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当老板

2024-05-14

1.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当老板

第一,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之所以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是榜样,是标尺。这个榜样和标尺,主要是指高风亮节,功业卓著。在诸葛亮这样的楷模身上,古人提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们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
第二,诸葛亮的理念。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以法辅德,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者之政,强权政治。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齐注定不会长久。除非一方只领薪水不干实事,但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他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一个人做什么决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内因,在于其为人,在于其理念。可以说,以上两点是诸葛亮不选择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刘备的魅力。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第四,刘备的空间。虽然刘备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雷打不散的人以外,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因此,诸葛亮自然更加倾向于刘备。
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主要是看上了发展空间。依据是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跳槽到孙权手下打工,他推辞了,给出的理由是:“孙权是个很不错的老板,不过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所以我还是不跳槽了。”(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诸葛亮选择刘备,从根本上来说,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诸葛亮与刘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志同道合:同样崇尚德治,同样重视做人,同样推行仁政,同样致力于匡扶大汉江山。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诸葛亮选择老板,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饭碗,更是为了心中远大抱负,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一旦加入刘备阵营,诸葛亮的理想就会随着刘备事业的发展而实现,也会随着刘备的失败而消亡。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失败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实现的机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当老板

2. 诸葛亮这么有才为什么要投靠刘老板?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可诸葛亮这个大才却没有选择曹操这个大集团,反而跟了落魄不堪的刘备。这是为何呢?难道是面对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诸葛亮自卑了么?

其一,在三国那个时候,人才地域的影响很大。先看曹操手下的荀彧、陈群、郭嘉等人都是颍川的精英,再看袁绍的田丰、沮授等大都是河北的名士。而诸葛亮乃荆州人士,想要进入曹操集团就必须要有人引荐,而诸葛亮似乎没有这方面的路子,想去也是去不了。再者,当时的曹操势力较大,已经拥有了郭嘉、荀彧这样的国士之才,说白了三个字:不缺人!

其二,诸葛亮多少有点自卑。诸葛来亮虽说有才,但家道没落,当时住在南阳耕田种地。而在那个时代,阶层很明显,各地的诸侯都是和豪强、士族结交在一起。而诸葛亮仅仅是一介落魄才子,没有什么背景支撑,恐怕投了曹操,也不一定受重视。

其三,追随刘备才是最佳选择。诸葛亮虽然偏居乡野,但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而且自诩为卧龙先生,可以看出他似乎有点小狂妄。自己的绝世之才,屈居到曹操手下做一个小谋臣,实在是心有不甘。而诸葛亮从小就心怀远大志向,要做一番大事业。刘备虽然一无所有,但却是一个值得辅佐的明主。而且刘备急缺一个大谋士,诸葛亮去了头把交椅非他莫属。虽然跟着刘备可能创业艰辛,但却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从这一点来说,普天之下没有比刘备更好的选择!

也有人说,诸葛亮不投曹操,是因为他们三兄弟事先经过商讨,每个人投效一方势力。这样无论将来三国中哪国统一天下,诸葛家都可得以兴旺发达。而那兄弟二人都已经投了孙权和曹操,而剩下的刘皇叔自然就是诸葛亮去了,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

3.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不自己当老板?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诸葛亮作为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理想,数次北伐。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特别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而是选择辅佐刘备呢?

一
首先,就东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英雄豪杰要想起兵成为一方诸侯,威望和出身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诸葛亮来说,尽管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但是因为父亲早逝等缘故,诸葛亮的家庭和当时的世家大族比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士族,无疑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拥有雄厚的起兵基础。而且,就威望来说,孙氏家族在江东、马超在西凉等地区都具有非常高的威望。

二
再比如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祖父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而曹操年轻的时候就颇具名气,在黄巾军起义中,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对于曹操来说,其家族威望和支持,加上自己的名气和战功,为其今后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就诸葛亮辅佐的刘备,虽然家道中落了,但是从名义上还是汉朝皇室的后裔。

