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趋势?

2024-05-12

1.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趋势?

趋势一:涌现更多新城市 

   中国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过程,使绝大多数地区迈入工业化社会,并进而改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结构。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悬殊较大,未来发展潜力难以在同一时期内发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发展梯度还可能呈进一步扩大之势。随着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建立。户籍对人口迁移限制作用力的减弱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涌入,未来中国城市化过程将出现难以避免的快速发展,导致更多设市城市的诞生,使中国城市体系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趋势二: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标准计,市镇人口比重2010年约为42%左右,至2020年为6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趋势三:大都市连绵区更具发展活力 

   自70年代美国社会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人们即开始关注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空间分散化趋势,认定分散化趋势确实已经展开。但这一结论只适合于城市微观区域的情形。从更宏观区域来看,集中化趋势似乎更明显,近几十年来,大都市连绵区和大都市带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集中化过程。城市这种"大集中小分散"的地域发展格局在信息社会也许还会长久地持续下去。目前,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已具备大都市连绵带的轮廓。    

 

 趋势四:城市间快速通道网密布 

   未来城镇体系将随着快速通道网的建设发展,逐步由中心-腹地体系的蛛网系统向联系各个经济重心间的通道网发展转化,形成全国范围内以大中城市为节点的经济网络。在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将会形成新兴的工业城市,使其经济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沿高速公路两侧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     

 

 趋势五:郊区与城市中心区共同繁荣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城市土地尤为珍贵,因此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会始终居高不下。加上中国城市的行政职能较强,而市政府一般又位于城市中心,因此保持城市中心的发展活力是政府的优先考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城市的空间结构仍会呈"摊大饼"式的发展过程。郊区与市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繁荣度越来越接近市区。    

 

 趋势六:在城市整体容积率上找规模 

  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大片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二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城市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型发展,即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相对滞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未得到足够重视,地下空间零散,不成系统,城市上部空间也利用不足。因此,以空间垂直利用代替平面利用,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将是城市规模扩张的一项重要内容。     

 

 趋势七: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经营城市概念流行 

  过去以行政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时常竞争的需要,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是一个方向,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结果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城市化的主导型变为市场化模式,就必然要提出经营城市的概念。经营城市不仅是经营土地的问题,核心是城市空间资源、自然、人力、延伸资本,包括人力创造的价值、冠名权等。     

 

 趋势八: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趋于缩小 

   目前东部局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已达到60%。从短期看,东部地带城市化的 发展速度要继续明显快于西部地带,前者平均每年增长1.08个百分点,而后者则只有0.71 个百分点。未来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省区将有:江苏、福建、山东、广西、广东,年平均增加数为1个百分点以上;提高较慢的省区将有: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甘肃,其年平均增加数为0.55个百分点左右。但总体上说,省际间城市化差异未来将趋于缩小,最高和最低间的差异将由4倍降为2倍多。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趋势?

2.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趋势?

趋势一:涌现更多新城市  中国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过程,使绝大多数地区迈入工业化社会,并进而改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结构。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悬殊较大,未来发展潜力难以在同一时期内发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发展梯度还可能呈进一步扩大之势。随着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建立。户籍对人口迁移限制作用力的减弱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涌入,未来中国城市化过程将出现难以避免的快速发展,导致更多设市城市的诞生,使中国城市体系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趋势二: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统计标准计,市镇人口比重2010年约为42%左右,至2020年为6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趋势三:大都市连绵区更具发展活力  自70年代美国社会率先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人们即开始关注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空间分散化趋势,认定分散化趋势确实已经展开。但这一结论只适合于城市微观区域的情形。从更宏观区域来看,集中化趋势似乎更明显,近几十年来,大都市连绵区和大都市带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集中化过程。城市这种"大集中小分散"的地域发展格局在信息社会也许还会长久地持续下去。目前,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已具备大都市连绵带的轮廓。   趋势四:城市间快速通道网密布  未来城镇体系将随着快速通道网的建设发展,逐步由中心-腹地体系的蛛网系统向联系各个经济重心间的通道网发展转化,形成全国范围内以大中城市为节点的经济网络。在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将会形成新兴的工业城市,使其经济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沿高速公路两侧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   趋势五:郊区与城市中心区共同繁荣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城市土地尤为珍贵,因此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会始终居高不下。加上中国城市的行政职能较强,而市政府一般又位于城市中心,因此保持城市中心的发展活力是政府的优先考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城市的空间结构仍会呈"摊大饼"式的发展过程。郊区与市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繁荣度越来越接近市区。   趋势六:在城市整体容积率上找规模  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大片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二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城市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型发展,即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相对滞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未得到足够重视,地下空间零散,不成系统,城市上部空间也利用不足。因此,以空间垂直利用代替平面利用,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将是城市规模扩张的一项重要内容。   趋势七: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经营城市概念流行  过去以行政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时常竞争的需要,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是一个方向,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结果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城市化的主导型变为市场化模式,就必然要提出经营城市的概念。经营城市不仅是经营土地的问题,核心是城市空间资源、自然、人力、延伸资本,包括人力创造的价值、冠名权等。   趋势八: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趋于缩小  目前东部局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已达到60%。从短期看,东部地带城市化的 发展速度要继续明显快于西部地带,前者平均每年增长1.08个百分点,而后者则只有0.71 个百分点。未来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省区将有:江苏、福建、山东、广西、广东,年平均增加数为1个百分点以上;提高较慢的省区将有: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甘肃,其年平均增加数为0.55个百分点左右。但总体上说,省际间城市化差异未来将趋于缩小,最高和最低间的差异将由4倍降为2倍多。

3. 未来中国人口锐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原因?

