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满足他人,成就自己

2024-05-14

1. 《墨菲定律》满足他人,成就自己

最会经商的犹太人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食品交易时,会背诵一段著名的祷告:人们通过这些言语来感谢上帝创造出这些不完善和拥有众多需求的人。这些祷告让犹太人意识到,帮助别人满足需要或克服别人身上的不足,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生活方式。当你满足了顾客、消费者和老板的需求,无论你是一名拉比还是一名宗教组织者,接受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这些钱是你满足别人需求的见证。 
  
 其实,无论是在商业行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尊重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时你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某种个人的需求,那么就要去先满足别人的需求。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的宗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海尔始终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让消费者用上适合的产品,自己才能获得丰硕的收入,这就是“欲取先予”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要获得成功,都要明白欲取先予这个道理。有些人总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付出,只想回报,他们不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人总是处心积虑地计划着占别人的便宜,这种人迟早会被现实教训,贪小便宜,吃大亏。有些人总是处处替别人着想,先人后己,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很多,不仅是尊重、名望,还有财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吃亏学。看起来你是吃亏了,其实你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并且对方还很高兴地自愿让你满足。 
  
 每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也会还你一个微笑。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得先怎么样对别人。

《墨菲定律》满足他人,成就自己

2. 《墨菲定律》所有的改变,都源于潜意识中的另一个你

如果人偶尔获得了一件东西,就会忍不住去继续添加和这东西有关但自己又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鸟笼效应”。
  
 人们在很多事情中都是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进行思考,而这样难免会形成误区。“鸟笼效应”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惯性思维——看见鸟笼觉得你一定养过鸟,在多数人都这样认为的环境下,你会产生对自我的怀疑。继而,这种心理压力让你在无形中按照他人的设定走下去。
  
 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工作也都是如此——认清潜藏在一些事物中的心理陷阱,避免让他人操纵自己的情绪。
  
 当个人行为受到周围群体的批判,受到周围压力时,个人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最后和他人保持一致的情形,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从众效应”。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权保持自我的见解和选择。社会生活需要我们融入不同的团体,但是融入不同团队的代价绝不是完全放弃自我的意识和思想。很多时候,有原则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与其他人“求同存异”,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人的期望对目标的行为结果具有重大影响。
  
 我们对其他人的期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都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到他人的思维判断和行为选择,相应地,对方所展现出的状态、行动后的结果也将大不相同。
  
 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或承受的压力越大,对于后续刺激的感知也就会越来越迟钝。需要比一开始的刺激量更大时才能感受到差异,这一规律是心理学家贝勃最早提出来的,因此被称为“贝勃规律”。
  
 “贝勃规律”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弹性。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舒适区,要想感受周围的环境变化就一定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行。
  
 人因为只关注了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偏好,而导致对原来的偏好出了问题。这里所谓的“偏好”,不是喜好的意思,而是指做某一决策时候的偏向。有时候,某一决策出现分歧,是因为偏好出了问题,有些人会只关注了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点的偏好,而忽视了更多的影响因素。
  
 “窄化效应”告诉我们,某些时候的冲动和不理智,是因为我们被心理的偏好带歪了注意力。在生活中遭遇“窄化效应”的时刻,我们是否能让自己停一停、缓一缓,把注意力的焦点拉回较为理智的一面呢?

3. 《墨菲定律》的自我认知

从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到改变自己再人云亦云中学会独立思考,最后学会先改变思维在改变生活。
  
 生活中我们总是难以做到“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像苏东坡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让会让人们迷失自我容易造成不自信和狂妄自大俩种局面,都是不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后果。
  
 书中一文提到一个问题“我是谁”,看似滑稽可笑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的思考过自己究竟是谁,名字仅仅一个代号罢了,真正意义的是内心认识自我认清自己能力且接受它,而非逃避现实,能接受它的就是勇者了,敢于面对且挑战改变它的注定是强者,然而世界百分之九十的是逃避它的弱者,到处充满着逃避的气息。
  
 不能够正确的自我认知都是可悲的人生,现实生活里,人们都为了这个现实生活保持一致性及和谐性,都在扮演不同角色,却很难做好自我修养,而书中却告诉了一个答案:
  
 第一步找到心目中人生榜样,第二步列出自己的行动方案,第三步每天提醒自己。
  
 希望我自己也可以做到坚持锻炼下去,就和现在每天坚持更新一般。

《墨菲定律》的自我认知

4. 《墨菲定律》所谓突破,都是自我心智的突围

1、蔡加尼克效应: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在意
  
 这种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对未竟的事情比完结的事情有更深的记忆。
  
 人们天生对“完整”有执念。
  
 每当面临上述困境,最重要的就是打开缺口,先做一部分。在“蔡加尼克效应”的驱动下,借着心头的不安感觉,逼着自己把“任务”一步步完成。一旦有了好的开头,接下来你就有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甚至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
  
 2、穿针心理:既然摆脱不了压力,就和压力做朋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我们过于专注于目标时,心理压力会增加,瞳孔会收缩,情绪变得敏感焦躁,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我们正常实力的发挥。这就是穿针心理。
  
 对于重要的事,保持专注无疑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把所有思想都悬挂在这一件事上,整个人被这件事牵着走。那样,你很可能失去了思想的灵活度,很可能就会发生意料之外的失误。所以,保持专注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3、酝酿效应:适当的暂停,反而让你事半功倍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转而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酝酿效应”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一般是在对问题冥思苦想之后,在出其不意的时间或状态下突然发生,因而表现为思维运动的突然飞跃,体现突发、突变和突破的特点。
  
 4、瓦伦达效应:越是想成功,可能越是容易失败
  
 因过分执着于某事而患得患失的心态被称为“瓦伦达心态”。与之相反,只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把主要的精神和注意力消耗在担忧成败上,最后获得成功的现象就被称为“瓦伦达效应”。
  
 人越是“钻牛角尖”,一厢情愿地命令自己一定要成功,越有可能收获与期望有所不同的结果。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踏实向前,专注于最基础的事情,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5、罗森塔尔效应: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最强大的力量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在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当这股力量发展为对自我认知的自信,对自己未来成长的期望,那么人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愈发自信、强大起来。
  
 “暗示”这种心理作用对人自我成长的影响堪称神奇。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的建立。无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