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合作基金会的英文全称是什么?翻译准确必有重奖。

2024-05-13

1. 海峡两岸合作基金会的英文全称是什么?翻译准确必有重奖。

海基会即海峡交流基金会(Straits Exchange Fundation,缩写为SEF) 

海协会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缩写ARATS)

没听过海峡合作基金会,这个协会是做什么的呢?
好像上面已经两个协会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内容了吧。

海峡两岸合作基金会的英文全称是什么?翻译准确必有重奖。

2. 周三多的人物成就

周三多教授从事高等教育40余年,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了大量专著和教材,国内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有1篇被收入社会科学国际学术榜(SSCI)。同时,又承担了繁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四项: 周三多教授曾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2、南京大学文科首席教授称号;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次;4、江苏省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5、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6、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 周三多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 《企业经营预测与决策》 周三多 赵德滋 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4年出版 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3、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周三多撰写生产管理部分条目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年出版4、 《工业企业管理原理》 蒋 俊 周三多 刘君健 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5、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 蒋 俊 周三多 刘君健 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6、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 蒋 俊 周三多 刘君健 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7、 《工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浦国荣 周三多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8、 《乡镇企业经营之道》 周三多 主编新华出版社1986年出版9、 《市场营销》 周三多等 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10、 《工业企业管理导论》 周三多 主编 机械工来出版社 1987年出版 被评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1992年度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1、 《社会主义企业学》 周三多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图书12、 《厂长经理实用手册》 周三多等 编著 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13、 《管理原理》 周三多 将 俊陈传明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14、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 周三多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15、 《乡镇企业学》 周三多刘济民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16、 《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周三多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7、 《System der Kosten-und Erlosrechnung》 周三多为作者之一。德国Verlag Faranz Vahlen Munchen 1992年出版第1版,1998年第7版18、 《企业经营预测决策方法》 周三多 赵德滋张朝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9、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 周三多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20、 《企业管理学》(三卷)[德]F.X.贝阿、E.迪维持里、M·施维策尔著王演红陆新等译 周三多主审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2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 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 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22、 《管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周三多主编 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 《战略管理思想史》周三多 邹统纤 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4、 《论战略》丛书(七卷) 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5、 《战略管理新思维》 周三多 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6、 《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陈德铭周三多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 怎样用折现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估周三多 《外国经济管理》,1983年第3期2、 汽车设计中的价值分析 周三多 《价值工程》1983年第1、2、3期3、 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探讨 周三多 沈谊 《经济研究》1983年第3期4、 关于江苏工业经济效益的探讨 周三多 沈谊 《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第10期,被载入《江苏省经济学会年会论文》1983年下期5、 略论企业学的对象、特点和内容 周三多《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经济学文摘》 1984年第1、7期两次摘要发表6、 论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周三多《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7、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的效果、条件和前景 周三多《电脑与管理现代化论文集》1985年4月8、 搞活企业的理论探讨 周三多《企业家》1986年第3期9、 关于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调查 柏美林 周三多《企业家》1986年第4期10、 企业特点及企业行为的探讨 周三多等《经济与管理科学》1986年第3期11、 企业、企业法及改革 周三多《南京企业管理》1988年第7期12、 改革路在何方 周三多《南京日报》1988年2月14日13、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伦理 周三多《东南文化》1989年第4、5期14、 维持与创新——管理行为透视 周三多 陈传明《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15、 试论管理的创新 周三多 陈传明《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9年第8期16、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微观机制 周三多《中国乡镇企业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1、2期17、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 周三多 张保林《经济与管理科学》1992年第1期1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分析 周三多日本《OA学会论文集》第2号,1992年3月19、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 周三多 鲁明泓《中外管理》1992年第3期20、 乡镇企业的经营战略 周三多成平4年10月 日本中部生产性本部《地域产业活性化探讨》论文集(日文)21、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周三多 成平4年10月 日本中部生产性本部《地域产业活性化探讨》论文集(日文)22、 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周三多《中国工业经济》1992年第7期23、 企业活力之源 周三多《乡镇企业研究》1992年第6期24、 STATUS QUO OF CHINA,S ECONOMY AND NEW PROGRESS IN ENTERPRISE REFORM(英文) 周三多英国《TECHNOVATION》1992年第9期25、 问题与出路 周三多 《群众》1993年第9期26、大中华经济圈——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大中华企业》1993年第1期27、 战争谋略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周三多新加坡《海峡时报》1995年6月19日(英文)28、中国大陆发展MBA入学教试改革初探 周三多 发表于1995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管理教育研讨会(台北)29、中国MBA入学综合考试改革初探 周三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3期30、 加快我省经济国际化进程 周三多《江苏经济》1997年第11期31、现代管理科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 周三多《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1期32、 新经济的时代特征与企业战略范式的转型 周三多周建《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1期 1990年以后,承担和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已完成的有:1、 国家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社会主义企业学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系统分析与系统模型》;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4、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研究项目《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自1994年招收企业管理博士生以来,共培养博士生33名(其中外国留学生1名),已毕业30名。重要著作及科研成果简介1、“Status quo of China,s economy and new progress in enterprise reform”一文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状况、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此文原来是作者在日本京都大学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作者演讲后,得到世界著名学者人见胜人教授及其他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建议在英国权威杂志《TECHNOVATION》发表。经该杂志请有关国际同行专家评审,作者根据评审意见作了多次修改,发表在该杂志1992年第12期。后被社会学科国际学术榜(SSCI)作为重要学术文献收录。2、“战争谋略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有”一文发表在新加坡英文报纸《STRAITS TIME》(海峡时报)1995年6月19日,该文根据作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从八个方面论述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现代商业竞争之中,证明了中国先哲的深邃智慧在今天仍能放射出灿烂的光辉。该文受到新加坡同行学者和企业界的好评。3、《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1993年出版第一版。作者在书中首创性地提出了“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并详细地进行了论述。同时,这一思想贯彻于《管理学》全书,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结构体系。这一创见受到了国内同行的普遍赞同,也是本书历经10年长期畅销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4、《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周三多、邹统纤合著。该书从战略管理流派的演变,企业成长与竞争理论的变革、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等四个方面,较系统地评述了当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这是国内发表的第一部战略管理思想史,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5、《战略管理新思维》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该书是由周三多教授主持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项目《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以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为背景,系统地研究了21世纪战略管理的新范式,对企业成长战备、扩张战略、多元化战略、归核化战略、战略联盟、专业化与协调战略。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等专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取材和观点新颖。

