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29年后为啥会忘了?

2024-05-14

1.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29年后为啥会忘了?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临终嘱咐了姜维27个字,但到公元263年,蜀汉即将灭亡之际,姜维却将诸葛亮当年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导致蜀汉惨败。
一,诸葛亮临死说出蜀汉战略要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诸葛亮

公元234年4月,诸葛亮带领姜维等众将士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安营扎寨,一开始,曹魏想以持久战术消耗蜀军精力和粮草,让蜀军自动撤退,可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士兵和百姓相处良好。看这个计谋不行,由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便另行他法,面对蜀汉的多次挑衅都置之不理,反而关心起诸葛亮的身体来。
一日,司马懿向蜀汉使者打听诸葛亮的睡眠时间、饮食以及办事情况等,听到使者的回答后,突发感慨:“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果不其然,到公元234年8月份,诸葛亮便因为长时间的劳累而病重,后来竟严重到不能统领士兵,司马懿也趁机乘火打劫。积攒那么多天的实力一下子爆发出来,亲自率军攻击蜀军后方,斩杀五百多人,捕获牲口千余个,降服六百多人。
面对这样的状况,蜀汉的统治者刘禅也开始着急起来,连忙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诸葛亮,其实就是让他交代后事。

关于这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也有所记载:在姜维实行祈祷之法即将成功之时,魏延却误打误撞将诸葛亮的主灯扑灭,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即将离世,在此之前,诸葛亮拦住了姜维,交代了很多事,最重要的便是:“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这其实是让姜维注意阴平一地,但后来姜维却并没有守住它,反而是敌军邓艾率领魏军,偷渡到了七百里的阴平小道,直面涪城。涪城守将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魏军立即投降,至此魏军一路顺利,直取蜀汉国都。

二,姜维为何放弃阴平,反而给敌人可乘之机?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姜维的错误决策和部署,并不是姜维忘记了诸葛亮的嘱咐,而是他在针对司马昭的计谋做出决策时犯了一个大的错误。

司马昭的本意是用邓艾钳制住姜维,切断阴平桥,断了姜维后路,同时让钟会负责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那个时候姜维就会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而姜维自然也猜到了司马昭的想法,便将此次战役的关键从阴平调离出来,这样一来,姜维是逃脱出了包围圈,但汉中就直接面临被攻破的危险。

而司马昭也正抓住了这一点,知道蜀汉主力不在汉中,就趁他们兵力不足,无法固守关隘时,成功带兵攻入汉中腹地,用了极短的时间的就拿下了汉中全境,想当初蜀汉的先主刘备,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了汉中,而如今在短短时间内就被曹魏拿下。这其实和姜维的错误部署有着很大的关系。
再有就是姜维对阴平这个战略要地掉以轻心,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没有可行之路,更别说是军队通过了,所以,蜀汉对此没有特别的防备动作,甚至不认为这条路能够行军,这在行军打仗之中已经犯了大忌。

另外就是姜维也没有想到在曹魏士兵攻打汉中时,刘禅竟会立马率领全城人投降,打仗之时,他还特别强调,“确保阆中一线与东部南部的联系”,就是想着将来,哪怕曹魏士兵有攻入汉中的可能,那么后主以及蜀汉的残余力量,还是有逃出的可能。但却没有想到邓艾居然率兵直逼汉中,一路畅通无阻。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29年后为啥会忘了?

2.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他29年后为什么忘了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临终嘱咐了姜维27个字,但到公元263年,蜀汉即将灭亡之际,姜维却将诸葛亮当年说的话忘的一干二净,导致蜀汉惨败。
一,诸葛亮临死说出蜀汉战略要地。
“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诸葛亮


