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4-04-27

1. 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知道大家的手机上是不是经常会推送一些信贷产品,反正自己的手机上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推送信息。信贷产品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看到那些大额可分期的信贷额度,许多人或许就会禁不住诱惑去办理。办理这些业务的进度也比较快,一般几天就能审批通过。有人问,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个人认为是坏事。首先,这种信贷产品的出现会让许多人变得颓废。其次,使用了信贷产品之后一些人会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最后,信贷产品接触多了势必会毁了一些人的前途。
一、这种信贷产品的出现会让许多人变得颓废如果有一笔钱可以提前花,那么一些年轻人或许就不会这么努力工作了。看到几十万的信用额度,不少人会觉得一下子多了好多钱。如此一来,就有不少人会变得颓废。
二、使用了信贷产品之后一些人会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如果不仔细分析一下这种信贷产品的性质,一些人或许就会贷款进行消费。等发了工资之后,这些人会用工资还贷。如此往复循环的话,人就会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超前消费是有一定风险的,万一什么时候没了工作,那么贷款怎么还?
三、信贷产品接触多了势必会毁了一些人的前途有些人尝到了信贷产品的甜头之后,名下可能会有许多信贷产品。虽然手头的钱暂时多了,但是每个月要还的钱也不少。如果什么时候失业了,或者生意遭到了重创,那么这些贷款估计都还不上了。到时候,就会影响个人征信,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理解为什么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这件事是一件坏事了。大家觉得呢?

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2. 超前消费时代,消费信贷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0.花呗、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3. 当代提前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消费信贷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消费信贷让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了一些,让我有底气买更贵的东西,我也可以和朋友们享受更贵的下午茶,但同样他每个月都给我巨大的还款压力。
一、让我的生活质量好了很多。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我的父母从小也给我创造了比较优越的条件,但是在自己进入职场以后。我就不好意思让父母再给自己花钱了。所以当我的收入不能满足我的消费,我就选用了消费信贷的方式每个月提前消费,然后下个月将钱还上。如果在我还不上的情况下,我会选择分期付款支付一些利息。所以消费信贷的方式让我的生活质量好了很多,我现在可以买比较贵的鞋子,也可以和闺蜜们去其他的城市旅游。即使银行卡上没有余额,但有其他的额度也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二、买了很多超出能力的东西,每个月还款有压力。自从有了消费信贷以后,我也买了很多超出我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我平时特别喜欢网购,我也会看那些大品牌的新款。如果没有这些额度,我只能羡慕那些可以买得起的人,现在有了这些额度以后。我就会很放肆的买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也导致我在两年期间买了很多不该买的东西。现在我每个月都在偿还分期付款而那些高价的东西,我已经不再喜欢了,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浪费了很多钱。
自从有了消费信贷以后,再出门的时候不需要担心自己没钱,我也不需要因为我没钱降低我的生活品质。消费信贷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在花钱的时候变得越来越疯狂,现在我不在考虑自己的工资,只会看自己是否有额度购买。

当代提前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消费信贷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 全国有1.75亿90后有多少接触过信贷产品?

近日,一组数据成为微博热搜——“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与传统信用卡不同,年轻人开通“花呗”、“借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几乎毫无门槛,可以轻松实现“一键开通,先消费,后还款”。
年轻、冲动、自制力差、对诱惑缺乏抵抗,当这些因素集中爆发时,年轻人——尤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就有可能陷入无法偿债的困局。

