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业补贴越来越多,可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

2024-05-15

1. 为什么农业补贴越来越多,可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

近些年以来,作为以地为生的农民种地时,不仅不用再交税,而且还有多种农业补贴可领。但现在农村却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种地,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抛荒,为什么?

原因一:粮价低,投入高,成本回报低
“现在地真的太难了!不论是种小麦、玉米大田作物,还是种红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算上购买肥料、种子、农药等的钱,再加上耕地、播种、机器收割和浇水、除草等人工成本的支出,一亩地算下来总成本将近1000元。近些年粮食价格低,种植成本高,往往一年忙下来,卖粮食的收入扣掉种地成本,一亩地也就仅剩下几百块!种地辛苦,种地难,忙碌一年不挣钱!”年过花间的老农刘贵生这样说。

原因二:打工十天比种地一年收入高
现在社会很多企业都存在有用工荒现象,成年劳动价格都不低。很多农民在外打工一天的收入就可以高达二三百元,即使时年过半百的老年人每天也可以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十来天的打工收入就远远超过种地一整年的盈利。种地收入和打工收入的巨大效益差异,造成很多农民宁可把地对外承包,甚至是抛荒也不愿意耕种。“打工挣大钱,有钱可买粮!”当下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都有类似的想法。

原因三: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妇幼老弱无力耕种
当下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在外上班、打工或经商,每年有数万的收入,加上城市优越的城市环境生活,他们基本都不再愿意回来家种地务农。而留存在农村家中的老、弱、病、残、幼,没有力量和能力耕种田地,这也是出现农村种地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原因四:农业补贴种类繁多,不了解拿不到
近些年随着国家多“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农业补贴的种类和额度也越来越多。但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了解渠道少且窄,对各类补贴的政策标准了解不清,再加上申领手续繁杂时间长,造成很多真正种地的农民自己找不清、跑不明,而拿不到农业补贴;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基层或者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为了一己之利随意克扣农民的补贴额度,或者干脆不发给农民,以谎报、虚报、 瞒报的方式,把本该属于农民的补贴钱财中饱私囊,造成国家好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农民因基本补贴拿不到或者少拿出现生活困难,无奈弃田外出打工挣钱。

为什么农业补贴越来越多,可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

2. 为什么现在农业补贴越来越多,农民却不愿种地

近些年以来,作为以地为生的农民种地时,不仅不用再交税,而且还有多种农业补贴可领。但现在农村却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种地,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抛荒,为什么?

原因一:粮价低,投入高,成本回报低
“现在地真的太难了!不论是种小麦、玉米大田作物,还是种红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算上购买肥料、种子、农药等的钱,再加上耕地、播种、机器收割和浇水、除草等人工成本的支出,一亩地算下来总成本将近1000元。近些年粮食价格低,种植成本高,往往一年忙下来,卖粮食的收入扣掉种地成本,一亩地也就仅剩下几百块!种地辛苦,种地难,忙碌一年不挣钱!”年过花间的老农刘贵生这样说。

原因二:打工十天比种地一年收入高
现在社会很多企业都存在有用工荒现象,成年劳动价格都不低。很多农民在外打工一天的收入就可以高达二三百元,即使时年过半百的老年人每天也可以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十来天的打工收入就远远超过种地一整年的盈利。种地收入和打工收入的巨大效益差异,造成很多农民宁可把地对外承包,甚至是抛荒也不愿意耕种。“打工挣大钱,有钱可买粮!”当下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都有类似的想法。

原因三: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妇幼老弱无力耕种
当下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在外上班、打工或经商,每年有数万的收入,加上城市优越的城市环境生活,他们基本都不再愿意回来家种地务农。而留存在农村家中的老、弱、病、残、幼,没有力量和能力耕种田地,这也是出现农村种地人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原因四:农业补贴种类繁多,不了解拿不到
近些年随着国家多“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农业补贴的种类和额度也越来越多。但一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了解渠道少且窄,对各类补贴的政策标准了解不清,再加上申领手续繁杂时间长,造成很多真正种地的农民自己找不清、跑不明,而拿不到农业补贴;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基层或者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为了一己之利随意克扣农民的补贴额度,或者干脆不发给农民,以谎报、虚报、 瞒报的方式,把本该属于农民的补贴钱财中饱私囊,造成国家好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农民因基本补贴拿不到或者少拿出现生活困难,无奈弃田外出打工挣钱。