公元234年4月,诸葛亮带领姜维等众将士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安营扎寨,一开始,曹魏想以持久战术消耗蜀军精力和粮草,让蜀军自动撤退,可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士兵和百姓相处良好。看这个计谋不行,由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便另行他法,面对蜀汉的多次挑衅都置之不理,反而关心起诸葛亮的身体来。
一日,司马懿向蜀汉使者打听诸葛亮的睡眠时间、饮食以及办事情况等,听到使者的回答后,突发感慨:“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果不其然,到公元234年8月份,诸葛亮便因为长时间的劳累而病重,后来竟严重到不能统领士兵,司马懿也趁机乘火打劫。积攒那么多天的实力一下子爆发出来,亲自率军攻击蜀军后方,斩杀五百多人,捕获牲口千余个,降服六百多人。
面对这样的状况,蜀汉的统治者刘禅也开始着急起来,连忙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诸葛亮,其实就是让他交代后事。


关于这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也有所记载:在姜维实行祈祷之法即将成功之时,魏延却误打误撞将诸葛亮的主灯扑灭,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即将离世,在此之前,诸葛亮拦住了姜维,交代了很多事,最重要的便是:“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这其实是让姜维注意阴平一地,但后来姜维却并没有守住它,反而是敌军邓艾率领魏军,偷渡到了七百里的阴平小道,直面涪城。涪城守将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魏军立即投降,至此魏军一路顺利,直取蜀汉国都。


二,姜维为何放弃阴平,反而给敌人可乘之机?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姜维的错误决策和部署,并不是姜维忘记了诸葛亮的嘱咐,而是他在针对司马昭的计谋做出决策时犯了一个大的错误。


司马昭的本意是用邓艾钳制住姜维,切断阴平桥,断了姜维后路,同时让钟会负责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那个时候姜维就会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而姜维自然也猜到了司马昭的想法,便将此次战役的关键从阴平调离出来,这样一来,姜维是逃脱出了包围圈,但汉中就直接面临被攻破的危险。


而司马昭也正抓住了这一点,知道蜀汉主力不在汉中,就趁他们兵力不足,无法固守关隘时,成功带兵攻入汉中腹地,用了极短的时间的就拿下了汉中全境,想当初蜀汉的先主刘备,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了汉中,而如今在短短时间内就被曹魏拿下。这其实和姜维的错误部署有着很大的关系。
再有就是姜维对阴平这个战略要地掉以轻心,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没有可行之路,更别说是军队通过了,所以,蜀汉对此没有特别的防备动作,甚至不认为这条路能够行军,这在行军打仗之中已经犯了大忌。


另外就是姜维也没有想到在曹魏士兵攻打汉中时,刘禅竟会立马率领全城人投降,打仗之时,他还特别强调,“确保阆中一线与东部南部的联系”,就是想着将来,哪怕曹魏士兵有攻入汉中的可能,那么后主以及蜀汉的残余力量,还是有逃出的可能。但却没有想到邓艾居然率兵直逼汉中,一路畅通无阻。

3.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他29年后为什么忘了?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临终嘱咐了姜维27个字,但到公元263年,蜀汉即将灭亡之际,姜维却将诸葛亮当年说的话忘的一干二净,导致蜀汉惨败。
一,诸葛亮临死说出蜀汉战略要地。
“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诸葛亮


公元234年4月,诸葛亮带领姜维等众将士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安营扎寨,一开始,曹魏想以持久战术消耗蜀军精力和粮草,让蜀军自动撤退,可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士兵和百姓相处良好。看这个计谋不行,由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便另行他法,面对蜀汉的多次挑衅都置之不理,反而关心起诸葛亮的身体来。
一日,司马懿向蜀汉使者打听诸葛亮的睡眠时间、饮食以及办事情况等,听到使者的回答后,突发感慨:“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果不其然,到公元234年8月份,诸葛亮便因为长时间的劳累而病重,后来竟严重到不能统领士兵,司马懿也趁机乘火打劫。积攒那么多天的实力一下子爆发出来,亲自率军攻击蜀军后方,斩杀五百多人,捕获牲口千余个,降服六百多人。
面对这样的状况,蜀汉的统治者刘禅也开始着急起来,连忙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诸葛亮,其实就是让他交代后事。


