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删鲁迅的文章?

2024-05-14

1. 为什么要删鲁迅的文章?

鲁迅部分作品内涵太深,很多文章到现在确实没有意义了。
不过新闻报道:“各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没变化

  “教材大换血”已是定局,然而,事实经过实际调查之后的结果令人惊讶,针对热议中提得最多的苏教版高中语文,业内人士指出,新课改后教材除了必修本还有选修本,而这两年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没有变化。

  据悉,全国目前在使用的有5个版本的国标本高中语文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鲁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出版社),这五个版本都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纂出来的“国标本”,被称为高中语文课改的“五朵金花”,供各省选用。

  目前,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地区有江苏全省、浙江全省、山东5个市、山西5个市以及安徽省(使用部分选修本)。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已经稳定下来,今年虽做了微调,但仅限于技术层面的。比如有关教学活动的一句话是不是换个说法更科学,或者某个题目换个出发点更有效。

  一位参与苏教版高中语文组编写的老师则表示,国家教材使用有严格规定,要报教育部国家教材的审查中心。除非课程标准有大的变化,否则教材是不会做大篇幅调整的。“教科书的使用要有一种严肃性,不是说大家都追捧的就能随便进教材。给孩子需要经典的、面向未来的,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要删鲁迅的文章?

2. 鲁迅文章被撤

你好!

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身处的时代背景很有关系,何况真正的文学本就是和时代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起作用的;

教科书删除鲁迅文章,个人猜测有这几个原因:

1.鲁迅作品富于攻击性,比如他的杂文,批判太彻底,在这样的和平时代,以及满是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太不合适(对某些人来说);

2.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中,看了太多的悲伤,看了太多的贫苦和麻木、愚昧;所以他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这个时代有点不合适。因为新时代需要新思想,在现在的中国,或许最重要的并不是鲁迅那样搞批判、骂劣性的人;

3. 鲁迅的文章如今已成禁文了么?

学生反感文字难懂 专家建议多元解读
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不见了,只保留他的《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与此同时,“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也在中学校园流传,鲁迅作品已成课堂“鸡肋”之说日上。是否果真如此?前天在同济大学举行的“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专家热议。
鲁迅已被“妖魔化”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张闳指出,如今在被阅读过程中,鲁迅已从神坛走下,并矫枉过正被“妖魔化”。在课堂上,教学者解读鲁迅时,往往都特别放大了他作为思想“斗士”的一面,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沦为了政治概念和社会批判的载体。
例如,鲁迅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本都充满着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然而,有的老师往往着力突出“反抗封建教育制度”这一主旨,甚至将不属于作者本意的东西强加进去。青少年原本可以从中体味语言的精妙、灵活,却只能在这样的阅读“重压下”,索然无味。
鲁迅与我们“同时代”
不少专家指出,先前教材选用的文章里,鲁迅作品有一部分的文字深奥拗口,含义难以理解。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很难读懂的。而时代变迁,许多当时的社会因素已不复存在,造成不仅学生读不懂,连老师们都理解甚难。这可能是如今教材酌情减少鲁迅作品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鲁迅的“过时”。作为现代白话文经典,他的作品无论在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其重要价值。就像我们学习古文往往要学论语、唐诗宋词,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过程中同样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鲁迅。
而“与时代脱节”这个说辞更是荒谬。从更为深广的角度来看,鲁迅与我们是同时代的人,他对现实的批判,如今依然有可借鉴处。
研究与教学盼对接
不少专家认为,教材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部分理解难度较大的鲁迅作品推出课本,属正常调整,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对鲁迅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课外阅读,并不苛求学生老师都是“鲁迅迷”。
今天,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味鲁迅作品?同济大学黄昌勇教授认为,应将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教学第一线对接。学术界对鲁迅生平、作品的新发现、新解读等,如果能选择合适学生接受的内容予以介绍,青少年在课本字里行间认识的,可能就是一个更加真实、丰富的鲁迅,对鲁迅作品的解读也就不会静止僵化,也不再会“三怕周树人”了。

鲁迅的文章如今已成禁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