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

2024-05-14

1.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韩志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新旧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尖锐对抗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摩擦双方和对抗双方相互妥协和不断"磨合"的结果,因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10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资本市场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市场中的一些"原生"的制度缺陷正在不同程度地得到或正在得到矫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仍然相当明显,其对改革与发展的负面作用并没有得到多大程度的改变。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制度缺陷是"中国特色"太为浓烈,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资本的本性不突出--资本不追逐利润或追逐利润的动能不强,市场的特点不明显--市场经济中因竞争机制的存在和作用而引起的价格形成→资源流动→优化组合功能发生了中断,资本机制与市场机制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资本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资本,市场不是具有完善功能的市场,这样,在实践中资本市场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大打折扣,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第一个主要的制度缺陷。由于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严重行政化了,已经成为"有计划"的资本市场。 

  市场的行政化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显著特点。我国的资本市场从发展之初就被纳入了行政化的轨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政化的色彩越来越浓烈。市场上融资的私募机制不健全且渠道狭窄,公募行为则完全纳入了行政审批的范围。从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司进入市场融资的行为从最初的特许主义(经过国王或国会的特别许可)发展到后来的核准主义(由国家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再发展到后来的准则主义(符合准则要求的公司到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备案登记),一直到现在,大部分国家已发展成为严格准则主义--一方面提高公司的设立基准,一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这样,就使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从权利与义务的倾斜状态逐步发展到对称状态,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称这一市场经济最本质的要求。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原则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政府通过行政机制和行政手段,对股票发行、上市和流通进行全程的行政干预,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资本机制和市场机制。 

  在股票的一级市场上,政府采取额度控制、行政保荐的办法,完全垄断了股票的发行市场。什么企业能够公开发行股票与上市,在什么时候才能发行与上市,按什么价格来发行和发行多少,都是行政审批和行政选择的结果。由于缺乏一个公众化的和社会化的股票一级市场,而且在一级市场上没有竞争机制的存在和作用,就既堵塞和封闭了真正具有社会化特点的市场融资体系和融资渠道,又使得企业行为不断地向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倾斜,股票的发行和上市行为在这里就演化为企业对政府的"公关"行为。繁琐的和冗长的"公关"过程与巨大的和不正常的"公关"代价,在扭曲了上市公司的行为机制的同时,也弱化或排斥了市场的选择机制和竞争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政化的发行体制与企业改制和上市同步进行的运行模式,导致了在市场上未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数量非常稀少,这又使得股票二级市场失去了通过在一级市场的竞争来选择优质企业上市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 

  在股票的二级市场上,因一级市场上行政选择而导致的"包装"、"伪装"甚至"男扮女装"行为不可能经得起股票二级市场的检验,上市公司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四年绩劣已经成为我国沪深股市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在公司上市时是由行政机构作"保荐人"的,因而一旦上市公司原形毕露,面临ST、PT甚至可能被摘牌的状况时,行政机构就不得不出面来组织"资产重组",而在实际上,这种"资产重组"大都带有虚假的或不正常的行为,它或者成为"报表重组"(做假账或关联交易)和"题材重组"(与庄家联手制造题材从而拉抬股价),或者成为"资格重组"(保上市资格或配股资格)和"信用重组"(把注入的重组资金全部、部分抽回或让上市公司提供巨额贷款担保),真正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资产重组虽然也有,但所占比例却非常之低。这样,就把我国原有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父爱主义"保护移植到了我国的股票市场之中,使股票市场因竞争而产生的优胜劣汰机制无法形成。不仅如此,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带有典型的"政策市"的特点,政府对股市态度的变化往往成为股市起落的最重要的原因,股价指数的高低常常成为调控市场的方向和力度的最主要的指标,而政策的组合方式和力度又成为调控的最基本手段。这样,从股票的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行政权力都全方位地、大规模地介入进来了,再加上上市公司中65.87% 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大多为国有法人股)对公司各个权力机构的控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行政化或非市场化的弊端就变得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生了"蜕变",是一种被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控制或钳制的"有计划"的资本市场。 

  机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第二个主要的制度缺陷。由于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缺乏通过正常竞争而形成的市场价格,缺乏市场主体间通过价格而形成的有效竞争,是我国资本市场上资源流动和动态组合机制不健全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源。资源配置机制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失效,不仅在于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排斥或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还在于市场和企业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

2. 请问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哪些影响?

