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弗兰岑的主要作品

2024-05-15

1. 乔纳森·弗兰岑的主要作品

 《纠正》(The Corrections)获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并获2001年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2002年美国普利策奖的提名,被评为亚马逊网站2001年度最佳小说。《纠正》在全世界有285万册的销量,《纠正》的中译本2008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但它在中国鲜有人知。《纠正》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美国小镇,人物是一对老夫妻伊妮德和艾尔弗雷德以及他们的3个孩子,讲的是他们各自面对生活中“纠正”的情景:大儿子加里,看似一切如意,但患上了抑郁症;二儿子奇普,原本是大学教师,与女学生有染后丢了饭碗,辗转去立陶宛,以诈骗美国同胞为生;丹妮丝是厨师,与餐厅老板发生了关系,但意想不到的是老板娘爱上了她。伊妮德试图把在外生活的3个孩子齐聚到家中,过一个团圆的圣诞节,但最终却发现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已经陷入了分崩离析。故事从上世纪中叶的美国中西部,写到今天的华尔街和东欧,在弗兰岑的时而刻薄、时而心酸中,人物粉墨登场,再黯然谢幕。《纠正》问世时,好评如潮。《时代》周刊的首席书评人列夫·格罗斯曼写道:“弗兰岑并非最富有或最著名的美国在世小说家,他最具雄心,亦属最佳之列。”本·马库斯在《哈泼斯》杂志上为弗兰岑的这部小说还打了笔仗。美国著名作家唐·德里罗认为:“乔纳森·弗兰岑从浮想联翩的关于婚姻、家庭、整体文化的意识中构建出一部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小说……” 更夸张一些的甚至认为,凭借《纠正》,弗兰岑能步入美国文学大师的仙班。 2010年8月末,弗兰岑的第4本大作《自由》(The Freedom)在美国出版。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麻省科德角玛莎葡萄园度假时,不小心在当地著名的“葡萄串”书店获得了一本试读本,谁知引发了一连串麻烦……这件事被热炒后,弗兰岑随即被请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弗兰岑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而且这份老牌杂志以自己的影响力把作家的声名传播得更广更远。《时代》周刊分毫毕现的封面照上写着简洁有力的标题:“伟大的美国小说家”。距离上一次这本杂志以作家为封面,已经过去10年。

乔纳森·弗兰岑的主要作品

2. 求《偷影子的人》和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格式不限,最好txt

去百度找找!

3. 跪求乔纳森弗兰岑中文版自由电子版

《纠正》 作者:(美)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著  页数:612  出版日期:2008  

是找这本pdf么?
预览地址百度hi你~

跪求乔纳森弗兰岑中文版自由电子版

4. 美国小说家 自由的作者乔纳森·弗兰岑有什么作品

《纠正》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美国小镇,人物是一对老夫妻伊妮德和艾尔弗雷德以及他们的3个孩子,讲的是他们各自面对生活中“纠正”的情景:大儿子加里,看似一切如意,但患上了抑郁症;二儿子奇普,原本是大学教师,与女学生有染后丢了饭碗,辗转去立陶宛,以诈骗美国同胞为生;丹妮丝是厨师,与餐厅老板发生了关系,但意想不到的是老板娘爱上了她。伊妮德试图把在外生活的3个孩子齐聚到家中,过一个团圆的圣诞节,但最终却发现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已经陷入了分崩离析。故事从上世纪中叶的美国中西部,写到今天的华尔街和东欧,在弗兰岑的时而刻薄、时而心酸中,人物粉墨登场,再黯然谢幕。