3. 高校如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关于申请人条件

  1.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应当符合《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两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部分类型项目在此基础上对申请人的条件还有特殊要求。

  2.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经与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

  该类人员申请项目时,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在个人简历部分详细介绍本人以往研究工作情况,并提供与依托单位签订的书面合同,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3. 
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科学基金接收申请截止日期时尚未获得学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但在职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以通过受聘单位申请部分类型项目,同时应当单独提供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并由导师签字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承担项目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受聘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在职研究生不得申请各类项目。

  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及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非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能作为无依托单位的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得同时以境内、境外两种身份申请或参与申请各类项目。如果已经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或者作为合作者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在前2类项目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其他类型项目。反之亦然,如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前2类项目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或作为合作者参与申请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

  5.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该类人员申请项目时,应当提供依托单位的书面承诺,保证在项目资助期内在站工作或出站后留在依托单位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6. 
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外的其他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一年度内,已经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关于申请书撰写要求

  1. 
申请人在撰写申请书之前,应当认真阅读《条例》《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受理申请的通知、通告等文件。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与《条例》和本《指南》有冲突的,以《条例》和本《指南》为准。

  2.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按照撰写提纲撰写,并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涉密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 
根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准确选择或填写“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等内容。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的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部分项目“附注说明”需要严格按本《指南》相关要求填写。

  4. 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按照本《指南》所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准确选择申请代码,特别注意:

  (1)选择申请代码时,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6位或4位数字,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严格按本《指南》要求填写)。

  (2)申请人选择的申请代码1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受理部门和遴选评审专家的依据,申请代码2作为补充。部分类型项目申请代码1或申请代码2需要选择指定的申请代码。

  (3)申请代码首位为“L”的,仅用于申请NSFC-广东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和NSFC-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项目;“A06”、“A03”和“A08”仅用于分别申请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项目。

  (4)2015年试行“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

  (5)申请人如对申请代码有疑问,请向相关部门咨询。

  5.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应当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如有申请人所在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填写合作研究单位信息并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合作研究单位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公章一致。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其境外工作单位不作为合作研究单位,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方式发送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1个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6.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书的个人简历部分详细注明:

  (1)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2)与正在承担的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7. 
申请人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渠道或项目资助的,请务必在申请书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申请项目的区别和联系,注意避免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资助机构申请的情况。

  8. 
申请书中的起始年月一律填写2016年1月;终止年月按照各类型项目资助期限的要求填写20**年12月。在站博士后人员申请相关类型项目,应当按照依托单位的书面承诺,实事求是地填写项目终止年月。

  9. 
自2015年起,各类型项目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特别要求: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均应当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主要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中说明,否则按不端行为处理,依托单位负有审核责任。

  10. 
自2015年起,各类项目申请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及其他支出;间接费用是指依托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所列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申请人只需填报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及项目申请经费在申请书中自动生成。

  三、关于依托单位的职责

  1. 
依托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条例》、《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有关受理申请的通知通告及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请工作。

  2.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3. 
依托单位如果允许《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本单位申请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并将书面合同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4. 
依托单位应当对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申请项目提供书面承诺,保证申请人在项目资助期内在站工作或者出站后继续留在依托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每份申请的书面承诺由依托单位盖章附在纸质申请书后一并报送。

  四、关于申请受理的条件

  按照《条例》规定,申请科学基金项目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不予受理:

  (1)申请人不符合《条例》和《指南》规定条件的;

  (2)申请材料不符合本《指南》要求的;

  (3)申请项目数量不符合限项申请规定的。

  五、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后暂停面上项目申请1年

  2013年度和2014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15年度不得申请面上项目。

高校如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紧急求助!!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全文)英文版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全文)来源:慧聪机械工业网


  6月29日14时40分许,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完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的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全文)如下:

  序言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意愿;

  双方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

  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标

  本协议目标为:

  一、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三、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第二条合作措施

  双方同意,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二、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

  三、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

  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贸易与投资

  第三条货物贸易

  一、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第七条规定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二、货物贸易协议磋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关税减让或消除模式;

  (二)原产地规则;

  (三)海关程序;

  (四)非关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

  (五)贸易救济措施,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规定的措施及适用于双方之间货物贸易的双方保障措施。

  三、依据本条纳入货物贸易协议的产品应分为立即实现零关税产品、分阶段降税产品、例外或其他产品三类。

  四、任何一方均可在货物贸易协议规定的关税减让承诺的基础上自主加速实施降税。

  第四条服务贸易

  一、双方同意,在第八条规定的“服务贸易早期收获”基础上,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服务贸易协议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

  二、服务贸易协议的磋商应致力于:

  (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

  (二)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与深度;

  (三)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三、任何一方均可在服务贸易协议规定的开放承诺的基础上自主加速开放或消除限制性措施。

  第五条投资

  一、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针对本条第二款所述事项展开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

  二、该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一)建立投资保障机制;

  (二)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

  (三)逐步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限制;

  (四)促进投资便利化。
  第三章经济合作

  第六条经济合作

  一、为强化并扩大本协议的效益,双方同意,加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合作: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

  (二)金融合作;

  (三)贸易促进及贸易便利化;

  (四)海关合作;

  (五)电子商务合作;

  (六)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七)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八)推动双方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二、双方应尽速针对本条合作事项的具体计划与内容展开协商。
  第四章早期收获

