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本化的技术原理

2024-05-13

1. 货币资本化的技术原理

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产业资本取得了支配地位,货币资本主要表现为产业资本循环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中的第一种职能形式,并独立化为借贷资本形式。资本最先总是以货币形式开始它的运动过程。就产业资本的运动来看,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第一种形式,它执行的是货币的职能,即在流通中用作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购买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角度来看,在这里,生产资料是剩余价值的吸收器,劳动力则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这种购买乍看起来似乎只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其实却体现着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准备阶段。这样,单纯的货币职能就转化为资本的一种职能,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特殊职能形式,它的循环是产业资本总循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为这里,处于起点的G和处于终点的G′,虽然都是货币,但前者是预付资本,后者是已经增殖的资本。由货币开始,到有更多的货币回归的运动形式,最明白地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当时,它是高利贷资本的存在形式,也是商人资本的一种形式,是靠剥削小生产者以及通过奴隶主和封建主瓜分奴隶和农奴的剩余产品来增殖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资本成为产业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并独立化为借贷资本。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借贷资本仍从属于产业资本,并参与瓜分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货币资本化的技术原理

2. 货币资本化的发展进程

与资产货币化进程一样,西方发达国家大多从一开始就直接走上了货币资本化道路,其货币资本化进程是伴随经济市场化进程而自然展开的。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等原因,货币资本化进程却相当缓慢,甚至出现许多波折,进而延误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进步。这一点是通过长期漫长的实践经验教训得出来的。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前,货币基本是作为一个记账符号和单位发生其作用,企业和银行的货币资金来源都是靠计划手段、行政措施甚至政治号召取得,其用途也是与产品经济相适应,被作为计划经济的手段而发生作用。这一时期,货币甚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都发挥得很少,其功能基本处于被压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资金没有买卖,没有价格,也没有所谓收益与效益,因而,货币也就不可能是商品,从而,也就谈不上货币商品化、货币资本化问题。从储蓄这一角度讲,在改革前,我国通过低工资、高积累以及政治动员等方式进行强制储蓄,但由于这种储蓄主要是一种政府强制行为,居民个人一般是被动的,因此,他们基本没有参与到整个社会货币的转化过程中去,因此,实际上,这种储蓄与本书所讲的货币资本化过程没有多大联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储蓄向资本的转化问题。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南美、非洲、亚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因此,为了发展经济,对此种现状进行改革无疑成了一种必然。在这种改革中,如何推进货币资本化进程自然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总的来说,要推进货币资本化进程,就必须创造和满足货币资本化的那四个条件,进而,使货币资本充分体现出资本的各个特性。具体来说:第一,要培育和开放金融市场,为货币变成可供交易的商品开辟道路。如果有金融市场的出现,金融工具的增加,参加储蓄的方法增多,人们手中有了货币既可到银行存款,又可到金融市场购买股票、债券,就会能有力促进提高储蓄率。同商品的花色品种增加能吸引人们多购买商品一样,信用工具和储蓄方法增加,能适应储蓄者的各种需要,也能促进人们适当减少当前消费,特别减少那些超过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超前消费,增加储蓄,把更多的货币转入资本过程。第二,应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增加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出路。在这一方面,最根本的是在于由人民自己选择投资渠道,即发展直接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本的本性,从而增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动力。否则,资本形成不足,及资本短缺问题就很难解决。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储蓄不少但资本却严重短缺的原因。第三,在培育和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证券市场为主体,而且不断开发和创新新的金融商品,并增强这些商品的流动性。因为,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就会培育和建立起货币进入和退出资本市场的一整套机制以及躲避和防止风险的有关机制。也只有当这些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的时候,货币资本化的过程才能连续不断地顺利进行下去,从而使货币资本供给稳定,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第四,要普及和开发全民“资本意识”和投资意识我国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忽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生产的增加值。之所以我国投资收益比逐年下降,就在于没把资产的保值增殖作为企业经营根本。资本经营要求把进入生产过程的每一种资源、要素都看成要求增殖的价值;使投入企业的每个资本要素“到位”,每个环节发挥最大功能,发挥系统整体效应。资本价值的增殖源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转,它要求把所有能带来增殖的资源转化为资本,通过优化配置,有效经营,争取资本最大限度地增殖。为此,实现“资本”观念的转变,普及和开发全民的“资本意识”和投资意识,将有利于推进全民的货币资本化进程。

