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资料

2024-05-15

1. 鲁迅的资料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课)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弃医从文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鲁迅的资料

2. 鲁迅的资料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后改为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于富人家(文章《少年闰土》中说明“家境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3. 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著作书目: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期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资料

4. 鲁迅的资料

1、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5. 鲁迅的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鲁迅的资料

6. 鲁迅的资料

鲁迅像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 领导新文化运动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鲁迅作品集
论文和讲义 ▪ 坟  ▪ 中国小说史略  ▪ 汉文学史纲要   
 
 
 
杂文集 ▪ 热风  ▪ 华盖集  ▪ 华盖集续编  ▪ 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且介亭杂文末编     
 
 
 
诗文集 ▪ 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遗  ▪ 集外集拾遗补篇   
 
 
 
小说集 ▪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 ▪ 野草     
 
 
 
回忆录 ▪ 朝花夕拾     
 
 
 
其他作品 ▪ 鲁迅自然科学论著  ▪ 古籍序跋集  ▪ 译文序跋集  ▪ 两地书  
 
 
 

目录

人物概述
生平经历求学时期
弃医从文
小说创作
杂文创作
病逝上海
文学作品
大事年表
名言语录诗句
言论
家庭资料出生情况
家庭背景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社会荣誉
鲁迅故居
人物纪念
同名电影(2005)主创人员
主要演员
剧情简介
在线观看 人物概述
生平经历 求学时期 
弃医从文 
小说创作 
杂文创作 
病逝上海
文学作品
大事年表
名言语录 诗句 
言论
家庭资料 出生情况 
家庭背景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社会荣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 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收录于《呐喊》)。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选自《彷徨》)《阿Q正传》(收录于《呐喊》)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   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   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   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   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   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   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   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   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   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   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   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   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   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   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   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   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   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   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   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   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   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   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   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   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   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   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   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   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   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   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   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   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   人文《鲁迅选集》1952,   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   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   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   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自题小像
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是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按此最新成果根据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而得,惜乎以往的《鲁迅全集》、《鲁迅年谱》及其他有关鲁迅生平的众多书籍皆以讹传讹而流毒无穷了。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鲁迅(5张)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理《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肋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鲁迅先生葬礼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   5、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鲁迅老年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7. 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中年以后的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广州图书馆前的鲁迅与许广平雕像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鲁迅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资料

8. 鲁迅的资料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零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用过的笔名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小孩子 丰之余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华约瑟 齐物论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