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2024-04-29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生化所,全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生化大组。从1950年到2000年,生化所发表的科学论文近4000篇,取得国家、部委、省、市级获奖科研成果17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培养研究生255人,博士生171人 。 细胞所,全称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实生所)。从1950年到2000年,细胞所发表科学论文近1600篇,培养博士生107人 2000年,细胞所与生化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化与细胞所)。 20世纪中国最闪耀的科技成就——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被认为是中国曾经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工作。抛开世俗的荣耀之谈,全合成且具有活性的牛胰岛素结晶是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的突破,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这一成就不亚于克隆技术对人类关于“人工生命”意念壁垒的冲击。而生化与细胞所的前身是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时间线 * 1958年,提出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项目* 1959年,天然胰岛素拆合成功* 1960年,人工合成胰岛素开始全国性协作/胰岛素A链和B链合成成功/合成胰岛素大 兵团作战* 1963年,全国协助再次启动,包括生化所、北大化学系* 1964年,人工合成胰岛素A、B链第一次组合成功(出现微弱活性)*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年,《Science》杂志刊登“红色中国的胰岛素全合成”报道中国人工合成胰岛 素成果* 1982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Ala) 继牛胰岛素合成成功后,1967年中国科学家又提出人工酵母tRNAAla项目,在1964年该蛋白的一级序列已由Robert W. Holley测定。该项目的上海方面有生化所负责,细胞所、有机所参加。到1981年,中国科学家仅用四年时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1983年,《Nature》杂志刊登“核酸合成,拼音tRNA”文章报道该成果。1987年,该项目获得国家自 然科学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成就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国家级获奖 获奖名称 项目 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应用基础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2009资料来源: 项目承担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41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51项,面上项目22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9项,重大项目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6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6项,新增的253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达4.04亿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4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57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4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48项,面上项目210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4项,重要方向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1项,新增的230余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52亿元。   论文发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102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58篇),申请专利114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专利授权70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4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分的52篇, 在《细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学》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28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专利授权69 项,其中国际专利11项,通过与企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签订合同金额3152万元,到账金额2597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金额113 万元。   论文发表情况 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Science111113Nature121 24Nature系列4751198Cell---4---1--- 2Cell 系列311433EMBO J--- 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计133121292439资料来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2013年7月30日,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显示,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录的185种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领域亚太地区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6.605,处于q1水平,在sci收录的196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该杂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创刊于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SCI影响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SCI影响因子:6.771,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8.432, 处于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科学通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SCI影响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学术刊物,该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志》,于1927年创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被美国“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兰“Excerpta Medica”、“Scopus”、波兰“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献速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俄罗斯文摘”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生物类核心期刊。 《生理学报》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别奖;2001年入选双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05~2012年多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国际上,被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同时,该刊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之一。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植物生理学通讯》由2011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荣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录;入选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2012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96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数据库收录。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是什么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上海生科院)成立于1999年7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组建而成,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上海文献情报中心等也先后整建制并入。
“十五”期间,先后共建或新建了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
上海生科院共有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科院-二军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等10个研究机构(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为独立法人研究单元),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等2个支撑单元,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中心等5个院地合作共建机构。

上海生科院在圆满完成“十二五”收官任务的同时,现正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一三五”规划工作,围绕分子细胞、脑科学、分子植物、人口健康及药物五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研究所分类改革,明确科研重点方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努力优化支撑保障条件,加强管理服务,强化统筹协调,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是什么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缩写为SIBS)成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由原上海地区的中国科学院8个生命科学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根据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任务为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命现象本质、人口健康和农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有利于科学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成为综合、大型、跨领域、国际化、布局合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124人,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5.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2008年1月10日 中科院党组会议决定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2008年2月29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筹备工作组成立。康乐同志担任筹备工作组组长,相关研究所所长担任筹备工作组成员2008年3月12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李家洋同志任组长,李志刚、康乐同志任副组长2008年7月1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办公楼改造、装修完毕,正式启用2008年8月8日  “中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008年9月5日  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建设方案》2008年10月9日  “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揭牌成立2009年3月18日  “北京生命科学论坛”正式拉开帷幕2009年4月17日  康乐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筹)院长;高福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筹)副院长2009年5月12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系列讲座”正式开讲2009年6月19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PI-Club”正式举行活动2009年6月27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顺利通过筹建验收。