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感悟

2024-04-29

1. 学佛的感悟

记得去年十月,应邀在五台山比丘尼寺院宝德寺举办《楞严咒》法会,最后一天普光老和尚师父被邀请来了,师父好开心,带着我们围着大坪转了九圈,来参拜老和尚师父的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大家可真高兴啊。
  
  
 寺院的主持比丘尼师父,就开玩笑打趣的说,五台山的出家师父名声不好,你是居士修行最好的,就要现出家相,五台山的师父名声就会变好。我说,师父们很谦虚呀,这么夸我,之前佛学院的老师,说不要出家,说在家修比在寺院里清静,好修,说末法时期,在寺院里有一些是魔子魔孙现的出家相,在寺院里闹腾的很呢。
  
 有个比丘尼师父就去好心的骗老和尚,说我要出家,当时我就闷了。看着老和尚沉泞思绪了一阵子,就指着他身边的侍者,一个老比丘尼说,你同她出家吧,说她修得很高很高,修了很多年。当时就想,这个既不熟悉也不了解的人怎么可以当我师父呢。我一听就知道老和尚是同我开玩笑的,说的都是假的,当场就坚决的拒绝了,老和尚也看出我无心出家的,就逗逗我罢了。
  
  
 想起多年前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事。当年在圣安寺认识了王一金刚上师的一个弟子,说要我同他学密宗,密宗当时感觉很神秘的,很好奇,就答应说可以先了解一下。后来觉得并不适合我,当时还在上班,业余时间在网络净宗佛学院学习,如果再去学密宗,时间不够,而且密宗与汉传佛教不同,需要大供养,汉传佛陀学院是免费的,老师们都发菩提心,毫无保留的传授佛陀的大智慧,破迷解惑,我是听得又惊奇又清新,帮我打开另一个光明的世界,开启了我那愚痴闭塞的心,很感恩佛陀学院的师父。发愿也要发菩提心,等有智慧了,也要去开启每一扇心灵光明之窗。后来就去找他师父王一金刚上师,说没时间也不适合学密宗,在佛学院功课还很多。王一师父听后,大声责怪我这么轻率的拜师父。狠狠的训斥了我一顿。王一师父很纯真又很慈悲,告诉我,他的弟子已出家了,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由佛陀教化,他已管不了他。王一师父是在家的金刚上师。后来学到《菩提道次第广论》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广论》中文殊菩萨教化弟子们拜师时,弟子要考察师父至少三年,师父要考察弟子至少三年,总共至少六年才可以拜师,师父拜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没拜对,出现了违缘,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是不可以随便拜师的,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这可不是好玩的,这是我亲身体验过来的。

学佛的感悟

2. 浅谈学佛的一些感悟

修行的路微细下去,并非千人一路、万人一法,而是越走下去越微细、越不同,因为我们内在的执著分别妄想不同,所以对治的系统方案就不同。如人有病,虚寒湿热等症状,若不能微细遍察就不能手到病除。


就如有的同修总会想:有一天,忽然来一个明白人点我两句,瞬间我就觉醒了。可是这也是一个翻飞妄想啊,每个人都有咸鱼翻身的想法,可是这不能完全依赖外力施加,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正如中国古话所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与俗语中的“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道理。

我们越想有一个人来指导自己,就越应该敞开自己,让自己做到越来越身心合一、心口合一,也就是越纯粹、越真诚。往往很多人希望见到的是那种算命的人,遇到你不用说话,就能告诉你会遇到什么、会出现什么、会如何如何,这种人在人世间很多,但是以此种心态学佛,恐怕有落到神通陷阱的可能,这个陷阱容易进却不容易出。

若我们不能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专研精神,佛教里的诸多浮相足够淹没我们的了。如果我们不能在其中找到脚下的路,学佛的历程就是一个随遇而漂的无根流浪罢了,不管我们学过多少、宿世如何、修行怎么样,回不到心地,全都是表面的功夫,是拿不上桌面的。

不能做自我压榨,怎么面对自我?不把自己逼迫到绝路,怎么能知道会在此刻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呢?所以这种专研是全情投入的研究,就像你是一个科学家,你会站在研究的最前沿,但是如果你一直跟风,那你就不能叫做科学家;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可能,而不去推演弄明白,你就不具备科学家的精神。我在这种专研精神里虽然做得不够好,但是也勉强得到一点点甜头,换句话,我正是这种专研精神的受益者,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阿弥陀佛!

