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未来会向哪里发展?

2024-04-29

1. 互联网金融未来会向哪里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广义上讲,凡是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20年将成主流。
理论上,任何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现在具备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二、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三、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互联网金融未来会向哪里发展?

2.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互联网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可观的,现在有很多事情和工作都需要用到电脑,虽然现在会电脑的人很多,但是技术精湛的人却是很少的,如果你的技术很好,很精湛,那么你是很抢手的,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只是计算机的常规操作,它还有编程技术,如果你的编程能力很强,在这个智能化时代,你一定是各大企业争着聘请的。

3.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不断冲击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巧妙结合渐入人们的视野。一夕间,互联网金融已跃升成为当下最为时髦的理财选择。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47.4%的投资者选择股票为理财产品,47.7%的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40.9%的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理财模式虽然不及股票市场的火爆,但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三大主流选择,这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悄无声息间已改变了理财市场的固定结构,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开拓金融市场的疆土,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容小觑且行业正清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明显年轻化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条“屌丝定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很适用。据相关数据统计,80后、90后占到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7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虽然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却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他们多喜欢冒险、崇尚创新、热爱自由,这与互联网能最快获取信息的特质吻合。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1000名80、90后青年里,有823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自己的理财、及小额贷款的需求。可见,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手机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催生出人们对于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较于PC端,移动端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方便携带的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通过手机移动端来进行金融活动,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钱香金融APP也即将上线。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用户不再局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线城市下沉,从91金融用户报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费群体已经占到近40%。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协办的人民政协财经智库沙龙上,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虽然大额融资的盈利模式较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概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从风险控制层面考虑,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将是控制行业风险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服务走向“场景化”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务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贷层面,未来应逐步扩展多维度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发展场景化金融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用户的生活轨迹以数据的形态加以累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促使行业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已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集节点就是场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场景化服务最多、最周到、最细致,则最容易与用户建立长期的黏性关系。
这种场景化趋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如支付、消费、打车等,通过这种金融服务无声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能以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哪里?

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支付宝用户已达5.2亿,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为82%,创下新高。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中国人的新习惯,并成为世界的新时尚。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正在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12月27日,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等通知,央行明确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银联是合法的清算机构,然而作为商业银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大都不走银联转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联银行,如支付宝,或通过接入银行或合法清算机构,实现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规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成立以来,各家支付机构都进入了断直联的过程,但从进度上来讲,并未达到预期。备付金集中人存管进度提速,使得备付金失去了作为存款的谈判价值,也失去了获取通道的筹码。”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
无数据,不金融。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正在凸显,然而,一方面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首批8家试点个人征信机构均未能获取牌照,“信联”的成立或能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毫无疑问,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离开这两点,新金融无从谈起。”中润普达(集团)公司联合创始人称。

银联老否?
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中国银联已与境内外两千多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后起之秀,银联交易量已超过VISA、万事达卡等卡组织,成为全球第一卡组织,并推动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EMVCo QR Code Specification for Payment Systems:Consumer Presented Mode 1.0》),为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打造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具有全球实施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然而,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联已然没有跟上步伐。
受益于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默许,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公开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但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的257亿笔,而且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都是以百位计。    易观智库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8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中,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12%,两者合计占比近93%。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体验良好、支付便捷、服务丰富的移动入口。虽然去年末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但能否再次赢得市场,尚未可知。

网联缓行
虽然央行要求,2018年6月30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但进展缓慢,以至于央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等通知中声明,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网联全称“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29日,有45家股东,大部分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股东中虽也有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等机构,但排除了银行和银联。董事长为蔡洪波,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央行清算总中心和银联都是支付清算协会的会员。央行规定的“合法清算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银联、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等机构。
央行一方面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另一方面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开展清算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如此,网联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联,清算组织将由原来的寡头变成双头,未来甚至是多头。但可以预见的是,银联等竞争性将更加积极。
“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如此表示。
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汉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银联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单一大股东(中国造币总公司)是其直属机构,而“网联”(网联清算)和“信联”(百行征信)分别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部分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而且银联多任董事长和总裁均由央行领导转任和调任,银联的核心地位可见一斑。作为全球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卡组织,负责建设和运营中国银行卡跨行和跨国转接清算系统,银联仍承担着国家金融安全战略性重任。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多任银联董事长由央行副行长转任。如前董事长刘廷焕,曾任央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前董事长苏宁也曾任央行副行长,分管支付结算业务。但现任董事长葛华勇,此前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