  第七条货物贸易早期收获

  一、为加速实现本协议目标,双方同意对附件一所列产品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早期收获计划将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开始实施。

  二、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应遵循以下规定:

  (一)双方应按照附件一列明的早期收获产品及降税安排实施降税;但双方各自对其他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普遍适用的非临时性进口关税税率较低时,则适用该税率;

  (二)本协议附件一所列产品适用附件二所列临时原产地规则。依据该规则被认定为原产于一方的上述产品,另一方在进口时应给予优惠关税待遇;

  (三)本协议附件一所列产品适用的临时贸易救济措施,是指本协议第三条第二款第五项所规定的措施,其中双方保障措施列入本协议附件三。

  三、自双方根据本协议第三条达成的货物贸易协议生效之日起,本协议附件二中列明的临时原产地规则和本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临时贸易救济措施规则应终止适用。

  第八条服务贸易早期收获

  一、为加速实现本协议目标,双方同意对附件四所列服务贸易部门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早期收获计划应于本协议生效后尽速实施。二、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一方应按照附件四列明的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对另一方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减少或消除实行的限制性措施;

  (二)本协议附件四所列服务贸易部门及开放措施适用附件五规定的服务提供者定义;

  (三)自双方根据本协议第四条达成的服务贸易协议生效之日起,本协议附件五规定的服务提供者定义应终止适用;

  (四)若因实施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对一方的服务部门造成实质性响,受影响的一方可要求与另一方磋商,寻求解决方案。

  第五章其他

  第九条例外

  本协议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妨碍一方采取或维持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一致的例外措施。

  第十条争端解决

  一、双方应不迟于本协议生效后六个月内就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展开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以解决任何关于本协议解释、实施和适用的争端。

  二、在本条第一款所指的争端解决协议生效前,任何关于本协议解释、实施和适用的争端,应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或由根据本协议第十一条设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适当方式加以解决。

  第十一条机构安排

  一、双方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双方指定的代表组成,负责处理与本协议相关的事宜,包括但不限于:

  (一)完成为落实本协议目标所必需的磋商;

  (二)监督并评估本协议的执行;

  (三)解释本协议的规定;

  (四)通报重要经贸信息;

  (五)根据本协议第十条规定,解决任何关于本协议解释、实施和适用的争端。

  二、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工作小组,处理特定领域中与本协议相关的事宜,并接受委员会监督。

  三、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可召开临时会议。

  四、与本协议相关的业务事宜由双方业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联络人负责联络。

  第十二条文书格式

  基于本协议所进行的业务联系,应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第十三条附件及后续协议

  本协议的附件及根据本协议签署的后续协议,构成本协议的一部分。

  第十四条修正

  本协议修正,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第十五条生效

  本协议签署后,双方应各自完成相关程序并以书面通知另一方。本协议自双方均收到对方通知后次日起生效。

  第十六条终止

  一、一方终止本协议应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本协议自通知一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第一百八十日终止。

  二、本协议终止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就因本协议终止而产生的问题展开协商。

  本协议于六月二十九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四份文本中对应表述的不同用语所含意义相同,四份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一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及降税安排

  附件二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临时原产地规则

  附件三适用于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的双方保障措施

  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

  附件五适用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的服务提供者定义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会长陈云林董事长江丙坤