3. 货币资本化的货币职能

自货币产生以来,尤其是随着资产货币化过程的加快,人们经济生活中取得和使用货币的可能越来越多。固然,人们取得货币收入的目的和途径各有差异,但人们在使用货币时无非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第一、消费。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取得了货币收入,实际上也就是获取了享用财富的手段。因此,人们所得到的货币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必然用于消费。第二、储蓄。人们在创造和实现财富的过程中,不可能把所取得的财富全部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被用于储蓄,以防各种风险、灾难和急用的发生。当然,这部分货币储蓄,可能被社会动员起来用于投资,但就单个人就而言,它仍然是纯粹的储蓄。储蓄不等于投资。第三、投资。不断地积累和追求财富是人类的本能,因此,人们在取得了能代表财富的货币收入后,不能不考虑如何将其合理使用,即在不影响基本消费和必要的生活储蓄以外,让其尽可能地增殖,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且,对于某些经济主体来说,其拼命取得货币,可能本来就是为了积累更大的本钱去投资,以赚取更多的货币收入和财富。人们在使用货币的三种动机和过程中,第三种情况,即将货币用来投资,就是纯粹的货币资本化过程。对于这些人来说,其手中的货币不只是一种普遍的财富符号,而是一种奋斗、创业的手段和本钱,它将和其它的一些手段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一起融入创造新的财富的过程中,变成一种标准的资本。这里,所谓的资本,在汉语的本来意义上,它就是谋取利益的本钱和手段。至于第二种情况即储蓄,则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为储蓄而储蓄,这些人是为了日后急需或贮藏财富,而既不打算消费,也不是为了作致富增殖的手段。如不考虑是否升贬值因素而纯粹出于信任将货币存入银行、将货币购买金银饰物、珠宝。至于有些人购买房屋,其动机也只是出于保值,而不是增殖,也只能一种纯粹储蓄行为。第二种情况是为了投资而储蓄,储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投资,通过储蓄以积累更多的本钱,以谋取更大的财富。这后一种情形,就是货币资本化过程的基本方面。

货币资本化的货币职能

4. 货币资本化的货币与资本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原始社会末期,它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固定于何种商品,一般带有偶然性。最初充当货币的是某些主要消费品、外来物品或某种装饰品,例如牲畜、兽皮、布阜、玉贝和金属都充当过货币。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就逐渐代替其它商品充当货币。因为金银的自然属性,如同质、可分、便于保存、体积小、价值大、能携带等,最适宜于作为货币的材料。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既然是一种商品,它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是特殊的商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相对应地,资本的定义按《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均是资本。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一般来说,我们把那些作为获得财货手段的产品叫做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因此,简单的理解:货币,是一种交换其他商品的有固定价值的特殊商品。而资本(可以包括货币),是提供以生产的生产要素的总称。

5. 货币资本化的资本特性

收益性也可称为盈利性或增殖性。资本既然是作为一种谋取更多财富的手段,它一旦被投出去,即作为资本而运动,就必然要求取得多于它原来数量的收益,否则,它就不能被称之为资本。这就是资本的收益性,也是资本的最基本职能。所谓收益性是指资本要从其运动过程中获得预期的增殖收益,如企业的利润、储蓄的利息、股票的股息、债券的收益等。收益性着重强调资本增殖的能力,因此,衡量资本收益大小和多少,通常不用收益的绝对指标,而用收益率这个相对值指标。安全性既然资本是作为一种谋取更多利益的本钱和手段,因此,它必然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性。否则,连本钱都丢了,还谈什么增殖?这是回归性连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所谓安全性,是指避免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如果说收益性是强调增殖,那么,安全性是侧重保本。当然二者又有紧密的制约关系。一般说来,安全和收益成反方向变化,安全性高的投资,可能收益低,安全性低的投资,可能收益高。如前所述,事物也可能走向其反面。因此要充分考虑投资中安全、流动和收益的最优组合。而且,这里的安全与保本,还不只是绝对量的不能减少,还要考虑其相对价值的安全性。例如,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会给投资人带来损失。举例说投资人购入年利率为5%的某种证券,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其年收益率为5%;如果有2%的通货膨胀,实际收益率3%;如果有6%的通货膨胀,其实际收益率-1%。在国际投资中,除一般信用风险外,还要承担汇率风险等,其风险比国内投资更大。此外,严格的保本还要考虑各种社会、心理等损失和代价。因此,保本的内容相当复杂。能否保本是衡量资本营运艺术的基本指标。流动性资本作为原有财富的一种代表,为了谋取新的财富,必须通过流动才能达到目的。而且流动速度越快,表明对过去的利用越充分,其谋取利益的可能性和机会就越多,从而资本收益率就越高,反之,如果运动呆滞,则意味着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本性要求充分自由、高速流动。也正是这个要求,才产生了证券化趋势,使资本高速流动成为现实。所谓资本的流动性,是指资本从作为本钱出发又安全地获利回来,并在运动中反复获利即赚取财富的能力。一般说来,流动性与安全性几乎同向变化,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其安全性越好,流动性越弱的资产其安全性越差。在现实资本运动中,个人和企业资本比较着重收益性,而金融机构由于其资产大部分依靠负债来维持,因此比较看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从一个社会来说,经济之所以不发展,就是资本周转慢,使用效率低,收益差,其原因可能就是资本的供求双方寻求不到合适的配对,短缺的资本得不到合理的配置。总的来说,回归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构成资本特性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所以,一个优秀的资本经营者就是在这四者之间形成最佳组合。这就是资本营运即投资的艺术。

