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基金在哪一年成立的

2024-05-13

1. 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基金在哪一年成立的

之前做题目写到,是1988年

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基金在哪一年成立的

2. 临终关怀在中国是否会被普遍接受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迄今数百名临终病人在这里尊严舒适、安详地抵达人生终点。该病房成立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观学习者上千名,及来自美、英、日、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至今,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九年的历程,但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理论引进了研究起步阶段,宣传普及和专业培训阶段以及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全面发展阶段。
1991年3月,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召开了“首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在此基础上,又先后举办了五期临终关怀讲习班。其中包括两期“中美临终心理关怀研习班”和“中英临终关怀研习班”、“93北京临终关怀国际研习班”等,并在天津、北京、西安、武汉、唐山、青岛、烟台、庐山等地举办临终关怀学术报告会或临终关怀系列讲座,先后有近2000名从事医疗、护理、心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参加,从而促成了临终关怀事业队伍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1992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天津医学院与美国东西方死亡教育研究学会联合在天津举办“首届东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卫生部长陈敏章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对临终关怀事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次会议应载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史册。卫生部决定将其纳入全国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国际研讨会之后,临终关怀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很多省市建立,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993年5月,在山东烟台市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5年5月,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6年3月在昆明召开了“全国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并经多年筹备,创刊《临终关怀杂志》,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请采纳

3.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创建于哪个国家

英国。

桑德斯博士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创建于哪个国家

4. 李嘉诚癌症基金会如何申请治疗? 中国癌症基金会应如何才能申请治疗。。急急急。。求助于权威人士。。。

李嘉诚癌症基金会主要在一些肿瘤治疗机构有注入基金用于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治疗,比如疼痛治疗,减轻病人痛苦,为患者免费提供止痛药物。具体申请要到求医的治疗机构,由经治医生根据病人情况申请,个人私自是没有申请的。或者你自己认识李嘉诚,让他为你一个人设立专项基金吧。