1、重融资,清回报。伤害投资者。
2、作假严重,不做假太少。伤害投资者。
3、处罚太轻,偷10罚1,伤不起。
4、老鼠太多,粮食不够吃。
5、缺乏监督,监督不利。
6、国有资本利用证券市场圈钱,投资者的钱就像面包屑,被这些大块牛肉裹挟走了。

3. 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中存在什么问题

  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③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这样,上市虽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到资金从而缓解经营困难,但长期来看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未必理想。同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例如,沪深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竞争性领域企业数量超过85%;有超过65%的股权不能流动,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1)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在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同样存在法人股、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以及A股和B股的合并问题。

  (2)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衍生工具是企业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国建立了期货市场,但交易品种局限于绿豆、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至今尚未推出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来规避金融风险。由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

  (3)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各国金融业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的自动取款系统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业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4、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首先,仅从方便监管、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形成了全国简单划一的,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单一资本市场,而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要求,产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首先,资本一级市场受到行政垄断,影响了市场融资体系的社会化和融资渠道的开通,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很少考虑其成长性。所以,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包装上市”上,而不是放在生产经营和结构调整上。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前并没有实质性改制,主要的目的是“圈钱”,没能有效地利用圈来的钱。此外,发行市盈率也受到限制。券商不能发挥职责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级市场“包赚不包赔”式的运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1999年以前股票发行市盈率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即使后来放松了对市盈率的限制,虽然一级市场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改变“包赚不包赔”的现实。其次,资本二级市场存在“政策市”的非正常现象。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政府对企业有较浓的保护色彩,导致股票市场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政策市”的存在,使得股市行情随着政府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2、机制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机制。

  (2)约束机制弱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存在着“转轨”不转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翻牌”。将未根本改制的原名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圈钱”。在上市中按溢价募集资金,力保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处于控制地位,处于“产权虚置”状态,上市公司原主管部门以国有股代表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干预,又不对后果负责;而且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大股东和企业内部,很难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3)激励机制不健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实行即时薪金与长期薪酬相结合的收入形式,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只有即时薪金的激励办法,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决策经营无利益关系。因此,导致了经营者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3、规则方面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能、层次不明晰,同时没有一套严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其履行职能,并使其承当相应责任,造成事后监管大量存在,降低了监管的效率。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管理机关的管理权威和效能还有待加强,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监管难度。例如:《证券法》已经出台,但缺乏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证券交易法》、《证券信誉评级法》等尚未出台等。此外,《证券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过于迟缓,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中存在什么问题

4. 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中存在什么问题?

  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③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这样,上市虽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直接得到资金从而缓解经营困难,但长期来看对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未必理想。同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例如,沪深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行业分布存在较大缺陷,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多,竞争性领域企业数量超过85%;有超过65%的股权不能流动,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1)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在银行业,业务集中在信贷等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而国外银行业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在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同样存在法人股、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以及A股和B股的合并问题。

  (2)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衍生工具是企业规避或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1991年中国建立了期货市场,但交易品种局限于绿豆、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至今尚未推出利率、汇率、股指期货以及期权、货币互换、股权互换等来规避金融风险。由于缺少组合投资所必需的金融衍生品,各类投资者行为趋同,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

  (3)金融手段创新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各国金融业已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实现金融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金融机构在电子化与网络化过程中各自为战,如各银行的自动取款系统和结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增加了金融业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成本,也因规模不经济和便利性不足而抑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4、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首先,仅从方便监管、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形成了全国简单划一的,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单一资本市场,而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要求,产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首先,资本一级市场受到行政垄断,影响了市场融资体系的社会化和融资渠道的开通,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很少考虑其成长性。所以,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府公关”和“包装上市”上,而不是放在生产经营和结构调整上。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前并没有实质性改制,主要的目的是“圈钱”,没能有效地利用圈来的钱。此外,发行市盈率也受到限制。券商不能发挥职责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级市场“包赚不包赔”式的运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1999年以前股票发行市盈率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即使后来放松了对市盈率的限制,虽然一级市场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改变“包赚不包赔”的现实。其次,资本二级市场存在“政策市”的非正常现象。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政府对企业有较浓的保护色彩,导致股票市场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政策市”的存在,使得股市行情随着政府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2、机制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1)竞争机制失效。在上市公司中,首先缺乏产权关系明确的市场主体,其次缺乏竞争机制形成的市场价格,导致资本市场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行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机制。

