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2024-05-16

1. 新型城镇化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全国“两会”闭幕后,领导人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城镇化时表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各种问题。 

  哪些问题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很多人已经给出了不少答案,诸如就业、医疗、养老等。其中,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支撑和配套服务的关键内容,金融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并力避潜在风险增加?这些都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不管从国际经验看,还是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中国的城镇化还将保持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相关的金融需求将是一个不断产生、持续释放的长期过程。这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服务业发展、保障房及商品房建设等众多领域,如果再加上产业转型、消费升级,蕴含的多元化金融需求非常可观。据估算,未来5年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就将拉动投资超过3万亿元。如何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各方都在寻求解决途径,除了传统和既有的融资模式,在金融组织上实现层次多元化,金融工具和产品上持续创新,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 

  要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配套金融体系。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多元、协调和创新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既要加快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金融工具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弥补金融资源的不足。同时又要加快金融创新,创造性地破解城镇化融资中的制度瓶颈,规避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于如何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进一步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全国工商联建议,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切实缓解融资难题。鼓励商业银行推出专项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镇建设相关项目;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拓宽抵押品范围,放松贷款条件;加大对小型金融机构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 


  

新型城镇化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2. 金融支持城镇化可有怎样的路径

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虽然金融在支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助推城镇化发展尚有很大空间。一方面,金融支持的制度保障尚不完善,比如一些具体实施政策不明晰,缺乏激发城镇化金融创新活力的相关机制,金融相关的其他政策措施不尽完善,这都影响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金融支持总量仍有缺口,存在供需矛盾。目前,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仅凭信贷融资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且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毫无疑问,金融支持是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尽快调整金融结构使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并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要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小城镇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增加机构网点、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对接能力。同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经营发展战略明确市场定位,减少同质无序竞争,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竞争。制定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发展战略,通过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和收益的快速增加。
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要着力构建充分动员各类金融资源、适应不同融资需求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根据城镇化建设的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实现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向体制外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转变。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动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融资;对资信等级较高的城镇龙头企业,推动其上市融资。
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要着力构建能够盘活沉淀生产要素、破解融资难题的金融产品体系。有序开展土地经营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更多土地资本化方式,充分利用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集聚金融资源;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产品,激活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链、销售链各个环节的闲置资产;探索环保金融,围绕城镇化中的碳减排量、污水减排量等开发碳金融产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产品,大力运用林权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信贷新模式,促进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
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要着力构建有利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在构建有利于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要构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即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城镇化。

3.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城镇化融资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融资、对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监管、地方政府支出缺乏约束等问题,为消除城镇户籍人口和现有流动人口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并为未来20年3亿左右新增城市人口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中国需要对城镇化融资实施一揽子改革,建立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增加地方税收,改革土地财政,推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发展稳定、可持续的债务融资.
  一.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协调性问题
  二.改革的框架、优先次序和突破口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4.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城镇化融资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在于改革,成功的改革需要一个既定的基本框架,并安排好可行的优先次序,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有序推进。确定改革的次序和突破口,需要考虑以下重点因素:一是考虑这些改革措施是否有助于真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有质量的城镇化,使之成为高效、包容、可持续的进程。二是考虑问题的迫切和重要程度,保障房建设在未来人口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应该在未来的融资体制改革中给予优先考虑的位置。三是共识程度,改革需要凝聚共识。在城镇化融资中,财政和金融应该各自发挥什么样的角色,未来的定位如何,在短期内若不能难成共识,则需要在其它共识度更高的领域,选择突破口,抓紧启动。
城镇化融资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整体,需要考虑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土地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土地改革几乎是一切改革的前置条件。流动人口市民化所涉及的住房建设资金、医疗、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如何处理这部分人口的耕地和宅基地有关,如果未来的土地改革能够更大的程度上给予他们以市场化的土地增值收益,那么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就会显著降低。如果现行土地制度不改变,那么就很难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倾向于强化基础设施投资、而弱化公共服务投资的冲动也难以改变。反过来,土地改革也不是单一线性相关的因素,财政和金融改革也会一起发挥作用。
为实现财政、金融和私人部门在未来城镇化融资中的作用,需要对整个体系进行系统性的一揽子改革,而不是简单聚焦于细枝末节。因为在当前的城镇化融资体系下,税收体系、财权和事权划分、土地财政、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和地方债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往往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的,因此需要考虑一揽子改革方案中不同内容的协调配合以及对经济的总体影响。有些改革内容比较容易达到共识,也容易推进,例如拓展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资渠道和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可以先行一步,有些改革的影响比较深远,例如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关系调整、房产税的推出等,则需要事前的充分试验,方可全面推广。

5.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城镇化融资存在过度依赖土地融资、对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监管、地方政府支出缺乏约束等问题,为消除城镇户籍人口和现有流动人口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并为未来20年3亿左右新增城市人口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中国需要对城镇化融资实施一揽子改革,建立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增加地方税收,改革土地财政,推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发展稳定、可持续的债务融资.
  一.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协调性问题
  二.改革的框架、优先次序和突破口

城镇化融资改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