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底资金紧张和财政有何关系

2024-04-27

1. 每年六月底资金紧张和财政有何关系

6月是年中,中报的时候,要钱粉刷财报

每年六月底资金紧张和财政有何关系

2. 股市每年六月份都会跌吗?

概率极大,至少前几天,每年6-7月都是大跌!

3. 为什么月底年底资金面紧张?

造成月底年底资金面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年底都会进行年终考核,尤其是银行每年贷款借出去的钱,放出去的款,都要考核回款进度,因此,银行总会在年底前进行资金回收,将能够回笼的资金收回来,而银行是市面上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回笼资金,自然就造成了普遍性的资金紧张情况。2.各大公司、企业作为经营性机构,每到年底都会进行财务结算,编写企业年度财报,因此也会尽可能的留存资金,严卡对外预算。一些大企业,每到年底前10天至15天,财务都会进行“封账”,停止对外的支付结算等等,就是这个原因。3.企业在年底通常还有一些比较大额的支出,比如平时对外合作没有结清的预算,企业员工的年终奖金等,都是一次性的大额给付的大额支出,因此财务会在年底提前确保将这部分资金先留存下来,除此以外的其他预算能砍的则砍,不能砍的按照紧急程度暂缓。4.许多企业是依赖现金流的,它们一方面向银行进行贷款,一方面用贷款进行投资扩大生产。前面提到银行到年底会出现资金紧张,因此增大了企业贷款与融资的难度,客观上也造成了企业年底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5.至于我们个人,每到年底资金紧张,可能不是我们的收入变少了,而是我们的开销增大了。每到年底,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春节等接踵而至,在节日的气氛中,我们会突然觉得“行乐需及时”,一年过去了,应该花点钱犒劳自己。于是我们“双11”,“双12”网上购物,圣诞节和朋友聚会逛街看电影,元旦小长假外出跨年旅行。到了春节,又要购买回家的车票、机票,采购年货,准备给家人的过年礼物。因此,明明年底有年终奖要发,我们却还是常常觉得钱不够用。

为什么月底年底资金面紧张?

4. 监管新规下 6月股市还会悲观吗

每一年的6月份,对于股市而言,也是一个不少的考验。然而,纵观过去十年股市6月份的表现,却并不乐观。其中,从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除了2009、2011、2014以及2016年之外,其余年份的6月份表现,均以下跌为主,且单月跌幅比较明显。由此一来,市场对6月份的行情,也不敢抱太多的希望。
实际上,对于今年而言,中国股市受到的考验还是不少,且在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基本上降至了冰点。时下,虽有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出炉,但减持新规下,仍未从本质上扭转市场低迷的投资信心,这对当下的股市来说,也是颇具不确定性的。
从政策层面来看,本轮减持新规“升级版”,充分吸收了此前减持新规的经验教训,并对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变相减持通道给予了严格的约束,且对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宽,特定股东也纳入到监管的范围之中。由此一来,减持新规“升级版”基本上堵住了各种套利的行为,而定增套利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减持新规意在减缓抛售压力,提升市场“三公”原则,但IPO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信披质量有待提升以及股市退市率长期偏低等因素,却制约了股市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光有减持新规“升级版”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足以扭转股市运行趋势,但市场更期待的,还是系列组合拳的出炉,全方位健全股市的健康发展。
从资金层面来看,目前股市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虽有长期资金入市的预期,但长期资金的加快涌入更需要有股市赚钱效应的激活作为前提,否则新增流动性涌入预期还是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6月份往往需要面临季末考核、流动性紧张等问题,而对于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大环境,仍然会受到不少的影响。
但,换一种角度思考,若借助利空因素,加快完成股市由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探索,进而达到迅速释放出恐慌抛压的目的,这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回顾2013年6月的中国股市,当时市场长期徘徊于政策底部区域,而在“钱荒”的冲击影响下,股市从政策底瞬间下挫,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由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探索,并最终确立了阶段性的市场大底部。
从破净股数量的增多,到产业资本增持意愿的提升,再到政策面的稍微回暖等,这系列的因素,也基本上印证了当前政策底部的判断。但,纵观历年来的市场大底部,政策底之下,往往还会存在市场底,但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市场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政策底向市场底的探索过程。
假如市场演绎出如2013年6月份前后的市场底探索过程,则此过程虽然充满了恐慌,但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政策底到市场底探索的过程,而短期阵痛或许换来了中长期的市场回暖。
但,如果市场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来完成股市由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探索过程,则这一过程还是充满了煎熬,或许市场仍需要耗用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筑底过程。
监管新规“升级版”的出炉,代表着当下市场的监管态度,政策监管态度的逐渐回暖,也利于股市投资信心的阶段性稳定。但,当前市场仍然处于“去杠杆化”的大方向,而局部性“去泡沫化”压力依存,而部分股票挤压泡沫的风险仍然不可小觑,而近期上证50与中小市值股票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也足以印证了当前市场分化的严重性。
由此可见,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定调环境下,股市仍难有趋势性的大机会,而在上证50顽强护盘的背后,实际上也掩饰了不少股票加速去泡沫的风险,而指数失真迹象,也比较明显。

5. 为何月底资金面会紧张

要还账了啊

为何月底资金面会紧张

6. 资金面紧张与股市涨跌有什么关系?