3. 农业补贴那么多,农民为什么不积极种地

不赚钱或者赚钱少。
种地是靠天吃饭。温度、雨水等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那玉米举例子 比如今年个别地区比较旱,亩产一二百斤,连种子钱都不买不出来,情况糟糕的地区甚至绝产。所以种地风险很大。政府补助相对于种地投入来说还是很少的。
除了种地,进城打工是农民解决温饱的又一出路。工地工人是工人的高薪行业,每天三四百,一个月就能转出几亩地一年的收入。即使打分月入两三千的工,也是旱涝保收,所以种地智能说是如今年轻农民的副业。年轻农民很快就能适应城市生活,随着城市落户政策的房款,农村的老龄化比较严重,大多的土地是老年农民在经营。
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产量外,市场行情以及政府调控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即使丰收了,可是价钱却上不去,新闻上也经常看见滞销情况出现,怎一个痛了得。
传统方式经营土地,缺乏技术创新。由于知识欠缺,无法再已有土地进行科技投入,从而达到高产。这也是导致亩产值不高从而影响种地积极性的一大因素。

农业补贴那么多,农民为什么不积极种地

4. 农业补贴那么多,可为何农民还是不愿意种地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发展,但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产品丰产却不丰收,遭遇滞销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国家也是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可是现实情况是随着补贴类型、金额的加大,农民反而不愿意种地了,这时为何那?
小编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这几点:
1.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家?农民补贴的钱,实质其实是杯水车薪,就像炒菜放的味精一样,有和没有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不仅不赚钱,甚至遇到灾害滞销等问题还会出现亏本等情况,以玉米为例,辛苦半年获得的收益还不如进城打工半月多,谁还会愿意在家里种地呢?因此想要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还是要从根本上入手,尽量提高农民种地收益,试想,如果种地收益比外出打工都多,谁愿意舍家外出打工呢?
2.现在农民的各项开支越来越大,而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在低位徘徊,甚至比以前还低。农产品的价格一直由市场在调节,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因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缺乏判断力,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滞销,也是农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原因。
3.我国的小农经济体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这种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在抵御市场风险和价格方面有这先天性的不足!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卖不出理想的价格!这也导致了许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种地,不愿意去从事农民这个行业。
现代社会里,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加上国家的救助体系,使得即便是维持小农经济,灾年也不会挨饿。然而其人均生产率相比于工业依然低的多,生产效率的低下导致生产效果不理想,最终往复循环,因此仅仅靠耕作,想致富,想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根本原因是在于农业种植形成了新的产业,让农民有了新的身份。相信随着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后,农村土地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生产力将得到质的飞跃,到那个时候,农民将会变为工人,在土地上得到的回报也将得到大的提升!实现全面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必须也是一定要实现的,不然我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片面的现代化!

5. 为什么很多农民朋友总是申请不到农业补贴,原因在这

按照分类,不同的政策覆盖范围不同,申请流程不同,对口部门不同,按照政策要求、特点、标准,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政策。
1.优惠政策类,是合作社普遍可以享受的,在工商局注册后,合作社对自己项目建设完成,可以找相关的政策发布部门申请。
2.补贴类,基本都是先建后补类,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得到当地的政府支持,做好项目报备,然后再申请补贴,等项目验收通过,才能拿到补贴。
3.专项扶持类,是国家对某些农业项目或者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资金额度较大,多要求带动性强、可行性好,社会效益好,能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无害,获取此类项目申报材料是重点。
对项目通知进行剖析,分析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制定申报排期,编制申报材料。
项目材料要突出:
1.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2.无污染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甚至对环境有益。
3.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地主导产业或者能够引导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为什么很多农民朋友总是申请不到农业补贴,原因在这

