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2024-04-28

1.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4个关于早教的正确定位
针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课程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家长经常不知道该投入多少精力,何去何从,难免一不小心就会做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选择。其实,家长只要摆正心态,理性认识,就能让“早教”归位。 

  一、亲子课程:别寄予太大的希望

  案例:张女士休完产假后,不得不把只有3个月的儿子交给保姆看管。因为担心保姆教育不好孩子,孩子会落后于其他人,所以在儿子4个月的时候,张女士为儿子报了亲子班,让保姆带着孩子去。

  点评:亲子课程是早教机构为婴幼儿提供的一种训练课程,主要是针对3岁以下的孩子,孩子必须由家长带领,这是“亲子”二字的由来。亲子课程主要是利用各种教玩具刺激孩子的感官。相对于生活环境和大自然来说,亲子班的刺激物是有限的,家长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亲子课程上。

  建议:如果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感官刺激环境,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物品、能够动手操作及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等,让他们获得充足的感官刺激,那么选不选择亲子课程都无所谓。如果选择亲子课程的话,家长应尽可能陪孩子一起去,并把从亲子课程中学习到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特长培训:遵照生理特点,兴趣为先

  案例:嘉嘉刚满3岁,妈妈就把钢琴买回了家,到处找老师教琴。找了几个老师,他们都认为孩子太小,说:“等5岁后再来学吧。”嘉嘉妈可不答应,“早点学,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点评:学钢琴的适宜年龄是4~5岁,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会使孩子的手指变形,最终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特长教育应该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为宗旨,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特长培养必须有两个前提,即遵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因为每种艺术特长的学习都有它的关键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若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强迫孩子安排太多的特长学习,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建议:形成这样的认识:如果以挫伤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为代价去学会一门技艺,那么这样的技艺不学也罢。对待特长教育,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把特长学习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也不把特长当成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强心针。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2. 如何对小孩进行早期教育?

主持人殷智贤:现在我们就是会看到孩子被否定的比较多,因为大人总是认为自己比较正确,其实你现在所认为的正确不意味着你掌握的是真理。当你把这个正确强加给孩子的时候,他如果真的奉行你所说的这个正确的话,不好说他将来是不是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个是不好说的。

  刘学颂:我下面会讲7个习惯,就是妈妈应该通过主要的哪些习惯帮助孩子更好地顺应本能,活用他的本能,从而让他大脑的主要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开发他最大的潜能,其实也会涉及到您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第一个习惯,就是说不要只会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你会毁灭孩子的挑战性,就是对新事物去挑战的精神。这个部位主要是要锻炼我们刚才说的当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脑神经细胞这一部分。不要只会批评孩子,要心平气和的,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妈妈都在说怎么说都不听,苦口婆心,都说穿了也不听。实际上再回到我刚才讲的人的大脑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你说的太多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如果说得太多的话他相应的自我保护就会过多的发挥作用,他会抵御。明明没在听他装着在听,另外他开始撒谎,因为他觉得他说实话你会批评他,他就会开始撒谎。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可以理解,很小孩子的撒谎其实是大人教的。

  刘学颂:对,因为他觉得这个太危险了。实际上我们妈妈要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就是要挖掉他过度自我保护的墙。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会情绪失控,而且女性一旦发火会全身心的投入,会很急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都是觉得我为孩子好,但是实际上本末倒置,就是因为我们这样的行为去毁了孩子,过度的批评让他对自己不认可,我不敢做事了,因为我一做事就要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到指责、批评。所以我不做了,我还是安稳的、平稳的待着,装着听懂了甚至撒谎,这个又跟我们妈妈一开始的期待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们确实是一不小心火了,说得过分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抚,不是说对他做错的这件事和孩子本身去生气,而孩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过多的纠结他的错误和失败,而是要在这中间发现孩子实际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对不起,妈妈刚才说的太狠了,你看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很诚恳的说你错了,你真了不起!你居然可以很诚恳的说你自己错了。而且蹲下身子来成为孩子的伙伴,孩子的本能是想寻求伙伴,哎呀,实际上妈妈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你姥姥也生气了,但是妈妈从那儿以后知道自己不对,咱们下次努力,下次不这样做了。妈妈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本能,培养孩子喜欢人、喜欢事,充满好奇、充满挑战的精神,这才符合大脑的本能。而妈妈本身也要培养,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别人、要喜欢、要有好奇心。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分享成长经历的关系,而不是教训的关系。你成长过你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孩子,并不是说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刘学颂: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不要老批评孩子,因为就是你的一番好心通过批评本末倒置了,要跟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点就是不说老师的坏话,不要去说老师的坏话,因为这样会损坏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对人的兴趣。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偏科,语文挺好的,但是数学不好。

