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2024-05-15

1. 如何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亦称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辩护功能——认识客观规律,确认行为善恶;
2、调节、导向功能——激励善良行为,谴责恶劣表现。
3、沟通、交往功能——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入类和谐。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作用是调解功能。

如何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2. 道德在社会中的功用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不过矛盾的性质和内容将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就我国而言,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并不是说我们的社会中已经没有了矛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由于主观、客观、条件、机遇、体制内和体制外等等的不同,使得人们在利益方面的矛盾大大增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回避这些差别、矛盾,而是以承认这些差别、矛盾为前提,积极地想办法予以解决。笔者认为,和谐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安稳、有序、祥和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化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尽力营造一种各得其所、心情舒畅、社会安定的氛围,使人们在和谐、安祥的社会生活中发奋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等手段,而道德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或期冀。和谐社会是一种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这样一种社会境况,没有宽容、理解、尊重的伦理精神的支持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尤为如此。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自觉意识到自己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一分子,既是权利主体,也是责任和义务主体,和谐的社会氛围使每个人都受益;同样,也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去积极营造,这是一种道德意识,也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那种自己不尽力而只想“坐享其成”,坐等享受和谐社会的美好,不是一个现代公民的觉悟。应该说,“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为公民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诉求。

  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集体主义强调个人要积极关心、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还要具有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同时集体主义也重视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国家和集体要尽力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重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和统一。集体主义道德的发扬有利于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而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的尊重则体现着公民个体较强的道德责任感和超越小我的做人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还不太丰裕的情况下,要想做到各利益主体“皆大欢喜”,在某些时候或情况下还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和谐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利益主体的道德精神的发扬。强调道德精神并不是要人们以忍让来对待自己的利益、权利,而是说道德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主体——国家、政府等应尽力在制度、政策、经济保障等方面为公平、正义的实现作出努力。

  在社会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提高,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人都期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氛围,同样,人人又都是这样一种社会氛围的参与者。公民道德建设是一种涉及范围最广的道德建设活动,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都应是道德建设活动的参加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文明道德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现实中确实还存在着某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如马路边公共电话设施的故意损坏,公共建筑物上的涂抹乱写,企业经营中为了经济利益而目无法纪、不顾职工的利益及生命安全,家庭生活中男女不平等、不赡养老人等等,这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不协调的。

  和谐社会,从伦理特征上看,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使每个公民都拥有爱心,学会爱,真心爱,用心爱;爱祖国,爱他人,爱集体,爱家庭,爱自然,爱环境等等。有爱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中的每一个规范都包含着“爱”。公民道德教育也可以说就是爱的教育。当然,我们强调爱,并不是不讲原则,对于那些不道德、不文明的人和事要敢于抵制和批驳。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为和谐社会奋斗的每一步都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持久、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的作

3. 如何理解道德范畴在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所谓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就是依靠,它不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而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所体现的价值方针的高度概括,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职业道德活的灵魂的作用。职业道德原则的贯彻,可以赋予每个具体的道德行为以不同的社会属性,赋予外观相似的行为以不同的灵魂。职业道德原则不仅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集体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因为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最根本的准则,也是衡量个人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获得成功的保证。
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与社会之间、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社会之间的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职业道德范畴虽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概念的使用还在借助于一般道德范畴,如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用“善”、“恶”、“义务”“良心”等概念来评价职业行为

如何理解道德范畴在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4. 如何认识道德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

一个人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比如失去金钱,还可以挣来更多。失去工作,你总还可以再找一个,然而,你一旦失去了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却不能系统阐述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观是以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等等观念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和习惯。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问题”最受关注,在所有问题中比例最高。此间分析家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一些人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出现偏差,荣辱不分很有关系。希腊驻华大使文化参赞科奇帝斯.斯代流斯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他说:“不得不承认中国一部分青年人正变的越来越消费主义。他们在衣食住行上都很追求高档商品,他们受到很多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显然,在影响和规范人们行为不仅有道德观,同时还有价值观在起作用。
价值观,通常指人生价值观,即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很显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生活目标和方向。……
中国的儒家认为道德观的产生内部原因来源于人的本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与人的本性相一致,即内在于人的本性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得的人之初性本善,人要有良心。外部条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荣辱观、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法家认为道德观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上的。战国思想家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因此,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物质生活方式,便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以上供参考。

