操作方法如下:一、预算管理科学化没有严格的预算制度。就不可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也就不可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就会使公司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陷入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一)明确预算编制目标各单位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范和工作重点,明确自己单位本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详细编制本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于突发事件(专项工程)。各基层单位应确定事项的拟定预案尽量可行,费用尽量细化。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突出其针对性。预算应有明细说明,方案评审选优的方法要科学、实际。决策方案的实施要合理、坚决。【摘要】
财务规范管理的操作方法【提问】
亲,为你查询到财务规范管理的操作方法如下:一、预算管理科学化没有严格的预算制度。就不可能实施严格的控制。也就不可能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就会使公司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陷入一定程度的无序和混乱状态。(一)明确预算编制目标各单位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范和工作重点,明确自己单位本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详细编制本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于突发事件(专项工程)。各基层单位应确定事项的拟定预案尽量可行,费用尽量细化。并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突出其针对性。预算应有明细说明,方案评审选优的方法要科学、实际。决策方案的实施要合理、坚决。【回答】

财务规范管理的操作方法

8. 如何加强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坚持财务人员培训教育  要加强计划财会人员的专业基础建设。抓好专业培训、自学、岗位练兵等多类型培训教育工作
。鼓励和提倡财务人员参加有关专业认定资格考试
,努力改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和调动财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人才发展目标,紧密联系专业学历教育实际,切实促进财务人员 学习 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增强新素质。
    (三)推行轮岗交流制度
  实行定期岗位交流能有效促进人才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地组织轮岗制,定期组织基层单位报账员参与计划财务工作。定期召开财务经验观摩会。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 理论 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
    五、内部审计日常化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要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单位的行业情况、运营环境、经营和决策过程等要非常了解。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拓宽领域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 分析 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更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而已的观念。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
   目前 。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会计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三)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 法律 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 现代 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 金融 、管理、写作及 计算 机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明确审计方向和目的
  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其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经营管理及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