  主持人殷智贤:肯定是语文老师喜欢他或者孩子喜欢语文老师,他就会语文好。

  刘学颂:实际上再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大脑流程,当他对这个符号贴了一个喜欢的感情标签之后,他到了前头前叶理解判断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到后来自我报酬神经,很好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会很愉悦,我要奖励我自己,他的信念、他的意念就会生成。而且通过这种感情的分泌也好,他会更多的体验,他觉得很好玩,这件事情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综合的学习。所以孩子天生的资质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要灌输什么偏科不偏科,这个好学那个不好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这个科目,妈妈也不要说老师的坏话,要帮助孩子。因为这个老师很出色,非常聪明又很喜欢孩子,喜欢这样的老师很容易理所当然,但是老师也不是完人,很多老师也有自身的问题。喜欢好人这是谁都能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去喜欢这个老师,帮助孩子找出哪怕是一点点这个老师好的地方。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种体验,又会激发他的信心、好奇心,这样孩子会不断地有好奇心,向上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A10神经群的锻炼,以及他动态核心的锻炼。这是第二个不要去说学校、说老师的坏话,这样是为了保持孩子对各个科、各个老师、周边的人喜欢、尊敬、敬畏的心态,这样实际上还是会促进你自身大脑的发育。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你看我们小时候受的圣贤教诲都是说多去看别人的好处,少去看别人的坏处,其实也是说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能是在你看到别人好处的前提下获得激励和启发的。

  刘学颂:对,实际上圣贤教育都是。 第三点,就是不要允许孩子等会再做。我们也经常看到吃饭了,妈妈我先看完这个电视再说,然后你赶紧收拾玩具,妈妈等会我先玩会这个再说。实际上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部分会特别影响你这个孩子正确判断事情、理解事情的能力,因为这个地方用到的是前头前叶。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真正的大家、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执行能力特别强,说到马上去做,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快。因为在前头前叶脑的部位是帮助你进行事物的判断,磨磨蹭蹭,说了也不做,没有执行力的时候,你永远集中不起来,不专注。所以越专注,你的潜能越集中,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这个是需要通过集中去实现的。但是我们让他这个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行,现在做也行,将来做也行,这样的话就很难培养他专注的能力,也就是他的执行力和他的判断能力会很差很磨蹭。在这个过程中,将来这个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很慢,而且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个也是妈妈要注意的第三个习惯。 第四个习惯就是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什么事情都冲在孩子前面做,不要什么都对孩子下指示。因为这个锻炼的是A10神经群,这个如果妈妈都做了孩子就觉得没意思了。

  主持人殷智贤:因为不是他自己完成的,再有成就也是妈妈的,不是我的。

  刘学颂:对,我记得你们和谐家庭上次办了一个亲子夏令营电视台的节目,有一个小孩要退出比赛,原因是妈妈说的太多,就把孩子自身的自我报酬神经,自发的、自立的精神全部阻止了、停滞了。所以实际上我们自己觉得是对孩子好,但是我们替孩子做很多的过程中,把孩子才能成长的嫩芽亲手给摘掉了,特别的可惜。比如说我上次听了一个中国家庭文化委员会的委员长徐惟诚老先生讲,他说其实我们是文明的受益者,祖先传来了很多的文明,这个文明我们要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他要认知这个世界,要跟这个世界产生连接,他才有幸福感,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你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享受。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做家务,他都会在这一点点小的事情当中体验一点点的达成感、成就感。比如说我原来不会叠衣服我现在会叠了,我原来不会整理书我现在会整理了,这些都会促进他自我报酬神经的锻炼。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单一一个支点,好像只要会考试就有自信心,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因为生活能力极差,他在其他方面经常体会到挫败感,其实这个会很伤害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你会发现他的自信心极其脆弱,离开考试这个环境他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刘学颂:对,其实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去激励他,要挑起他的兴趣,要把他的潜能帮他更好地发掘出来,而不是什么事都替他做。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空间认知能力他是通过正确的拿筷子、正确的走路、正确的坐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炼的,包括家务,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这样他才能够更完善的去发展。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妈妈应该注意培养的习惯。 第五个就是要认真去听孩子的话。因为很多家长装着听,实际没在听,他认为孩子说的话不重要。

