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国产车问题

2024-05-13

1. 国外品牌国产车问题

第一,在中国独资建厂投入资金太大,中国本来有现成的汽车生产商,所以就直接找现成的,可以节省费用,而且他和中国汽车生产商合作的话,中国生产商要给他商标授名费,这笔费用在车辆出售的时候已经加在车价里面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中国的消费者为这个商标授名费买了单,这样一来,外国品牌不但不用自己投资,而且还靠商标得到了收入。
第二,从外观标识来识别也是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在车尾下方如果写出的是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这些就是国产的,如果是纯进口的,就不会有中文在上面,而是直接就用英文写。比如FORD、MAZDA、TOYOTA、HONDA、NISSAN、VOLKSWAGEN等等。当然也不排除自己贴字的可能。

国外品牌国产车问题

2.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产汽车为什么缺乏竞争力?

这是一个很值得严肃讨论的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也许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品牌的产品在配置、用料、尺寸、价格都要远远优于合资品牌的情况下,依旧卖不过他们。
如果有留意汽车销量的朋友,估计也都知道目前中国品牌的状况。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疫情,但所有汽车品牌都遭遇了疫情的攻击,东风系列品牌甚至还在重灾区,为什么别人的增长势头那么好,而中国品牌却如此不耐打?
是输在设计上么?我不敢说中国品牌在外型设计上要优于外国品牌,毕竟这是审美眼光的问题,但在内饰设计上,我相信稍微有点审美眼光的人都不会觉得外国品牌比中国品牌好。毕竟后者比前者更舍得用大屏,也更愿意花大成本去提高座舱质感。
是输在品质上么?我也不敢说与品质界的扛把子相比,中国品牌能有多厉害。但与外国品牌里的主流玩家相比,例如大众、本田、日产……中国品牌头部的几位玩家绝对有足够强的实力叫板他们。

▲这些年来,以荣威以代表的一些中国品牌已经在设计和品质上赶上了一些国外品牌,而它们也不再是制约中国品牌发展的主要因素。
是输在了技术上么?这也许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我不知道那些还没浮出水面,不被消费者知道的技术里,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有多大差距。但就现在的量产水平而言,他们两者的差距算不上有多大,即便外国品牌的好一点,咱们也不至于在价格上打个六七折也卖不过人家。

但遗憾的是,在消费者眼中,一直存在着偏见——中国品牌的技术远远不及外国品牌。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中国品牌没有技术,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能让消费者叫上名字的技术品牌。例如提到丰田,我们知道TNGA;提到本田,我们知道地球梦,提到大众,我们知道EA211和MQB,提到马自达,我们知道创驰蓝天……提到中国品牌,你又知道谁?

3. 国产车变进口车,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外国卖得怎么样?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也开始影响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美国销售的商品也越来越多made in China。除了我们熟知的服饰、日用品等等之外,将生产线搬到中国,车辆在中国生产后再运回美国进行售卖的情况也在日渐增多。有报告显示,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车辆大约有25万台,而每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车辆约为5万台。此外,像是被吉利收购了的沃尔沃,也将在中国生产的车型带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进行售卖。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那些在中国生产,美国销售的车型。

别克昂科威是一款紧凑型SUV。起初,这款车是为中国市场而打造。昂科威于2014年在中国正式发售。而两年后,别克决定将其带回美国进行销售。根据数据统计,在2017年,约4.1万台昂科威在美国售出,而在中国的销售量约为21万台。

作为一台大型豪华轿车,大部分的凯迪拉克CT6(参数|图片)在美国密歇根州制造。而混合动力版本却是个例外,它生产于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的工厂。中国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不知道是不是美国油价便宜的原因,美国人似乎对这个混合动力版本不大感兴趣,CT6的混动版在2017年只售出了1万台,通用最终在2018年停止了从中国进口混动版的CT6。

实际上,海外市场销售的大部分的S60并不生产于中国。 不过出于中国市场后排更大的长轴距版本车型的偏爱,沃尔沃在国内推出了长轴距版本的S60车型,这款中国产的车同时也出口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也就是inion版本。最早一代在中国制造的S60 inion开始于2015年,这也是最早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销售的车型之一。
由于被吉利收购的原因,沃尔沃与中国的联系要比其它汽车品牌紧密更多。当然,这也少不得在中国生产别的车型。除了刚刚提到的S60(参数|图片) inion版本,另一台沃尔沃选择在中国生产的车型为S90(参数|图片)。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美国的沃尔沃4s店看到一台S90,那它一定是made in China。

国产车变进口车,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外国卖得怎么样?

4. 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消费者不再迷信进口,国产汽车能把外国品牌一举击溃吗?

不久的将来,国产汽车一定能把外国品牌一举击溃。随着中国本地汽车产业化进一步的细化,配套化,国产汽车的技术含量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国产车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一、从全世界用车的发展趋势上看,将来要以电动车为主。形成此动力的因素是:1.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解决城市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大街上丶公路上到处跑的烧油的汽车,个个都是污染源,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环境。逐步减少烧油的汽车,增加电动汽车行驶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2.全世界的石油资源,会逐渐减少,以清洁能源发电的企业会逐渐增多。将来,以电动汽车逐步代替烧油的汽车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的生产丶科研和出口上,已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在国内,以毕雅迪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企业,由于看得远,行动早,科研能力强,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生产能力,在国丶外的市场份额上,步步在扩大。去年,我国的汽车出口已经达203万辆,已经排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德国的出口额。而其中的电动车出口,已经逐渐成为主力品牌。今年九丶十两个月份,我国单月汽车出口都超过了30万辆。预计,今年全年的汽车出口,就会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三、随着国内汽车规模的扩大,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国产名牌汽车。像毕亚迪丶红旗丶长安丶吉利等民族品牌车在同外资汽车的竞争中,已经逐渐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也逐渐改变了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低挡次车的概念,在外销中越来越受欢迎。
综合观察国产汽车的进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在国内击败外国品牌,正在向汽车生产强国迈进。

5. 国外品牌汽车有哪些在中国生产?

