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伊斯曼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2024-05-15

1. 乔治·伊斯曼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1963年2月28日这一天,是世界照相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柯达公司经过10年漫长的岁月,终于向近30个国家同时推出了大众化的“自动式”照相机,这一创举轰动了全世界。
100多年,“柯达”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名字。如今,仅其商标的价值就超过20亿美金,而“请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做”这句推销界的名言,便是在1888年6月小盒型照相机“柯达第一号”投放市场时,所采用的第一句柯达广告语。当时,这种小盒型照相机的售价只有20美金,人人都可以买得起,所以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请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做”,“留住精彩瞬间”——这些美丽动人的广告词,都是出自伊斯曼·柯达这家拥有200多亿美元资产总额的世界最大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生产的彩色胶卷,被几乎是全世界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使用,完全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
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以他脚踏实地的作风和过人的远见卓识导演了一幕幕柯达公司的精彩瞬间,用其毕生的精力开创了“照相机简单化”、“摄影大众化”的哲学,这个传统的积累,促成了柯达公司现在的高技术,也促使其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业绩。
14岁的童工抱负——研究干版摄影
乔治·伊斯曼1854年生于美国纽约州,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及两个姐姐相依为命,生活贫困,常常食不果腹,但他的母亲还是努力让他继续念书。这一切,都在幼小的伊斯曼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伊斯曼从小便被灌输了独立的意识。在14岁那一年,为了贴补家用,伊斯曼只得辍学去帮人做工。
在伊斯曼20岁时,他被纽约罗契斯特的一家储蓄银行录用为一名办事员,年薪是800美金。至此,伊斯曼的家境才稍有好转。
有了固定的工作以后,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的伊斯曼,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研究相机干版摄影。
1881年1月,27岁的伊斯曼把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5500美元积蓄,在罗契斯特创立了照相机干版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干版胶片。在伊斯曼有这个想法以前,摄影一直是在使用湿片,十分麻烦,但是湿片的制造却比干版的制造要简单得多。对摄影十分着迷的伊斯曼却没有退缩,他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这个干版制造公司便是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斯曼一边制造干版,一边对照相机的构造及性能进行仔细研究,他一直想制造出一种操作简单的照相机。苍天不负苦心人,七年之后,伊斯曼终于研制成了一种小型口袋式照相机,命名为“柯达第一号”。
1889年,公司改名为伊斯曼公司,两年后,开始启用伊斯曼·柯达公司这个名称。
创业之初,伊斯曼便确定了4条经营原则,即成本低廉、大批生产、大做广告、面向世界。
为了贯彻他的经营原则,广泛推广其产品,1889年,乔治·伊斯曼开始在英国伦敦开设伊斯曼照相器材公司。19世纪末,他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一个销售网。
1895年,柯达公司以口袋式相机售价5块美金,惊动了整个社会,更进一步奠定了伊斯曼·柯达飞速发展的基础。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
1927年,伊斯曼先后在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5国建立了工厂,后来又在巴西建立了子公司,专门生产感光纸,并在墨西哥建立了生产设施;同时,透过五大洲的销售公司或代理商,把商品卖给115个国家以上。此时,柯达公司的全体员工已超过10万人,而伊斯曼的代理商及推销机构,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柯达第二大市场——中国
2003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一行。
吴邦国积极评价柯达公司为发展中美贸易和技术合作所作的努力,赞赏柯达公司与中国乐凯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他说,柯达与乐凯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感光材料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重组,也为柯达带来了利益。希望柯达公司向中方合作伙伴提供最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双方的努力,不断增强合资企业的竞争能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邓凯达对柯达公司与中国的合作表示满意。他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最大优势,一是中国政府提供的良好投资环境,二是当地员工的优秀素质。与乐凯的合作使柯达找到了对华合作的切入点和新的契机。柯达公司将一如既往,在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医学遥距诊断等方面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伊斯曼柯达作为一家有着124年历史的美国公司,在短短10年间迅速占领中国60%的市场份额,连锁店达到9000家,中国成为柯达的第二大市场,是什么能让柯达这么迅速地发展,百年公司又有着怎样的危机,令人们关注和深思……