  主持人殷智贤:他认为孩子懂什么,我比你知道的多。

  刘学颂:对。实际上这样会特别影响孩子的独创能力,这个孩子就会因为你不在乎。

  主持人殷智贤:他的意愿没价值。

  刘学颂:对。他就会没有这种创造的欲望,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特思考的能力。就算孩子说的没有意思,你也要装作真好,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就是这样不断的激励他,就是怀着一颗感动敬畏的心去听孩子说话,那孩子会跟你同频共振。振动了之后他大脑的潜力会不断的得到开发,他会觉得真有意思,我还会再想别的。这样孩子独特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原创能力,他的创造性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主持人殷智贤: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安排,他认为他的安排是正确的,至于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家长是漠视的。另外有一些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孩子只是提出了一个愿望,但是家长并没有问这个愿望发生的背后原因,结果可能错过了很多教育机会。我前两天听到一个例子,因为父亲值班,母亲跟儿子在家里共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大一些了,大概是9岁左右,这个孩子跟妈妈说今天爸爸值班,要么我跟妈妈一起睡吧。这个在往常妈妈断然否决,就说你都这么大的男孩了,不能再跟妈妈睡了,她认为这个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是那一天她做了一个跟以往不同的反应,就说为什么你今天晚上要跟妈妈一起睡?这个时候她儿子表达出来的理由她特别的吃惊,她完全没有想到,后来她就接受了。所以你并不了解孩子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你就断然否决的话,伤害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你可能错过了一个发现他智慧或者发现他潜能的一个珍贵机会。你会发现孩子提供给你的角度非常特别,你根本就没想到,你在自己已经习惯的角度里面作出判断,这个肯定是不可以的,这个就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挫败感。第六个习惯是什么呢?

  刘学颂:第六个习惯就是不要责备孩子的失败,这个地方可以培养他积极向上的能力,他不断坚持到底的能力。因为现在家长太在乎输赢,实际上结果不重要,现在很多孩子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很好的开发,最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重视结果、重视效率。其实每一步都是过程,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愿的时候,其实才是孩子更大开发潜能的契机。让孩子接受失败。因为只有失败的时候,老师或者是其他的教练或者是父母才能发现他哪个地方不足,这是他下一步更好成长的最好的契机。所以要让孩子享受失败,因为失败的时候就意味这你下一个更高的起点的契机开始了。比如说我在的小区六一儿童节举行小孩的游泳比赛,就看那帮家长急的,小孩一下了水妈妈拽爸爸推,就一定要让孩子成功拿第一名。

  主持人殷智贤:其实是大人的竞争心、攀比心,人家小孩本来没有这个想法的。

  刘学颂:对。所以当孩子考试考得好时候,一定表扬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成绩。当孩子输掉比赛的时候,一定批评的是这个事情在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批评孩子本身。因为每个过程都是享受,失败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而大脑有一个本能,就是通过体验的记忆是最容易被形成记忆的。所以其实我们妈妈们为何不放宽一下心态,然后用从小时候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的失败和冒险,换来我们孩子给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明天。