5. 郑晓江的科研成果

1993年-2004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获奖人  获奖单位  获奖时间  备注  1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郑晓江  全省高校第三届(1991-1992)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3年    2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郑晓江  江西省第二届青年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3年    3  试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价值(论文)  郑晓江  江西省第六次社科三等奖  1994年    4  中国死亡智慧  郑晓江  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1996    5  生死哲学系列研究  郑晓江  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8  专著  6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郑晓江、李承贵、杨雪骋  江西省高校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  专著  7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郑晓江  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0    8  论中国传统死亡智能慧与“生死互渗”观  郑晓江  省高校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1    9  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郑晓江  江西省第五次青年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1    代表性论文  1  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  《船山学刊》  2000年  2  道家生“生死一体”观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道教》  2000年  3  免于死亡焦虑与恐惧之方法——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中国哲学史》  2000年  4  中国死亡教育的新进展及沉思  《中国心理》  2000年  5  人生价值之源的寻觅  《文化中国》  2000年  6  《论陶渊明之生死观》  《中国哲学史》  2002年  7  《思想考古方法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现代哲学》  2002年  8  儒家德治理念与实践研究  《孔孟学报》  2003年9月第81期  9  论王船山的生死哲学  《孔孟月刊》  2003年11月第3期  10  黄檗古寺——寻访希运禅师  《普门学报》  2003年5月第15期  11  论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孔子研究》  2003年11月第6期  12  人生与民族—论文天祥的人格气节  《文化中国》  2004年6月第2期  13  论陆学即实学  《文史哲》  2004年5月第5期  14  佛教与临终关怀  《普门学报》  2004年5月第21期  15  宜黄大师欧阳竟无的学术与精神  《世界宗教研究》  2004年1月  16  《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变法实践》  《求索》  2005年3期  17  《周敦颐生死观探微》  《学海》  2006年3期    代表性专著  序号  成果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三人)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  《穿透人生》  上海三联  1999年  3  《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年  4  《中国人生精神》(二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  《西方人生精神》(二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7年  6  《生死两安》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7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8  《拷问人生》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  9  《中国死亡智慧》  台湾三民书局  1994年  10  《杨简》(二人)  台湾三民书局  1995年  11  《祸福之门》  台湾汉欣出版社  1996年  12  《生死智慧》  台湾汉欣出版社  1997年  13  《善死与善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4  《中华贤哲》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5  《超越死亡》  正中书局  1999年  16  《生命终点的学问》  正中书局  2000年  17  《寻求人生的真谛》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2年  18  《穿透死亡》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9  《八千里路云和月》  新华出版社  2003年  20  《神游千古—寻访历史文化伟人》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年  21  《中国生命学——中华贤哲生死智慧》  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5、9  主编著作  序号  成果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中国神秘术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年  2  《中国死亡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5年  3  《中国生育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9年  4  《中国避邪文化大观》  花城出版社    5  《疗救人生》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年  6  《宗教生死书》  台湾华成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7  《融通孔佛——一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  8  《江右思想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9  《解读生死》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10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年  11  《六经注我》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12  《草根南昌》  学苑出版社  2006年  13  《赣文化研究》(1—11期)    1994-2004  已经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经费  批准时间  1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5万  1994-1998  2  江右思想家研究  江西省社科重点项目  6000元  2002-2004  3  江西思想家及江西人之精神研究  省教委  4500元  2002-2004  4  陆九渊与“江西之学”研究  省级  4000元  2003-2005  5  南昌市民俗民居调查与研究  横向课题  5万  2004年  6  三清山道教文化调查与研究  横向课题  5万元  2004-2005  7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沿岸景观线‘赣文化长廊区’ 文化内涵设计”  横向课题  3万元  2004  8  “我们的赣江”沿江景观带主题命名  横向课题  2万元  2004  9  葛仙山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副组长)  横向课题  1.5元  2004  10  宋代江右思想家研究  国家重点人文基地子项目  2万元  2003-2006

