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软件可以查以前上证1或5分钟的K线图?

2024-05-15

1. 有没有软件可以查以前上证1或5分钟的K线图?

通达信。炒股的时候大家常常都会看股票K线。股市一直是风险比较大的,可以用K线找一些“规律”,才能分析清楚进而更好投资,获得收益。下面跟大家来详细说明一下什么是K线,教大家方法,怎么去分析它。分享之前,先免费送给大家几个炒股神器,能帮你收集分析数据、估值、了解最新资讯等等,都是我常用的实用工具,建议收藏: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一、 股票K线是什么意思?K线图有许多别的称呼,像是蜡烛图、日本线、阴阳线等,我们常把它叫做k线,它原先的用途是计算米价每天的走向,之后股票、期货、期权等证券市场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影线和实体构成形为柱状的k线。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Ps:影线代表的是当天交易的最高和最低价,实体表示的是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其中红色、白色柱体还有黑框空心都是常见的用来表示阳线的方法,然而阴线通常用实体柱做代表,颜色一般为绿色、黑色或者蓝色,除了讲的这些以外,大家目测到“十字线”的时候,就意味着是实体部分转换成一条线其实十字线也没有那么难理解,意思就是当天的收盘价就是开盘价。只要深入理解了K线,我们轻而易举可以发现买卖点(虽然股市没有办法预测,但K线指导意义是有的),新手来说,掌握方便是最容易的。在这里有一方面大家值得注意,K线分析比较复杂,对于炒股小白来说,建议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你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比如说下面的诊股链接,输入你中意的股票代码,就能自动帮你估值、分析大盘形势等等,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来过渡,非常方便:【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有关于K线分析的技巧方面,接下来我就跟大家简单的说说,帮助你入门这个阶段抓紧过去。二、怎么用股票K线进行技术分析?1、实体线为阴线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大家值得注意的是股票成交量,一旦出现成交量不大的情况,说明股价可能会短期下降;但是成交量很大的话,股价多半要长期下跌了。2、实体线为阳线实体线为阳线说明啥?充分说明股价上涨动力更足了,至于是否是长期上涨,还是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指标进行判断。比如说大盘形式、行业前景、估值等等因素/指标,但是由于篇幅问题,不能展开细讲,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有没有软件可以查以前上证1或5分钟的K线图?

2. 手机热点历史连接记录如何查询?

手机热点历史连接记录这样查询。打开手机热点。上面有一个历史记录 ,点一下历史记录就会查到。

3. 历史上出现的人类集体失踪事件,究竟有没有发生过?

中国百慕大是吃人的四川黑竹沟?你不知道的灵异事件第18讲
四川省的黑竹沟森神奇莫测,历史上有无数人畜在这里消失,被国内外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听萨沙说一说吧。

四川黑竹沟位于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地跨哈曲乡、勒乌乡和金岩乡。它的总面积不小,有838平方公里,海拔跨度很大,从1500到4288米。黑竹沟是个非常偏僻的山区,自古以来都是彝族人的居住区,汉人没来过这里。有意思的是,彝族人有对于黑竹沟的恐怖传说。
传说中,只要有人进入黑竹沟腹地,就很难活着出来。不但是人,即便是野兽也不在黑竹沟生存,甚至沟上的飞鸟都很少。传闻称,黑竹沟的石门关内只要一声人语或犬吠,都会惊动山神摩朗吐出阵阵毒雾,把闯进峡谷的人畜卷走。当地民谣:“黑竹沟,黑竹沟,迷雾暗河伴深潭,猎犬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返。”
更可怕的是,从民国有记载开始,确实有很多人在黑竹沟内失踪。用彝族人的话来说,是被沟活活吃掉了。有明确记载的如下:

1950年,宋希濂残部1个排30多人被解放军追击,慌不择路逃入黑竹沟,就此不见踪影。多年后,沟内发现一些朽烂的武器;
1951年,3个解放军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侦查宋希濂失踪官兵的去向。结果,仅排长1人生还,另外两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1955年6月,解放军测绘兵某部的2名战士,背着粮食误入黑竹沟,就此神秘失踪。
他们所在部队出动2个排反复搜索寻找,一无所获;1966年3月,解放军测绘小组6名战士为了绘制地图,进入黑竹沟。结果1死3伤,另外2人失踪。1976年,四川森堪一大队3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
1977年9月,林业勘探一大队再次进沟调查,2名技术员罗祥永和李甫洁失踪。川南林业局与峨边县联合组织百余人寻找失踪者,人们踏遍青山,找遍幽谷,除2张包馒头用过的纸外,再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2名战士购粮,途经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2人的武器。
以上只是部分记录。随后20年,因黑竹沟的名气大,驴友们开始来这里探险。根据调查,前后有不下10个驴友,先后在黑竹沟内失踪。一些人找到了尸骨,大部分则连骨头都没找到。2014年8月16日,5名驴友进入黑竹沟探险。4天后,3人神秘失联。搜救人员只找到其中2人的遗体,均位于黑竹沟内最神秘的罗索依达区域。2015年8月,重庆小伙李明山在黑竹沟景区内失联,至今仍无音讯。
需要说明的是,失踪并不只是针对外来者。从1951年至今,有多个担任向导的彝族人在黑竹沟内失踪或者死亡。以上所有人的失踪,都围绕着这个叫石门关的地方,是黑竹沟腹地的一个峡口。而据黑竹沟景区管委会主任郭云城介绍,黑竹沟植被茂密,地形险要,已开发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未开发的地方,尤其是石门关一带,有很多暗河或者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自然,复杂的地形却不能解释发生在这里的一桩桩“怪异事件”。
2007 年,央视10套大忽悠节目《走进科学》,曾经到黑竹沟拍摄《北纬30°》系列节目。拍摄组精心挑选了4只品种优良的信鸽到沟口景区放飞,这4只从未迷路的信鸽,却再也没有飞回来。川南林业局工作人员到沟内勘测,下午6点过,林间弥漫着大雾,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指南针前行。然而,走来走去,却在一个地方打转。
他们随身携带的七八个指南针,同时失灵了。早些年,有电视台记者进入黑竹沟拍摄,奇怪的是才充满电的摄像机,突然没电了,怎么也打不开,而离开后则一切又恢复正常。

众所周知,全中国有很多危险的所谓死亡之地,但绝对没有黑竹沟这么诡异。黑竹沟是深山老林,但面积并不算很大,绝大部分地区也不是很陡峭的山势,不应该有这么多人失踪或者死亡。经过多年科学研究,目前对黑竹沟有一些科学解释。比如探险家吴天昊认为:1.人畜失踪现象:主要是因为地形复杂,罗盘失灵。
黑竹沟景区面积不小,普通人要徒步穿过838平方公里的山地并不容易。这里群山众沟,峰峦迭嶂,原始森林茂密,悬崖绝壁众多,山峰缺水,沟深水急,如同巨大的迷宫。没有强壮的体力和充足的食物饮水供给,就是在晴天知道方向的前提下,也难以走出山沟。同时,黑竹沟频繁出现雨雾现象。
一旦出现雨雾,即便熟悉黑竹沟的彝族人也难以找到道路,会被困死。当年在黑竹沟的失踪人员,大都在雨雾季节进入。他们没有GPS,没有现代通讯工具,都是靠地图和罗盘导向。
然而,有的地段地磁干扰很强,会使罗盘一会儿偏离,一会儿又是正确方向。罗盘被干扰后,这些人在山峰和山谷里转来转去,弹尽粮绝,体力耗尽,最终或者饿死或者摔死。这也许是造成神秘失踪的主要原因。

2.瘴气现象:考察测试,景区没有发现二氧化碳气体和放射性元素出现,在3600米海拔地带明显有缺氧现象,登山考察者夜宿林间多人出现头痛症状,不是高山反应。
分析认为:苔藓腐叶气体有冲淡氧气的作用,但不足以伤人。但如果是筋疲力尽的人,受瘴气影响可能会失去生存的意志,最终导致死亡。