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历史大事件  年  月  日  大事记  1955  10  贝时璋及其研究组于从上海迁往北京,以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形式设置  1957  9  27  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贝时璋为所长  1958  7  29  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批准函告云南省委及云南分院,筹建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工作站事宜  1958  9  26  国务院批准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贝时璋任所长  1959  成立理论组  1960  成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系统。理论组下增设光生物组  1961  10  以电子室为基础,成立了直属所的“新技术组”  1962  昆明工作站划归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  1963  2  原新技术组和工厂及其设计组合并为工程技术研究室(即四室),承担仪器维修研究试制工作。  1963  4  10  所务会批准成立学术委员会,贝时璋任主任  1963  三定(定方向、定任务、定人员)后研究所设4个研究室:一室(放射生物学研究室)、二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三室(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室[由生物物理化学研究室和生物结构研究室合并而成]),以及四室(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研究室)和一个直属组(一般生物物理研究组,后改称“一般生物物理研究室”)  1964  4  1  仿生学研究室成立(五室)  1964  7  19  与上海机电设计院合作的中国第一枚生物试验火箭成功发射和回收,迈出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的第一步  1964  9  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分为两个研究室:一室(放射生物学第一研究室),二室(放射生物学第二研究室)  1964  宇宙生物学研究室由二室改称六室  1965  宇宙生物学研究室扩建成三个研究室:六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七室(动物研究室)、八室(总体室)  1966  7  15  15日和28日,又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2枚为小狗上天设计的生物探空火箭。记录了狗的生理指标;连续拍摄了狗的姿态变化  1967  6  为保证重要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生物物理研究所实行军管  1968  3  12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技术局由国防科委接管的指示,生物物理研究所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研究院,并按该院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组。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六、七、八研究室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  1968  4  1  国防科委批准组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六、七、八研究室百余人参与组建该研究所,至年底完成搬迁和移交工作  1970  生物物理研究所回归中国科学院  1972  3  31  生物物理研究所革委会讨论研究关于实验中心的建制问题  1972  物理所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组和微生物所人工合成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组及原北京生物实验中心先后归入研究所。与研究所相关人员分别建成七室、二室和六室  1972  对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或细胞起源研究室)、仿生学研究室、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研究室和生物实验技术研究室(即原北京生物实验中心并入研究所部分)  1973  成立细胞起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1976  成立肿瘤细胞研究室(第九研究室)  1978  生物物理研究所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共12人,研究生的业务培养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贝时璋  1978  4  放射生物学研究室改称辐射生物物理研究室  1978  7  原仿生室改为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地震研究另建一个室,称“动物的感觉与行为”研究室(第十一研究室)  1978  成立了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第八研究室)  1980  1  7  成立了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室(第十二研究室)  1980  6  将理论生物组、五室的光感受膜的介晶态结构与光能转换的关系组和生物物理统计组(生物数学)合并组建为生物物理理论研究室(第十四研究室)。  1981  4  10  生物物理研究所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主任:贝时璋。同年12月29日获生物学部批准。  1981  11  3  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获得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1985  国务院批准研究所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生物学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名博士后进站。  1986  6  由中科院和国际生化联合会共同赞助、生物物理研究所筹备和组织的国际酶学讨论会在京举行,12个国家的43位科学家参加会议。  1986  8  30  北京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心生物物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工程(即生物物理研究所新址建设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中科院院长卢嘉锡等领导出席开工奠基仪式。  1987  7  科龙生物医学技术开发公司成立(后改名为北京科龙生物医学技术公司)。  1988  8  26  研究所所务会讨论确定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徽式样、图案  1988  10  中生生化试剂开发公司成立(后改名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89  5  经国家科委批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1989  6  经中国科院批准,中国科院视觉信息加工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立  1991  8  10  生物物理研究所搬迁北郊工作开始,通邮地址变更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1992  4  7  吴骋等研制的“蚓激酶和蚓激酶胶囊”获得卫生部正式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  1992  11  12  北京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网联合主办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国际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十个国家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国外代表32人。  1992  12  邹承鲁获第三世界科学院1992年生命科学奖。  1992  12  29  除两个开放实验室外,将原有的11个研究室整合成四个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蛋白质工程研究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细胞生物物理研究室)、一个分析测试技术中心和一个高技术开发研究部。  1994  生物物理研究所被国家科委列为中科院五个基础研究所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1994  9  1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委选定为中国五个试点实验室之一  1994  12  邹承鲁荣获何梁何利奖,决定将所获奖金作为基金,设立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杰出研究奖”。  1995  1  19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完全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自有专利技术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  1995  5  北京伽玛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95  12  高技术开发研究部和分析测试中心合并建立生物物理技术研究室  1996  9  26  生物物理研究所局域网建成启用  1996  11  北京中生百欣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1998  11  北京燕京中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99  1  13  中科院教育局批准生物物理所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接受中国外国留学生的单位  2000  4  19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郊服务部揭牌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2001  5  25  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查通过生物物理研究所进入创新试点  2001  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迁入研究所  2001  11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召开  2001  11  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开放实验室晋升为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  2002  3  29  中国科学院2000年研究所综合评价结果:生物物理研究所评为A级基础研究基地型研究所  2003  10  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  2004  5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一期建设获得院批复,正式启动建设。2005年12月27日通过院计划局验收,总计投资5919万元,其中院专项建设经费3980万元  2004  5  25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卫生部联合投资共建的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04  6  5  生物物理研究所参与承办的“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ICCBM10)在北京召开,梁栋材任大会名誉主席,饶子和任大会主席  2004  11  10  常文瑞获得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  1  经科技部批准,生物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  3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  2005  6  24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第三届天然抗氧化剂分子机理与健康暨第二届亚洲自由基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赵保路任会议主席。  