扩展资料:
约64%的受访者使用消费信贷
上热搜的那组数据来自2019年的一份《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记者走上街头,在大学生聚集的几所大学附近,进行了街头调查。
在一共50名受访大学生中,使用消费信贷的有32人,约占受访者的64%。未使用者中,多数表示用生活费就足够日常生活。有一名学生表示自己很担心开通消费贷产品后“控制不住自己”,因此一直没有开通。对于自己想要的、价格较贵的商品,要么攒钱购买,要么只能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以后再说。
多数使用者表示,使用的额度很少,每月使用额度在1000元左右,只购买日用品。
在32名使用者中,多数会绑定银行卡后每月自动还账。有3人出现过还款困难问题。其中一位曾经用“花呗”买过大额商品,可之后忘记了这件事,又把生活费花了不少。
直到下月要还钱时,他才发现现金已经不够。在那之后,他向家长进行了求助,随后调整了自己的花钱方式,以后只在小额支付时才用花呗,目的是增长信用值,大额消费则会直接用卡里的钱。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开通了消费信贷产品。

5. 95后消费信贷调查:钟爱大品牌,敢贷也会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行业迅速增多,网贷行业也成为当下比较火热的话题。但是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网络上的“黑网贷”借此迅速发展。
 
   
 
 近年来,学生因向校园贷、“高利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学生因还不上欠款辍学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于是,在很多人眼中:正在上大学的第一批95后,快被校园贷毁掉了。
  
  95后成消费信贷主力 
  
 《报告》对2018年10月-2019年10 月互联网用户六大消费信贷情绪指数变化进行了追踪,并对其背后的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众对消费信贷关注度变化趋势及原因。
 
 报告显示,85-94年的互联网用户占比最多,有44.15%;其次是95-99年的,占比 31.7%,另外,00年之后用户也占比 0.61%,从数据反馈,95 后已经成为消费信贷的主要贡献群体,和85-94 年同处在第一梯队。 
  
 
   
 
 报告指出,在95后这一代人中,超六成几乎每个月都使用消费信贷产品。也就是说,10个95后中,就有6个人每个月都会从消费信贷平台贷款。
 
  95后钟爱大品牌 
 
 《报告》显示,使用方便是95后选择消费信贷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消费信贷产品有免息期和可以培养 征信 也是95后互联网用户选择较多的原因。
 
 目前,很多消费信贷平台为了吸引用户,都推出了免息期或者免息券,还有就是类似 花呗 的产品,本来也会有一定时间的免息期,用户如果平时购买商品时用这些产品买单,然后把自己的钱存起来,长时间也是一笔不低的收入。“付款时花平台的额度,自己的钱拿去投资。“可以很好地解释这届95后的行为。
 
 除此之外,“重视信用“也是95后们热衷于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消费信贷使用原因上,“征信培养”的选择人数超过“还款灵活”。
 
 虽然“黑网贷”依然存在,依旧利用各种套路欺骗借款人,但《报告》发现,这届95后自我保护意识强,大多数贷款时会选择“大品牌”。
 
 调查数据显示,95后常用的消费信贷产品中,花呗和白条占41.5%,借呗、 有钱花 、 微粒贷 占23%,银行(信用卡、信用贷)占15.8%,这三项合计达到80.3%。换句话说,在95后常用的消费信贷产品中,超过80%的人会选择花呗、白条、借呗、有钱花、银行等大背景的消费信贷产品。
 
   
 
 由此可见,中国的95后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精明,他们敢贷更会贷!凭借“享受免息期、培养征信、自我提升”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信用意识, 95后不仅提前过上了精致而闪亮的生活,还提前一步实现了梦想。
 
 用户在申请贷款时会遇到不同还款方式的贷款产品,由于利率的表达方式往往不一样,比如说有:日息万分之五、月费率1%等等,因此很难比较出几款产品究竟哪款更省钱。有钱花推出的比价神器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比较,就能很直观的了解到对比产品的息费明细,帮助我们做决策。

95后消费信贷调查:钟爱大品牌,敢贷也会贷!

6. 为何说中国消费信贷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市场?

据报道,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我国居民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20万亿元左右,消费类贷款余额仅为五六万亿元,按揭贷款相当于消费类贷款的4倍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报道称,南京某企业职工表示,今年8月,全家准备出国旅游,当时正赶上要给孩子交英语培训费,前后加起来得付七八万左右,不巧那时候手头有点紧,就想着能去贷点款,对比了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后,最终选择了利率较低的银行消费贷。

还有学生表示,自己实习开始时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实习工资,还款压力不大,这样我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了,现在,我已经习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各种电子产品,比如现在用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买的。

专家表示,近几年,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背后离不开金融手段支撑今年1—9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49万亿元,新增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1.79倍,消费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希望消费信贷发展的同时相关的风险可以被有效的规避!