日本:一汽丰田(长春)、广汽丰田(广州)、一汽马自达(长春)、 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昌河铃木
德国:上海大众(上海)、 一汽大众(长春)、一汽奥迪(长春)
法国:东风雪铁龙、东风标志
美国:长安福特马自达( 重庆)
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不仅有上面几种,还有很多外国汽车品牌公司在中国建厂生产汽车。

国外品牌汽车有哪些在中国生产?

6. 纯国产车与外国汽车相比在哪些技术方面较落后?

纯国产车目前只有:长城和奇瑞这两个品牌。
另外,楼上几位说的不是纯国产,而是国产。。
纯国产车技术落后的地方有
1.纯国产车在舒适度上个别不如外国知名品牌。
2.纯国产车不注重发展高端车型。
3.基本上就是,国产车价格便宜,没有价格过高的产品。(2013年,长城将推出第一款豪华轿车)

7. 中国市场全球销量第一,还哪些外国汽车品牌不敢进来销售?

霍顿是澳大利亚的汽车品牌,1856年开始生产马具,1948年生产出了澳大利亚产的首台汽车,如今归于通用汽车旗下,是澳大利亚地区保有量最高的汽车品牌之一。霍顿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车型或技术,很多车型是通用旗下欧宝换标而来。

霍顿Statesman也曾换标别克取名林荫大道在国内销售,但销量不是很理想。通用为了避免家族同质化竞争,霍顿也就让位于雪佛兰、别克,偏安大洋洲一隅,做好了自己的本分。
日本:大发
大发成立于1907年,二战后开始生产民用车型,1988年被丰田收购。大发汽车以经济适用的小型车辆为主,这一点与铃木有些相似,比如国内的夏利就是大发汽车转让技术而来,而且大发也曾在国内投产过小型SUV特锐,不过反响平平。

或许丰田认为大发的小车在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大发未再进入国内,不过像大发copen等小车很有个性,国人也只有去日本才能见到了。
沃克斯豪尔是英国比较老牌的汽车制造商,1925年就被通用拿下,旗下很多车型都是欧宝的换标车型,而且诸如沃克斯豪尔Monaro VXR跑车就属于霍顿Monaro的英国版。因此,同样属于通用旗下,很多车型本身就共通,再加上为了避免在国内内部竞争,也就未引进国内了。
如今,通用将沃克斯豪尔卖给了PSA,未来引进可能性仍然不大。PSA本身在国内发展就比较一般,再引入一个沃克斯豪尔新品牌,更加力不从心了。
意大利:蓝旗亚
蓝旗亚是菲亚特集团旗下的品牌之一,其品牌超过60年的历史,以生产豪华轿车为主,甚至当过意大利总统、总理的座驾,但影响力只限于本土。蓝旗亚创立之初在赛车场上频频获胜,蓝旗亚Stratos就是一款传奇赛车。

蓝旗亚是一个豪华品牌,在国内这个市场早已被BBA统治,其它二线豪华品牌也抢占了市场,蓝旗亚作为一个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小众品牌,即便引入国内也前途未卜。

中国市场全球销量第一,还哪些外国汽车品牌不敢进来销售?

8. 国外都是本国汽车品牌占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却逐渐萎缩是为什么?

1、品牌知名度和溢价能力。近两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产品质量、外观设计以及性能配置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新能源、MPV和SUV细分市场上,中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正逐步改变中国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低质低价印象。但尽管相比过去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品牌产品同外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品牌认可度还不高,主力市场仍集中于10万级别及以下的经济型市场,品牌的忠诚度还远未达到合资水平。

2、品质保证与消费升级的难点和痛点。当前,汽车消费领域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消费升级,它不仅表现为消费者对SUV、豪华车需求的快速上升,更体现为汽车消费的重点正在从基础的可靠性质量向感官品质、性能品质升级转变。可以说,品质保证仍然是目前中国品牌汽车实现突破的基础软肋,而这一软肋的突破面临着开发技术提升和供应链成本优化难题。典型的情况如新能源汽车,在目前产业链尚不成熟、电池技术未有较大突破和国家补贴加快退坡情况下,要解决消费普及面临的高购买成本、低续航里程、车辆安全隐患、充电便利性不足和二手车残值疑虑等消费痛点,在技术和成本上均有较大压力。

3、产品创新能力和研发资源投入。中国品牌品质软肋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的支撑不够,是企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靠洋品牌零部件“加身”的拿来主义,并不能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的品质和形象。当前,国内部分自主车企已完全摆脱对外购发动机的依赖,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逆向研发,但仍需要聘请知名的内燃机设计公司进行技术支持。同时也有部分车企仍完全依赖国外企业的现有发动机。同时,源于中国品牌汽车整体有限的盈利能力,在研发资源上的支持和保障也较为紧张。

4、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车市场销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消费者在汽车的定制、使用、维护、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需求愈加多元且强烈,而中国品牌的经销渠道体系在由原来的“卖产品”转向“卖产品+卖服务”的进程明显落后在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以汽车金融为例,合资企业的外资品牌早2000年初就已经率先运行汽车金融业务,而中国品牌大多在2012年以后才开始涉足,且目前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也明显的低于合资特别是一些豪华车品牌。因此,未来如何加快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中国品牌汽车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盈利增长空间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