乔治·伊斯曼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2. 克里曼·斯通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克里曼·斯通,1902年出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克里曼·斯通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是全美乃至整个欧美商业界都享有盛名的大商家。斯通通过自己的奋斗,为社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
克里曼·斯通追随拿破仑·希尔学习创富之术,由一个只有100美元的年轻人,自我奋斗成为令人瞩目的富豪。
斯通一生都在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使人成功的方法。为了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他与人合写了《用积极的心态获得成功》一书,该书发行了25万册。1962年,他又写了《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这本书也很畅销。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自己的信念,他还创办了杂志《无限制成功》,斯通在出版业的最大举措是于1960年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
至此,斯通身兼三职——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他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六七十年代,拥有的资产已达4亿美元之巨。
斯通童年时曾卖过报纸。斯通卖报时,有一家餐馆把他赶出来好几次,但他还是一再地溜进去。那些客人见他这样勇气非凡,便劝阻餐馆的人不要再踢他出去。结果他的屁股被踢得很疼,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这事不免令他深思:“哪一点我做对了呢?”“哪一点我做错了呢?下次我该怎样处理同样的情形呢?”他一生中都在这样地问自己。’斯通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抚养长大。他母亲对他个性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斯通的母亲替人缝衣服,干了好几年,存了一点钱。还在小克里曼十几岁的时候,她就把钱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经纪社。这个保险经纪社替底特律的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每推销出一笔保险,就收到一笔佣金。这家保险经纪社仅有一间租来的、积满灰尘的小办公室。推销员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斯通的母亲。她第一天一点成绩也没有。然后,她来到底特律最大的银行,一位高级职员买了保险,又准许她在大楼里自由走动,结果那天共有44个人向她买了保险。
这个经纪社发展起来了。斯通16岁念中学时那个夏天,他也试着出去推销保险。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这时,当年卖报纸的情景又重现在他眼前,于是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他像当年卖报纸那样壮着胆子走进大楼。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那天,只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以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收获不小。回家的时候,斯通赚了几元佣金,觉得已经不错了,他知道他有克服恐惧的那种勇气,而且他还想出了克服恐惧的技巧。
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那个假期及后来放假的日子里,他继续替母亲推销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绩,后来一天15份,20份。他分析自己:为什么成功了?他终于发觉,因为他有了“积极人生观”(PMA)。
20岁的时候,斯通搬到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即“联合登记保险公司”。不久,他就雇用了1000多名保险推销员,遍布各州。而且每州都有一名推销总管,领导推销员,他自己管理各地总管。后来又在芝加哥设总部,总部之下的几个副职帮助斯通主管全盘,那时斯通还不到30岁。
但那时候,整个美国笼罩在经济大恐慌之中。有一阵子,斯通好像也要走上末路:大家都没有钱买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真有钱的人却宁愿把钱存下来以防万一。这一段艰难时光给斯通添加了几条如何对付困难的座右铭:“如果你以坚决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难,你反而能从中找到益处”、“销售是否成功,决定于推销员,而不是顾客”。
为了证明他说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他走出办公室,直往纽约州去推销了。在经济大恐慌最严重的时期,他每天成交的份数,竟与以前鼎盛时期相同。
但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是经济繁荣的年代,那时候几乎什么都可以推销出去,因此他对每一个推销员及其推销方式和态度,没有给予太多的注意,而现在受到了真正的考验,结果是他们还不行。于是斯通开始了他推销讲座的第一课,向推销员说明“积极心态”(PMA)的重要性,加上一些推销术。他花了18个月旅行全国各地,同遇到困难的推销员谈话,跟他们一起出去推销,表演给他们看:“一切决定于推销员的态度,而不是顾客。”
1938年底,克里曼·斯通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他开始觉得也许该自己组织个保险公司了。他找到了一个近乎十全十美的计划。一度很赚钱的宾夕法尼亚州伤损公司因经济恐慌停业了,公司的拥有者欲以160万美元把它出售。让斯通感兴趣的是它的潜在价值——它仍拥有35个州的营业执照。第二天,他就前往巴尔的摩去找商业信托公司的人——伤损公司的拥有者。
“我要买你的保险公司。”
“好的。160万美元,你有这么多钱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借到这笔钱。”
“跟谁?”