3.魔鬼沟死亡谷:石门关这里地形确实复杂。俯瞰绝壁沟深不见底,河水垂直下落,约有800多米,只有水声轰鸣,寒气袭人,树木竹子稍一扯动就连根拔起掉入山崖,十分危险,真是岩羊过不去,鸟禽也难飞,周围悬崖绝壁无法攀行。
登绝壁峰象爬楼梯,登峰难下山更难。从山谷山洪的水位线看,要是遇上暴雨,在绝壁沟里肯定被山洪冲走;要是遇上雨雾天气,谁也别想走出死亡谷。幸运走出沟谷,细雨浓雾跟随而来,那神秘的云雾有把死亡谷盖得严严实实。在以前缺乏足够导航的时代,误入石门关是非常危险的。

4.蚊子蚂蝗食人:黑竹沟盛产蚊子和蚂蝗,牛马被咬得乱窜,牛仔裤都要叮穿。手脸露出的地方被叮一口,马上就是一个小包,又痛又痒。只要你不走动,全身就会爬满蚊子,黑压压一片,叮得你怪叫。蚂蝗只要爬在你身上,不吃饱是不会掉下的,被蚂蝗咬过的地方血流不止。
如果一个人失去知觉倒下,要不了两小时,肯定会被蚊虫叮死。吴的建议是:黑竹沟以神秘闻名,建议把石门关60平方公里作为禁区保护,把神秘的范围缩小,让绝壁沟更加神秘,制定保措施和管理办法,设置保护人员。科考和探险穿越魔鬼沟死亡谷必须严格审批,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方可进入。
不过,吴天昊还是认为,黑竹沟也许还有更可怕的秘密,不为人知。因为,目前对于黑竹沟的开发一共还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还有很多地区人类没有涉足其中。另一个探险家胡建中的看法也差不多。胡建中认为:黑竹沟的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加上指南针被干扰,更不知道方向。很多人在里面转来转去,粮食耗尽,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还有些人,则是爬到山上,却发现这里地形太险,无法下山,最终活活饿死。最近死在黑竹沟的几个驴友,都发现他们在附近吃过野果野草的痕迹,很可能是活活饿死的。

不过,这仍然不可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失踪!地形复杂的地方,在中国有无数,从没有黑竹沟那样出现众多失踪。至于地磁现象,中国的强磁场也不少,同样没有出现过这么奇怪的事情。更奇怪的是,黑竹沟有着很多奇怪的生物。
报道记载:有一种黑白相间,花纹成条状的大熊描和另一种黑白相间呈圆状花纹的“花熊描”更是稀有中之稀有。人们都知道大熊猫食竹子,但这里的大熊描食性不一样,经常跑到彝家山寨吃牛、羊和猪,吃完后还敢在寨子里呼呼大睡。这里曾有黑豹被彝族猎手捕捉过,据说这是在亚洲第一次发现黑豹,沟内还有许多活动和未被人们发现的稀有野生动物。
据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无二,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来,当地群众曾发现野人的踪迹,当地人对“野人”的敬畏超过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许多人至今说到野人,仍然心怀余悸,黑竹沟有一个地名就叫“野人谷”。

诚然,一些探险者确实死于地形复杂和磁场干扰,但更多人不是这么失踪的。一种说法是,黑竹沟中存在奇怪的时空扭曲情况,就类似于百慕大。一些人在这里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是陷入了时空扭曲中。

历史上出现的人类集体失踪事件,究竟有没有发生过?

4. 有关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怎么被发明的?具体资料是什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    
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根据《论衡》中的记载,考证并复原的。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但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一观点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首先,在《论衡》中,并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刚认识到磁石吸铁的同时就发现其指极性不符合认识的规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识地‘顺其南北极向’磨镂。在十一世纪指南针发明以前,古文献中从未有过磁石两极以及它的指极性的记述。50年代钱临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托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铎先生的复原物为钨钢在人工电磁场中磁化,这在两千多年前是无法办到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东北师大教授刘秉正于1956年就对司南的磁勺说提出质疑[1],80年代后又通过用天然磁石指极性实验以及考据指出《论衡》以及《瓢赋》中的司南是天上的北斗, 而其它的文献中的司南或是指南车如《鬼谷子》,可能是行事的准则,也有可能指官职如《韩非子》[2][3]。其他也有一些学者如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志超认为司南是磁石放在瓢中,杭州大学教授王锦光提出司南是磁勺子放到水银池中(《论衡》中的地为“池”)[4][5]。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根据前北平历史博物馆旧藏残宋本《论衡》认定“司南之杓”杓字实为酌,那么看来“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司南是机械齿轮装置的指南车[6]。但这些质疑还没有被科技史学界所普遍接受[7][8]。   另外人们常把指南车当成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指南车是应用机械原理进行指南的。这在学术文献中也经常被混淆。如认为《鬼谷子》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实际上历代引《鬼谷子》中的司南从前后文看都是说指南车。如《宋书·礼志》,唐·李善注《文选》中左思吴都赋,《太平御览·车部四》等。这是在阅读文献是应该注意的。