3. 佛理感悟

 1、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2、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学会把自我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我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4、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5、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6、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7、世事凉,人情薄,美妇眨眼变丑婆。豪宅瞬间易主公,高位顷刻别人坐。粘缚执著,大碍解脱,恋什么?
  8、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9、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10、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1、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12、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3、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4、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6、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7、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8、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9、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21、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22、你永远都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3、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4、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25、虽然读诵千言,若是无义语,不如一有义语,然后得到安静。
  26、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我,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7、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
  28、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你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29、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0、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3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2、永远不好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好的人。
  33、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34、自身作恶,自身污秽;自身不作恶,自身清净。清净不清净由自己,人不能为他人清净。
  35、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6、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37、时刻总会过去的,让时刻流走你的烦恼吧!
  38、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39、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0、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41、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4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3、愚人自知愚昧,那人就是贤者;自思是贤者,那人是真正的愚人。
  44、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4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好光埋怨自我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6、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4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4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9、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5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3、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4、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55、能够把自我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56、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5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8、亦烟亦雨诉平生,(next88)非烟非雨看人生。
  59、你不好一向不满人家,你就应一向检讨自我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我。
  60、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61、人之因此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2、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63、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6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65、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66、以清净心看世界,红尘的喧嚣就无法动摇你的心。
  67、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68、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我,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69、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坏人。
  70、如果你能每一天呐喊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71、看得破,忍不过,心火难灭因有禾。君子难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亏积福,欠债难躲,嗔什么?
  72、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7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7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7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7、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7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9、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80、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确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佛理感悟

4. 佛理感悟

1、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4、学会把自我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我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5、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6、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7、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我,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8、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0、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1、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1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3、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4、人之因此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5、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貌日子会好过点。
 
 16、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17、你永远都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8、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9、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0、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1、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22、永远不好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好的人。
 
 2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4、能够把自我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25、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6、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虽然读诵千言,若是无义语,不如一有义语,然后得到安静。
 
 32、耳目耳闻是外贼,**意识是内贼,如果主人能惺惺不昧,而独坐中堂,贼即化为家人。
 
 33、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34、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坏人。
 
 36、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38、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39、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40、自身作恶,自身污秽;自身不作恶,自身清净。清净不清净由自己,人不能为他人清净。
 
 41、世事凉,人情薄,美妇眨眼变丑婆。豪宅瞬间易主公,高位顷刻别人坐。粘缚执著,大碍解脱,恋什么?
 
 42、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3、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我,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4、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45、愚人自知愚昧,那人就是贤者;自思是贤者,那人是真正的愚人。
 
 46、时刻总会过去的,让时刻流走你的烦恼吧!
 
 47、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4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9、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0、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5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5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3、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4、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5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6、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8、亦烟亦雨诉平生,非烟非雨看人生。
 
 59、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6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1、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2、你不好一向不满人家,你就应一向检讨自我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我。
 
 63、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5、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6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7、如果你能每一天呐喊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68、以清净心看世界,红尘的喧嚣就无法动摇你的心。
 
 69、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你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70、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71、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72、看得破,忍不过,心火难灭因有禾。君子难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亏积福,欠债难躲,嗔什么?
 
 73、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74、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75、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76、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7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78、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7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80、心中装满着自我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1、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确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82、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好光埋怨自我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 学佛体悟

佛教是个很好的宗教,让我的精神有所寄托。圆瑛大师曾说过“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学习佛法对我们内心能够起到从容而平静,对外能够使我们洞鉴世间的真谛。
  
 人世间有情生命体都是同一佛性的,却为各自的因缘,客尘烦恼所覆盖,不能显现明了。学佛者,一定要竖信因果论,种子是因,芽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芽的发展,这就是因果关系。
  
 佛教除说现世因果外,还有三世因果,佛说的四谛,十二因缘法门,也就是说明三世因果的道理。这样因缘原理,就是佛教的人生观基本认识,依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受恶报,这就是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
  
 有些人,今生虽然没有过错,一生行善,但却遭受种种的苦难,那是过去的冤孽的偿报,我们不应怨天尤人,因为上天和别人都是不能给与我们苦难的。经上说,遭遇苦难而不忧惧。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因缘的原理,自然会体谅平息因苦生起的怨恨心,从而增进我们的道业。
  