“跟你们。”
在几度唇舌交锋以后,商业信托公司还是同意了。
它成了今天克里曼·斯通王国的一个基础。由当初的小保险公司,一步一步变成了今天巨大的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不但包括美国,还伸展到国外,1970年的销售额是213亿美元,拥有5000名推销员,每一个推销员都懂得PMA。据的统计,这5000人中有20人是百万富翁。
斯通一面搞保险公司,一面搞其他赚钱的事业。1955年,一个名叫利莫那·拉文的年轻人跑来找斯通借一笔款子,声言要开个小化妆品公司。斯通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但他没有直接借钱给拉文,而是替拉文保证归还一笔4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代价是他拥有拉文这家新公司的1/4股权。拉文创建的公司叫阿拉度—卡佛。斯通拥有的股份(本来一分钱的资本都未投下)到1969年时,已经价值约3000万美元。
同时,斯通也从事另一项事业:出版。1960年,斯通写了一本书,叫做《利用积极的人生观走向成功的方法》。跟他合作写这本书的,是以前写过畅销书《动大脑发大财》的拿破仑·都尔。这书卖出了25万册。1962年他乘兴又写了《保险业巨子的王牌》。好多想当大亨的人都买了这本书。
为了继续宣扬他的哲学,斯通后来创办了《成功无限》杂志。这本杂志的文章,都是关于成功的人;有时斯通也亲自撰文,宣扬PMA。
斯通在出版界最大的成绩是在1965年买下了几家出版公司的分公司,把它们合并成霍桑公司。今天,虽然霍桑公司跟联合保险公司和阿拉度—卡佛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它也很赚钱,且是斯通宣扬PMA的讲台。

3. 阿尔弗雷德·马汉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1805年12月2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地方,爆发了一场有16万军队参加的战略性会战。经过这一仗,拿破仑彻底粉碎了俄奥联军的进攻,法兰西帝国依然巍然屹立着。
90年后,在美国罗德岛海军学院的讲台上,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军战略讲师正侃侃而谈:
“拿破仑战争证明,大规模会战是决定陆上战争胜负的最有效手段。那么海战呢·同样需要这种倾其军力的会战,惟有如此,才能夺取制海权!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出现一个‘海上的奥斯特里茨’!”
马汉的声音不高,但却震动了世界。“海上的奥斯特里茨”成为穿着不同国家军服的海军元帅、海军上将们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又过了21年,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汉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不过,这壮观的会战不是发生在其理论的诞生地美国海域,而是在欧洲北海的一角,一个名声并不十分响亮的地点——日德兰。就是因为这场会战,使日德兰的名字永垂史册,也使马汉的理论开始广为人知。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年)是美国历史学家、海军军官。他发现,人类在海上的机动性超过了陆地。他在研究了英帝国长期称霸世界的历史后,于1890年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提出了“海洋中心”说。马汉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海峡,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马汉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在美国再版了30多次,并在全世界广泛流传。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是海权论的鼻祖。他的突出贡献尤其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廓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马汉是一个顺应时代而起又推动了时代发展的伟人。