关于这个情节,《三国演义》中也有所记载:在姜维实行祈祷之法即将成功之时,魏延却误打误撞将诸葛亮的主灯扑灭,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即将离世,在此之前,诸葛亮拦住了姜维,交代了很多事,最重要的便是:“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这其实是让姜维注意阴平一地,但后来姜维却并没有守住它,反而是敌军邓艾率领魏军,偷渡到了七百里的阴平小道,直面涪城。涪城守将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魏军立即投降,至此魏军一路顺利,直取蜀汉国都。


二,姜维为何放弃阴平,反而给敌人可乘之机?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姜维的错误决策和部署,并不是姜维忘记了诸葛亮的嘱咐,而是他在针对司马昭的计谋做出决策时犯了一个大的错误。


司马昭的本意是用邓艾钳制住姜维,切断阴平桥,断了姜维后路,同时让钟会负责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那个时候姜维就会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而姜维自然也猜到了司马昭的想法,便将此次战役的关键从阴平调离出来,这样一来,姜维是逃脱出了包围圈,但汉中就直接面临被攻破的危险。


而司马昭也正抓住了这一点,知道蜀汉主力不在汉中,就趁他们兵力不足,无法固守关隘时,成功带兵攻入汉中腹地,用了极短的时间的就拿下了汉中全境,想当初蜀汉的先主刘备,可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了汉中,而如今在短短时间内就被曹魏拿下。这其实和姜维的错误部署有着很大的关系。
再有就是姜维对阴平这个战略要地掉以轻心,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没有可行之路,更别说是军队通过了,所以,蜀汉对此没有特别的防备动作,甚至不认为这条路能够行军,这在行军打仗之中已经犯了大忌。


另外就是姜维也没有想到在曹魏士兵攻打汉中时,刘禅竟会立马率领全城人投降,打仗之时,他还特别强调,“确保阆中一线与东部南部的联系”,就是想着将来,哪怕曹魏士兵有攻入汉中的可能,那么后主以及蜀汉的残余力量,还是有逃出的可能。但却没有想到邓艾居然率兵直逼汉中,一路畅通无阻。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让姜维守阴平,他29年后为什么忘了?

4. 诸葛亮临终留遗言令姜维守阴平,这个阴平对蜀汉有多重要?

由于蜀国的国力有限,加上皇帝刘禅似乎智商长期不在线,因此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国还是没能摆脱被强魏吞并的结局。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诸葛亮为刘备、刘禅以及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刘备能够从小手工业者翻身成了蜀国皇帝,诸葛亮当为首位功臣;而刘禅能够成功坐稳龙椅40多年,卧龙先生也算居功至伟。
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到帮助刘备夺取西川,再至把主公刘备推向了龙椅,诸葛亮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第一次北伐之时,百忙之中的诸葛亮还特地收服了魏国青年才俊姜维,并将其培养成了蜀国的后期名将。姜维能够横空出世,可以说主要得益于诸葛亮的有心栽培,而姜维也不负众望地成了他的接班人。



姜维能够吸引到诸葛亮,自然有很多的优点。
诸葛亮首次伐魏,这位20左右岁的姜维就曾多次计败诸葛军师,同时还可以硬扛赵云不输。此外,小姜维还表现出了出色的统兵能力。姜伯约的这些不俗表现,均打动了诸葛亮,更激发了孔明想要收服小姜维的决心。
姜维不但有智谋,武艺高,能够领兵打仗,而且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年轻。要知道,诸葛亮与姜维初次打交道时为公元228年,当时姜维才26岁。



26岁的小姜维可以用计策赢诸葛亮,这已经算得上是奇迹了。想当年庞统、周瑜、陆逊等个个才华出众,但他们都赢不了聪明的卧龙先生。这样一看,越发显得年轻的姜维聪明过人。
再者,诸葛亮北伐之际,蜀国已人才凋零。当时蜀国拿得出手的一流大将只有赵云、魏延,其中常山赵子龙已过了60岁,已英雄迟暮,而姜维就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所以,怎么看诸葛亮栽培姜维都没有毛病。