5. 如何加强两岸民间交流

首先,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各有关方面采取更多积极举措,为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两岸民间交流已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新局面,今后,我们愿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
我们决定,在大陆各地已设立的11个两岸交流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浙江象山县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大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福建省也共同决定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每年为此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欢迎台湾的科研人员踊跃申请参与。
我们希望,双方都能顺应两岸交流蓬勃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两岸民间交流,使人员往来更便捷,交流领域更宽广,互动气氛更活跃,取得的成果更丰硕。
第二,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大陆赴台交流团组更加深入台湾基层,更加贴近普通民众。
各地各部门的各类赴台参访团组,都应当尽量安排与台湾基层的交流,更多地深入民间,与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老百姓面对面接触,心与心相交,更直接地听取台湾民众的心声,更深入地了解台湾社会的实情,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我们的政策措施。
同时,我们更欢迎台湾的基层民众,尤其是从未到过大陆的民众来大陆走走看看,增进对大陆的了解与认知。不论台湾同胞走到大陆的哪个地方,各级各地台办都是你们温暖的家,都会为大家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与便利。
第三,我们将支持和鼓励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实现机制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我们乐见两岸的社团、学校、乡镇和村里之间,本着自愿原则,以适当的方式“结对子”,建立定期和常态化的联系,使相互的交流可长可久,彼此的合作更加深入。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交流方式,不断丰富交流内涵,不断凝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四,我们将支持各地各部门制订实施更多的对台惠民措施,更加注重为台湾同胞办实事。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制订对台惠民措施,为台湾民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而且一定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最后指出,大陆的对台惠民措施历来面向所有台湾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超越台湾内部的政治纷争,也没有地域上的区别对待。我们考虑的,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不断分享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是让更多的基层民众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何加强两岸民间交流