马汉的有关海权的理论著作有20多部。马汉认为,不可能再有哪一个国家能像过去那样独霸海洋,美国应与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英国合作,确立同一种族对海洋的支配。马汉明确表示,他的海权论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并公开称“强权即公理”。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鉴于马汉对美国海军战略的重要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马汉的海权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美国和世界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为30%,日本23%,法国14%,意大利13%,德国12%。海军如此被重视,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功于马汉海权论的开山之功。

阿尔弗雷德·马汉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4. 西庇阿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西庇阿(约公元前235年—公元前183年),古罗马统帅。因在罗马同迦太基争雄的布匿战争中战功卓著和在非洲迦太基本土(今突尼斯)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而获“阿非利加西庇阿”称号,史称老西庇阿,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一向以机智果敢闻名。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时,随父(罗马执政官)抵御迦太基军的进攻。公元前216年,在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围歼罗马军的坎尼之战中侥幸逃生。他以敌为师,认真研究汉尼拔的治军作战方略。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6年,任远征西班牙的罗马军统帅,以奇谋和巧妙的战法屡败迦太基军,征服西班牙各部落,肃清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凯旋回国后,被选为公元前205年的执政官,次年率军远征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2年在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公元前199年任监察官,居元老院首席。公元前194年,再任执政官。晚年离开罗马城,死于卡姆帕尼亚庄园。
西庇阿在军事上善于夺取战略主动权,注意争取同盟军。对敌作战攻其不备,长于使用骑兵,选择有利战机。他的统帅艺术受到西方历代名将的重视。
公元前211年,罗马军队从西西里岛赶走了迦太基人,但在西班牙却遭到惨败。西庇阿便率领罗马军渡海向西班牙进军。于公元前210年在艾门波流门(安普利亚斯)登陆,登陆后,他发现在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兵力分散,各据一方,而且,新迦太基城防守空虚。于是,西庇阿集中优势兵力,向敌兵力空虚的新迦太基城采取了突然袭击,一举攻克该城。进城后,西庇阿立即释放了拘留在该城中的西班牙人质,并送给他们刀剑。这一行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好感,扩大了罗马军的影响。至公元前206年秋,整个西班牙归顺罗马。
西庇阿将迦太基人从西班牙驱逐之后,他认为迦太基军队的势力仍很大,决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掉以轻心。于是,他采取利用矛盾、联盟结友的战略,打击汉尼拔。迦太基受到西庇阿接二连三地打击后,一面同罗马签订了暂时休战的和约,一面固守迦太基城和乌提卡城。与此同时,紧急召回远在意大利南部的汉尼拔军和北部高卢境内的马哥军,企图挽回败局。然而这正是西庇阿所要达到的目的:使汉尼拔撤出意大利,调回本国,然后彻底打败汉尼拔。
公元前203年6月,汉尼拔率军2万撤回迦太基本土,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并向迦太基城靠拢,对迦太基城南侧的西庇阿的军队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迦太基当局见形势对己有利,便拒绝批准和约,并拘禁了罗马使臣。
西庇阿见汉尼拔来势凶猛,遂断然决定解除对迦太基城和乌提卡城的围困,率军向马格拉达斯河上游进军,深入迦太基内陆,借此摆脱腹背受击的不利局面,并诱使汉尼拔军改道西进,伺机决战。公元前202年秋,西庇阿率军切断了迦太基城的主要粮食供应来源,使迦太基城居民大感恐慌。因此,迦太基元老院命令汉尼拔立即对西庇阿采取作战行动。正在陆续北上的汉尼拔军只好改变行军路线,调头向西朝内陆方向进发,疲于奔命地追赶西庇阿的军队,这恰恰中了西庇阿的圈套。西庇阿率军转移到扎马地区后,选择了有利的战场,迫使汉尼拔军处于既缺水源、又无壁垒依托的不利境地,将其歼灭。战后,罗马与迦太基缔结了有利于罗马的和约。
