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

2024-04-29

1.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

中国饮食特点:
1、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西方饮食特点:
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起伏的饮食历史:意大利菜是西方饮食文化鼻祖,法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国王,美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新贵。
3、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4、众多的饮食品种: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5、多彩的饮食民俗: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饮食文化
百度百科-西方饮食文化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

2. 中国饮食特点和西方国家的特点

中国饮食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赞同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加分哦

3. 中国的饮食特点: 西方国家饮食特点:

俗语云:三辈学吃五辈学穿,饮食文化可以管窥一个文明的发展水平。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多民族的融合,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谱系。 
中国以农耕民族为主,推崇熟食,所以煎炒烹炸花样翻新,欧洲国家游牧民族为主,饮食简洁,使用香料遮盖食物的味道。 
当然这也是泛泛而谈,中国的各大菜系也相去甚远,西方国家弄出几十种风格也很正常。总的来说,高纬度地区口味浓,低纬度地区口味淡。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中国:1.风味多样2.四季有别3.注重情趣4.食医结合5.讲究美感
西方国家:保证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

中国的饮食特点: 西方国家饮食特点:

4. 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
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独特的饮食科学
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食观。
3.起伏的饮食历史
意大利菜是西方饮食文化鼻祖,法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国王,美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新贵。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
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5.众多的饮食品种
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6.多彩的饮食民俗
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
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
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扩展资料:
西方各国饮食特色
1、法国
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
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2、意大利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
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3、英国
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
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中西方饮食差异的原因
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3、中西钦食方式、餐具及礼仪的不同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4、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饮食文化

5. 西方国家饮食特点是什么?

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独特的饮食科学。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食观。
3、起伏的饮食历史。意大利菜是西方饮食文化鼻祖,法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国王,美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新贵。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5、众多的饮食品种。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6、多彩的饮食民俗。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扩展资料: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红遍海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饮食强调和注重的是对“美”的体验和追求。
这种“美”来自于食物的“色、香、味、型、器”,通过感受这种意境,从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体验来享受食物本身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而不去关心食材营养搭配是否合理,烹饪方式是否健康。
与中国人追求感官的享受,追求食物对味蕾的刺激,而带来的充实感和无穷无尽的乐趣形成鲜明对比,西方的饮食则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加强调食物给食用者所提供的营养价值,怎样吃更加利于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的充分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西方的饮食观念里,吃只是为了满足身体饥饿的生理需求,解决生存需要和保证身体健康的手段,与精神享受没有丝毫的关系。
中国的饮食过度追求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忽视食物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实属“美中不足”。而西方的饮食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餐时食用者体会不到更多的精神乐趣和享受,这又未免太“务实”。
所以中国饮食和西方饮食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既能够保证食物的营养合理搭配,又能不失“口味”和“鲜美”的折中方式,满足人们对食物的不同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饮食文化

西方国家饮食特点是什么?

6. 中国的饮食特点和西方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7. 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1.系统的饮食典籍主要包括
  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
  2.独特的饮食科学
  天人相分的生态观、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个性突出的美食观。
  3.起伏的饮食历史
   
  意大利菜是西方饮食文化鼻祖,法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国王,美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新贵。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
  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
  5.众多的饮食品种
  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
  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
  6.多彩的饮食民俗
  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
  人生礼俗,以宗教成礼,祝愿健康快乐。
  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扩展资料: 
   西方各国饮食特色 
  1、法国
  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
  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
  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
  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
  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
  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2、意大利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
  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
  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
  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3、英国
  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
  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
  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
  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中西方饮食差异的原因 
  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
  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3、中西钦食方式、餐具及礼仪的不同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
  4、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

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8.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