三
由此,从威望和出身上来看,诸葛亮即便起兵,也缺乏足够的号召力。而且,在东汉末年,自己当老板所需要的雄厚资金,诸葛亮同样不具备。同时,从主观因素上来看,诸葛亮无疑是终于汉室的,而且其一生的心血,几乎都用在复兴汉室这一目标上。并且,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经常自比管仲、乐毅,而不是齐桓公、燕昭王,这就表明诸葛亮从内心上想做一个辅佐的功臣,而不是自己当诸侯或者皇帝。

四
最后,综合主观和客观因素来说,诸葛亮不想、也几乎没有条件来自己起兵。至于诸葛亮最终跟随刘备,而不是袁绍、曹操、孙权等人,也跟刘备是汉室后裔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在得到诸葛亮这个人才之前,刘备与张飞、关羽、赵云等人一起几经磨难,身经百战。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能够最终成为一方诸侯,虽然刘皇叔的名声起到了不小地作用,但是其自身的坚韧不拔,多次失败又多次站起来的精神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编辑:小红人——注明:原文来自“情怀历史”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不自己当老板?

4. 诸葛亮为什么要跟刘备?

最经典是刘备脱孤时候对诸葛亮说的这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  纵观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谈笑风声。就是空城计的时候也没有如此过。孔明千算万算也没有料到刘备会说这句话呀!  孔明出茅庐以来,大权独揽,刘备对其言听计从。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孔明在隆中跟其他人不同,此人胸怀大志,绝非石广元之辈,在隆中对的时候,大家也知道了,他3分天下的想法早就成竹在胸了,只等刘备来请他了。孔明当时为什么要跟刘备?果真是刘备三顾之恩吗? 不然,当时能成大事者莫非曹操,孙权,刘备了。 曹操手下谋士极多,而曹操机智过人,对任何人的计谋都只是听取参考,然后自己决断!孔明投曹,最好不过成为第一谋士。投孙权,孙权年纪比孔明相差不大,而且年纪跟他相近的青年俊才如周渝等人很多。况且东吴谋士勾心斗角,机会不大。所以刘备乃是孔明首选。  而孔明故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掉曹操,让东吴认为就是关羽放了曹操。后来用计又让诸葛谨去向关羽讨荆州,关羽肯定不会还。东吴就铁了心要干掉关羽了,关羽一日不出就得不了荆州。为了从荆洲脱身,诸葛亮写信假脱星象激将庞统(如果真的要写信劝阻进兵,可注明张任乃名将,千万小心,为什么故意假托星象,因为庞统也识星象)让他急于进兵。而大将张任有万夫不挡之勇,这样一来害不死刘备也要害死庞统。这样不就大权独揽了吗?  结果庞统死,诸葛入川。留关羽守荆州,临行前对关羽说要连吴抗曹!!!此乃诸葛之计也,曹操和张辽,张合,成昱,几乎曹军所有大将谋士受关羽华容大恩,恐关羽威信,必然不敢犯荆州。就算生擒关羽也要放了他。而东吴一直认为荆州是自己领土,周渝,鲁肃,吕蒙3代人都是为了得到荆洲呕心力学,孙尚香也成了其中牺牲品。而诸葛亮岂能不知,为什么还要劝关羽注意曹操而勿视真正已起了杀心的东吴,诸葛亮知道关羽死期不远也!!!  但关羽英勇无敌,必须将其置于绝对的死地。所以诸葛亮安排孟达,一旦关羽来求救一定不要出兵,事后要孟达投魏。后来孟达怂恿刘封不出兵,刘封被灭门,而孟达降了曹。为以后伐魏埋下伏笔!  关羽亡,后来被曹操厚葬,关羽死后封号也是曹操当年赐的!关羽跟曹操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两人也算是有缘!!!东吴敢杀关羽,不惜破坏吴蜀联盟,可见对荆州的渴望,对关羽的恨!!!(可见关羽之死,全是诸葛亮的用心良苦呀。当年初出茅庐,关羽对诸葛亮就很不满,关羽本来傲慢也颇有计谋,从来就不服诸葛亮,挨于刘备面,所以不敢公然违抗。就连他推荐的魏延,诸葛亮也将之打入冷宫。)  刘备伐吴也就是随理成章的事了,张飞就算不死也要死拼东吴。刘备傍边没有一谋士,没有虎将,焉能不败。就在诸葛亮准备在刘备死后,大权独揽的时候。刘备一句话点穿了他一生的心计,他能不害怕吗??