信联呼之欲出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更大,在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支付处置能力等也更领先。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美国FinTech 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FICO分虽然明确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信用评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 公司没有大数据可分析,受“公平信贷”条款的约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视嫌疑的数据用于分析信用, 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大学等等。而没有大数据分析做支撑,一些FinTech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仅限于运营流程或者市场定位。
相对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谨慎地抓取对大数据信息,中国的公司相对大胆。12月28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显示,在历次测评中,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极少,透明度低超过总数的80%,互联网金融类和购物类的占比甚至高于90%。并特别指出,互联网巨头生态圈建设带来用户数据共享安全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巨头不断并购和布局上下游周边业务,势必涉及到与第三方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数据共享。而过程中,企业是否征得用户同意?用户是否充分知情?数据是否去标识化?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同样,如果对数据管制过严,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但如果听任商业机构任意侵犯个人隐私,也会酿成严重后果。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
“信贷领域。其中包括了征信,甚至是说大数据征信,中国现在这块能够有的征信数据不是很多,而且之前是比较隔离的,比如说阿里、京东、腾讯他们之间的征信数据存在一些隔阂,不能够像美国一样无缝隙的互相交换数据。”2017年12月20日,北京财鲸信息技术联合创始人王蓁在中译语通年度峰会上表示,征信能够直接带来的大数据的收益是可见的,降低预期率,个性化利率,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得很好。
正是由于征信市场的“数据孤岛”现象严峻,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变得很有必要。
去年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2017年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协会参与发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简称“信联”)的事项,已经确定名称为“百行征信”,并将于近期正式成立。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具体消息由金融监管机构对外发布,而监管部门反馈目前尚没有最新消息。
据此前消息,“信联”的组建参与机构,包括了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具有强大数据源的机构,具有非常丰富、稳定并可持续获得数据的入口,通过这些丰富的数据,“信联”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一旦形成这种定位,就会对用户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一步控制“老赖”行为的发生。
“欧美的数据有70%是结构化数据,金融数据与结构化数据联系非常紧密,而中国金融市场中70%的风控数据来自于非结构化数据,这成为整个金融大数据和金融人工智能方面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突破这个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机构的成功。”杜小军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否则,新金融无从谈起。

5.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国家相关部委8.24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金融新常态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1、服务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是毫无疑问的。
2、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中国从输出产品的时代走向输出资本的时代。
3、民生保障,民生保障在新常态下,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面有几个比较大的,也是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挑战。

二、金融新业态的发展趋势

1、互联网金融发展动向:专业化、规范化会带来规模化、多样化
2、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动向:跨业、数字化零售定制、流程的重组再造
3、大数据时代成功的关键因素:大数据获取与处理、机构内部管理流程适应性、激励约束机制、良好的营销环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6.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如果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联网发展和创新得到监管认可的同时,非法集资、诈骗、自融等行业乱象不容忽视。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风暴不断,“驱逐劣币”大洗牌已然开始。网贷行业成交量在加速上扬的同时,收益率开始回归合理区间。小型平台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平台则转型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集团。未来行业将何去何从可能无人知晓,但大家都知道网贷行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进步。
网贷成交量:突破3万亿
在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中,整个行业成交量在近几个月出现下降,不过11月环比出现了增长,同比看来仍然创造了“亮眼”成绩。2016年11月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197.34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单月成交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截至2016年11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1847.67亿元,突破3万亿元关口。从数据上看,整个行业状况有所回暖。网贷行业于2015年10月实现了第一个万亿元,用时超过七年之久,第二个万亿元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第三个万亿元用了6个月。很多投资者为了避险,纷纷从小平台转向大平台进行投资,带动了整个行业成交量的上升,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悲观。
综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区间
2016年1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61%,环比下降了7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64个基点。自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不过由于网贷“双11”不少平台加息来吸引投资人,使得11月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缓。目前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1.42%;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33.44%,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较上月有所下降,为10.08%。不过,网贷行业收益率下行并非坏事,在此前出现的众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为投资人误入陷阱的诱饵,未来网贷行业收益区间将更加合理。
集团化:大平台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平台融资次数近57次,融资金额超152亿元人民币(含陆金所融资,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资方的平台)。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开始“二八分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集团化发展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深耕细分领域,各子品牌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风险的防御墙。但如同硬币正反面,集团化架构对企业管理能力会形成一定考验,很多集团化并不是“破茧成蝶”,可能只是停滞不前。
银行资金存管加速落实
截至2016年10月底,广东华兴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江西银行等36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并共有216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53家与银行签订联合存管协议;2家与银行签订银行直连协议。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于2016年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其中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银行联合存管系统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线银行直连系统。
资料来源:艾瑞

7.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各方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市场规模为3566.3亿元,2019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约4438.4亿元左右。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汽车金融已经成为众多机构竞争的蓝海。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金融行业,内容以车险、车贷、汽车融资租赁、二手车消费贷款为主。
随着主流消费意识向超前消费逐步变迁,以消费金融为核心的3C电子产品、汽车等生活耐用品信贷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从发展模式来看,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包括C2C综合服务平台模式、汽车电商模式、汽车厂商模式、汽车金融P2P模式、巨头综合模式和经销商模式。
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传统的汽车金融业务面临两大机遇:一是车市微增长成为新常态,新车销售利润越来越低,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都开始将业务重心向后市场转移,二是汽车的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移动互联占比越来越重,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拓市场,成为汽车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较于互联网汽车金融,传统车贷审批速度相对较慢、审核资料较为繁琐、首付较高。汽车金融专业具有专业服务,能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前瞻分析认为,未来银行、电商和汽车金融专业服务行业间公司融合发展是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前瞻预计到2025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将超过15000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8.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2017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依然面临考验,将是用“合规”对行业进行洗牌的一年,也是革故鼎新的一年。进入监管后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期,行业将更健康的前行。这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合规平台运营以及投资人理财环境来讲都是利好的。
趋势一:监管严厉,合规发展是主基调
趋势二: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趋势三:行业内平台相互并购将成为趋势
趋势四:互金行业或迎来集体转型期
趋势五:科技金融迎来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