西庇阿是古罗马著名的军事统帅,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作战机智勇敢,为古罗马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军事谋略为历代人所推崇。

5. 切斯特·尼米兹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海军统帅,切斯特·尼米兹策划、协调和执行了在太平洋战场打败日本天皇海军的行动。尼米兹在与美国陆军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合作上,展现了自己的交际能力,而在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方面,则显示出他的战略战术技巧。尼米兹在航空母舰和水上舰队的军事行动和之前在潜水艇舰队服役的经历使他能率领混成的太平洋海军取得完美的胜利。
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在离大海很远的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Prederkksburg),最初希望进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但是在得知西点军校没有剩余的名额时就接受了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录取。毕业后,尼米兹加入了美国亚洲舰队,加官晋爵为驱逐舰迪卡特号(Decatur)的舰长。1908年7月7日,他让迪卡特号搁浅几乎终止了他的军事生涯。尽管他因渎职被送军事法庭,但是他受到的惩罚仅仅是谴责。
回到美国后,尼米兹被分配到几个潜水艇上任职,一直到1913年去欧洲学习德国和比利时柴油机的技术发展。在他回到祖国后,他运用这些情报监督指导柴油机推动的美国军舰莫米号并且1916年起航后留在军舰上担任执行船长和总工程师。
1917年4月美国加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尼米兹和莫米号加入了大西洋舰队。8月,在被提升为少校后,尼米兹成为潜水艇部队指挥官辅助决策塞缪尔·S·罗宾逊的助手。这位海军上将与他的导师的友谊很好地保持到了下一个十年。
战后,尼米兹在华盛顿的海军参谋部任职,1920年转到了珍珠港视察新的潜水艇基地的建设情况。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在各式潜水艇和战舰、驱逐舰上服役。他还几次返回华盛顿协助在美国大学里成立第一批海军预备军官训练团计划。
1938年被提升为海军少将,尼米兹在圣地亚哥担任一支巡洋舰团的指挥,在夏威夷担任一支包括美国军舰亚利桑那号在内的战舰团的指挥,随后在1939年回到华盛顿担任航海局的局长。1941年当日本人轰炸珍珠港时,尼米兹主管海军人事,负责在这场大战中组织人力资源。
1941年12月31日,在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的推荐下,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任命尼米兹为太平洋舰队的总司令,并将他提升为海军四星上将。尽管在太平洋战区由一个美国指挥官统一指挥比较有利,但是无论是陆军还是麦克阿瑟将军都不愿在一个海军军官手下做事。结果,两个指挥官共同主事,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一起负责指挥太平洋战区,幸运的事,首先是因为尼米兹的交际能力,两个指挥官相处得很好,他们都认为有太多的日本人需要他们对付而无暇相互争斗。
尽管盟军认为对付日本人的战场次要于“欧洲第一”计划,尼米兹并没有推迟阻止日本扩张,收复他们的失地,将战火推向日军本土的策略。利用美军密码破译人员提供的日军的作战计划,尼米兹于1942年在珊瑚海歼灭战中第一次打破僵局。
6月,再次利用数据情报,尼米兹确定了由袭击过珍珠港的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敌军的位置,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在日本的飞机还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补充燃料和更换弹药时,尼米兹赢得了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海军的第一次胜利,这也是日本海军在350年来的第一次战败。在这场战役中日本损失了整个舰队中9支航空母舰中的4支,超过300架的飞机和很多日本最优秀的飞行员。
在关键的中途岛战役中,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了美国人手中,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在一系列的越岛作战战场中成功合作,越来越逼近日本本土。尼米兹在1943年11月占领了吉尔伯特岛,1944年2月占领了马歇尔岛,1944年8月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10月,他加入了麦克阿瑟的队伍收复菲律宾群岛。美国的领导阶层公认尼米兹的成就,将他提升为新设立的海军五星上将。