郑晓江的科研成果

6. 红线女的艺术活动

 1957年7月29日至8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颂》,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2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2001年6月15日,红线女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的终身成就奖。这是由美国纽约州文化事务部设立的,每年向在艺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亚洲艺术家颁奖。2001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2002年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红线女“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2010年4月7日,获“白玉兰”终身成就奖。2010年12月21日,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1年6月29日,获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2月27日,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5年,198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粤剧《花市》。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红线女入获奖之列。1995年1月31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演出节目:广东粤剧《荔枝颂》(广东南方歌舞团舞蹈)。2005年5月26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九日),佛山电视台琼花艺术剧院成立。佛山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佛山电视台琼花艺术剧院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为传承粤剧文化、振兴佛山粤剧、打造佛山城市文化品牌而成立的。成立庆典晚会于晚上在佛山市体育馆举行。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登台献艺,演出著名梅派剧目《贵妃醉酒》片段。粤剧大师红线女也出席庆典晚会。200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第一场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演唱会邀请京剧、粤剧等8大戏种的名家同台演出。演出节目粤剧《昭君出塞》。2005年11月8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七日),红线女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粤剧名伶、国家级艺人红线女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以表扬其斐然的艺术成就。这是在浸大举行的第四十六届毕业及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典礼上颁授的,典礼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暨浸大监督曾荫权主持。2005年12月18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十八日),广州红豆粤剧团十五周年志庆暨马红艺术流派经典剧目展演举办。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流派艺术,建设一流的粤剧艺术表演团体,2005年12月18日至12月20日“广州红豆粤剧团十五周年志庆暨马红艺术流派经典剧目展演”盛大文艺活动在南方剧院举办。本次演出汇集了粤剧界倪惠英、欧凯明、曾慧、梁耀安、姚志强、卜灿荣、苏春梅、张雄平、杨小秋、叶蓓等多名粤剧演员和演奏员,其中上演的经典剧目《搜书院》、《关汉卿》已经多年未在广州舞台露面。本次庆典展演期间还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修改原有的马红流派剧目《苦凤莺怜》、《刁蛮公主戆驸马》在广州周边地区演出;邀请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录制马红代表剧目;重点组织《苦凤莺怜》的剧本修改和重排,为红豆团的丑生张雄平申报中国戏剧梅花奖;请红线女老师及著名演员谈艺术与人生。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研艺粤剧音乐社举行“研艺爱心夜”义演。研艺粤剧音乐社在吉隆坡市政厅视听中心举行“研艺爱心夜”两晚义演。红线女为演出站台。研艺粤剧音乐社的两晚义演受惠单位包括马来西亚临终关怀协会、爱心善终协会、慈爱福利中心及佛教慈济功德会。2006年8月20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廿七日),陈晓明粤剧表演艺术感恩演出专场举行。由广东粤剧院主办、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和广东八和会馆协办、广东粤剧院二团承办的“陈晓明粤剧表演艺术感恩演出专场”在南方剧院开场。阔别舞台20余载的陈晓明重新为戏迷演绎了代表作《搜书院》、《春郎削发》、《红梅记》、《红楼梦》等折子戏。广东粤剧界新人麦玉清、曾小敏等与其搭档表演。20多年前离开了粤剧舞台后,陈晓明曾从事饮食行业的经营。他表示,虽然离开了粤剧,但心里依然眷恋着它,如今能重新站在粤剧舞台上,陈晓明显得有些激动:“我要多谢黎子流老长,没有他的支持演出就搞不成了!”而谈到举办这场演出的目的,陈晓明解释道:一是为了筹款,帮助旧戏班老人解决困难;二是为了纪念他的恩师陈笑风和小结一下自己的艺术人生。当晚,除了数百位戏迷热情捧场外,从小就相识的香港著名艺人卢海鹏也专程赶来观看了现场演出。而一直以来给予陈晓明帮助的粤剧前辈红线女还到后台给予正在化妆的陈晓明以指导。2006年9月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四日),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庆贺活动举行。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成立10周年庆贺活动“知遇之恩,知音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发来贺辞:美在人间;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为此次粤剧界盛会开腔献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赠送了一幅红线女肖像画的纪念品;全国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广东省长卢瑞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等也参加了此次活动。2006年9月13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一日),南沙粤韵情 —名家粤剧粤曲欣赏会暨专题研讨会举行。2006年9月13、14日,广东及港澳粤剧界的上百位知名人士齐聚南沙,参加“南沙粤韵情 —名家粤剧粤曲欣赏会暨专题研讨会”。欣赏会上,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登台演唱粤曲《西楼恨》。原广州市长黎子流,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倪惠英、陈小汉、小神鹰等都有精彩表演。次日,年近八旬的粤剧大师红线女特意赶来参加研讨会,与会专家就粤剧发展中所面临的如何融入时代、如何提高艺术水平、如何改革创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2006年9月28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七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成立仪式暨中秋茶话会举行。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成立仪式暨中秋茶话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政协主席、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出席并讲话。陈绍基指出,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成立以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以“繁荣”为宗旨,在“繁荣”上下功夫。这次成立“老艺术家之家”是计划开展的8项任务之一,目的就是为老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发挥余热的平台。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基金会董事长戴德丰,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杨懂,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以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艺术家共130多人参加了活动。