指南针原理:
地球是个大磁体,其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辗转传入欧洲后在航海大发现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那么,中国发明指南针后对指南针理论作过什么样的探讨?吉尔伯特的理论是否及时传到了中国?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又对我国指南针理论的发展有过哪些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关增建从2003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这些基本上还是空白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指南针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感应说’。”关增建介绍,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随后,文人学者们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提出各种指南针理论。例如,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逻辑: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关增建表示,从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蒙氏理论”完全异想天开,但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在东西方科学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国古代阴阳学说昌盛,用阴阳学说阐释指南针指南及“常微偏东”的原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特别是,该理论认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属性,它们决定磁针的指向,这种说法很容易启发人们发现磁石的两极,并进一步联想到磁极与磁针指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找到可能的途径。   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只是围绕磁偏角现象,立论依据更多转向地理方位的坐标系统——中国古人认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这样地表面必然有个中心,过该中心的那条子午线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异等认为,一旦测量地点不在这条南北线上,指南针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托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针由大地方位系统决定,而偏角则由天体方位划分系统所决定。关增建认为,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指南针理论在阴阳感应学说和磁偏角的存在这一矛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窘迫”。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科技知识。受其影响,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此过程中,阴阳五行的作用不断淡化,力学角度的分析不断增加,但吉尔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学理论连西方学界都没统一,更谈不上入主东土。传教士中,1658年抵华的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系统,但他认为决定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两极本身,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而不像吉尔伯特认识到地球本身存在一个磁体。南怀仁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我国仍有学者用它解释指南针问题。而此时,清末来华的传教士已开始着手把西方近代磁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了。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希望对你有用~

5. 有没有炒股的大哥? 小弟想学,可否帮忙? 基本知识就行,比如看K线啥的

看股票K线是很常见的一种炒股手段。利用K线找“规律”也是炒股常用的方法,毕竟股市变化多端,才能更好地指导投资决策,攫取收益。来给朋友们讲解一下K线,教大家方法,怎么去分析它。分享之前,先免费送给大家几个炒股神器,能帮你收集分析数据、估值、了解最新资讯等等,都是我常用的实用工具,建议收藏: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一、 股票K线是什么意思?K线图还有许多其他的叫法,如蜡烛图、日本线、阴阳线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线,它原先的用途是计算米价每天的走向,后来,股票、期货、期权等证券市场也能用到它。k线有影线和实体,是一种柱状线条。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Ps:影线代表的是当天交易的最高和最低价,实体表示的是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其中阳线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红色、白色柱体还有黑框空心,然而阴线大多是选用绿色、黑色或者蓝色实体柱,除了以上情况,大家目测到“十字线”的时候,就意味着是实体部分转换成一条线其实十字线特别简单,意思就是当天的收盘价就是开盘价。通过对K线的分析,我们能很好的把握买卖点(K线也是有指导价值的,虽然说是股市无法预测),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最容易操作的。这里我要一下提醒大家,K线分析是比较难的,对于炒股小白来说,建议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你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比如说下面的诊股链接,输入你中意的股票代码,就能自动帮你估值、分析大盘形势等等,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来过渡,非常方便:【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有关于K线分析的技巧方面,接下来我就跟大家简单的说说,帮助你加快入门的脚步。二、怎么用股票K线进行技术分析?1、实体线为阴线这时候要看股票成交量怎么样,出现那种成交量不大的情况,表明股价可能会短期下降;如果成交量很大,那就完了,估计股价要长期下跌了。2、实体线为阳线实体线为阳线说明啥?充分说明股价上涨动力更足了,至于是不是长期上涨必须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比如说大盘形式、行业前景、估值等等因素/指标,但是由于篇幅问题,不能展开细讲,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应答时间:2021-08-2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有没有炒股的大哥? 小弟想学,可否帮忙? 基本知识就行,比如看K线啥的