采纳哦

5. 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


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

6.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因为诸葛亮只有刘备会对他顶礼膜拜,甚至把他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之上。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高风亮节,为了辅佐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忽视他在刘氏集团内部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曹操那里,谋士云集,并且已经完成“初步创业”,一雄独大,即使诸葛亮鹤立鸡群,也很难在他那里“要上价”,更不可能获得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奸雄为一体的曹操的真正“敬意”。
并且只有在刘备那里,几个不成器的谋士,毫无份量,关张赵虽勇,也就是一介武夫,加是整个刘氏集团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诸葛亮才能超越三兄弟结拜之义,直接与刘备并驾齐驱。

扩展资料: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7. 诸葛亮为何只跟刘备?

想要乱猜,当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但是,我更乐于用逻辑的排除法,来用辨证的历史观来分析诸葛亮真实的想法。   从当时刘皇叔的落魄情况上看,刘备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要钱也没钱,徒有皇叔的虚名,诸葛亮这个时候选择刘备似乎确实不是一个天才明智的选择。从结果上看,当然诸葛亮并没有选择错误。但是,这么聪明的天才又不可能真的有预测能力。   那么,我用排除法来说明吧:   一,是当时的英雄只有刘备三顾茅厕(呵呵,我不喜欢称为茅庐)找过诸葛亮,才偶然抢先获得了天才诸葛亮吗?   我的个人看法是否定的。   《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尺牍也就是信)一封:与诸葛亮书。其文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也就是说,历史上曹操居然给诸葛亮写过这么一封信。另据蔡质(三国里那个大文学家蔡邕之叔)编写的《汉官仪》文中,即有对尚书郎在宫廷礼仪的规定,尚书郎要“含鸡舌香伏奏事”,这样一来,真正把口含鸡舌香写进了宫廷礼仪制度之中去了。从此,口含鸡舌香,便成为了在朝为官的代称。   结合这两个历史知识,可以大胆地推测曹操送鸡舌香五斤给诸葛亮显然不是送礼这么简单,是否是暗示想要诸葛亮到曹操手下在朝为官?也就是说,曹操很可能曾经勾引过诸葛亮。   另外,从诸葛亮和其亲哥哥诸葛瑾的名气上看,诸葛亮显然作为卧龙名声高于其哥哥,那么,其哥哥在东吴可以居于高官,诸葛亮要在东吴为官似乎也不太困难。   诸葛瑾是诸葛亮长兄,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因为三人后来分别投效魏蜀吴,而对三方的贡献又各不相同。《世说新语》中说“(南阳三葛,)蜀得其龙(指亮),吴得其虎(指瑾),魏得其狗(指诞)。”后人也用“南阳三葛”来形容能力不同的兄弟。   也就是说,当时人并不是不了解诸葛亮是三兄弟之中最有名的谋士,曹操、孙策(孙权)显然不可能孤陋寡闻,放着翡翠不要,拿走就在翡翠旁边的璞玉。   那么,我可以肯定的推测,不是吴、魏不想找诸葛亮、不知道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并不想进入吴、魏的官员系统。   那么近在咫尺的刘表当时也是雄兵数十万,甚至超过东吴的实力,根据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里讲过,诸葛亮的岳母是当时荆州最大豪族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是蔡瑁也是刘表的属下,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易中天品三国” 栏目《慧眼所见》)刘表也不可能拒绝名气在外,而且有亲戚关系的诸葛亮。   