1945年初,尼米兹指挥对关岛、艾渥吉马和冲绳的进攻。当日本在经受两粒原子弹轰炸后投降之时,尼米兹正在准备入侵日本。1945年8月29日,尼米兹乘坐美国军舰南达科塔号旗舰开进东京湾。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上,尼米兹作为美国的代表在条约上签了名。
10月5号,海军上将回到华盛顿受到热烈欢迎,这一天被誉为“尼米兹之日”。在欢庆后不久,尼米兹接任了海军总司令的职务,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管理士兵和军舰的复员,同时为核潜艇的发展提供资金。他在1947年12月15日退休。第二年,他短暂地做了一段时间的海军部长顾问,随后做了两年联合国驻克什米尔专员。尼米兹在1966年2月20日他八十一岁生日的前几天死于一场手术后的并发症,安葬在旧金山的金门国家公墓。
尼米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海军领导人,他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并与各方合作。他丰富多彩的经历使得他能执行大胆的行动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在一场最具深远意义的战役中,尼米兹在中途岛打败了日本最优秀的海军统帅山本五十六。

切斯特·尼米兹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6. 雷蒙·克罗克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1954年,52岁的克罗克见到麦当劳的创始人麦氏兄弟,决心加入麦当劳。1955年3月2日,他创办麦当劳体系公司。1960年2月,他正式接管麦当劳,在全国范围内开办连锁店。1957年,他开始利用报纸、收音机、电视进行广告宣传,取得极大成功。1970年,麦当劳开始向海外进军,克罗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麦当劳帝国。
1954年,克罗克已52岁了。人过50,知命之年,正是大干事业的好时间。
在这之前,他干了25年的推销工作,对食品工业中外来食品业尤为重视。他没卖过一天汉堡包,没开过餐厅,但对食品服务业走势了如指掌。
这一年,他走进了圣伯了诺的麦当劳餐厅,他立刻感到自己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光明。他坦率地说:“当我遇见麦氏兄弟时,已有多年的准备。我在食品、饮料上经验丰富,足以辨认饮食的真伪。”
此时,已是中午,餐厅外的停车场挤着150人,服务人员高速作业,15秒钟以内,客人所要的食物送了过来。
克罗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年的推销工作使他走遍了全美国,“全国许多地方可以开这种餐厅”。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中应运而生。
上帝总是帮助自立者,缺乏远见的麦氏兄弟需要一个新的连锁代理来解决新的发展问题。克罗克被聘用。
他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找麦氏兄弟商谈,取得了推展全国连锁的权利。麦氏兄弟提出:“由您这样有经验的人来代理,我们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得定个条件,权利费用为950美元,你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中的1.9%作为服务费。其中14%是用于您对连锁的服务,0.5%给我们,作为使用店名和生产体系的权利金。”
这是一个极为苛刻的条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克罗克接受了。
1955年3月2日,克罗克创办了麦当劳体系公司,他开始把自己当推销员的经验应用在这里。
他将个人的魅力、诚实与坦率融为一体。他不急于发财,他坦率地告诉员工:把工作干好,别想着赚钱,只要工作干好了,钱会自然来,水到渠成。
52岁的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本次不成功,一生就没希望了。
一开始,他把麦当劳作为一个企业稳定下来,以品质优良著称。要达到连锁经营,最重要的是避免“区域连锁”。他决定,麦当劳一次只卖一个连锁餐的经营权,价格是950美元。
他以大都市作为授权连锁经营区域,但很快便缩小范围,到1969年,连锁合同仔细到城市、街名都有严格规定的程度。为坚持信誉,他提出:老麦当劳决定在当地开更多的店时,加盟者有权利优先购买新店的连锁权,但无权自行开店。