6. 指南针的发展史

指南针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司南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二、古代罗盘
后来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础上制作了古代罗盘。这时的罗盘已很像现在使用的指南针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针和显示方位的刻度盘。把罗盘装在船上,可以为人们航海指引方向。
三、指南鱼
大约在北宋初年,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
四、指南针
在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发明了一种意义更重大、制法更简单、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广泛的指南针。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公元1086年)中记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铁针,受磨的铁针就能指向南方。还记述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而是略微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

扩展资料
原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叫地磁体,地磁体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体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用法:把指南针平放、周围不要有磁场干扰,待指针摆动停止后,看指针,南、北指针对应的方向就是南北;如果标有N和S,那N是北,S是南。
参考资料:指南针_百度百科

7. 如果没有火药,历史会是怎样的?

火药发明是偶然,但是中国人发明是必然。火药核心是硝酸盐,只要有硝酸盐,大量的硝酸盐在生产生活中出现,发明火药就是迟早必然的事。古代中国食盐大量使用山西盐池湖盐,很早就发现湖盐里含硝,经过脱硝处理的盐口感更好更健康,大量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硝酸钠硝酸钾的混合物就出现在了中国。这之后是谁想起来用这些东西炼丹发现炸药就不重要了。中东欧洲日本印度离海比较近,获取几乎不含硝的海盐很便利。所以他们没有硝酸盐。

如果没有火药,历史会是怎样的?

8. 汉朝时代的造船航海技术如何?有没有比较出名的例子?

汉代的造船业已经非常发达。据古籍记载和对现代出土的汉代船模的研究,可知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战船有很多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而来的。战船比民船的制造要求要高得多。战船的结构、性能的要求都很高,首先要坚固,能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要有攻击性,要配备能进攻的武器,还要求速度,更要灵活,进退自如。所以战船代表了当时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战船也有很多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méngchōng蒙冲〕、楼船等。

汉代我国造船技术已经成熟。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是“楼船”。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楼船。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造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体势高大,上面有三个楼层,第一层叫“庐”,“像庐舍也”;第二层,即“其上重宝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第三层,“又在上曰爵(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鸟雀之警示也”(刘熙《释名》)。庐、飞庐、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枪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有时,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汉代,一次战役就能出动楼船200O多艘,水军20万人。作战时,舰队配备有各种作战船只。位于最前列的战船叫“先登”;还有狭而长的冲击敌船的战船“艨艟”;有又轻又快如奔马的赤色快船叫“赤马”;此外,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叫“槛”,四面设板防御矢石,其内如牢槛的重武装船。还有主力战舰露栈、冒突、戈船等等。楼船、戈船都是大战船,都在500斛以上,船上还有小屋,叫“斥候”,以观察敌人进退。300斛的叫“■”。200斛以下叫艇,其行径梃,一人所行也。还有“艆■”与“■”(■)等都是航海大船。此外还有更大的船,如豫章大舡〔xiāng乡,又读chuān船〕上面起宫殿,可载万人。“万人”也许太夸张了。即使载“千人”,载重量也已达90—100吨了。

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1000丈。

从考古发掘中也可证明汉代造船业的发达和造船技术的先进。1973—1974年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上西汉墓中出土了木质船模,长71厘米,中部最宽处为10.5厘米,头部较窄,尾部稍宽,底部平坦呈梭形,两端呈流线型上翘。与船模同时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记载舟船的资料。

1951—1952年,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墓中发现一只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的船模,有16支划桨,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这种船已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钉接技术了。

1955年,在广州郊外的东汉墓椁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都有盖顶,船首两旁有桨架三根,船舱有横架梁橹八根,船的两侧设有撑篙用的边走道,有舵锚,是一只有部分甲板的中型内河客货船。