  不会锐减,只不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幅逐年递减,新生人口少,种群结构转化为衰退型,但此时人口会逐渐走向稳定,这是动态的,只不过劳动力减少。
  在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热点的和重要的问 题进行研究思考时,我们都不能忽视当前及以后中 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有一个计划生育政策,这 是一项基本国策。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中国的计 划生育政策就是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也 就是独生子女政策。如果不是父母的坚持,我几乎 就成为这一政策的“奠基者”了。所以,我一直以为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1978年开始推行的,中 国的人口结构是“4-2-1”的结构。在城市,包括大连 的整个区域确是如此。4-2-1”,就是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从第一 代夫妇开始,30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如今结婚生 子,也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是第二代夫妇了;所 以,这个家庭的构成就是4个老人,2个青年,一个 孩子。这就构成了中国一个基本的家庭和单位人口 结构。按照推算,4个老人的年龄应该是在60岁以上 了,如果按照中国的平均人口寿命为70岁左右来推 算的话,那么也就是还有10年左右,对于中国第一 代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来说,4位老人将去世, 其家庭人口将由本来的7口人变为3口人。实际上也 就是30年前的两个家庭,6口人(一个家庭3口人, 按3+3计算),变成了10年后的一个家庭,3口人。 就单个家庭来讲,人口减半了。所以可以预知,还 有1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总数开始进入大幅减少阶 段。如果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不改变的话,那么就 意味着,从2020年左右,每40年,中国的人口就将 缩减一半,这是一种很恐怖的减少趋势。其对中国 以及世界的影响都将是极其巨大的。所以,中国人 口政策的改变已经是刻不容缓了。所以,我国的人 口政策正在开始进行调整。尽管如此,再过10年左 右,我们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着人口大幅 减少的烦恼。
  上面的推算,是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说明问题 ,同时也为了体现中国面临人口大幅减少的突出性 ,和严重性,我们假设的是一对夫妇在30岁年龄生 育,平均寿命为70岁。据人口学家的统计,中国目 前的主要生育年龄是25-28岁上下,人口预期平均寿 命是72岁左右,而且还应是有变化的。但这并不影 响大概还有10多年,中国人口将大幅减少这一判断 。以上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在80年代初期,推行独 生子女政策,而带来的影响,是有中国特设的,在 人类发展史中不曾出现过的。所以,我们应该格外 的重视其带来的影响。在今后,近几年之后,将不 断的显现出来,愈发明显,重大。 实际上,中国推行的并不是全国范围的独生子 女政策。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多的谈一下中国的计划 生育政策。

未来中国人口锐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原因?

4. 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

1.人口老龄化
2.就业压力增大
3.人口质量会逐渐升高
4.人口性别男女比例降低
5.住房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6老年人赡养问题更突出
7城市交通问题
8.青少年教育问题
大概就这些咯!

5. 中国人口现状及当前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中国人口现状及当前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6. 中国目前人口现状对未来几十年内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谈到中国现在人口状况,就不能不提到社会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 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 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 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 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很多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从实质上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 是社会经济压力的决定因素,但老龄人口保障必须有着充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我国当前的情况仍不具备足够的 经济基础和社条件,所以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 大的压力。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 力。

7. 未来二十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那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那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提速、地区分布不均、性别比失衡、人口流动规模巨大。

  从2010年到2032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预计翻番,且平均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1%,2050年~2055年以后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会有所放慢,到2100年将提高到34%。近日,中国人口学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尽管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即预期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的结果。但如此迅速的老龄化和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仍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说,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出现年龄结构失衡状况。这种失衡首先是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2000年~200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化。中国是在经济社会还处于发展中、生产力发展还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由出生人口大幅减少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养老金、医疗保障、长期照料等方面的准备和供应还不充分,还没有能力应对如此迅速的老龄化。

  其次,人口规模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人口规模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但如果放弃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减慢,人口总量却会快速增加。我们必须在调控人口时全面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老龄化问题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在我国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破解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生育政策的调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营认为,这是解决年龄结构失衡最有效的办法。

  他说,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是在对居民生育行为还有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大多数人还愿意多生孩子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3个孩子,人口规模既可控制又不会出现过度老龄化,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翟振武并不认为放开二胎政策就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他说,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到2040年,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比重由31%下降到29%,可谓杯水车薪。

  人口大国也会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人口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中国16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大概从2010年到2015年都处在峰值阶段,顶点将出现在2015年,随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开始逐年下降。

未来二十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那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那些影响?

8. 若未来世界人口锐减,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出现所带来的高致死率流行病。幸存的人类的免疫系统更强,对病菌抵抗能力更完善。大国之间武装冲突失控,开始核对抗。核污染地区人类无法生存生物变异迅速,可能出现新的对核污染抵抗力强的生物,结束人类独占全球多数资源的现状,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得到歇息。转基因技术意外造就更强势生物,威胁人类生存空间。经过一段时间新物种爆发性增长之后,或者有天敌生物出现形成新的平衡,或者新物种持续强势,其它物种生存空间继续被压缩到消亡。科学实验失败导致各种不可测结果,比如前段时间欧洲新型粒子加速器制造的微型黑洞导致地球毁灭的谣言,虽然是谣言不过可以从侧面看出现在的尖端科技水平离拥有毁灭全球的能力也不远了……没什么结果,地球灭亡了而已……各种天文灾害,超量宇宙射线、小行星撞击等……总之,如果只是人类人口锐减的话,对其他生物来说好像其实蛮好的……
满意请采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