5. 从认道德观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价值内涵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相关信息查询,从认道德观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价值内涵是:道德首先意味着个体能够追求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就是能够做出主观判断,并在自己的主观判断基础上行动。相反,如他不能进行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行动,那么他是奴隶,这种社会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自由的。在市场中,个体可以选择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上发挥才能,也可以选择在他认为对消费者最有价值的方向上发挥才能,他不需要听命于任何人,不需要看他人的脸色,他的行动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主观判断。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摘要】
从认道德观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价值内涵【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相关信息查询,从认道德观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价值内涵是:道德首先意味着个体能够追求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就是能够做出主观判断,并在自己的主观判断基础上行动。相反,如他不能进行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行动,那么他是奴隶,这种社会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自由的。在市场中,个体可以选择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上发挥才能,也可以选择在他认为对消费者最有价值的方向上发挥才能,他不需要听命于任何人,不需要看他人的脸色,他的行动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主观判断。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回答】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内涵价值【提问】
儒家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以德服人是一种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思想。在儒家看来,得道者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仁义之兵无敌于天下。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古代主张天下一家,同邻邦友好相处,使“近者悦,远者来”,以道义力量使天下人的人心归顺。
中国素有“宣德于外”“厚往薄来”的民族传统。《尚书·尧典》描述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几千年来,“协和万邦”贯穿于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外交历史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霸权”行为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西方霸权以霸道为衣钵,以力服天下。“霸权”总是在战争中得以实现,同人类的权势欲紧密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众多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道路。发动战争的动机历来是判断战争正义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到底什么样的动机和意图才是正当的,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儒家认为,战争动机是战争正义与否的前提,单纯为征服而发动战争完全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不义之举。只有在利益受到侵犯时,出于自保而进行战争的一方才是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大国崛起的往往是侵略战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新型大国以和平方式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来实现,这与以往依靠战争和扩张实现的大国崛起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从来没有谋求过地区与世界霸权,没有主动发动过侵略战争,这与崇尚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密切相关。
“和而不同”对中国外交产生重要影响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伊始,中国就已经确立平等互利是一种交往形态与交往方式;而和平共处原则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五项原则体现的“独立”“平等”“和平共处”与“和而不同”具有精神实质上的传承性。特别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即保证各国有按照本国人民的意志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权利,其他人或其他国家、组织不得以任何手段插手干预别国内部事务的原则,保证了个体的独立性,是对多样性的尊重与维护,即对于“不同”的捍卫;但“不同”仍“和”,最终的目标是“和平共处”,在保持国家平等独立的同时,寻求各国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提倡“和而不同”,有利于调解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传统的“和”思想强调“天下一家”,以达到伦理认同和道德整合,追求以“大同社会”为核心的和谐社会理想,实现社会稳定。【回答】

从认道德观角度分析和而不同的价值内涵

6. 你是怎样理解所谓的“道德”?

道德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基本上它无法溯源,而且它和法律之间也是一个奇怪的伴生关系,从我个人角度认为,他基本就是一个比法律次一级的管理工具。在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将道德推到了一个本心的高度,是自带的善,是区别与动物的文明的结晶,这无疑是极度的荒谬,也是人类狂妄至极的一种表现。想想从前,同性恋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婚前性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当然现在也有人认为是不道德的,至少它在道德选项里面是一个模糊的东西。   对于道德的不可回溯问题,神学家比哲学家更加清楚——这也是他们的长处之一,绕过理性推理直接获得答案,从神学家口中关于道德的发源就是:如果没有上帝,一切都将是被允许的。  这句话的可怕性在于,这个世界真的很有可能没有上帝,并且,即使有,也是一个残忍的上帝。我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下所谓的善恶,比如我们都知道青蛙是益虫,不应该捕杀的,而它成为益虫的原因是因为它扑灭害虫。那么害虫又是被谁定义到害虫的角色?毫无疑问,就是人类凭借着其优势的地位,强行的将其定义到了恶的位置,本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之一,只是为了生存,就被定义到了恶。就好像人类曾经有一个时代,女巫因为其职业被定义为恶,而遭受到了大面积的捕杀,而这个黑暗时代犹太人也经历过,我相信人类对于这些事情都记忆犹新,但是人类只是觉得自己在历史惨痛的教训中获得了文明的提高,总是相信此时掌握着最文明的道德,其实人类并没有掌握道德,而是作为无望的人类安慰剂的道德,牢牢的掌控着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