诸葛亮死后,姜维独撑蜀国20多年,最终弱蜀才被强魏所灭。其实,诸葛亮在临死前曾留下27个字可以保蜀国不灭,只可惜姜维没能记住,后来忘了,这才导致蜀国灭亡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死前向众人交代后事,并且特地对姜维说了27个字:“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简单来说,诸葛亮在临死前特地叮嘱姜维一定要守好阴平,并且还强调这地方虽然地势险要,但难保以后没有魏国人来偷袭,所以必须小心防守才行。
然而,诸葛亮在人生最后时刻所嘱咐的27字遗言没有得到姜维的重视,最后果然成了魏国成功的捷径。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进攻蜀国,并且一战成功。钟会走的是正面进攻路线,并且与姜维主力蜀军在剑阁死耗。而邓艾则是不走寻常路,悄悄地从阴平偷袭成都,并且一下子就成功逼得刘禅投了降。
这阴平古道是一条通往成都的捷径,并且足有700里长的距离。阴平起至甘肃鸪衣坝,最终可以到达江油城。江油一过就是成都的门户绵竹,绵竹一破就是成都。邓艾就是从阴平古道一路连奔700里路,最后夺了江油,破了绵竹,这才逼得刘禅被迫投降。
可惜,姜维忘记了当年诸葛亮的叮嘱,忽略了阴平的防守,这才导致了邓艾偷袭成功得手。如果姜维牢记老师诸葛亮的27字遗言,那么蜀国就不会灭亡了。

5. 诸葛亮临终留下27字遗言,令姜维守阴平,为何还被邓艾偷渡了呢?

整个三国时代,诸葛亮为了刘备的蜀国可谓真正做到了“呕心沥血”。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内政上,诸葛亮都“操碎了心”。
由于蜀国的国力有限,加上皇帝刘禅似乎智商长期不在线,因此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国还是没能摆脱被强魏吞并的结局。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诸葛亮为刘备、刘禅以及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刘备能够从小手工业者翻身成了蜀国皇帝,诸葛亮当为首位功臣;而刘禅能够成功坐稳龙椅40多年,卧龙先生也算居功至伟。
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到帮助刘备夺取西川,再至把主公刘备推向了龙椅,诸葛亮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第一次北伐之时,百忙之中的诸葛亮还特地收服了魏国青年才俊姜维,并将其培养成了蜀国的后期名将。姜维能够横空出世,可以说主要得益于诸葛亮的有心栽培,而姜维也不负众望地成了他的接班人。

姜维能够吸引到诸葛亮,自然有很多的优点。
诸葛亮首次伐魏,这位20左右岁的姜维就曾多次计败诸葛军师,同时还可以硬扛赵云不输。此外,小姜维还表现出了出色的统兵能力。姜伯约的这些不俗表现,均打动了诸葛亮,更激发了孔明想要收服小姜维的决心。
姜维不但有智谋,武艺高,能够领兵打仗,而且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年轻。要知道,诸葛亮与姜维初次打交道时为公元228年,当时姜维才26岁。

26岁的小姜维可以用计策赢诸葛亮,这已经算得上是奇迹了。想当年庞统、周瑜、陆逊等个个才华出众,但他们都赢不了聪明的卧龙先生。这样一看,越发显得年轻的姜维聪明过人。
再者,诸葛亮北伐之际,蜀国已人才凋零。当时蜀国拿得出手的一流大将只有赵云、魏延,其中常山赵子龙已过了60岁,已英雄迟暮,而姜维就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所以,怎么看诸葛亮栽培姜维都没有毛病。