货币资本化的资本特性

6. 货币资本化的介绍

货币资本化,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将所取得的货币财富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可用来增殖和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的一种过程和机制。货币资本化实际上就是使货币变成可带来更多财富和利益的手段,使货币性资产向可增殖的金融资产转化。

7. 货币资本化的具体形式

货币转化为资本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形式:第一阶段,生息资本。早期的有些货币持有者在自身节余的情况下,以货币资产当作资本,借出去,牟取利息。由于在当时条件下,拥有节余的货币的人一般为少数权贵,他们取得的货币甚至多为巧取豪夺所得,却还将货币出借获利,“不劳而获”,因此,古今中外对于那些食利者阶层,从来都是没有好评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大多数刚从温饱中解放出来的百姓来说,他们将节余的存款存在银行取得利息,希望借此能带来更多的货币,客观地说,这就是生息资本。第二阶段,商业资本。在商品经济得以发展的初期,部分积累和持有较多的货币的人,以一定量的货币作为本钱,购进商品,再转卖出去,取得一定的差价收入,就是早期的商业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商业资本早已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单独的商业资本形态很少存在。第三阶段,产业资本。这是世界工业化开始后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一些早期通过生息资本或商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的人,开始将所持有的货币投资于工业生产领域,通过对资源的配置和组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再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取得更多的货币或利润,这就是产业资本。自从有了产业资本,货币创造货币的运动才开始在全球真正展开,货币资本化进程才迅速得以发展,从而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后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产业资本的投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业投资,甚至可以说,投资于工业的资本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第四阶段,金融资本。在这之前,世界上对货币的使用最多只是当作一种能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作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货币本身也演变成了一种可供交易的商品,也成为了一种投资对象,即可以通过自身持有的货币投资于不同的货币、准货币或所谓金融衍生品而获取更多的货币利益。这就是金融资本。可以说,这是货币资本化的最高级形态。

货币资本化的具体形式

8. 货币资本化的基本区别

货币资本化包括两层基本的意思,首先,货币资本化是一种过程,它是通过一系列转化环节、运动来完成的,例如,将一部分货币从总体货币中抽离出来,转入储蓄,而后,再又经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若干次转换和连续运动,才进入资本领域;其次,货币资本化,同时又是一种机制,即它是社会将货币不断转化为财富增殖手段的一种机制。资本与货币的区别正是由于资本的以上特征的存在,使之区别于它的存在的母体──货币。具体来说,资本与货币有以下区别:第一,它们存在的形式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存在于货币形态;而资本则存在于货币、资本品(即生产资料)等多种形态,并分别反映着特定的物质内容。尽管资本的基本存在形态仍然以货币形式存在,但由于它的职能是作为谋取更多的本钱和手段,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其它手段如人力、物力也随之资本化了。第二,它们使用的目的和结果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发挥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职能,媒介商品交换,获取等量使用价值;而资本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谋取新的更多的财富的手段,并使人、财、物结合起来形成资本组合,带来新的利益和价值增殖。第三,它们活动的领域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在流通领域不断循环和周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流通速度越快,带来的增殖价值量越多。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货币的货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特殊的使用价值是指使用它可以购买到其他所有的商品和劳务,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货币的购买力”;而资本又有区别于货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是指它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粘合剂,并产生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资本具有特殊的“价格”即用利息率表现出来。第四,它们在数量上并不相同全社会的资本量大于全社会的货币量,因为在货币资本的推动下,其它的创造财富的手段也依赖于货币资本而存在,并转换了存在的性质,变成了一种资本,从而使全社会的资本量增加了人力资本和货币以外的其它非人力资本两部分。如,由各种有价证券反映出来的所有权资本,则形成虚拟资本,它们凭借着资本的所有权以利息或股息形式获得收益。这些资本可能是一种无形资产如商誉,也并不是由货币直接转化而来的,但却增加了社会资本总量。不过,仅从全社会的货币流通量来看,则货币流通量等于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加上作为资本的货币数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