  (2)约束机制弱化。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国有企业改造而来,存在着“转轨”不转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翻牌”。将未根本改制的原名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圈钱”。在上市中按溢价募集资金,力保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处于控制地位,处于“产权虚置”状态,上市公司原主管部门以国有股代表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干预,又不对后果负责;而且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大股东和企业内部,很难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3)激励机制不健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实行即时薪金与长期薪酬相结合的收入形式,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而我国只有即时薪金的激励办法,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与公司决策经营无利益关系。因此,导致了经营者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3、规则方面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能、层次不明晰,同时没有一套严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其履行职能,并使其承当相应责任,造成事后监管大量存在,降低了监管的效率。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管理机关的管理权威和效能还有待加强,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监管难度。例如:《证券法》已经出台,但缺乏相应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证券交易法》、《证券信誉评级法》等尚未出台等。此外,《证券法》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过于迟缓,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5. 我国金融市场当今所面临哪些问题?(急急急!!!)

我国金融市场当今所面临问题虽然已有金融企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 但国内金融业整体对环境风险、环境价值的认识还不足, 公共部门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也还很不够。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尽快缩短与国际同行的差距, 改变传统的贷款方针, 在信贷投资安排上尽可能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 引导经济发展走上“绿色”之路, 这是国内金融业应有的思路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
   金融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类:(1)按地理范围可分为:①国际金融市场;②国内金融市场;(2)按经营场所可分为:①有形金融市场,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②无形金融市场,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在交易。(3)按融资交易期限划分为、①长期资金市场,主要供应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如股票与长期债券的发行与流通;②短期资金市场,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的融通市场,如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短期债券及可转让存单的买卖。还有,按交易性质划分按交割期限可分、按交易标的物划分等几种不同分类。
   金融市场最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主要有三个功能: 1.融通资金功能;2.宏观调控功能;3.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什么是金融市场?它的分类及其作用是什么?这几个方面差不多360字)

我国金融市场当今所面临哪些问题?(急急急!!!)

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

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如发达国家庞大,相对来说比较小,规模不够大。
第二点:我国金融市场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如发达国家发达,完善,毕竟人家比你多发展那么多年嘛。
第三点:我国金融市场官方背景比较浓郁,金融监管比较严,控制力比较强。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开放性还比较低。(当然这也有好处,比如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能比较好的规避,其他方面的原因自然有,但也不可否认,这其中严格的金融监管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7.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如发达国家庞大,相对来说比较小,规模不够大。
第二点:我国金融市场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如发达国家发达,完善,毕竟人家比你多发展那么多年嘛。
第三点:我国金融市场官方背景比较浓郁,金融监管比较严,控制力比较强。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够,开放性还比较低。(当然这也有好处,比如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能比较好的规避,其他方面的原因自然有,但也不可否认,这其中严格的金融监管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8.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我国广义货币市场存量居世界前列,而狭义货币市场发育相对落后,占GDP比例仅为17.97%,处于七个国家最末位。而狭义货币子市场主要集中在前两部分,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回购共占到80%左右市场份额,其他子市场发育不足,尤其是短期债券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总体来看,我国货币市场在总量上并不落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货币体系过分依赖间接融资。但是货币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发育很不均衡,尤其是银行贷款、银行承兑票据等市场化不强的工具在货币市场中占据97%以上份额,风险集中,急待向市场化更强的货币子市场和资本市场分流和转化。       我国资本市场/GDP比例为64.86%,低于发展中三国157.68%水平93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存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育均滞后,债券市场发育比股票市场还落后,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债券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就资本市场而论,在总量上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发展远远不够,需要从间接融资的货币市场引进资金。资本市场中不仅股票市场需要货币市场资金支持,而且债券市场也更重要,两者不可重此轻彼。        综上所述,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两个市场的连通,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建立金融市场连通的基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动,大力发展跨市场产品,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扩大投资主体的连通程度,赋予其跨市场投资的权利,拓宽两个市场的融资渠道,实现资金合规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