7.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影响我国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在消费者和商业银行方面,存在着如下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1.消费者方面(搜姐Soojle专家)

  (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我国人民有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居民储蓄率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以负债为辱。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和上海两地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对消费信贷感兴趣的居民仅占31%;不愿接受或表示担忧的居民所占比重达69%,其中25%的居民明确表示不接受消费信贷,17%的居民对消费信贷存在疑虑,15%的居民认为其经济状况无力进行信用消费。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1998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1542人抽查显示,愿意采用分期付款的仅占31%。由此可见,要改变我国居民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并非易事。

  (2)居民家庭承债能力总体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月收入约1500元,日常生活消费性支出约1100元,能够用于还贷的约为400元,总体承债能力不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测算,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扣除消费性支出后的可支配收入,如果能全部用于还贷,那么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20年内可承受的消费信贷本息金额,分别为6240、20880、32400、52800、78000、111840及187200元。因此,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承受10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占城镇居民家庭30%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能承受5-10万元消费贷款;占城镇居家庭20%的中等收入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其余40%家庭承债能力极低。当然,以上测算没有考虑居民的灰色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实际承债能力应比以上估计更高。

  (3)消费者收入支出预期的影响。居民家庭的收入预期受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下岗人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支出预期受教育、养老、医疗等改革的影响而上升,从而负债消费的意愿减弱。

  2.商业银行方面 (搜姐Soojle专家)

  (1)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首先,我国居民收入中包括许多非货币收入和灰色收入,从而银行无法获知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难以确认其贷款资格。其次,缺乏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单个银行内部个人客户信息尚不完善,共享性差,要了解个人客户在本行以外其他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成本很高,甚至根本就得不到。再次,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现行担保法中缺乏对消费信贷的规定,并且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作为贷款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机制,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往往十分谨慎,要求的手续也比较繁琐,这给个人办理消费信贷带来诸多不便。

  (2)缺乏利益机制的制约和激励。目前国家对消费信贷利率作了严格规定,如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同期法定贷款利率,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与同期法定贷款利率持平;加上消费信贷的办理成本又高于企业贷款,因而使银行办理作为零售业务的消费信贷收益微薄,影响其开办积极性。

  (3)缺少灵活的资金融通渠道。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而银行负债的期限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出现“短存长贷”的格局,不能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对称,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4)管理上不适应。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缺乏个人消费贷款这类零售性质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人员的培训准备,面对业务的迅速发展,亟待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二、大力加快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搜姐Soojle专家)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已经起步,消费信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信贷消费将会在我国逐步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从而为我国银行业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

  1.把发展消费信贷作为调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战略措施。从国外银行经验看,消费信贷是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完善过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系属初建阶段,市场行为不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差,人们的信用观念不强,法律保护体系也不健全,因此我国消费信贷必须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既要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又要确定近期的业务拓展重点;既要积极推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又要规范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当前消费信贷的发展从品种上看,以住房、汽车、教育贷款为重点,同时应大力开拓信用卡市场。从地区上看,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重点,梯度拓展。从客户结构上看,以中高收入阶层为重点,逐步开发中等收入阶层的市场。

  2.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实行存款帐户实名制,这有利于调查每个人的真实财产状况。其次,各商业银行应在目前信用卡客户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牵头,实现各银行之间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交流,并发展与税务、法院等机构的信息交流。另外,可借鉴国外的经验,组建地区性、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调查公司,从社会各方面搜集个人信用信息,并有偿向社会各方提供服务。