诸葛亮死后,姜维独撑蜀国20多年,最终弱蜀才被强魏所灭。其实,诸葛亮在临死前曾留下27个字可以保蜀国不灭,只可惜姜维没能记住,后来忘了,这才导致蜀国灭亡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死前向众人交代后事,并且特地对姜维说了27个字:“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简单来说,诸葛亮在临死前特地叮嘱姜维一定要守好阴平,并且还强调这地方虽然地势险要,但难保以后没有魏国人来偷袭,所以必须小心防守才行。
然而,诸葛亮在人生最后时刻所嘱咐的27字遗言没有得到姜维的重视,最后果然成了魏国成功的捷径。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进攻蜀国,并且一战成功。钟会走的是正面进攻路线,并且与姜维主力蜀军在剑阁死耗。而邓艾则是不走寻常路,悄悄地从阴平偷袭成都,并且一下子就成功逼得刘禅投了降。
这阴平古道是一条通往成都的捷径,并且足有700里长的距离。阴平起至甘肃鸪衣坝,最终可以到达江油城。江油一过就是成都的门户绵竹,绵竹一破就是成都。邓艾就是从阴平古道一路连奔700里路,最后夺了江油,破了绵竹,这才逼得刘禅被迫投降。
可惜,姜维忘记了当年诸葛亮的叮嘱,忽略了阴平的防守,这才导致了邓艾偷袭成功得手。如果姜维牢记老师诸葛亮的27字遗言,那么蜀国就不会灭亡了。

诸葛亮临终留下27字遗言,令姜维守阴平,为何还被邓艾偷渡了呢?

6. 在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姜维没有守住阴平?

其实诸葛亮早就料到了阴平的重要性,提前做了预防,只是天不遂人愿而已。阴平之守失败,完全在于当时形势所迫,非诸葛亮之罪。那么既然阴平这么重要,邓艾又是如何偷渡成功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提前预防的呢?

诸葛亮主政时期,屡次北伐。当时诸葛亮将李严从江州抽调到汉中,一来镇守汉中,二来用他筹集粮草,调配军需。两人合作紧密,以攻为守,给曹魏很大的防守压力。因此,那时候的汉中和川蜀是基本不需要防守的。
诸葛亮死后,虽然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仍然坚持北伐,但是北伐的地点越来越靠西。这一点和诸葛亮略有不同,怎么不同呢?
诸葛亮北伐时期,一开始将攻击重点放掉到祁山,祁山攻击失败后,诸葛亮又相继攻击了大散关(陈仓)和郿县(五丈原),由此可见,诸葛亮用兵比较灵活,攻击地点越来越靠东,越来越接近长安。但等诸葛亮死后,蒋琬、姜维等人攻击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陇西,甚至远到了狄县。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你跑那么远去作战,汉中怎么办?万一曹魏领兵偷袭汉中,断了你的归路,岂不是要全军覆吗?怕什么来什么,蜀国就是这样灭亡的。
公元263年,屡次北伐失败的姜维遭到许多大臣的弹劾,声望受损。此时宦官黄皓又联合右大将军阎宇,企图剥夺姜维的兵权,让他回成都当益州刺史。姜维为了自保,率领蜀汉主力屯兵沓中种麦,不敢回去。

司马昭看到有机可乘,于是策划了偷袭蜀国的计划。注意,是偷袭。计划分三路进军,邓艾领兵三万,从狄道直接进攻姜维。诸葛绪领兵三万,从上邽出发,绕到阴平桥头,拦截姜维。两人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将姜维的蜀汉主力拦在祁山附近。而钟会则率领魏军主力十万人,偷袭汉中,继而威胁成都。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谁跑的快,谁就能赢。钟会为了能够快速进入汉中,斩杀了多名在前面开辟道路不得力的士兵和将领,终于顺利的进入了汉中,包围了汉城和乐城。而另一边则很不顺利,邓艾被姜维击败,姜维东逃。在阴平桥头,虽然诸葛绪暂时拦住了姜维,但是姜维一个佯攻诸葛绪军尾部动作,迫使诸葛绪北上截击,姜维趁机掉头逃跑,赶在钟会之前来到剑门关,守住了入蜀的唯一一道门户。但是,入蜀真的只有这一条道吗?不是的。