  主持人殷智贤:我记得一个世界500强大公司的总裁在谈他怎么招人的时候,他一定会问这个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或者经历的最大失败是什么。一个人如果最大的失败是赔掉了一百万,他觉得这个人在公司里坐的职位不能太高,如果这个人曾经赔掉过一千万,那他就会敢用这个人。为什么?他说一个人犯过如此大的错误,他至少知道犯这么大的一个错误是因为什么。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有一天当危险发生他将毫无警觉。所以我记得台湾前几年曾经搞过一种夏令营,这种夏令营只培训学步机风行的时候,用学步机学走路的一代孩子。后来发现当这些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危险非常迟钝。就是因为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没有在反复摔跤过程中建立起身体对危机的预警系统。就像你刚才讲人有求生存的本能,本来身体会发出信号说好象有危险,你不一定看到所谓眼见为实的信息,但是你身体有本能的感觉,这个系统是要在失败中建立起来的,可是那一代用学步机学走路的孩子,他这个系统非常弱。最后那个夏令营给这些孩子补课,就是摔,就是在夏令营里用各种方式摔跟头,试图弥补这个系统。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弥补都是有限的。

  刘学颂:是,因为没有顺应他的本能,合适的时间。

  主持人殷智贤:这是补救的方法,本来在他自然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他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对事物的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系统,但是错过了。

  刘学颂: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要允许孩子差不多就行了。

  主持人殷智贤:这个很重要。

  刘学颂:因为林教授在做日本国家游泳队精神指导的时候,一直跟踪这些运动员脑部血流的测定。发现当这个运动员发现还有10米就到目标了,这时候他的血流量发挥作用的强度,远远不如在途中要拼还早着的时候,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他觉得差不多了快要到终点了,他的自我报酬神经会停止,大脑就会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在看北岛康介游泳的时候,他永远觉得我手碰到板的时候这不是目标,当他慢慢的回过头来看到出来他的成绩的时候,那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永远不把他眼前的目标,想成最终比赛第一、第二,得金牌、银牌的板,触那个板的时候不是他的目标,他要回过来。因为他一旦想那个是他的目标,他大脑自动就会停止一些功能,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问林教授,我说很多的习惯要培养孩子,你说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什么?他说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不要计较得失,因为一计较得失就会想到输赢、好坏,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还是第二名,这些都会让你觉得差不多了。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发挥你自己的真正本能,你要把精力放在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我哪一点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一丝不苟。至于结果那都不是目的,是一个顺便而来的结果,当你真的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地去拼搏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是信手拈来的,因为你可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当北岛康介得金牌的时候,记者问他你最后赢了的时候,你的动作是代表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动作,我记不得了,因为那个时候是完全忘我的一种心态。像北岛康介这个人他在游泳训练的时候,每一次训练刚才还在说笑,但是一旦要到游泳池旁边开始训练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比赛和训练对他没有差别。这样你在过程中不去考虑输赢,能不能得金牌、银牌,而是如何把每一步泳好,让我更集中、更专注的去游,这样才会出现我自己都不到的成绩。比如说我们带孩子背唐诗,带孩子学钢琴,不要说差不多;这孩子就差两个字,要背就把它背得一字不差,要练就练得一个音符都不错,这样从小就培养孩子坚持到底一丝不苟,不要计较结果、得失,而是能够全力以赴,这是孩子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最大秘诀。

  主持人殷智贤:特别好。感谢刘学颂女士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知识和理念。和谐家庭基金今年的主题叫做“千万家庭共建和谐亲子关系”,事实上我们在延请各位专家来讲授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传递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主宰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其实是要先基于父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而独立的,他都有他来到这个世间的价值。如果父母使用否定的、讽刺的、挖苦的这种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本身已经开始了对生命的伤害。如果漠视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那其实是意味着父母高高在上,用一种傲慢甚至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当然这样说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是不是说起来太严重了,其实我们都是为孩子好。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怀着一颗爱护孩子的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教育本身还需要智慧,我们真正对孩子的爱护并不是说我希望为你好就一定是对孩子好,还需要了解正确的知识,知道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抗拒什么样的方式,这样的话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和谐。 感谢今天刘学颂女士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珍贵而有益的理念和知识,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和谐家庭基金公益大讲堂,下周四再见!祝广大网友过的愉快,祝各位家庭幸福,亲子关系和谐,谢谢!

