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是怎么来的?

2024-05-14

1. 非典是怎么来的?

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SARS),它指的是没找到确切的病源,尚不明确病原体的肺炎,在医学界目前特指在中国2003年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
1、非典”是指自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它是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加拿大、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
2、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与以往不同的是,首先病人高烧、干咳,并且没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也没有通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偶尔病人痰中带血丝,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3、这种脑炎的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之间,多数人通常在四到五天就有明显症状。目前大家公认的传播途径是经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来传播,特别是近距离接触,咳嗽、喷嚏、病人的分泌物、体液接触所传染;现在又有一些其它情况,直接接触病人后,通过手,再揉鼻子、眼睛等,也是一个传播途径。
4、对于SARS来源,以下是网络及医学界广为传播的,但是并无确定性。传言SARS病毒来自果子狸,因为SARS始发与广东。但是通过2003年4月开始的深港两地科研人员开始了对SARS病毒研究的实验室技术合作,试验的结果是从六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三株SARS样病毒,从一只貉标本中分离到一株SARS样病毒,也只能说明少部分这种动物携带有这种病毒。

非典是怎么来的?

2.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曾经“倾家荡产”的,是如何自救的?


3.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因祸得福,如何靠非典逆袭?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因祸得福,如何靠非典逆袭?

4.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秘密孵化,非典逆袭自曝成功秘诀?


5.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阴差阳错,吃出“疫情红利”?


非典死而后生的企业阴差阳错,吃出“疫情红利”?

6. 03年非典造就了哪些企业?我们如何在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


7. 当年非典的来源?

当年非典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该病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的。而第一例有报告病例的患者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发现患病的黄杏初。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康复出院,后被认定为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病例。

扩展资料:
官员问责之后,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国务院派出3批督导组赴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督促。
防控非典的财政资金也迅速到位。2003年4月23日,中央财政设立20亿元非典防护基金,占2003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15138亿元的0.13%。
4月25日,吴仪副总理向全国人大汇报工作时表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条例》已经开展了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5天后,国务院法制办汇总各方面意见,交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作最后审议。
5月9日,国务院公布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应急机制的法规条例,被称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新的转折点。” 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从起草到提交审议,该条例只花了短短半个月时间,开创了我国立法的“非典速度”。
“条例是一个关于应急机制的法律‘蓝本’,为解决未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搭起了完整的法律框架,各级政府可以据此建立自上而下的应急反应机制。”时任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副司长的宋瑞霖,作为主持该条例全程制定工作的负责人,曾如此解读应急条例的作用。
此后,“重治疗、轻防疫”的观念被改变,原本经费紧缺、反应迟缓的卫生防疫体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各地应急办陆续建立,疫情信息在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实现共享……
对非典的重视,很快深入到基层。非典时期对于爱去郊区游玩的北京市民来说,体会最深的是除了市内的公园,几乎无处可去。郊区村村有农民把守,非本地人进村一律进行登记,并要当场测量体温,体温不正常者不得进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后非典,十年的价值

当年非典的来源?

8. 当年的非典是怎样引起的

非典型性肺炎(SARS)       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指还没找到确切的病源,尚不明确病原体的肺炎。目前特指在中国2003年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   中国2003年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由于医疗部门不能明确地找到致病的原因,所以在对本病的命名上曾经有过一些曲折,一开始医务人员给了它一个临时性的名字————“不明原因肺炎”(Unexplained pneumonia,简称UP)。这种诊断在临床上对原因未明的疾病是允许的,也是比较常见的。后来,由于对本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这是一种最早是在医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的炎症,于是提出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简称CAV)这一诊断。最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不能培养出细菌,对普通的抗菌无效等重要依据,“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这一诊断终于浮出水面,并见之于众多媒体,成为最权威的说法。而有的专家倾向于认为非典型肺炎就是过去特指的由支原体、衣原体所引起的肺炎,由于这次发生在广东的肺炎已基本排除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故不能称为非典型肺炎,应该称为“非典型的肺炎”或“非典型性肺炎”以示区别。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抗菌素治疗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体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感染那么明显,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无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诊断。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年末,与典型肺炎相对应,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60年代,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随后又发现了其他病原体,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体(引起Q热肺炎),尤以前两者多见,几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渗入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治疗有效,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无效的。     [流行病史]   2002年11月16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例特殊肺炎患者。在佛山市发现了2到3个病例。此后,河源、中山、江门、广州、深圳相继出现类似病例。   2002年12月15日,紫金县的黄可初和郭杜程先后住进了河源市人民医院。曾经接诊过他们的5名医务人员先后出现与患者相同的症状。恐慌的人们在河源各大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当时的人们涌到了药店,但是根本不清楚应该买什么药,只是跟风抢购一些抗病毒药品。有人一下子竟然买10多盒。不久,全城药店此类药品脱销,买不到药的人更加恐慌,直到晚上9时多药店关门还有人在排队。更有的家长赶着去学校将孩子接回家避“祸”。   2003年1月2日,中山市收治类似病人。由于对这种病缺乏了解,医务人员并没有及时防护,中山市某医院有七八个工作人员被传染。从1月16日开始,中山市“肺炎流行”的谣言蔓延开来,市民纷纷到药房购药用以防备,一些人一买就是几十盒。记者了解到,一盒普通的罗红霉素10多元一盒,好一点的则要28元一盒,大多数市民一买就是好几百元。中山市最大的药品连锁店“中继大药房”负责人说,16日开始,前来药店购买罗红霉素的市民便开始增多,17日达到高峰,其属下的8个连锁店有一半出现罗红霉素脱销的局面。   2003年2月6日,广东非典型肺炎进入发病高峰,全省发现病例达218例,一下子增加45例,大大超过此前单日新增病例。而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相当一部分还是接诊的医务人员。“先是从医院内部员工给亲友发出提醒短信,然后由这些亲友传给更多的社交群。正月初八到初十左右,已经流传广泛。而在广东,有相当的市民拥有两部手机。”据广东移动通讯的短信流量统计,这三日其用户共发了12600万条短信,快赶上大年三十到初一期间的拜年短信流量了。而极度泛滥的信息带来了灾难性的社会大恐慌。2月10日到11日,广州街道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观,酒店、餐馆及各种娱乐场所无人光顾。12日,连北京的药店都采取限购板蓝根(同仁堂的两盒、其他品牌五盒)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