2006年11月2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六日),在粤港澳“粤剧日”举行。在广州,推广活动共组织了来自全市30多个私伙局及剧团近1000名演员在20多个演出点参加演出,活动将覆盖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的大街小巷。在主会场英雄广场,红线女以及倪惠英、郭凤女、梁耀安、曾慧、黎骏声等出席。红线女为启动仪式致词,而倪惠英、郭凤女等则会现场献演名剧选段,专业剧团还表演经典折子戏。此外,英雄广场四周还有设12个粤剧展示棚,展示粤剧戏服、道具、脸谱等,还有现场演示扎狮子头等。人民公园、海印欢乐广场等分会场也有各自的主题。而当晚在越秀区文化中心小剧场还有香港剧团的演出。在香港,自中午12时半至下午5时半,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各项精彩免费节目,包括飘色巡游、舞蹈表演、粤剧演出、粤剧戏服穿戴、名伶签名会、游戏摊位、展览等。除文化中心外,全港各区也同时举行响应粤剧日节目,计有粤剧、粤曲演唱会、展览、电影放映等。八和会馆于同日下午1时30分,在高山剧场剧院演出“古腔粤曲演唱会”。2007年1月1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六日),历时10天的“走进新农村” —广州市艺术院团新春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在增城市文化广场以一场粤剧晚会落下帷幕。在粤剧晚会中,广州粤剧团团长、当家花旦倪惠英为了让村民和农民工兄弟看到好戏,打破剧团的界限,和广州红豆粤剧团的著名粤剧演员欧凯明合作,联合演出了一段粤剧经典对唱《十绣香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老师,听说剧团要去农村演出,亲自打电话到市文化局要求参加演出,红老师说:“我是人民的艺术家,一定要为人民演出。”当天晚上,红线女老师站在了增城人民的面前,显得很是振奋,她用悦耳动听的“红腔”表演了两首粤曲《珠江礼赞》、《荔枝颂》,掀起了晚会的最高潮。2007年2月8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2007迎春茶话会举行。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在广州举行迎春茶话会。广东省政协主席、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基金会理事长戴德丰,广东省政协秘书长、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杨懂出席了活动。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等130多人参加了茶话会。2007年4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四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广东省政协机关召开。广东省政协主席、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绍基作了讲话,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梁国聚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增补名单,聘任红线女女士为荣誉理事长,陈笑风先生为名誉副理事长。2007年8月2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十日),澳门永乐戏院演出《山乡风云》 。澳门永乐戏院由珠海粤剧团演出——现代粤剧《山乡风云》。演出由红线女任艺术总监,珠海粤剧团团长、红线女的入室弟子琼霞担任主演。2007年11月1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初十日),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成立。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在顺德成立。陈绍基、欧广源、黎子流、卢汉超、红线女担任该会荣誉主席,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梁志成担任首任主席,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廖宇光担任执行主席。当晚,位于北滘的顺德花博园曲艺群英荟萃,包括有来自新加坡、英国、泰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越南、巴西和广东省内各地粤剧曲艺社等海内外1500多名粤剧社团代表,他们在花博园一展歌喉,为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的成立表演助兴。2007年11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九日),广州红豆粤剧团2007年进京展演第一场。演出粤剧《刑场上的婚礼》。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广州红豆粤剧团2007年进京展演第二场。演出粤剧《关汉卿》。2007年12月1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二日),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举行。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07年广东省粤剧大汇演”于12月1日至12月15日举行。开幕式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等出席。主办方共选出最能代表广东粤剧表演艺术水准的26个剧团27个优秀剧目参演。参演剧目都是2001年以来创作或发掘整理、已公开上演的剧目,其中新创剧目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粤剧剧本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这次大汇演分别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四个演区演出,其中有部分剧目在各个演区的文化广场免费演出。汇演期间,组织专家小组和观众评议小组进行评议,评出“优秀剧目奖”、和“组织奖”若干名,为全省各级粤剧团体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共创艺术精品的大舞台,推动粤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2007年12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粤剧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首发。粤剧电视艺术片《红线女心路之桥》举行首发式。该片以一个“桥”字生动地概括和展示了红线女的精彩艺术人生和名曲名段,并通过粤剧事业这座不朽的艺术桥梁,使她的一生和党、和祖国、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和她所深深热爱、也深深热爱她的这块土地融会结合的整个历程。2008年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廿二日),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2008年迎春茶话会举行。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老艺术家之家在广州举行2008年迎春茶话会。粤剧老艺术家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出席活动的有广东省政协秘书长杨懂,全国政协委员、基金会理事长戴德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陈小汉、陈笑风,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以及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湛江、茂名等地的老艺术家共130多人。陈绍基在会上说,如今粤剧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演出市场活跃,一批中青年演员崭露头角。最根本的一条是粤剧界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同时也得益于广大老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新的一年,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将继续服务粤剧,为广东文化建设多作贡献。2011年6月13日,深圳市粤剧团新版现代粤剧《风雪夜归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剧场上演。   2013年11月28日,在广州粤剧团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红线女还在演出结束后登台演唱了《荔枝颂》,这也是她七十余载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7. 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是在哪个城市成立的( )?

