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2024-05-14

1.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扩展资料:
周恩来主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恩来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2.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 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2][3]

3. 关于周恩来的资料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关于周恩来的资料

4.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中文名: 周恩来 
别名: 伍豪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淮安市 
出生日期: 1898年3月5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8日 
职业: 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 
毕业院校: 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
人民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
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党的统一战线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为党的第二次革命作重要准备 
代表作品: 周恩来选集 
配偶:

5.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
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
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周恩来同志出生在十九世纪末叶。那是中华民族饱
经内忧外患、在灾难的深渊中苦斗的时期。一八九八年
,即周恩来同志出生的那一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
强占旅顺大连,法国强占广州湾,英国强占威海卫和九
龙新界。他三岁那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发动武装进攻,
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达一年之久。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
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

  周恩来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为了中华
之崛起”而发愤读书。他在中学的一篇作文中写道:“
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
,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
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
为了救国救民,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等一
批批先进的中国人,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探索过、奋
斗过,都有自己的贡献和历史的地位,但是中华民族付
出巨大代价,依然苦难深重。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七年东
渡日本,开始探求新的道路。他提出要“另辟‘新思想
’,求‘新学问’,做‘新事情’”,“人人心中有着
这个‘新’字,中国才有望呢”。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他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四月周恩来同
志从日本回国,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一九二○年一
月,他被反动政府拘捕,在狱中继续思考中国的出路问
题。出狱后,他到欧洲勤工俭学,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
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九二
一年,他在巴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发起成立中国
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周恩来同志回国后,立即投身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浪
潮。在广东,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广东区
委军事部长,是我们党内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
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他建立的政治工作制度
,使国民革命军面目为之一新,对保证两次东征和北伐
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并由我们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在
长期革命战争中加以继承和发展。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
败后,周恩来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
委员、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
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们党领导的人民
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后的近两年时间内,周恩来同
志实际上成为党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他在极端险恶
的情况下机智勇敢地保卫了党的中央机关,保护了党的
大批领导骨干。他为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为联系
和指导各地的武装斗争,扩大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九三一年底,周恩来同志由上海
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
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央革
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和朱德同志共同指挥了第四次
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成功经验
。一九三四年秋,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国
革命再度处于危急关头。为扭转这种危急的局面,周恩
来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道,支持召开遵义会议,支持毛泽
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从此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
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开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历史性转折。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同志作为毛泽东
同志的主要助手,一直工作在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
战争的指挥中心。在西安事变中,他根据党中央的方针
,运筹帷幄,多方斡旋,促使其和平解决,从而实现了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抗战期间,他参与指导八路军、
新四军出师敌后和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筹划。他
代表我们党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广泛团结社会各
阶层爱国人士,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他同国民党顽
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战胜利后,
为了制止内战,他率领我党代表团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
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同志担
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在陕北,他同毛泽东
、任弼时同志率领中央机关以大无畏的气概与敌人周旋
,指挥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西柏坡
,他协助毛泽东同志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部署与指
挥了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北平和平解放后
,他代表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建国
大计,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共同纲
领》,全力以赴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6.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1918年周恩来赴日本东京求学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 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7.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军政治部驻渝办事处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并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在第一次国共内战中,他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在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抗日战争结束后,战争结束后,他陪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他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世界范围内也深受敬佩。

1917年的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简介?

8.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周恩来,1918年周恩来赴日本东京求学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红军时期的周恩来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 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