看上图,从汉中到成都,有两条栈道,米仓道和金牛道,但是两条道最终都汇合于剑门关,所以剑门关是入蜀的一条大道。除了剑门关,在剑门关的西部,有一片连绵的大山,名叫阴平山。山中虽无大路,但是有小径。令人可怕的是,走阴平山要比走剑门关入蜀路程更短。既然阴平这么重要,诸葛亮时期没有交代姜维要守住吗?交代了。
诸葛亮曾经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因此,在阴平这个地方是有驻兵的。具体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阴平以北的桥头,大概在阴平县附近。一个是在阴平以南的江油,这样的话,守好阴平山的两头,就相当于守住了这座山。
这两个防守点,以江油最为重要。江油以南有涪城,而涪城通过水路可以直抵汉中和江油,当年蒋琬重病后,就是呆在涪城来指挥全局的。所以说,如果江油出事,涪城的重兵可以快速支援,确保阴平防守万无一失。既然诸葛亮都布置好了,为什么后来被邓艾偷袭成功了呢?
先说阴平以北的驻军,诸葛绪这一路的目标就是在阴平桥头来拦截姜维,所以阴平以北的驻军被诸葛绪击溃了。当时邓艾来到阴平,看到姜维已经东逃,于是和诸葛绪商量着一起偷渡阴平。诸葛绪不听,去和钟会汇合。结果,随之被钟会逮捕,押送洛阳治罪了。邓艾一看架势不对,于是吓得也不敢去找钟会了。那么钟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钟会是佂蜀主帅,三人目标和责任其实很清楚。邓艾和诸葛绪就是负责拦截姜维,钟会负责进攻。而诸葛绪和邓艾作战不利,被姜维成功逃脱,致使钟会十万大军被姜维拦截于剑门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所以,邓艾很尴尬,如果他也去和钟会合兵,肯定也会被逮捕。于是邓艾出于害怕,也是出于无奈,只有铤而走险,去强渡阴平了。而在邓艾决定要偷渡阴平时,他没有想到,上天也在帮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上面说了,阴平南北都有驻军,北边驻军被消灭,可南边的江油和涪城还有驻军呢?邓艾该怎么办呢?应该说,邓艾是运气是非常好的。当刘禅得知曹魏入侵后,立刻派驻扎在涪城的廖化、张翼、董厥三人驰援姜维。而这三人将涪城重镇的吞兵几乎都带走了,连带江油也带走一部分,所以此时的阴平以南,可以说是兵力空虚。
因此,当邓艾率领近四万魏军披荆斩棘穿过阴平小道到达江油时,守卫江油的马邈一看魏军人多势众,于是直接投降了。这时,邓艾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没有选择去占领涪城,和钟会南北夹击姜维,打开剑门关。而是直奔绵竹,准备端了蜀汉老巢成都。

最后,邓艾成功了。前去拦截邓艾的卫国将军诸葛瞻没有选择支援江油,而是退守绵竹,选择和邓艾直接对阵。连姜维都斗不过邓艾,何况诸葛瞻这个毛头小子呢?于是结局很明显,最后,诸葛瞻阻击失败,自己也赔了一条性命。刘禅随后在谯周的建议下,还没等邓艾走到成都,就直接送上了投降书,至此,蜀汉灭亡。
诸葛亮当年看出了阴平的重要性,在阴平以北的桥头和以南的江油分别派了驻兵。又在涪城囤积重兵支援江油,可以说是布置的万无一失。但是,由于姜维将蜀汉主力带走驻扎在远离汉中的沓中,造成刘禅紧急调走了涪城的守兵去救援汉中。所以,阴平之防基本被瓦解,最后被邓艾偷渡成功。悲哀呀!

7. 姜维在诸葛亮临终前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留兵守阴平?

