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24-05-15

1.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公开阐明: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此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在内部高层谈话中几次提出过这个思想,但由于党内存在不同认识,这个思想并没有向社会公开。

扩展资料:
在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十四大报告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它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这个突破来之不易。
从东方到西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市场经济被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当成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
联合国统计上的分类,也一度把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而把市场经济国家等同于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党的十四大报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部署为契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法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对外开放的时代意义:
1、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于促进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将彰显中国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坚强决心与信心,为促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发展创造新动能。
3、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有利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基础。
中国更加开放的政策必然会为其他国家带来更多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其他国家可从扩大出口和投资增长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

4. 1992年召开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992年召开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9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实施的改革方针政策实际上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怎么解决此问题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它的目标模式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第二,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第三,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并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当然是首先保证一部分,发展一部分,由东向西的发展经济。还有就是现重点发展乡村的建设,以加大需要。对现企业进行体制硬件改革,加强人才培育。引进经济点,扩大出口。总之,就是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但是问题也相当多,就业情况没有想像的那么乐观。社会保障不力。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不足,加大了改革实现目标的难度。教育人口,和社会对此的重视不足。根本不牢,功夫不深,想练内功?过于理想化。  国民社会的发展不同于治大水,灭大火。水火无情有人情。对物对人要分清。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怎么解决此问题的?

6. 为什么我国,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考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
  (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立足基本国情、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全面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年,我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冲击,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新的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7.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回顾改革开放14年来的实践,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背景: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也为此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步是 (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本题考查的是对内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