6. 农业补贴,为什么农民却拿不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事实上,进口激增并不意味着粮食危机,与国外相比,农业补贴的缺失导致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差才是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逆差存在的重要原因。
1中国10年内将成世界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1月公布报告称,因农村耕地减少和其他生产能力束缚,中国将在5-10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在2011财年首次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接近200亿美元,出口产品包括大豆、棉花、坚果和毛皮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没有详细说明中国必须要进口哪些农产品,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豆和棉花进口国。程国强称,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包括:生产规模太小、人均用地不足世界平均用地40%、组织结构不够发达、科技支持太少。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最大猪肉消费国、糖的主要消费国,随着国内需求猛增而产量有所下降,这些产品的进口都在增加。中国表示,希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自足。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中国最大的粮食进口集团中粮集团计划5年内花费100亿美元(约合635亿元人民币)进行全球收购。该公司董事姜华说:“由于中国农业资源有限,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对准海外市场。未来10年将是中国食品消费高速增长期,这些食物包括家禽、肉类、蛋以及乳制品。”中粮集团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
2农业进口多源于政府补贴少
  大豆已经沦陷、玉米非常危险、棉花业已告急……“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正在沦为几类农产品净进口国时发出上述警讯。但其实,进口激增并不意味着粮食危机,与国外相比,农业补贴的缺失导致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差才是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逆差存在的重要原因。
  农产品竞争力来源于补贴
  农业在工业社会先天势弱,政府为农业“埋单”可提高经济福利和农产品竞争优势
  至今在多数国家存在的农业补贴是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转变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物,在工业社会具有先天弱质性。诸如生物特性和自然条件导致的生产不稳定和脆弱;农产品生产布局广泛、时间集中、市场信号滞后;农产品数量大、价值低、不易储存导致价格缺乏弹性,调解供给难度大。政府必须采取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配置。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政府为农业“埋单”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亏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分析了补贴被用于战略性贸易政策产生的的效应,依靠政府支持,政府积极地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农业具有公共属性,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稳定需要政府出手
  从社会角度考察,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农业部门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还承担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村景观等社会功能。日本在1999年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正式确立了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以保护其“稻米文化”。这些功能大多是通过市场交易无法获得的公益性价值,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和支持进行必要的补偿。此外,农业与非农业(工业)部门之间收入的差距以及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过程中农民所负担的物质和精神成本,会使农民不满情绪高涨。为缓和这种矛盾,以保障农民收入为目的实行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不可避免。
  农产品竞争力弱不怪“洋货”
  中国农业补贴总量偏低,农业总收入中来自农业支持政策作用的份额低于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中国农业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补贴力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据统计,1998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方农业补贴占WTO农业补贴总额的89%,其中欧盟占44%、美国占24%、日本占21%。同期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约相当欧盟的1/10,美国的1/4。另据OEDC最近的一次评估,中国农业政策的补贴支持总量2007~2009年平均为878亿美元,绝对水平仅次于欧盟(1478亿美元)、美国(1092亿美元),高于日本和韩国;相对水平而言,中国农业总支持率平均(国民收入用于农业补贴的比率)为2.05%,低于土耳其(3.5%)和韩国(2.4%)。
  自从西方国家实施对农业的补贴以后,经济运行一直相对平稳,很少再出现1929-1933那样的崩溃性的危机。最近的金融危机,虽然很严重,但是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挨饿。农业补贴的作用,功不可没。同时,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也为各个国家提供金融危机拯救奠定了基础,可以迅速通过央行注入资金,拯救金融体系,无需担心食品价格疯狂上涨。
  间接补贴在流通环节遭侵犯,占农业补贴总额75%的粮油补贴绝大部分给城镇消费者,农民获益甚少
