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024-05-13

1.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沁园春长沙》 表现手法有: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5、“万山红遍”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沁园春长沙》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写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通过远眺、近观、仰视、俯瞰、总写等视角的变换来描绘的。
1、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译文: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2、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译文: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3、仰视:鹰击长空(动);(译文: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
4、俯瞰:鱼翔浅底(动);(译文: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
5、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译文: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通过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3. 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如下:
在技法上,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轮廓衬托。积墨山水完成之后,再蘸朱砂由浅至深地逐步点染。
可染先生用朱砂如用墨,运用完全相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色、墨融合,浑然天成。只见朱砂略浅处,有墨色浮上,中间色调处,则墨色相融,最为明亮处,点以厚重朱砂。整个画面最终呈现出的色调效果颇有明代剔红、剔犀漆器的特点,极为庄重雄浑、古朴典雅。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分析

4. 万山红遍李可染作品分析

李可染于1962年首次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绘画作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巍峨的山峰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使用了大量的朱砂点,以浓厚的墨色为底,画面前景中描绘的红色的树木如剪影一般;画作中央画有白色的飞瀑、白色的溪流以及掩映的白色的瓦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为题跋书写在画的右上角;画面右下方盖了一枚“寄情”朱文印章与白文印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可染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副教授,他勤于教学,钻研画艺,云游写生,后来李可染和少数几位画家得到赴德国写生的机会。李可染的绘画还得到捷克斯洛伐克(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认可,并在那里举办了展览、出版了画册。在游历写生之后,李可染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舆论,其中之一就对他的积墨法的非议;李可染在1962年创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一种对这种非议的回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