现在要顺势而为了,不做死多头,也不做死空头,做个滑头就行了。

这几周的行情已经到了股市转折点了,可能决定今年的最终行情结局。今天大盘击穿3500下探至3419时吸引了部分场外资金抄底,但是这部分资金的持续性,下午盘面就能看到了,如果能够持续吸引场外资金介入,今天有希望收盘时收复3500,但是如果跟风资金如果午后不积极抄底做多,那这部分抄底资金将再次被套,大盘将考验下个目标位3400(该点位的支撑相对比较强),该点位如果击穿了看低3000点,请注意回避风险.3周之前空间日记就提示过很多指标继续处于危险境地(某些指标从2005年7月过后都没有被考验过,而现在已经被严重击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会逆转),如果无法用连续量能逐渐放大上攻来修复指标,08年就可能出现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点轻松被击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盘如我以前的乐观估计那样,但是短线大盘确实面临很危险的情况,是06、07年都没遇到过的。如果后市股市再次变弱继续破位下行击穿3400点,建议就要控制仓位了,虽然很多人凭经验认为当前期的强势股出现大幅度补跌后市场的底部就会诞生,但是主力大量抛售蓝筹股导致的这波大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的打压是为了换股,而现在机构在巨额再融资、通货膨胀继续高位运行、巨额大小非解禁等众多负面因素的压制下运营压力日益加大,现在的主力疯狂杀跌已经不仅仅是打压换股这么简单了,而逼政府调整印花税和规范恶性巨额增发等负面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杀跌的主要目的了,这种尴尬的情况往往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大盘的底部已经不仅仅是靠所谓的分析专家凭以往对大盘的经验分析出来的了,其实大盘的底部出现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就够了,一、主力机构要的政策兑现,二、主力资金大规模进场,把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来判断底部是否形成应该就会使自己抄底失败的几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盘出现了多杀多的情况,主要以基金做空为主,而这是由于基金赎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仓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抛售和散户的恐慌抛售性质不一样,对大盘的杀伤力很大。现在机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大盘目标位分化,这会使基金的行动变得矛盾,更会使大盘变得不稳定。

不要管底部在哪里,这两个条件没有兑现,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痒的利好只是缓解股指下跌而已。鉴于现在的点位的巨大风险,建议投资者的仓位控制在1/3以下,以应付大盘现在的不确定性. 由于量能也并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税的调整暂时没有兑现仅仅是传言,要防止是主力故意制造出来的,为拉高减仓造势,既然条件还没有出现,请以超跌反弹谨慎对待.现在在大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控制仓位是回避风险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股市的法则不会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而炒股的实质就是主力,主力大量出货的品种和板块只要主力不再次大规模介入后期走势都不会太理想,请紧跟主力资金的步伐,才能将自己资金和时间损失的风险降到最低。前期主力大量出货的金融、地产、石化等大盘股虽然超跌,但是主力资金没有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反弹力度仍然谨慎对待。只有主力大规模的介入这类板块才能算真正的热点切换,一两天的涨跌不说明什么。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祝你好运。 

3500点现在已经不是资金争夺的一个点位了,弄不好将成为牛熊的转折点.后市如果大盘无法收复3500了主力资金仍然没有大规模入场,那建议暂时将钱拿在手里吧,规避风险

7. 2015年6月后,我国股市屡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局面,请从投资者心里的角度去分

行情回落的导火索是年中阶段资金面紧张、新股扩容过快等,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市场此前上涨过多,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而杠杆资金的运用在前期加速了股指上涨,在市场回落时也发挥了助跌效应,这是杠杆投机资金的固有秉性。 国企改革概念启动了股市,融资融券(主要是融资,几乎无券可融)快速膨胀形成了股市的泡沫。在大泡沫的情形下,只需要一些机构(其中外资充当了先锋的角色)砸些钱做空股指期货,股指随即快速下跌,充满杠杆的融资融券交易大量亏损并有做多一方转为做空一方(不得已,否则就爆仓了),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便形成了股灾。

2015年6月后,我国股市屡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局面,请从投资者心里的角度去分

8. 6月份的股票大盘跌的那么惨,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影响呢?

不光是6月 自从2007年之后就一直阴跌。


股票的初衷是再分配财富,换句话说就是有能赚钱的可能。(国外)

国内试点股票市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缺乏资金,通过上市,获得资金。
其次,随着股票财富效应的降低,钱不往这里来了(炒房多赚钱啊,还能出租),凸显不出价值(股价跌破净资产)。

个人认为是和IPO还有国债着两个有关。
IPO(新股发行)让大盘容量变得更大,详细参考 酒桶效应 听过这句话吗?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大量造假(包装)上市圈钱,投资价值被稀释,投资者赚不到钱,财富效应降低,再加上其他的例如 国债 公司债 尤其是 钱荒时的银行理财产品 大量吸金,导致股票市场的资金离开股票市场到其他地方追逐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