  因循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路径,中国初期主要采用定价购价和临时收储等间接补贴政策,补贴资金多集中在价格支持、降低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流通方面。例如以高于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与市场均衡价格的差额就构成了农业补贴。但由于这部分资金不是直接补给农民。其中的绝大部分利益被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法商人侵犯,通过这类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最后真正补贴给了农民的部分少之又少。例如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每年用于粮棉油流通环节的补贴几乎占农业补贴总额75%,其中绝大部分作为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农民只能从中获取少许利益。
  农民直接补贴对家庭纯收入贡献不超过5%,专项补贴规模相对较小,实施范围仅局限项目区
  当发达国家逐步调减价格支持,转向收入直接补贴,中国也顺势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补贴措施,但这部分政策的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专项补贴规模相对较小,实施范围仅局限项目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调查显示,33%的被调查农户虽然获得了粮食生产补贴却不清楚补贴金额;而那些知道获得总补贴金额的农户中40%的人不清楚他们获得的是哪种补贴。农民收入补贴对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均没有超过5%。采取现金良种补贴的地区,有65%的农户表示“应该”是获得了良种补贴资金,但能够肯定的只有23%。
  另从补贴政策发生的机制来看,中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缺乏事先的规划与安排,补贴对象与补贴数额随意。没有相应立法规定和年度预算,缺乏可预期性和自觉性。在重庆的“吉峰行贿门”黑幕中,弄虚作假,克扣购机补成为经常现象。农机购置补贴只限于本年度购买的机具,而一些经销商为生意需要,向农机户开假发票、违规套取补贴资金。
  为抗通胀和维稳人为压低粮价,相当于让农民农业反向补贴城市和工业,农民不再把土地当“命根子”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为33.6%,粮价因成本变动的上涨常常被认为是通货膨胀的先导因素。因此尽管中国农业的生产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粮价应该高过国际粮价,但在政策调控之下,粮价却常年偏低,储备粮制度在其中作用显着。政府在平时按指导价收储粮食,当粮食收购期价格快速上涨时,国家粮食局就用短期增加市场投放的办法迅速把价格压下来。2009年3月,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公开中国储备粮的数字为2亿吨,政府为抑制通胀制造出的粮价倒挂现象极大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甚至导致粮食走私。
  在粮价“钦定”的现实下,本就弱势的中粮农民只能离开土地,抛荒外出打工成为利益最大化的自然选择。1995-2008年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3167千公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却大幅上升。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22.42%上涨至38.94%,同期农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却从1995年的50.67%大幅下降至29.98%。父老乡亲解释说:“浇灌麦田,费时费力费钱,一亩小麦即便丰收也卖不了几百元钱,几亩小麦的收入不如打工一个月挣的多。”
  近五年谷物进口量不到总产量的1%,所谓农产品的“进口威胁”绝大部分来自大豆
  60%以上依赖进口的大豆历来是他人诟病中国粮食安全的理由。但其实这种单一的进口品种并不能构成对中国粮食健康生态的否定。除大豆以外,中国近五年谷物的进口量不到谷物总产量的1%。2009年中国净进口粮食4264.5万吨,其中大豆4220万吨。也就是说,所谓农产品的“进口威胁”绝大部分来自大豆,并非全局性的。而且大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将大豆产业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大豆进口量激增和外资加速整合大豆加工业反而是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体现。2009-2011年度,中国大豆压榨已达4450万吨,超越巴西和阿根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大豆压榨国。
  粮食依靠交换更安全,《经济学人》:危险恰恰来自强调自给自足
  不论在国家内部的各省份之间,还是在各国间,粮食贸易肯定是将粮食从价格低的地方运送到价格高的地方,以获得利润。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多生产粮食,成本相对高的地方少生产粮食,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总成本得以降低。某种程度上,进口粮食实际上就是进口耕地、进口水、进口资源,假设进口3000万吨的粮食相当于节约300公顷的耕地和300亿立方米的水,这些节约的资源合理利用就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简单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通过高强度农业保护政策扭曲资源配置机制,不仅会加大国内粮食安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人》曾在《不要让你的邻居(国)挨饿》一文中提出忠告,“危险恰恰来自各国都强调自给自足,既不准出口又不准进口,这时候国际市场这个最大的储备库就失去作用了。”
3美国2011财年农业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美国农业部10日公布数据显示,2011财年美国农业出口额达13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1财年美国农业出口在国内创造了115万个工作岗位,出口顺差达到427亿美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当天表示,下一财年美国农业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奥巴马政府今年与韩国、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增加出口23亿美元,为美国内创造近2万个工作岗位。