3. 为何要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

据报道,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消除贫困和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儿童早期发展在全面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建设和积累全球人力资本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干预儿童早期发展来减少贫困是全球关注的中心议题。

报道称,目前中国重视儿童早期发展的原因很明确:因为中国儿童早期发展需求量大,后续影响深远,实践中还能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多方支持,最重要的是,儿童早期发展与减贫及可持续发展应该并肩前行。

过去五年来,中国大力实施的扶贫政策,致力于消除不平等和大规模减贫,决心到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中国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迅速上升,几乎可以覆盖3—6岁的绝大多数儿童,其入学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相当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农村幼儿园数量增加了47.7%,达到15.5万个;幼儿园儿童人数增加了39.6%,达到2700多万人。甘肃省发生的变化尤为突出:幼儿园数量从546个增加到近4000个,学龄前入学率从30%(少数民族地区为10%—20%)上升到了75%,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希望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可以享受到应有的教育!

为何要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

4.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我给个建议:教宝宝背(读)陈安之老师的成功口诀。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资本
重复为学习之母
记不住肯定用不出了
1建立自信 2自我肯定  3自动自发  4学习独立  5自我介绍  6自我负责
7注意卫生  8重视形象  9谦虚有礼10讲话客气11积极向上12诚实说话
13要有活力14随时微笑15按部就班16发展兴趣17设立目标18确认目标
19常写目标20详细计划21追求完美22不断阅读23勤作笔记24要写日记
25勤劳努力26守时守信27善用时间28越来越好29物归原处30有始有终
31学习英语32早睡早起33数学要好34审美能力35唱歌跳舞36生活规律
37常做家务38孝顺父母39不讲负面40不可顶嘴41不许乱闹42不许打架
43过滤电视44过滤朋友45不乱发钱46要有储蓄47爱惜动物48爱惜植物
49课前预习50课后复习51考前静坐52睡前明想53专心听讲54勇于提问
55作业认真56考试满分57做事认真58自我反省59遇到困难   永不放弃
60马上行动   成功在望61下定决心   一定成功
最后祝你的宝宝越来越成功!

5.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这就是说教育应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想到宝宝的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养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
    宝宝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开始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事物,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各种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不断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其求知欲之大,接受能力之强,学习效果之惊人,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有的妈妈在宝宝睡觉前,一直哼哼催眠曲,时间一长,宝宝一听到这首催眠曲,就知道应该睡觉了,形成了睡眠的条件反射。父母往往都认为小孩的教育是从上幼儿园开始,由老师们去教育,父母的主要任务是照料宝宝生活,可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宝宝的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爱抚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解决了宝宝的温饱问题就行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关心宝宝的心理及情感的需求,要给宝宝一片爱心。若宝宝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暖,就很难对人产生信任感,日后可能形成冷漠、缺乏安全感的不良性格。因此,应尽可能多地与宝宝相处,给一些爱抚,这对宝宝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2. 感觉器官的刺激  宝宝认识周围世界,智力的发育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宝宝的感觉器官施以良性刺激,促进宝宝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发育,进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可以采取在宝宝的居室内布置些色彩鲜艳的气球、大型布艺玩具,有利于刺激宝宝的视觉及色觉的发育。
3. 动作训练  通过对宝宝抬头、翻身、坐、爬以及手的动作等训练,锻炼其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进宝宝运动感觉功能、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宝宝感觉器官与运动的协调性。
在人生头几年,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是根据孩子技能的发展状况,为他安排适当的活动,即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他找到兴趣点,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
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6. 儿童早期教育如何