6. 王建国的研究成就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城镇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城市设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2005,项目批准号:501258202、“发达地区小城市物质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形体环境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991-1993,项目批准号:590084943、“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金额:1998-2000,项目批准号:59778004。4、“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2008. 项目批准号:50578040)5、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机理和优化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2012. 项目批准号:50978052)6、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董卫,王建国,王伯伟,赵冰等,2003-2006,项目批准号:502380107、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吴良镛、齐康、陶松龄等,王在东南大学课题组排名3),项目批准号:59238150二、科技部支撑计划: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既有建筑保护技术研究(2006BAJ03A04-01)课题负责人:王建国,董卫、陈薇、龚恺、张宏、傅秀章、石邢、彭昌海、钱敬平、吴雁2007-20102、城市旧区土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4B067)(赵万民、王建国、汤羽扬、阳建强、杨俊宴、吴晓、孙世界等),2007-2010三、国际合作项目:1 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院资助项目:国际研究网络:城市历史与多尺度的空间整体规划。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UK-Chin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2007-09 中方七校参与,王为东南大学负责人,20072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辅助金(基盘研究,海外调查A):关于中国型居住空间规划技术的研究,合作单位:日本·京都大学,中国·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研究期间:2008.4-2011.3。宗本顺三, 项目主持,京都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合作方:王建国、钱强、张宏,唐芃、傅秀章等.四、国外演讲:1.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take China as an exampl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USA . 199105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tlanta, USA . 1996103. PRESER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QUARTER IN NANJING, Second Urban Design Forum, Yokohama, Japan, Nov.19-24, 19984. 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南京城市和建筑高度形态控制,巴黎,20055.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Housing Symposium. Hosted b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oul, Korea, 20056. DIGITALIZED MULTI-FACTORS ANALYTIC APPROACH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 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workshop, financed by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UCL, Oct.11-16, 2007, London, UK7. 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TAKE CHINA AS AN EXAMPLE,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20091005)8. MULTI-FACTORS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MIT,Cambridge,USA , 20091009五、专著、论文1.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1996年由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版权出版繁体字版本。2.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二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 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选集,王建国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王建国、张彤)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城市设计(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7.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M],董卫、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阿尔瓦罗·西扎[M],蔡凯臻,王建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安藤忠雄研究室编,建筑师的二十岁[M],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王建国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营造和提升,王建国、阳建强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徐小东、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3、普通高等教育与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城市设计》、王建国主编,刘博敏、阳建强副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城市设计(第三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六、论文和书中章节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1. 王建国,高源,胡明新. 基于高层建筑管控的南京老城空间形态优化[J]城市规划,2005(1):45-512. 王建国,张彤. 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5(4):66-673. 王建国. 上海世界博览会产业历史遗产保护和浦西内港码头区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5(4):78-794. 王建国、陈宇. 盐城中学南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5(6): 34-375. 王建国. 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建筑学报2005(8):5-96. 王建国. 山水相依、清雅素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设印象[J],时代建筑2005(4):1127. 