2005  7  30  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四个研究中心——“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05  8  27  饶子和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理事  2005  9  13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基础生命科学分会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饶子和任会议主席。  2005  10  14  王志珍荣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奖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  2  2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泰州分部正式成立  2006  2  27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6  2  27  王志珍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6  3  20  常文瑞获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2006  5  8  徐涛获第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6  5  26  中国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实验室(LSVI)在研究所挂牌成立  2006  6  6  饶子和获2006年度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2006  10  22  由国际结构基因组学联合会主办,生物物理研究所等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国际结构基因组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6  11  17  由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学会发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负责承办的第三届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七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沈恂任会议主席  2006  12  14  科技部召开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依托研究所的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成为将要启动的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2007  11  15  1.5万平方米的蛋白质与分子生物医学科研楼动工(2007年1月15日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7月3日批复初步设计及概算)。  2007  12  21  刘力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8  1  8  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由研究生院整体转移到研究所,成立脑成像研究中心  2008  5  13  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学会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会议(15thISBC)在北京召开,沈恂任会议主席  2009  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联合举办“中澳神经科学与认知研讨会”。  2009  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南昌县人民政府、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共六方共同签署“中国科学院江西生物产业园”。  2009  7  “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梁栋才等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来自中国各单位的860名学者和学生参加。  2009  7  12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首次设立并颁发了“贝时璋奖”和“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梁栋材院士荣获首届“贝时璋奖”,孙飞、魏朝亮和武一分别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  2009  11  5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展生命科学产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朝阳区望京科技创业园举行。  2009  12  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  2010  3  11  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第三批入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举行,生物物理研究所为该产业园第三批入园院所。  2010  5  8  中国科学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启动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康乐院长、高福副院长等出席。  2010  9  26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共建的神经科学与认知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举行。  2011  1  17  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2011  4  2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  2011  4  28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免疫活性细胞清除肿瘤的效应机理”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  7  19  科技部发布了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中被评为优秀,这是继五年前(2006年)上一轮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两个实验室双双获得优秀后的又一次“双优”。本次生物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0个,其中7个被评为优秀。  2011  10  20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精密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和开工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2011  10  30  至11月3日,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1年设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2011  11  1  “神舟八号”携带着中国及德国科学家的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的样品,肩负着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顺利发射升空,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仓怀兴研究员负责的“空间生物大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也在其列。  2011  11  2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forPureandAppliedBiophysics,简称IUPAB)代表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成功当选IUPAB候任主席(2014-2017),成为该组织自196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  2012  316“中国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研究联合中心”揭牌仪式在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隆重举行。参与中心联合建设的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及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1274研究所在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吴中中心生物医药项目启动会,这标志着吴中中心经过一年的建设正式开始运行。2012928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并为首批培训点授牌。生物物理所获准为北京分院基地的首批培训点。201211  由生物物理所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仓怀兴研究员负责的国家空间应用系统SZ-8任务《空间生物大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1214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大学举行,陈润生院士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  38中科院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中科院十大杰出妇女”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称号。20135  为庆祝建所55周年,促进学术沟通交流,提升研究所整体学术氛围,按照研究所总体部署,经所学术交流委员会讨论,自5月起举办“建所55周年系列讲座”(简称所庆讲座)。本系列讲座预计举办20余场,将持续到明年年初。20135  北京市科委正式认定研究所非编码核酸实验室为“非编码核酸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为“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药物转化工程技术中心”。20136  在2013年6月发布的JCR报告中,《Protein&Cell》进入SCI的首个影响因子达到3.22,进入SCI细胞生物学学科Q2区,在中国国内属罕见。2013619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获得该院首批“优秀女科学家奖”的殊荣。20138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依托生物物理所申报的三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部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201399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主办的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挂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佛山市佛山新城召开,这标志着研究所佛山分所经过一年的筹备建设正式成立。与此同时由研究所毕利军研究员领衔的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创新团队正式入驻佛山分所。20131010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体外诊断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20131110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张宏研究员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31216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江云研究员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7.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历史沿革

1950年3月,中科院在上海成立华东办事处。1955年1月,华东办事处更名为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正式成立。1963年10月,更名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兼管设在华东六省的院属研究机构。1977年11月,恢复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历史沿革

8.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1932年,由国立北平研究院和北平中法大学合作创建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1933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迁至上海。1950年3月,并入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为药物化学研究室。1953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70年,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改名为上海药物研究所。1978年,上海药物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