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立最早的是哪一只基金?

2024-05-15

1. 中国成立最早的是哪一只基金?

国际第一基金是台湾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一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成立于1975年1月4日。成立以来基金收益率为23.29%,同期台湾地区综合指数涨幅近57倍。在台湾地区成立满10年的股票型基金中,该基金的年化标准差居于前20%范围内,而收益率居末尾。基金份额从成立之初的305万份增加到目前的650万份左右,31年间规模仅仅增加了一倍(这一时期台湾地区股票市值增长数百倍)。进入沙龙向基金专家提问>>> 

作为历经31年还存在于市场上的基金,国际第一基金应该还算幸运者,但其乏善可陈的长期业绩表现和基金份额事实上的萎缩则可以作为台湾地区基金市场上股票基金生存状况的一个标本。这些股票基金的长期业绩差,短期业绩波动剧烈,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相似,从而使得自己有被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边缘化的倾向,导致规模增幅远低于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的韩国也同样存在。 

从数据来看,韩国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只占所有基金资产总额的27%左右,台湾地区更低,为15%左右。与之相比较,全球基金市场的这个比例为50%,美国为56%,欧洲54%。成熟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发展和成熟程度是一个市场机构投资者成熟程度的标志。基金的发展速度显著慢于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的成熟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基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共同基金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工具,其中的股票基金承担着主要的增值功能。股票基金的成长要求基金投资者建立对间接投资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来源就是基金管理人能表现出比个人更高、更持久和更低风险的收益,即基金要表现出与股票不一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成熟市场上,股票基金的资产规模要大于共同基金三驾马车之中的另两类(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以美国为例,股票基金资产相当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相加的130%,而韩国仅约为37%,台湾地区更低,约为18%。 

无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基金内部结构的角度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共同基金市场都出现了结构失调的问题。 

导致韩国和台湾地区基金市场结构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两地股票市场均为未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不发达使得市场稳定性不足,效率偏低,套利和结构性投机机会经常出现,这使得整个市场的目光经常为一夜暴富的故事所吸引。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行业在短期利益诱惑之下随波逐流,长期投资观念的缺乏导致基金收益率波动过大,从而使得投资者丧失了对通过基金进行投资的信任,这无疑是导致两地市场结构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但股票基金的表现与一般股票毫无二致,投资者对股票基金的信心丧失,要么进入股市去冒险,要么购买低风险品种以自保。 

基金行业对长期业绩的忽视不光影响到基金市场的结构,也直接影响到基金个体发展壮大。这以韩国尤为明显。韩国基金行业资产规模2000亿美元左右,只有美国90000亿美元的2.2%,而共同基金数量则达到七千多只,相当于美国的92%。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只有2700万美元左右,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中居于后列。 

与美国过去60年基金数量和单只基金规模基本成正比例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基金数量与单只基金资产规模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表明韩国基金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受到基金业繁荣的推动而是另有原因。事实上,韩国基金数量迅速增加除了专户理财多、封闭式基金无法扩大规模导致新发频繁等因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重视长期业绩导致基金的持续营销艰难,基金公司在生存压力下只能不断地发新基金来谋求资产规模的扩大,这样基金行业不断地在“发新基金-不重视长期业绩-持续营销艰难-发新基金”的怪圈中循环。 

基金规模的减小也进一步影响到其持续成长能力,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加迅速地离开基金市场。韩国基金市场的教训表明,缺乏大量个人持有者的小基金会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小基金经常为少数几家机构投资者持有,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赎回对基金的影响都非常巨大。为应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基金在投资中就更重视短期收益和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这是一个怪圈。台湾地区市场也类似。 

作为新兴市场中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其股票基金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中国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由产生到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能否有清晰定位,将关系到未来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公募基金好比公共汽车,它的发展要考虑到各位“乘客”的利益。对于持有人来说,基金能否有明确清晰且与众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将决定他们是投资于基金还是做其他选择。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均非常清晰,股票虽然良莠不齐,但其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在新兴市场中也表现得尤其明显。股票基金如果无法做到收益方面的相对稳定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相对有效,则毫无疑问会被投资者抛弃,从而在其他类型基金和股票的夹击下被边缘化。 

对长期业绩重视不足,过分重视短期业绩,导致基金收益波动程度增大,这正是整个连锁反应的起点。按照韩国的经验,更多地引入长期投资者如保险、企业年金、社会保障资金等有助于基金管理人建立起注重长期业绩的观念。此外,政府从税收等政策领域给予调节是管理人树立长期投资观念的重要促进因素。 

但这些手段的实施都应尽早,因为市场一旦异化,再想校正过来就很艰难。韩国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基金流动性风险爆发的重创后,才开始重视基金市场结构问题;台湾地区基金行业虽然起步早于韩国,但目前行业发展水平远低于韩国,还在以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为主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作者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基金研究员)

中国成立最早的是哪一只基金?

2. 中国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名字是什么呢?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3月,股东情况如下: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70%。
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20%。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0%。

3. 最早成立的基金是什么基金?是哪一年成立的?

基金的道理:汇集小钱成大钱,专家理财,安全规范。
最早的基金是一八六八年英国的“国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

最早成立的基金是什么基金?是哪一年成立的?

4. 中国第一只标准股票型基金是哪只,成立11年了?历任基金经理是谁?期间对应收益水平?