王建国,徐小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J]“建筑与文化”2006(8):11-198. 王建国,彭韵洁,张慧,王彦. 瑞士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的适应性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6(5):26-299. 王建国,蒋楠.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8-1110. 王建国,程佳佳. 海峡两岸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城市建筑,2006(9):6-1011. 王建国, 安宁. 继往开来,把握机遇 回应新世纪挑战――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十年发展,[J]建筑与文化,2007(10):19-2412. 王建国. 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园公共教学楼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7(10):38-3913. WANG Jianguo, JIANG Nan.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al industrial building in China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 Frontier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07,1(4):474-480 (Translated from Architecture Journal, 2006,(8):8-11)14. 王建国,张愚,沈瑾. 唐山焦化厂产业地段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J],城市规划2008(2):88-9215. 王建国,徐小东. 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交通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08增刊,8-1316. 王建国,王湘君,徐宁。 江宁博物馆[J],建筑与文化,2008(10):30-3117. 王建国,龚恺. 关于建筑学办学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9(1):29-3118. 王建国. 城市再生与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 2009(2):319.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国科学(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Technological Sciences, Vol 39(5)830-839)E辑:技术科学,2009年39卷5期,830-83921.Wang J.G. A research into the large-sd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based on urban desig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 52(9)2486-2496),SCI,22. 王建国. 如何欣赏城市天际线[J],中国国家地理,天际线增刊,134,200923. 王建国、冷嘉伟、杨俊宴. 特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思考――以郑州二七中心区为例. [J]建筑学报2009(12)第1-6。24. 王建国,魏羽力. 南京2007-2009,[J]建筑创作,2010(2):29--30。25. 王建国,赵烨. 无锡惠山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探讨――在空间疏理中提升环境价值[J]规划师2010(4):30-3526. Wang J G, Zhang Y, Feng H, A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intensity based on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ttributes intervened by urban design. Sci China E-Tech Sci,2010,53(7):1743-1754, SCI, Springer库检索27. 王建国,张愚,冯瀚。 城市设计干预下基于用地属性相似关系的开发强度决策模型,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201040(9):983-99328. 王建国、王鹏、徐小东、孙海霆、姚欣悦. 绵竹市广济镇文化馆[J],建筑学报2010(9):74-7629. 王建国. 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现状及其可能性[J],城市中国,44期,106-108页30. 王建国,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20-2131. 王建国,魏羽力、汪坚强. 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时序问题――以南京东山新市区中心为例[J]. 城市规划,2011(2):64-67七、代表实践项目1. 1991,南京邮政大楼设计,方案主要参加者,1997年获江苏省优秀工程一等奖。2. 1992,河南博物馆方案设计, 方案参加者之一, 2005年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3. 1994,江苏省国税大厦设计, 2000年江苏省优秀建筑工程二等奖(排名3)。4. 1995,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设计,建筑负责人,1995,3000平方米. 1998年获福建优秀建筑工程一等奖(排名3)5. 1997,泰州市新区商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标,合作:孔令龙、权亚玲、胡渠等6. 1997,江苏常熟市老县场17号地块商业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合作:徐怡涛等)7. 1998, 南京市城东干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黄翼、魏羽力等)8. 1998,江苏东台市信用合作联社综合营业办公楼建筑设计中标实施。(合作:戎俊强)9.1999,徐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徐州市中山路城市设计,通过鉴定并实施。(合作:陈宇、高源、裴钊、黄翼等)10、1999,徐州市彭城南路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合作:王湘君、吕志鹏、戴琦)11.2000年,徐州市市民广场规划设计咨询第一名,(合作:陈宇、高源、裴钊、黄翼、沈欣荣)12. 2000~2001 ,海口市总体城市设计(合作:董卫、陈宇、胡明星、王湘君、吕志鹏、戴琦、严铮、吴云一等)13. 2000,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竞赛第一名(合作:韩冬青、董卫、费移山等).获2004年广州市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0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14. 2001,金坛市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规划设计投标中标实施。(合作:高源、陈乾、费移山、何嘉宁、许轶)15. 2001, 江苏宜兴团氿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并实施;(合作:徐小东、周小棣、高源、魏羽力、张愚、李琳、韦峰等),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风景园林)三等奖。16. 2002,常熟新城市中心概念性全国城市设计竞赛第一名 (合作:阳建强、高源)17. 2002,江苏盐城中学规划设计竞赛中标实施,合作:陈宇、许轶、何嘉宁、林峰等),2005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7年江苏省优秀建筑工程三等奖18. 