 儿童早期教育如何  比较注重孩子的运动和探索,我家宝宝5岁了,就是在重庆美育儿童早教那边上课的,已经一年多了。
  儿童早期教育如何进行?  平时要多关注孩子,最好找个专业的机构开发孩子的潜能。我在中央台上看到个广告的,就是专业的,但是名字忘了。好像是香港的个品牌
  儿童早期教育如何开展?  早上好 早期发展应做到群体普通儿童理想发展 金色摇篮对早期发展强调四个字:理想发展。理想发展是指群体普通儿童理想发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全面、和谐、高质量、可持续、多选择。程跃博士对这五个方面做了阐释。 “全面是在早期教育中要注意多方面发展,今天中小学生那种明显的两极分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婴幼儿时期教育上强调特长而忽略全面造成;和谐是一种均衡;高质量是每个面都要发展,全面了如果每个面都发展得不好,就不是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可持续问题就和经济发展一样,今天的这种教育是否能为他(她)未来的发展打好一个基础,非常关键。”讲到这里,程博士举了一个小例子。 金色摇篮在给婴幼儿选择运动专案时之所以选了轮滑,就可以解释“可持续”三个字。因为轮滑不仅对孩子平衡能力、手脑反应等有明显的锻炼作用,而且可以为他们将来进行滑冰、滑雪甚至冰球等运动打下一个好基础。 “多选择,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不能一下子把他(她)局限化,应把他(她)塑造成像钻石一样,有不同的切面,闪烁不同的光芒。金色摇篮强调多元学习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要给孩子未来发展以更多的‘介面’”。 ■0到3岁是孩子将来能否成为全才的关键期 程跃博士对记者说:“为什么今天很少能培养出全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想做一个正确的事情,但在时间问题上却搞错了。” 程博士认为全面发展并非不可为,人类的遗传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既然是机会那就有这个机会出现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在小学,也不在中学大学,而是在学前,尤其是0到3岁。刚生下来的婴幼儿大脑处于初始化阶段,像电脑一样,大脑的各个区域都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环境中对大脑 *** 的结构比例是均衡的,那么大脑各个区域都均衡发展,如果我们只重视一个方面,不重视另一个方面,大脑有的地方就优势发展,有的地方就劣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早期发展是全面发展对偏好发展的关键期,一旦偏好发展形成以后就成为优势发展。相比较而言,全面的脑的发展是未来特长或特色的发展的基础。特长或特色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任何两个家庭的环境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尽可能平衡它,使之和谐发展,和谐不代表均等,而是结构上的和谐。” 没有人反对学钢琴、学外语以及学习任何被定义为特长的东西,但是,如果能放在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去安排所学种种的权重,才可能使结构趋于合理,而这个孩子才可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儿童早期教育教材  孩子小时候不怎么管,意味着长大了付出很多倍的代价也管不好,这种后悔只有孩子大了你才会深有感觉,但悔之晚矣,有本儿童早期教育的教材介绍给你看看: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新华社有采访书作者刘汉的文章(百度上很容搜寻到,标题为:工人刘汉创办儿童音乐会) 书下载地址为百度贴吧:儿童教育问题
  如何做好儿童的早期教育?  积极向上,独立自我,健康成长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再有天分的孩子也要靠家长重视,才能被挖掘,家长—老师—孩子就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家长这个边十分重要,但又经常被忽视,有个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写了一本书值得你读读,书名好像是:《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不论是否学琴,你都会从中受到启发。新华社有采访书作者刘汉的文章(百度上很容搜寻到,标题为:工人刘汉创办儿童音乐会) 书下载地址为百度贴吧:儿童教育问题
  如何正确开展儿童的早期教育程  根据年龄来  0-3个月可以用黑白闪卡进行视觉训练、用抚触球进行触觉锻炼  4-6个月可以进行翻身训练 孩子会感受旋转空间  7-9个月进行多种口味食物的适应手部抓握训练 简单的发音练习  10-12个月进行爬行 记得一定要多爬 便于日后感统协调  13-15 进行站立和迈步练习语言的学习  16-18 大肌肉的锻炼  19-21 自我认识的建立  22-24 简单的人际关系建立初步的人际交往  25-30自我服务意识的建立譬如准备好热毛巾 孩子自己洗脸 自己穿鞋 自己喂饭  31-36 分类的学习 概念的认知规则意识的建立
  6岁儿童早期教育书籍如何选择  针对六岁早期教育我们会推荐一些关于这样的教育书籍。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所提高,6岁孩子在看图书,听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和以前不一样。6岁的孩子喜欢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对于6岁孩子的阅读,应该注重看、听、说的同步发展。6岁是一个很特别的年龄段,从这时开始,孩子们感兴趣的不再只是自己的生活,而是渐渐地关心起了别人、关心起了广大的世界。而对爸爸妈妈来说,这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时期,因为他提的问题越来越刁钻了,你越来越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当你回想起他两三岁时乖巧的模样,你甚至会觉得有人把你的孩子给偷换了。家长们要了解6岁孩子的阅读特点:1、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2、聆听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时,或者读自己写的文字内容时,开始点认对应的文字。3、对科学知识感兴趣。4、道德感发展方面表现为是非好恶分明。5、开始通过部分特征辨认一些常见的字词。6、可以将阅读的书面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经验连线起来,也开始尝试把日常生活经验用书面语言方式表现出来。7、能够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8、能够读出一些书的书名和作者的名字。9、熟悉一些不同的文体(如故事书、说明文、诗歌、报纸等)。10、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11、能够根据故事的插图或是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或者结局。推荐书籍如下:《世界动物百科全书》第一章提供了世界上动物生活的概况、历代动物、动物分类、动物的群落和习性、栖息地与适应性,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后面是分类学上的六章,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每章都包括一个介绍性的特写,针对这个类别进行大体介绍,然后,分节详细介绍其独特的亚种,每章的分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在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就有差异,后者介绍了更多的分类学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对无脊椎动物做了详尽的介绍。书后还有术语表和索引。 《小牛顿科学馆》小牛顿取材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奇不有,无所不包。
   