国泰金鹰增长。
徐学标、黄刚、张以杰,期间收益-7%
吕俊,期间收益29%
冯天戈,期间收益181%
何江旭,期间收益34%
张玮,期间收益23%
 
只是你要这些数据干嘛?有用吗?

5. 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和第一只货币基金分别成立于哪一年?

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混合(040001) 20010921
第一只货币基金--华安现金富利(040003) 20031230
华安现金富利A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比景顺长城货币市场早,那时候还没有市场基金。
2005年7月15日景顺长城恒丰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转变为景顺长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不是第一只货币基金。20031230是景顺长城恒丰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成立日期,2005年7月15日是景顺长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成立日期。

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和第一只货币基金分别成立于哪一年?

6. 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和第一只货币基金分别成立于哪一年?

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4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准发行华安创新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标志着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只货币基金:2003年,华安现金富利。2003这一年,也是内地货币市场基金从孕育到面世的一年。

扩展资料:
开放式基金十周年大事记
2001年9月11日
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发行
华安创新是我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十年前,大部分居民不知基金为何物。十年后的今天,基金账户数已突破3500万大关,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88%。
2002年6月1日
《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出台
据普华永道统计,截至2011年一季度,36家合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1.067万亿元。十年间,许多海外职业经理人空降到合资基金公司,带来成熟基金公司的管理经验,但有一些水土不服,一段时间后黯然离职。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
该法确立了基金业的法律地位,构建了基金业发展的制度框架,为基金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制定了基金市场的基本制度,完善了市场主体的准入和约束机制,加强了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完善了监管机构的执法机制和手段。
2004年11月11日
我国第100只开放式基金发行
第100只开放式基金的出现,与我国第1只开放式基金的诞生相差三年。2001-2003年三年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数量分别为3只、14只和39只;到2004年,渐热的市场令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开始出现遍地开花的景象。
2006年6月15日
第200只开放式基金成立
华宝兴业收益增长成为市场中第200只开放式基金。在股票市场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开放式基金受到市场追逐,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成为主流。
2007年9月19日
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成功募集
国内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配置基金成立。尽管首批出海的股票型QDII基金遇到金融海啸,但海外投资的趋势难以阻挡,2009年第二批、第三批QDII基金以细分区域、细分行业为特点再次出海。
2007年年底
开放式基金规模突破3万亿元
2007年借助牛市爆发,基金规模从5000亿份跃升至3万亿份,“一夜售罄”、“按比例配售”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但自2010年以来,受伤的基民日趋理性,基金规模一直处于停滞阶段。
2009年10月14日
首只可配对转换分级基金成立
国内首只可配对转换的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成立,首募32.15亿份。此后,分级基金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带杠杆的产品不再稀缺,二级市场的交投日渐活跃。
2010年以来
发行通道大扩张
基金申报发行实施多通道制,基金数量大量提高,后来又增设一个指数通道,开放式基金的发行量出现井喷。
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26年前,华安推出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和讯网-定位成就规模--中国第一只货币基金背后的故事
央视网-开放式基金十周年大事记

7. 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是什么基金?何时成立的?

2001年9月21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

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是什么基金?何时成立的?

8. 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有哪些人?

每个人都知道炒股赚钱,所以股市上出现了各种行业的人。 不仅有散户和机构,还有民间募捐等。 与散户相比,私有才是股票投资的名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一、葛卫东葛卫东、江湖被称为“葛老板”,从2000年开始投资股票市场,多次爆仓,曾经轻生。 2004年读了大量巴菲特的书,理解了投资的真正信息,操作能力迅速提高,近6年的年均收益率为120%,华尔街被称为“东条英机”。 现在拥有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排行榜216名。
二、王亚伟王亚伟在曾经的“公募一哥”中,华夏基金在5年内获得了74.8 %的总收益,成为业界神话。 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敏锐,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 但由于他的操作风格太果敢,2016年基金表现严重,王亚伟从神坛上掉了下来,但现在涅槃复活,带着240亿规模的基金复活,年化收益超过70%,回到了高峰。
三、傅海棠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 2000年进行期货投资,从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 独特的“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进行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之称。
四、蒋菲蒋菲,史上最强的散户,25岁就靠炒股赚了4亿美元,一夜成名。 她背景神秘,人品低调,所以其财源非常有争议,但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来看,我们看到她是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做出了那个决定,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一派。
五、赵丹阳赵丹阳,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 2007年、2014年两次狙击a股,使股价大吃一惊。 他擅长研究基本面,能正确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李大空把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比。
六、树林广阔2010年600万元的多棉持仓以3万元赚220倍到13亿元,2011年1亿元的空棉以1万元赚7亿元,被称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进入市场,损失7亿美元后,暂时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张磊,一级市场的“投资狂魔”是高甫资本的创始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00亿美元。 他投资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葫芦”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佳股权管理基金。
八、裴国根裴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立重阳投资,成为掌门人。 无论股票、期货还是债市,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内地股民称他为“香港股神”。 1969年开始投资生活,以5000港元购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资产,创造了“40年附加值4万倍”的神话。 他主张“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遗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结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是曾经的“私人计划”,被称为“宁波涨水停板敢死队”的队长,17岁时将3万市炒至40亿元,管理数百亿元资产的“骄傲群雄”。 遗憾的是,2015年操纵证券市场,涉嫌内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资神话落下帷幕。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羡慕他们丰富的打扮吗? 股东如果想有他们那样独特的观点,就必须对股票市场有明确的认识,对经济和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