5. 跪求乔纳森·弗兰岑《纠正》的英文电子版

邮箱

跪求乔纳森·弗兰岑《纠正》的英文电子版

6. 乔纳森·弗兰岑;《纠正》;在哪找

百度

7. 如何评价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一书

我对乔纳森 弗兰茨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复兴了托尔斯泰以来的现实主义写法。
《自由》这本书的中文版皇皇六百页,只琐碎地讲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弗兰茨之所以对这个故事有足够的信心,是因为他相信如今的美国,就像托尔斯泰时期的俄罗斯一样——是世界的中心,所以足以用一个家庭来承载时代主题。
我觉得这本书最令人钦佩的地方,在于它选择了一个既经典又新颖的主题:自由带给人的精神困境。
如今,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非洲、中国等等)的写作还以讽刺专制与禁锢为主要命题之一,而美国主流精神依然是歌颂自由精神,就像弗兰茨在书中写到的:
“来这个国家的人,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自由,而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会愈发愤怒地抓住你的愤怒不放,就算抽烟会杀死你,就算你喂不饱你的孩子,就算你的孩子会被疯子们用突击步枪射倒,你可以是个穷人,但有一样东西任何人都无法从你手上夺走,那就是你拥有想怎么糟践你的生活就怎么糟践的自由。”
——所以,弗兰茨能更新一个经典性的文学、乃至是生存命题,实在是敏锐的。
《自由》讲了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是如何在不断追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的。男主人公出身贫寒,刻苦上进,企图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的商人、好丈夫;女主人公因为小时候在家庭中缺乏关注,因此结婚后成为全职主妇,兢兢业业想做一个好母亲;他们的儿子聪颖过人,试图挣脱家庭束缚,更自由而独立地活着。
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人,以最大的努力去爱和迎合彼此,努力让故事以更好的方向进展。但是却在不断校调自己的过程中,遭受极大的精神痛苦。以女主角为例:
“几乎无论按什么标准来衡量,她的生活都是非常舒适的,她可以用她每一天的每一刻去探索更像样、更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但在她所有的的选择中,在她全然的自由中,她所找到的似乎只是更多的痛苦。自述人几乎要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她因为过得如此自由而可怜她自己。”
男主人公从事高尚的环保事业,却发现自己只是商业社会被利用的一个筹码,同时因为婚外的感情而陷入道德矛盾……
在小说中出现的所有困难、负疚感、矛盾,都是无解的,因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也因为主人公和我们所经历的如出一辙。
乔纳森弗兰茨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先描绘出更大社会的环境,然后天衣无缝地编织进一个家庭当中。当所有的阅读结束,读者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无垠而荒芜的袤野,没有出路,也无法呼救。回到现实生活中后,会重新审视周边的人与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反复读这本书。
当然,《自由》这本书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他对笔下人物机警而冷酷的观察,还有的精妙的结构等等,但这些是好小说共同的,所以没必要讨论。
问题是,《自由》这本书能够从几百本好小说中脱颖,而算做这个时代的“经典”么?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库切认为经典,是“幸存于最恶劣最糟糕最野蛮的环境之下”,这本书幸存于消费主义和狂欢气氛,言不由衷与虚张声势的声音中,因此是经典之作。
【周毅的回答(3票)】:
这本书没有崎岖的情节,没有吸引的悬念,只是描写了美国中产的一家子,写他们如何与生活勾心斗角,在令人丧气的现实之间周旋。
故事从帕蒂一次不明不白的“被强奸”开始,结束于帕蒂和沃尔夫躺在沙发上深情的对望,他们都已不再年轻,“是我,”她说,“只是我。”“我知道。”他说,吻了她。他们原本都深爱着对方,只是对对方的爱不那么确定,他们通过伤害来证明。
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理查德。理查德开始像一个父亲一样保护着沃尔夫,也像一个混蛋一样伤害了沃尔夫。他像一个绅士一样吸引着帕蒂,又像一个痞子一样玩弄着帕蒂。是他融入骨子里的玩世不恭,还是男人破坏和占有的原始欲望。
帕蒂学着所有贤妻良母的一言一行,想给自己套上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的面具,但她内心那个被忽视,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却时不时的现身,她搞砸了和丈夫、孩子的关系。她一开始被沃尔夫的踏实与内秀吸引,却在不安分的灵魂怂恿之下,飞蛾一般扑向理查德,一个是完美的伴侣,一个是完美的情人。或许在理查德身上,她能体验到充满危险的激情,人——都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可是她和理查德的感情只能在阴暗处缓缓流动,中产阶级可以小叛逆,却不能大僭越。
沃尔夫的出身决定了他必然活的比较沉重,他脚踏实地,对成功抱着极大的热情,他克制坚韧,相信努力就可以获得回报。他最符合世俗价值观的认可,也就得背负世俗最重的约束。只是人和人的感情是没有道理可以讲的,看对了眼,无赖泼皮也是幽默机智,看不顺眼,高端优雅也成了故作姿态。我给了你优渥的物质,无微不至的关怀,你就得全心全意地对待我,你出了轨,就从此低我一等了,只要我还守着自己的行为规范,那这道德高地就永远被我占领着。他没想着正面去解决和帕蒂之间的问题,只是坚持着一如既往的付出,希望用内疚打垮帕蒂的城墙。
理查德似乎在反对着世俗的一切,破坏、反抗是他给自己贴的标签。一开始他就看出了帕蒂身上隐藏的不安分,知道有一天这不安分会伤害到沃尔夫,可是没想到这一刀是他和帕蒂一起捅的,也许沃尔夫在他眼里也是可以破坏,反抗的那种东西的代表。他没想过刻意伤害谁,只是想在不妥协和逆流而上中证明自己的存在。他用歌抨击主流大众的东西,却发现自己的歌流行了,众人崇拜他,把他推到了主流之中,然后理查德放弃写歌,他害怕这不再叛逆的生活和不再叛逆的自己。那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给最爱的朋友带来的伤害。
乔纳森 弗兰茨把故事讲得慢吞吞的,读者跟着故事缓缓前进,而且他好像有意让故事平实,让事情琐碎化,生活化,主角的想法和做的事情就那样被打碎,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有时会会心一笑,有时会如刺在背,他把人和人之间的细微感情刻画得丝丝入扣,但没有紧张,没有悲戚,只有咸咸淡淡的滋味铺陈开来。直到最后合上书的时候,那一丝惆怅经夜不去。
理查德最后接受了自己的成功并准备写歌道出自己对朋友的歉意,帕蒂抚慰着心中的那个小女孩寻求和丈夫、孩子的和解,沃尔夫面对自己内心发现自己的恨来源于对帕蒂的爱。
为什么是自由,也许人最深沉的自由就是习惯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在亦步亦趋中学会了紧跟自己的内心。
要评价《自由》,就不得不先了解乔纳森•弗兰岑这个人;要了解弗兰岑,就不得不读他那篇《更远》。

如何评价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一书

8. 乔纳森·弗兰岑的人物经历

195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1981年毕业于斯沃思莫学院德文专业。1996年,在《哈泼氏》杂志上发表了长篇随笔《偶尔做做梦》,表达了他对文学现状的担忧,从此受到广泛关注。迄 今为止,出版有小说《第二十七座城市》(1988)、《强震》(1992)、《纠正》(2001),随笔集《如何孤独》(2002),以及回忆录《不舒适地带:个人史》(2006)。凭借《纠正》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和美国国家图书奖。2010年,第四部小说《自由》一面世即引发抢购热潮,迅速登上各大畅销书榜,被评论界誉为“世纪小说”。他以抨击现代传媒、书写普通民众著称,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比实验小说易读,又比热衷于讲故事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具当代气息和思想深度。他自由地居于美国文坛传统的讲故事者和先锋的创新实验作家之间,独具特色,被评论界誉为最出色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