天津
我 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

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是在哪个城市成立的( )?

8. 蝴蝶之家的英国护士长沙圆50年梦想

 推开该院幸福楼二楼的玻璃门,房间内四壁被刷成了粉红色,张贴着姿态和颜色各异的蝴蝶剪贴画,地板上铺着地毯和垫子,看得出是儿童的玩乐区。玩乐区的两侧分别是配餐室和盥洗区,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在柔和的灯光映衬下,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儿童世界。地毯上, 一个年约60岁脸上露出淡雅而亲切微笑的外国女士,怀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在玩耍,她就是“蝴蝶之家”儿童临终关怀中心的创始人金玲。金玲1950年出生于英国,8岁那年,她看了由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六福客栈》。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初,一位英国女佣来到中国山西阳城县传教。抗战爆发后,她又带着一百多名孤儿翻山越岭,徒步转往西安的安全地带——“儿童之家”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某一天,我也要到中国去做同样的事情。”金玲打对50多年前的那部电影至今记忆犹新。1970年,20岁的金玲成了一名护士。2005年,从事护士工作35年的金玲从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英国注册成立了名为“中国孩子”的慈善基金会。去年6月,金玲夫妇辗转来到长沙,租下住房。经过考察、协商、回国筹款、装修场地等一系列工作,最终诞生了“蝴蝶之家”儿童临终关怀中心。 “蝴蝶之家”让金玲女士的“大爱”理念得到了最生动的阐释,从今年4月以来,中心已经接纳了福利院的9名儿童,这些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不幸儿童,从出生一周到4岁不等,均身患重病,若得不到精心护理,生命随时终结。金玲为每个孩子聘请了保姆,自己指导保姆为这些孩子喂奶、喂药、和孩子玩耍。在“蝴蝶之家”,你丝毫感受不到医疗机构临终关怀病房的肃穆气氛,而会觉得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家。在这里,所有的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得到安慰,最大程度享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凡是在“蝴蝶之家”见过金玲女士工作的人,无不对她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感到敬佩。每天7时半,她准时来到中心,向夜班工作人员了解每个孩子夜里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安排全天的工作,并亲自担任其保姆的职责,一边护理孩子,一边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时持续到深夜。若有孩子在夜间出现意外情况,她都一定会从家里赶过来及时处理。 “我们在长沙将可以为更多不幸儿童带来安慰和快乐。依我目前的身体状况,持续到70岁应该没问题!”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金玲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金玲告诉记者,过去这些年,选择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她感觉最难以克服的是那种远离亲人、远离熟知生活的孤独感。然而,当她看到进入中心的孩子从恐惧、封闭到逐渐敞开心扉、向她露出笑脸,便觉得所有的艰辛付出都值得,让她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到目前为止,金玲已为“蝴蝶之家”支付了约20万元人民币。对于“蝴蝶之家”的未来,金玲女士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今年内将接纳24名儿童,未来的“蝴蝶之家”将不仅面对来自福利院的儿童, 还将接纳来自社区的家庭,向他们普及儿童临终关怀的知识,让更多不幸的儿童得到安慰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