因此,我认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如果要入仕,不论在东吴、曹魏还是所在地的荆州远房亲戚刘表,显然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因此,楼上有人认为是别人没来找他,显然是不太符合逻辑和史实的。   显然,诸葛亮主观上并没有入仕食禄的强烈愿望,反而悠然自得地在南阳躬耕不止。   二、那么,是因为刘备是汉室正统,所以,诸葛亮比较愚忠要扶持正统吗?   我也不这么认为。   首先,刘表才是真正的皇室血统,而刘备只是其自称八杆子打不到的混杂血统,三国时期,只要是姓刘的,几乎都会自称是某某皇室的王之后代,攀上皇室的血缘。   我国最“成功”的是那么几个大姓,比如:李、王、张、刘、赵、朱等,如今前3个姓每一个姓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人口的7%,刘姓人数超过5%,赵姓超过2%。朱姓超过1%。   注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个大姓刘、李、赵、朱不正是中国几大王朝(汉、唐、宋、明)皇帝的姓吗?皇权使这几个姓发展成为中国的最大的最常见的姓,这可以归结为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   最出名的就是刘姓,汉朝,皇帝刘邦将子孙分封于全国各地,西汉累计封王30余人,封候400余人,汉朝统治的时间又长达400多年,一般而言,100年可繁衍4代人,400年可繁衍16代人,人的繁衍又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假设刘姓皇室这430多被分封的刘姓贵族,每一个生2个儿子,以后也如此,16代刘姓贵族就会造就430×2的16次方这么多姓刘的贵族,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56360960人,即5千多万人,这还仅仅是男性。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据说整个汉朝人口也就五千万。举此例,仅在说明如果条件适合,一个姓的扩展潜力有多大,速度有多快,当然皇室贵族获得的条件是最好的了。因此为什么大姓是一些大朝代皇帝的姓,也就很好理解了。   到了东汉末年,只要是姓刘的家伙,都可以从族谱中找到自己皇室血统之源,不管真假,因为,刘姓发展的速度太惊人了,根本无法印证。   当时的人真相信刘备有皇室血缘,或即使有皇室血缘,在东汉的时候,简直就是满地都能找到的皇室后裔,根本没有代表性。   刘表才是真正的皇室直系,有地盘有财富,而且,当时的刘表真的很差劲吗?恰恰相反,刘表当时被称为“八顾”之一,德行、气度和名气都远远胜过自称刘皇叔,落魄之后、存在招摇撞骗之嫌的刘备。   《后汉书》将刘表与袁绍合为一传,认为二人相似。刘表是帝室之胄――皇氏后代;一表人材――大帅哥;并且是党锢中人――当时刘表属于士人集团遭宦官集团的排挤;口碑很好――被时人称为“八顾”之一,认为德行好。   刘表也是有本事的。刘表任荆州牧的时候,外有袁术入侵,内有宗贼作乱。刘表就向萠越请教,越曰:“治世以仁义,乱世以权谋。”刘表采纳了他的意见,以权谋治理荆州,结果使荆州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张济因无粮,曾攻荆州,死于乱军之中。有人向刘表表示祝贺,刘表却明确表示:“受吊不受贺。”他觉得张济是因为无粮才骚扰荆州,死的可怜。这一举动受到张济旧部的拥护和爱戴。刘表治理荆州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在乱世之中唯一一个安定繁荣的地方就是他治理下的荆州了。可见刘表并非无能。   他可以说是一个“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可惜他生于乱世。刘表只想苟全州于乱世,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以后,兵临荆州,刘表去世。继承人、其次子刘琮投降曹操;长子刘琦率一万精兵依附刘备。自此,荆州脱离了刘表集团的掌握。   从后来诸葛亮劝刘备在路过襄阳的时候袭取刘琮,夺取荆州上看。诸葛亮从来没有认为:因为刘备是汉室正统,他是要辅助汉室才支持他。诸葛亮要扶持汉室就不会劝刘备袭击真正的汉室血裔刘琮了。显然,诸葛亮对汉室刘姓并不忠诚,只是对刘备本人忠诚而已。   三,刘备的个人魅力和英雄气质吸引了诸葛亮吗?   刘备当时的个人魅力和气质是否比刘表、曹操、孙权强,这个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当年荀彧,郭嘉(历史上的这两个谋士均不亚于诸葛亮,特别是早早夭折的一代天才谋士的郭嘉)都曾是袁绍的谋士,后来却投奔了势力小的曹操。