7. 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1、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教育就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
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3、教育还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扩展资料:
在儿童教育时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
儿童心理发展-百度百科
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网
中国心理网

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8.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个孩子是否健康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灵上的健康,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地长大实际上是和我们的教育不可瓜分的,特别是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早教时期,这个时候是孩子开始萌芽的时候。许多父母非常心疼孩子,害怕孩子摔了碰了,害怕她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中国的家长并不懂得,如果你要让你的孩子能够独立的话,一定要让她们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特别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是在一个小孩子的脑海当中种植独立意识特别重要的一个时候。
    早教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让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接触外界环境的一种方式。在早教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地把捏好一个度,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地去保护孩子,既不溺爱她但是也不要让他受苦,所以家长朋友们十分地纠结。但是有一个要点就是,溺爱是一种特别大的阻碍,当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沟通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责骂或者过分地宠坏自己的小孩。
    许多家长可能从小兄弟姐妹比较多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现在自己有了小孩,不愿意让小孩像自己当年那样受苦,所以时时刻刻处处都要保护小孩子,但是父母不知道这种做法未必就是好的。如果一味地怕孩子受到伤害,把孩子禁锢在家里面,这样孩子就失去了与外界联络的机会,缺乏见识的过程,这样的孩子缺少了锻炼,对于它们来说,他们的大脑失去了一些良性的.刺激,从而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这样锻炼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小孩子少很多。
    在孩子早期教育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这是很重要的,孩子有了好奇心才会思考,这样大脑发育才快,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鼓励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二、孩子教育的误区 
     误区1:单纯枯燥的行为模仿 
    很多家长在进行情商教育用得最多的方式可能就是“说教”吧,告诉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能碰,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不应该怎么怎么。其实,这样单纯地让孩子模仿顺从,而他根本不能在心中形成认同,那么完全不算是一种成功的情商教育。
    在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时候,不妨试一下在和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慢慢培养,同样是“分享”,家长们不妨试一下这样说:“宝宝有这么多的蛋糕,而妈妈一个蛋糕都没有,你可以怎么做呢?”
     误区2:越早教越好 教得越多越好 
    有一些爸妈却在情商教育这一块十分看中,觉得宝宝可以越早接受这方面教育越好,恨不得当孩子一出生就告诉他一切。然而母亲大学亲子教育专家告诉我们,情商教育的最佳年龄是4-6岁,而情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情绪、情感。
    无论是自我情绪的感受、表达、调控,还是自己与他人情感关系的维系,都需要在儿童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基础上。
    等孩子具备一定的语言、思维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时候,一般在4-6岁,通过适当的情商课程,才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用社会性手段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