他从不把连锁权卖给实力雄厚的连锁人。他的独特想法是:“如果你卖出一大块地区的区域权利,就等于把当地的营业全部让给了他。他的组织代替了你的组织,你便失去了控制权。”
麦当劳一天一天在成长,在壮大,但内部的危机也悄然而来。
麦氏兄弟抽走19%中的0.5%作为权利金,麦当劳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资金缺乏,无力壮大。他们的贪婪的做法,引起了麦当劳上下怨声载道,人们终于喊出:麦当劳兄弟不离开麦当劳,公司的发展就不可能。
1961年初,麦当劳兄弟与克罗克开始谈判,让出麦当劳。他们开出的价格十分惊人:“我们非要270万美元不可,而且要现金。我们兄弟俩每人100万,山姆大叔(指向美国政府纳税)70万,一分不能少。”
劳苦功高的克罗克一听,差点晕倒了,他没想到,对方的贪婪令他接受不了。他一面设法筹款,一面委托律师办理合同。
1968年,麦氏兄弟彻底败出速食业。他终于摆脱了羁绊,可以自由地驰骋了。5年后,他还清了所有贷款。
第一次出击,克罗克失败了。他将18张连锁牌卖给加州,那里距总部2000公里,他无法控制这些连锁店,加盟店主各行其事,或改变作业程序,或增加菜单项目,或提高产品价格……引起了一些混乱。
他吃一堑长一智,多年合作经营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连锁经营之术。他得下如此结论:真正合作好的是那些原来不属于食品业,但是愿意全心全意地贡献给新事业的人。
他的经营哲学是:“如果一个企业中,有两名主管的想法一致,则其中一名便是不必要的。”
他雇用人时,只看其才能,即工作表现。
他的用人哲学是,重视外观。
他是实用主义者,不看重学历。
他自己穿着高雅、举止典雅,讨厌嚼口香糖、看报纸、画画儿、穿白袜子、咬指甲、衣服皱成一团、头发不梳理的人。他带头身体力行,做各种小事,下班前还要把办公室整理得干干净净。在办公室的冰箱上,他命令贴出一张告示:“谁把纸杯乱丢,就被开除。”
他的高级主管人员有26名,其中12人没有大学毕业。80人的总部主管中,43人没任何学位。正是这些人的踏实肯干,壮大了麦当劳公司。
他主张自由地发展个性,对传统价值观执著追求。实行严格的中心管制系统。他提出:“要实行严格的卫生制度。”面对职员,他强调:“如果你有时间偷懒,那你会有时间做清洁。”
他特别强调创新,他这样告诫员工道:“我们必须朝前走,一直走下去,永不驻步。”
他拿出300万美元,建立实验室,进行专门研究,改善产品质量。对于薯条,实行3分钟预炸,再临时炸2分钟的“芝加哥”式工作法。可口可乐要保持4度,面包厚度17厘米,保证味道鲜美,保证就餐方便。柜台高度是92厘米,又发明贝壳式双面煎炉,4分钟烤24个汉堡肉饼。
麦当劳公司在创新中,在严格管理中稳步成长起来。
麦当劳的行销术是先占领美国国内市场,再走向世界。
1957年,克罗克以每月500美元的费用,雇佣叫古柏高的芝加哥公关公司帮助对外宣传。
在古柏高公司的安排下,克罗克飞往纽约,接受得过普利策奖的美联社记者采访。第二天,他的名字出现在600家报纸上,麦当劳声名大噪。
他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理,在他的广告宣传上,圣诞老人与麦当劳相提并论。
1976年,克罗克提议,各店提交10%作为全国广告基金,用于广告宣传。95%的加盟者赞成。如今的麦当劳,家喻户晓。
1970年,克罗克决定,进军海外,目标是建立麦当劳王国。
最初的开拓以失败告终:加勒比群岛和加拿大的连锁店倒闭。克罗克总结经验,审慎出击。
日本的合作者藤田告诉克罗克:“日本人有一种自卑感。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是来自于中国,佛教从韩国传来,战后从可口可乐到IBM都是美国的。但是,我们基本上是排外的。我们不喜欢中国人,不喜欢韩国人,尤其不喜欢给我们吃败仗的美国人。”
克罗克认真思考后认为:不论哪一处,都必须日本化,使它至少从外表看不出来是进口的美国货。
经过精心筹划,在日本最老的三越百货公司银在分店前,一间面积500平方米的麦当劳快餐店开张营业了。
麦当劳成功了!
克罗克冷静地思考,得出结论:麦当劳应在每一个国外市场建立“本土性”。
如今的麦当劳,几乎以同一模式向全球进军:在当地找一个保险业型的合伙人,给他相当的股份和较美国加盟者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当地市场自行发挥。
于是,在瑞典、在香港地区、在墨西哥、在新加坡、在菲律宾、在中国大陆……麦当劳迅速发展,一张大网在全球迅速编制起来。
克罗克起用第二代经理透纳的“企业设备租赁”法,加盟者只需自备45万美元(包括保证金、存货、工作资金),其他家具、设备都可向麦当劳租赁,以日后的利润来归还,解决了一些新加盟者开业的困难。
他又采纳一个办法:让麦当劳公司主要持股人转变为所有参与者。经理、加盟店主、供应商都包括在里面,制造一种让创业者成为公司骨干的感觉。
他还将公司股票分成50至500股不等,卖给精心挑选的5000名有资格分股员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麦当劳帝国以巨大的竞争力、适应力独霸全球饮食业。
一个帝国神话由克罗克创造了出来。

7. 叶斯·路透成为通讯社创始人的原因是什么?