 芸芸芸众生在这世间里都是随着自己的业力而流转生死的,我们的苦和乐,只不过是我们过去所作的善业感招,今天才得报偿,当因缘散灭的时候,它就会如烟消去,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不受外界干扰,得失随顺于心性,就可巍然不动。
  
 伟不是万能的,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和因果报应。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有明确的正知和正见,才不会落入那些打着菩萨转世,能够消灾,脱难的名义,从而敛财的法门的邪恶之辈中去。那些邪恶之辈,今世没受报,来世也必坠十八层地狱,永无超脱之日。
  
 虚云大师曾言:“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水电光,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亳厘。
  
 我佛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学佛体悟

6. 这样的学佛感悟是否正确?

学佛,之所以被看作异类,是因为我国佛教经过文革的打击,一直没有正常。
   古代的中国人,信佛学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几乎家家供奉佛菩萨,都很正常。古代皇宫都有皇家寺院,因此民间就很多人信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一个城市就有几百个寺院,可见,古代的佛教信仰是非常普遍的。

7. 念佛感悟

房间里很是安静,我坐在凳子上,闭着眼睛念佛,开始的声音是从胸腔里发出,变成气流通过喉咙口腔,向房间扩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自己的印堂发紧,这种感觉很熟悉,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接着眼里莫名的有了泪水,因为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在眼睛里被吸收、溶解。我继续念佛,感觉五脏六腑被自己的声音震动,于是有个念头闪过,如果长期坚持这种震动,五脏六腑肯定因为震动而得到锻炼,从而越来越结实,轻易不会发生病变。
  
      接下来身体开始慢慢发热,越来越热,微汗的感觉,忽然特别深重的委屈从内心深处散发开来,泪水没有过程直接在我的脸上滚滚而下,闭着的眼睛也根本无法阻挡,顺着脸颊滴落在我结印的手上,我不控制自己,任凭情绪和泪水流淌,流淌……然后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的孩子幼年时的情景,我开始泣不成声,不喜不悲的情绪排山倒海,泪水如江河决堤,我让自己坐着不动,继续念佛,过一会儿脑海出现孩子长大的画面,慢慢我的情绪平静下来,泪水自己止住了,身体也不再发热,我继续念佛,四字佛音通过我的口腔向我所在的空间扩散,忽然我的声音不再震动我的肺腑,不再从胸腔里发出,而是直接就从口里飞奔而出,声音变得高亢,洪亮,一泻千里。我不控制自己,此时没有思想,没有意念,一切都是自然的,如同河水自然奔流,含苞的花朵迎风绽放,我感觉自己的气流一圈一圈向外扩散,扩散,忽然孩子幼年时的镜头又出现了,泪水又流经脸颊滴落下来,我让自己继续念佛,声音缓慢下来,似乎海水退潮,由近及远,慢慢平静,泪水自行止住,我睁开眼睛,看看时间,刚刚过去了十五分钟,我继续念佛,持续在刚才的状态中,向窗外看去,我看到了窗外汽车和行人来来往往,可是脑海里又出现了孩子的幼年,泪水再次汹涌,再次慢慢平静。平静后我站了起来,不再念佛,不让这种状态持续。
  
 通过这次体验我明白了自己莫名的不开心是从新婚就开始了,在孩子的幼年,两个孩子仅距一年三个月,懵懂的我身心更是疲惫到极点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成殇,变成了潜意识。人有时莫名的发脾气,莫名的伤感,很多都是潜意识起了作用。更多的人不懂得深入的分析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一味的抱怨,指责,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压抑,纠结,结果是更进一步的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和自己最亲的人。
  
       很多人学习佛法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积德行善上,其实可以在积德行善的同时也要把一部分精力用来分析自己,检查自己,深入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就像普通人常说的,“盐由那咸,醋由那酸”,从根本入手解决眼前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冤亲债主如何如何,不知道想着冤亲债主的人可曾想过,所谓的冤亲债主其实也是我们自己。
  
 自己明白了,超越了,一切也就都明白了,所谓的冤亲债主也不用整天挂在心上,费劲的思考如何超度,他们会因我们自己的得度而得度。
  
      

念佛感悟

8. 对佛学的认识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