1975年在广州发掘出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同时建造数艘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川、陕、闽、浙、赣也有秦汉造船工场。

西汉有很多水师基地。水师常备军皆驻扎在沿江傍海各要地,属于所在郡守统辖。西汉的水师主要基地有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稽(江苏苏州)、句章(浙江余姚钱塘江口杭州湾处)、博昌(山东博兴入莱州湾处)等处。庐江、会稽等郡同时也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汉武帝凭借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今浙江省东南部)、闽越(福建部分地区)、南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巩固了海疆,为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曾七次巡海,不但年矩很近,有时一年一次,而且直到他死去的前两年,在69岁高龄时还在巡海。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首次东巡海上。至东莱(今山东掖县),齐人趁机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万人。他派出了与徐福东渡规模相等的数千人的大船队探寻通日本之路。甚至要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经群臣苦谏才罢。随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东巡行到辽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长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仅距第一次巡海六个月,武帝再巡东莱留居数月,求神仙无所见。四月回长安。秋,派左将军荀彘〔Zhì治〕从辽西出兵,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水陆夹攻朝鲜。这次两路进军路线与武帝第一次巡行东莱和赴辽西路线相同。可知这次巡海仍为开通对日航线。次年,由于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卫氏朝鲜亡。武帝在卫氏朝鲜统治区设真番(今朝鲜开城一带)、临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乐浪(今朝鲜平壤南)、玄菟〔tù兔〕(今辽宁清源附近)四郡,以开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线的中间障碍(朝鲜)被打通,汉人大量迁徙到朝鲜、日本,倭人也能经朝鲜来中国。

第三次巡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从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黄梅一带)率一只大船队“自浔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顺江而下,到安庆视察了安庆以下菜子湖口的枞阳(安徽枞阳)造船基地,又增添船舰及水兵然后“舳舻〔zhúlú逐卢〕①千里,薄(通泊)枞阳而出”,顺江而下,出长江口,入东海,沿海北上至琅邪。三月,返至泰山,四月回长安。对长江下游及沿海来说,庐江(安徽安庆及枞阳一带)水师基地比浔阳(江西)水师基地更为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武帝东巡至海上,查元封元年派遣出海寻仙船之下落,因未见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队出海东渡。

第五次巡海: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武帝又东巡海上求神仙并了解出海船队情况,仍未见返航。四月,封泰山,禅石阁(在泰山下,方士以为仙人之阁),还长安。

第六次巡海: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东巡,求神仙,至琅邪,然后渡海到成山、芝罘,“渡大海而还”。

第七次巡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至东莱,欲亲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谏阻不听,适逢海上大风十余日,海水沸涌,楼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三月,武帝追悔以往的错误,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取消了诸方士求神仙之事。之后,武帝每对群臣自叹:“从前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全是妖妄,还是节食服药,少得点病就行了。”

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通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南海、印度洋上的航路第一个较完整的记录见于《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船行可二月,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据古罗马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普林尼(公元23—79年)所著《自然史》说,罗马恺撒时代今斯里兰卡岛的拉切斯等四人从海道出使罗马,据拉切斯对罗马人说,他父亲曾亲自到过中国。还说中国和罗马都与斯里兰卡有直接往来。普林尼还介绍说罗马贵族“投江海不测之深,以捞珍珠”。罗马贵族把珠宝除留给自己享用外,还以它们“远赴赛里斯(中国)以换取衣料(丝绸)”。“据最低计算,吾国(指罗马)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者不下一万万赛司透司(Sesterces)。”①只有多次海船往返,才能把大量丝绸运至罗马以换取“奇石异物”,才能达到一亿赛司透司的贸易额。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汉代造船航海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航海知识的丰富。在指南针尚未能应用于航海的汉代,舟师只能凭经验观察星象特别是北斗星与北极星来定出航向方位。“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在气象变化上,汉代已知观测风向,作出判断,已知利用季风航海。风的顺逆至关重要。顺水行船,再加顺风,航行快速安全,如是逆水行船,再加逆风,航行缓慢又容易发生危险。舟师都非常重视这种随季节而变向、定期而至的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