  3.完善担保制度。首先应完善担保法,增加有关消费信贷的规定。其次应培育规范的住房二级市场,使抵押的房地产能够方便地变现。再次,银行应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将消费信贷与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结合起来,降低风险。最后,可研究由政府出面组建消费信贷担保公司,为消费信贷,尤其是长期消费信贷提供担保。这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有四家政府性质的按揭担保机构,主要为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提供住房贷款担保,并向银行收购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发行住房按揭担保债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居民难以提供担保和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

  4.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是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尽快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固定利率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全部贷款期内的全部利息,该利率并不再做任何调整和改变。浮动利率是指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只规定最初一段时间内的利率,在规定的时间到期后,就要根据合同中事先规定的新利率计算方法,按照当时的市场利率重新确定下一阶段的贷款利率,并按照新的贷款利率计息,浮动利率包括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不同期限的浮动利率。通过消费者对两种利率的自由选择,增加消费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规范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利率浮动比率、贷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三是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四是着手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建立住房金融的二级市场。五是银行要和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公证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一条龙”服务。

  5.推动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发展消费信贷并不仅仅是银行增加一个信贷业务品种,要把它提高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勤俭持家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并不与通过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相矛盾。目前在很多家庭的消费观念中,对购买住房、子女升学、儿女婚嫁等支出的消费,还是依赖自身几年或几十年的积累,先积蓄、后消费,这种消费观念落后于现代经济生活。要增强人们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合理确定人们收入与消费的组合方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人们运用消费信贷等多种手段享受更好的生活安排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6.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等各项体制改革,并在这些改革过程中考虑广大群众的既有利益和未来承受能力及对消费的影响,利益调整应贯彻保护既有存量,调整增量的原则,使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7.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的发展,一些国外银行已经通过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提供部分消费信贷的申请、审批、余额查询、还款、咨询等业务。由于有完善的客户信用信息和高度自动化的系统支持,有的消费信贷申请几分钟就可以答复客户。对消费信贷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要紧密跟踪,结合我国的情况,积极创新。如有些品种的消费信贷可以在ATM机上由客户自助办理,各种消费信贷余额的查询、还款业务,也都可通过ATM实现。目前,工商银行也已着手发展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上海分行于1999年8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话银行中心,网上银行马上也将进行试点,今后可借鉴国外银行的做法,积极研究通过这些渠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的可行性。
  (搜姐Soojle中国信贷专家)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8. 当代大学生信贷消费现象?

1 大学生信贷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网购消费高,理财意识差,还款困难
当今大学生网购消费难自控,网购成瘾,尤其在双“11”和双“12”等大型购物节期间校园快递更是堆积如山。其次,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对自己的短期或长期消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有53.68%的同学对于资金是几乎没有规划的,心仪的东西有钱了就买,不在意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最后,还款困难易违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在每月1500元左右,然而可接受的每月还款金额仅在200-500元。在还款情况方面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期还款,但是仍始终存在着拖欠还款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4.91%的同学在还款时遇到困难是向别人借钱的,还有0.7%最终无法还款导致拖欠,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1.2 平台消费门槛低,隐形收费多,催收暴力
网贷消费门槛低,审核工作不具体,很多大学生被网贷平台易操作而吸引,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以及父母、同学、辅导员等人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再附加一张本人照片就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几千元进账,甚至有的平台还给出“最低三万元”的诱惑,平台只顾着销售量但是对于学生的还款能力其实并不了解。同时对于学生所提供的个人信息真假也难以得知,信息容易被盗取,从而导致很多人用虚假信息来进行借贷消费。[1]第二,收费标准不够透明,存在变相“高利贷”的可能。现今网贷平台上所谓的服务费实质上就是利息,但是同学们在消费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这个服务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有83.51%的同学十分在意逾期还款后昂贵的手续费,有高校的学生还计算得出网贷平台的年利率甚至有超过20%的情况,这可以称得上是“高利贷”了。第三,催收暴力,有60.7%的同学认为还款压力很大,28.07%的同学认为违约还款的严重后果也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频繁出现还款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良事件,这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