  维尔萨克说,农业是美国经济的一个亮点,是出口增长、创造就业和国家竞争力发展的推动力,世界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4美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产业化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政府补贴,最近10年农业补贴较1995年增加80%
  美国是最早对农业进行补贴的国家之一,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农业调整法》发展至今,农业补贴政策使占全国人口不到2%的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经合组织估计,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
  尽管在WTO农业谈判中,美国倡导取消生产补贴(农产品加工)和出口补贴,但最新的农业法案却继续加强国内农业补贴的总量和规模,该法案明确在2002至2011年10年内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年均在200亿美元左右,而总量达到1900亿美元,这比1995年农业法案的农业补贴总量增加了80%。美国近年开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即由传统的目标价格、保护价格、贷款差额支付为主逐渐转向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付补贴、反周期支付补贴等为主的收入支持政策。
《2002年农业法案》
  目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运行格局是以《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2002年农业法案》)为基本框架的。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是以为农场主提供可靠的收入安全网为基本出发点,既保留了收入补贴,又创造了一些价格补贴手段。《2002年农业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同定直接补贴,扩大补贴种类,加入反周期补贴,提高贷款利率,扩大种植弹性空间,提高补贴上限,推行出口和粮食援助计划,扩大资源保育面积。
  主要的补贴计划为农产品计划,其项目为:固定直接支付、反周期收入支持计划及农业贷款三种。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补贴方案。
  固定直接支付计划取代了以前使用的生产弹性合约。新的《2002年农业法案》中,小麦、玉米、燕麦、棉花及稻米采用固定的支付率,另外新增加黄豆、榨油种子、花生等项目。在固定直接支付计划中,不论种植的农产品种类、生产数量及农产品价格为何,固定直接支付的金额均相同。该支付计划对农民而言是很有弹性的。农民可以根据预期农产品价格及生产成本等作为种植决策,自由转换种植作物及调整产量。在正确的种植决策下,固定直接支付计划会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扩大种植面积,从而使农产品产量增加;支付率及支付收益是同定的,因此农民倾向持续种植、扩充产量,维持生产历史记录,以在未来扩充生产面积增加支付金额。
  反周期收入支持计划是新的计划,以历史生产量作为基础。当农产品价格小于目标价格,就会启动反周期收入支持计划来补助农民的收入。该计划可以支持及稳定农民的收入,价格越低补助越多;由过去的生产量来决定现在的支付水准的方式会影响现有的生产决策。为了获得更多补贴农民会刻意维持种植面积以扩大基本面积,建立历史生产量,因此限制了对市场价格的反应能力。
  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局成立商品信贷公司(CCC)来掌管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贷款计划允许生产者以农产品作为抵押。根据生产数量多寡向政府贷款。当市场价格比贷款利率(单位为金额)低时允许农民以比较低的金额偿还贷款,此金额称为销售贷款偿付利率,其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就是给予农民的补贴。销售贷款偿付利率会定期计算予以公布。农民也可以直接申请获得同等金额的补贴,而不必通过借出再偿还的程序,此方式称为贷款差额补贴。农产品贷款补贴计划贷款的对象增加到了花生、羊毛、安哥拉山羊毛、蜂蜜、小鹰嘴豆、小扁豆、干豆上,小麦、饲料用谷物、棉花的贷款利率增加,黄豆及榨油用种子则减少。同时设定每种商品贷款利率的,而先前的农场法是根据前年的市场价格来设定贷款利率的。当农产品市场价格越低于贷款利率时,补助的金额越多;当农产品市场价格越低迷时,生产者会比较相对报酬率,将生产的方向偏向可以获得较多贷款的农产品作为种植计划的决策;贷款金额增加或者减少会诱使生产者朝向贷款额度增加的农产品项目增加生产面积。
  根据《2002年农业法案》,美国计划在2002-2007年再投资220亿美元用于农业资源保育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土地休耕计划、农田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草地保育、农田与牧场环境激励项目等。
  《2003年农业援助法案》向遭受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损失的生产者提供补贴,包括作物灾害计划、牲畜补偿计划和牲畜援助计划三种农业补贴政策。该法案再次扩大了农产品补贴范围,及时修补了《2002年农业法案》执行中的一些漏洞,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还弥补了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计划中的一些漏洞。
  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于2007年7月19日投票通过美国《2007年农业法案》,相比较《2002年农业法案》,最大差异在于提高农业贷款比例,涉及农产品种类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大豆、棉花及细糖等农产品,并扩大范围至蔬果等农产品,予以农业补贴,并涉及再生资源及耕地保护补贴期间延长至5年。
  美国众议院与参议院2008年5月通过为期5年、金额近3 000亿美元的新农业法案--《2008年粮食、环境保育与能源法案》,除延续2007年新农业法中,除满足国内农业和国家财政需求及《2002年农业法案》中农业安全与确保农民收益外,又引入了平均作物收入选择(ACRE)项目补贴。
5结语
  农业先天性地更加需要政府支持,补贴多少决定了一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含金量。通过农业补贴,发展稳定的农业,让农民农场主致富,让其他相关的整体农业产业链受益,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了“和谐社会”的样板。以农业补贴而论,中国的农业体系,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至少还有50-100年以上的差距。