说明当时的曹操并不缺乏粉丝。   而刘备从袁绍那儿跑出来,然后投奔了刘表,在荆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为什么六年工夫诸葛亮和刘备都没有见过面?(本句引自易中天品三国)   关于三顾茅庐,史书《魏略》《九州春秋》和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不但如此,它还完全颠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中的三顾茅庐。   按照这个《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说这个事情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的207年,当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下一个要灭掉的目标就是荆州,所以荆州的形势已经非常紧急了。   于是诸葛亮就北上去见刘备,因为刘备当时驻兵樊城,诸葛亮见到刘备以后,刘备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就把他当做一般的读书人,一般的士人,一般的人才来接待。大概当时也接待了很多这样的人,大家一起吃了个饭,吃了一个饭以后就散了,但是诸葛亮没走,刘备也没理他,也不问他有什么事,自己就拿了一个牦牛尾巴在那编起工艺品来,诸葛亮就说,将军的雄心壮志难道就是编工艺品吗?刘备手上拿着牦牛尾巴往旁边一扔,这什么话?聊以忘忧了。   诸葛亮说,将军,您想一想刘镇南——刘镇南是谁?就是刘表,刘表当时的职务是镇南将军,所以简称他刘镇南——诸葛亮说请问将军,刘镇南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那比不上。   诸葛亮又问,那将军您自己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那也比不上。诸葛亮说,刘镇南也比不上曹操,将军您也比不上曹操,难道你们就坐在荆州等死吗?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刘备说,唉,我也发愁啊,没有办法!   诸葛亮就给他出一个主意,说我们荆州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北方来逃难的流民很多,而这些人都没上户口,不是我们的编户齐民,那么这一部分人的人力和财力政府就没有掌握,因此应该把这些人查清楚了,都给他们上上户口,那么该交税你交税,该出力你出力,该服兵役你要服兵役,那么荆州就强大了。这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记载   通过以上历史证据,不仅三顾茅庐存在问题,刘备找的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刘备也存在历史记载上的出入。   诸葛亮放着平坦的仕途(去曹操、孙权、刘表的集团里面当官)不走,主动找一个落魄将军辅佐,其心态显然不是为了简单的功名利禄。而是自信自己的才智足以让一个只有一点点基本条件的刘备成为一代开国君主,实现其个人的自我认同。   诸葛亮的极端自信,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有很多的论述,我就不复制了。因此,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跟随刘备,并不是刘备的条件有多好,而是,诸葛亮非常自负,他相信只要有一个言听计从的乱世英雄,条件不需要太好,他就能够让他成就大业,以完成其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和满足。   他对刘备的个人魅力并没有太深刻的要求,只要刘备能够听从他的规划,最后成功了,他就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而如果他投靠曹操、孙权、刘表,他们会给诸葛亮一官半职,但是,却多半不可能让诸葛亮成为其实际工作的唯一指挥者,诸葛亮个性中存在宁为鸡首,不为牛尾的性格。最终导致他自负地选择了各个方面条件都不优越,却对他的理论言听计从的刘备

诸葛亮为何只跟刘备?

8. 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

揭秘大军师诸葛亮,刘备投靠刘表寄人篱下,诸葛亮设计夺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