众所周知,蜀汉丞相诸葛亮乃古今六十四将名单之中“十哲”之一,其名仅排张良,韩信之后,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功劳足可留芳百世,世人称其为卧龙,这确实不为过。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再兴蜀汉基业,帮助恢复其国力,然后兴师北上与曹魏交战,誓除国贼,然而功未成,却身先死,诸葛亮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然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将他所写兵法,设计连弩的设计图,阵法等,都传授于姜维。

姜维起初是曹魏守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投降于蜀汉,诸葛亮观其军事才能突出,用兵谨慎,于是在斩了马谡之后便开始重点培养姜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由于过度劳累,不幸离开人世,而姜维就成为诸葛亮唯一的传人。在公元263年,曹魏名将邓艾偷渡阴平,绕过姜维的防线,从而导致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江山落入曹魏之手。
用兵之道,在于精,准,狠,而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行军布阵更是再三谨慎,正是由于诸葛亮的用兵特点,导致曹魏大都督司马懿虽然领军百万,都不敢轻易进攻蜀汉,只能防守。然而,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何不让姜维在阴平留兵,以此守住蜀汉的最后防线呢?

从后期的历史发展之中,可以看出倘若不是邓艾偷渡了阴平,曹魏军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拿下蜀汉,邓艾,钟会,虽然是天下名将,但面对诸葛亮的唯一传人姜维,他们一时间仍然是束手无策,特别是姜维镇守险地,“剑阁”,即便是数十万之众,都难以攻破。
公元263年,钟会支持司马昭,并组织人马,准备攻打蜀汉,因为如此,钟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钟会率领曹魏主力,与姜维对峙于剑阁,钟会久攻不下,此时,邓艾绕过姜维的最后防守穿过阴平,在山顶之时却看到了一块石碑,碑上曰“丞相诸葛武侯题,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此句意思是,在蜀汉炎兴元年时,有两人越阴平,其二人,一人叫邓艾,一个叫钟会,邓艾看到诸葛亮的揭语,顿时跪拜,然后属下人禀报,在阴平山上有一千人大寨,邓艾瞬间明白,原来诸葛亮生前留了1000守兵镇守阴平。

后主刘禅后期宠信黄皓,后期便废除了阴平守兵,这才导致阴平被邓艾偷渡,这一年刚好离诸葛亮去世29年。邓艾直插蜀汉,刘禅投降,而姜维也只好投降于钟会,而姜维并未放弃恩师诸葛亮的遗志,于是说服钟会谋反,钟会中计,从而打压邓艾,最终其部下兵变,邓艾,钟会,姜维一同死于乱军之中。

姜维在诸葛亮临终前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留兵守阴平?

8.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令姜维守阴平,为何被邓艾偷渡?

诸葛亮虽然曾经留下遗言,让姜维重视阴平的重要性,不要失守。在阴平可能出现危险的时候,姜维曾上书刘禅,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建议,分兵驻守阳平关的关口和阴平桥头。但是刘禅并没有收到这封表书,再加上战略上的失误,导致阴平失守。
一、为何姜维没有守住阴平诸葛亮将死之时给嘱托姜维,希望他能够对阴平这块地方重视起来,千万不要因为疏忽丢失了这块“根据地”。在钟会派兵关中的时候,姜维就曾上表刘禅,希望君主能按照他的建议,分兵驻守阳平关和阴平的桥头。但是这份表书被黄皓截了,导致刘禅没能及时下旨。虽然姜维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并不能让所有的蜀军都听从他的命令,所以,在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姜维只能撤退。
二、军事战略的失误让阴平失守姜维之所以放弃阴平,主要是害怕自己成为“瓮中之鳖”,被诸葛绪追杀。所以他假装要攻打诸葛绪的后方军队,绕过阴平桥头,到达剑阁,以确保国家不被攻破。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邓艾会偷渡阴平成功,邓艾想要到达阴平,需要跨越一段类似“鬼门关”的路,所以姜维认为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让姜维没有预料到的是,涪城守城的将士在防范心理上过于松懈,当邓艾率领军队达到的时候,这帮人彻底蒙了,涪城守将马邈随后投降了魏军,给了邓艾“喘气”的机会,也为他偷渡成功创造了条件。
后世有一些人认为阴平失守,姜维有很大的责任。其实,不只是姜维的原因,黄皓的从中作梗,也是极大的因素。涪城守将马邈的投降再加上邓艾勇闯“鬼门关”,才让诸葛亮的嘱托成了“空壳”,让姜维眼看着阴平失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