7. 明明有很多农业补贴,为什么还是很多人不愿意种地?

补贴多有什么用?关键是粮食价格便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有两个主要劳动力,使用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劳动生产。在种地方面,承包15亩地,一年能够收获的粮食,卖的钱所获得的收益最多不会超过2万元。
这是我在现实里切切实实看到的,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的,种地不挣钱。两个精壮劳动力如果在外务工,一年下来怎么说都会有五六万收益。
但是在家里不扣除任何农药化肥成本,其获得的收益都不会超过2万元。而如果再扣除这些成本,最终获得的收益差不多也就是1万块钱左右,这还是精壮劳动力。对于老人家而言,他们承包10亩地,可能每年挣到的钱也不过就六七千元。
补贴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往往各种补贴都给了种植大户,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是拿不到什么补贴的,所以在农村种田是最没有出息的一条路。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年轻人只要有手有脚的都在往外跑,就是因为在农村是没有出路的,连自己的口粮都挣不下来,更不要说有更美好的生活了。
要知道种田其实也是非常需要技术的活,一个普通人没有做过农活的人,在田地里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各种出糗,他们连镰刀可能都不会用,在插秧的时候腰弯不了半个小时就会感觉腰酸背痛。
然而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很有可能持续4个小时一直弯腰插秧,他们在盛夏极其酷热的时节,还要拿着镰刀割稻草。甚至使用人力抬着打谷机前往稻田进行脱粒,有时候还需要半夜两三点起来给稻田放水。
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收成都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如果恰逢灾年天气大旱,好几个月不下雨,那所有的劳动全部都白忙活了,种在田里的稻子,可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已经被太阳晒死了。
也有可能遭遇了洪灾,河流本来好好的,在持续降雨一周之后突然暴涨,把所有的农田都给淹了。稻谷都被水浸没了,根部腐烂发黑,一年的收成也没了,这些东西是更令人痛心疾首的。
所以种田一方面是不赚钱,另一方面是没有保障,远远不如打工更加稳定而赚钱,再不济3000块钱一个月总是能够拿得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原因。

明明有很多农业补贴,为什么还是很多人不愿意种地?

8. 农业补贴那么多,为什么农民还是有所抱怨

原因很多。
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规模化不够,因此不能大规模应用农业机械,所以农业生产仍然是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投入大量劳动的产业,非常辛苦。
二是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而且农产品价格低,再加上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农民并没有获得实惠,也就是说收入不高,即便有补贴,收入仍然不高。
三是有些农业补贴的要求农民不能符合,所以不能够获得相应的补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