叶斯·路透是世界著名的路透通讯社的创始人。今日的路透通讯社与美联社、塔斯社、安莎社鼎足抗衡。但路透在创建路透社的初始阶段所付出的心血。
路透的父亲是一个犹太牧师。同别的牧师家的孩子一样,路透从小就过着法规森严的生活。但他丝毫不想继承父业当一名牧师,却痴心想当一位商人。

叶斯·路透成为通讯社创始人的原因是什么?

8. 汉尼拔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前183年)是迦太基(今北非突尼斯东北部)将领哈米卡·巴卡的长子,自9岁起随父远征西班牙,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指挥作战的本领。他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通晓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对希腊战史造诣颇深。公元前221年任西班牙地区迦太基军统帅时,才25岁,汉尼拔的一生,几乎全部在迦太基与罗马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中度过。
当西庇阿率罗马军攻入迦太基本土后,奉命回国救援。在扎马战役(公元前202年)中被罗马人击败。战后,继续统领迦太基军队。公元前196年当选为最高行政官员之一。由于积极革新政府,引起国内政敌和罗马权贵的畏忌,被迫于公元前195年亡命叙利亚,协助叙王安提柯三世同罗马作战。失败后隐居于小亚细亚,又遭罗马人迫害,由于惧落敌手而服毒自杀。
公元219年春,当汉尼拔完成了对罗马人作战的一切准备后,便率军越过希伯鲁斯河,进攻罗马在西班牙的同盟者萨贡托城。萨贡托人遭到汉尼拔突袭后,匆忙派遣了一个使团到罗马去。罗马元老院警告汉尼拔不要侵犯萨贡托城。汉尼拔不但拒不接受罗马的最后通牒,而且责备罗马人干涉萨贡托内政。公元前218年春,罗马正式对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从此开始,汉尼拔梦寐以求、以战雪耻的时刻终于到来。
公元前218年9月初,汉尼拔率军来到阿尔卑斯山麓,当时经过33天艰难行军,汉尼拔率军终于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境内。
汉尼拔以史无前例的壮举,如此神速地出现在意大利,犹如兵从天降,使罗马人毫无思想准备,无不惊慌失措。经过短暂休整后,汉尼拔率军进至波河左岸,在这里他第一次遇到了罗马军队的阻击。
公元前217年早春,汉尼拔选择皮斯托里亚和佛罗伦萨之间的托斯坎纳沼泽作为前进的道路,开始秘密进军意大利中部地区,迦太基军队4天3夜不间断地在齐腰深的水里行军,出其不意地绕过罗马重兵设防的阵地,踏上了通往罗马的大道。罗马执政官万万没想到汉尼拔会选择这条进军路线,被迫仓猝改换自己的阵地,连夜尾追至特拉西美诺湖。特拉西美诺湖北岸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谷地,只有一条十分狭窄的隘路从这里通过。善于利用地形的汉尼拔选择此地设下伏兵。
战斗实际上变成一场可怕的屠杀,不到3个小时便结束了。夫雷密尼阿斯及其部属2万人当场阵亡,数千人被俘,只有6000人冲出谷地,逃入附近一个村庄。在汉尼拔官兵重重包围和一片“缴械留命”的呼喊声中,完全丧失抵抗能力的罗马人全部举手投降。
公元前216年8月2日,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坎尼地区,与罗马军激战,战至天黑,罗马军被歼7万余人,被俘约1万人,只有300多人逃走。亲临前线指挥的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阵亡。汉尼拔军伤亡仅6000人左右。从此,汉尼拔威名大震,致使继起的罗马执政官和军事统帅都不敢同汉尼拔正面交锋。
汉尼拔是著名军事统帅,世界古代史上杰出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汉尼拔的一生,几乎全部在迦太基与罗马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中度过。他具有战略眼光,足智多谋,用兵不拘陈规,经常以出人意料的行动实现其战略意图,曾孤军深入敌国,横扫意大利,威震罗马,取得了攻克大小城池400余座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