2002,厦门钟宅湾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阳建强、王晓俊、王玉、王湘君、魏羽力、周杰、黄治等)19. 2002,南京老城形象特色和空间形态控制研究(20020-Q-13), (合作:高源、胡明新等)。20. 南京总统府、煦园历史地段及周边地区空间形态控制与引导研究(2003-Q-3)(合作者:高源、周立等21. 2002,江苏连云港博物馆新馆全国设计竞标第一名(合作:徐小东,韦峰、廖方等)22,2003,徐州市淮海路城市设计,(合作:徐小东、欧阳之曦,徐宁、彭韵洁、李琳琳、邹维治)23. 2003,广州海鸥岛地区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研究,与美国景观设计公司SASAKI合作(合作者:董卫,阳建强,王湘君、王晓俊、魏羽力、黄羊山等)24. 2003, 青岛市中国海军博物馆规划设计全国竞赛,(合作者:冷嘉伟、夏冰、龚曾谷、刘弥、张婧等)25. 2003,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概念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合作者:冷嘉伟,陈宇,韦峰、徐宁、孙振华、沈芊芊、张愚等), 荣誉奖26. 2003,宜兴城东新区概念性发展规划研究并实施(合作者:徐小东、王晓俊等)27. 2004,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园公共教学楼设计方案征集中选实施,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合作:王湘君、张航、李大勇、张婧等),获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设计二等奖,2008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设计)三等奖。28. 2004,常州市万福路-常澄路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合作:高源、李琳、张婧,常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9. 2004,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合作:刘博敏、韩冬青、冷嘉伟、F. Schwartz,R. Stern、孙业杨、董卫、杨涛、雒建利、葛明、张彤、吴晓、孙世界、王晓俊等),第4名。另荣获2004年国际建筑学术期刊《建筑评论》城市景观设计(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二项大奖(总体规划奖,建筑综合利用奖,2004年共有248个项目申报该奖项,13项获奖)30. 2004,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陈薇、朱渊、沈炀等)31. 2004,常州市城市特色研究(合作者:张啸马,王兴平,王彦等)32. 2003,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场地规划(合作:加拿大Ekistics公司,魏羽力)33. 2005,南京江宁区百家湖-九龙湖轴线地区城市设计(合作者:陈宇,王兴平,蔡凯臻,朱渊,蒋楠,程佳佳,徐伟,杨志等)34. 2005, 常州城市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合作主持,龚恺,合作者:张啸马、张愚、白小松、冷天翔、王彦、杨宇、赵婧等;合作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局信息中心,常州市测绘院),。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35. 2005,重庆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二等奖(合作主持:阳建强,合作者:吴晓、孙世界、王兴平、高源、王晓俊等)36. 200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实施,合作主持:陈宇,合作者:蒋楠,程佳佳,彭韵洁,李琳琳,王彦,马亦鸣等),2009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9年江苏省优秀工程三等奖。37. 2006,南京中山陵博爱园和天地科学园详细规划设计(联合主持:韩冬青,技术负责:陈薇、马晓东、周武忠、王晓俊、孙世界、胡明新;参加:王正、徐小东、蔡凯臻、徐伟、杨志、徐宁、杨宇、邓艳、李娟等)38. 2006,无锡市总体城市设计(联合主持:阳建强,合作:杨俊宴、吴晓、孙世界,王兴平、王晓俊、费移山、蔡晶等)39. 2006,唐山焦化厂改造规划设计(合作:张愚、赵婧、杨宇)40. 2006,浙江桐庐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合作:张愚、李娟、刘园、邓艳、汪坚强)41. 2007,南京江宁博物馆设计(合作者:王湘君、徐宁、朱渊等)42. 2007,江宁东山新市区城市设计整合(合作:魏羽力、汪坚强、张建波、杨志、蔡晶)43. 2008,江宁小龙湾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魏羽力、张建波、杨志、蔡晶)44. 2007,江宁区悦恒大厦建筑设计(合作主持:冷嘉伟,合作:邓艳、李娟等)45. 2007,南京市7316厂地块城市设计和厂房改造设计(合作:蒋楠、周炜等)46. 2007,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城市设计》(入围优胜)(联合主持:阳建强)47, 2008, 郑州老城商业中心控规及城市设计,联合主持:冷嘉伟,合作:杨俊宴、李旭宏、朱彦东、徐宁、蔡晶、张建波等48. 2008,杭州西湖东岸景观提升工程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杨俊宴、陈宇、徐宁、孔祥恒、刘迪、赵烨、杨杨、江天、李京津等49. 2008,无锡惠山森林公园概念规划,合作:杨俊宴、陈薇、徐宁、赵烨、秋飞等50. 2008,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联合主持:阳建强,技术负责:熊国平、吴晓、孙世界、徐小东、王晓俊、朱彦东:参加:蒋楠、许昊、邓艳、李娟、郑国等51. 2008,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编研中心合作(东南大学方参加:王建国、阳建强、董卫、陈薇、吴晓、王承慧、孙世界等)52. 2008, 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专题,王建国、阳建强、董卫、高源、吴晓、王承慧、孙世界、刘迪、刘坤等53. 2009,四川绵阳市广济镇文化站建筑设计(合作:徐小东;参加:王鹏、万邦伟、孙海霆、姚昕悦等),2010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54. 2009,四川绵阳市广济镇便民活动中心(镇政府)建筑群设计(合作:徐小东、王鹏、姚昕悦、孙海霆),2010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55. 2009,浙江龙泉夏侯文陶瓷艺术大师馆(合作主持:徐小东、参加:孙海霆等),200956. 2009,常州市国棉三厂(名力集团)地区改造规划设计,合作:蒋楠、许昊等57. 2009,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建设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主持:程泰宁、王建国,参加:冷嘉伟、唐斌、徐春宁、王幼芬、孙海霆、姚昕悦、刘坤等)58. 2009,南京明外郭沿线地区规划(政府指名委托,2009-,合作主持:陈薇、王建国;技术负责:诸葛净、王晓俊、高源、蔡凯臻、沈炀;参加:是霏、戴薇薇、张驰、赵效鹏等)58. 2010, 镇江甘露寺地宫及唐代遗遗址展示馆,(合作:姚昕悦、张驰、赵效鹏)59. 2010, 南京东山副城区政府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合作:魏羽力、李京津、潘琼宇、孙海霆等)60. 2010,南京东山副城总体城市设计(2010,合作:杨俊宴、高源、王晓俊、卢华兴、刘坤、赵烨、潘琼宇、景文娟)61. 2010, 淮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联合主持:陈宇,合作:姚昕悦、孙海霆、张弛、赵效鹏、盛吉、柴文远、景文娟),62. 2010,南京外郭沿线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09-),合作主持:王建国、陈薇;技术负责:王晓俊、陈宁、高源、沈旸、蔡凯臻、俞海洋、周武忠、朱彦东;参加:张弛、凌洁等63. 2010,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保护规划,主持:陈薇;合作:王建国、诸葛净、白颖、魏羽力等)64. 2010,扬州古城北门保护规划设计,(合作:陈薇、陈宇、徐伟等)65. 2011,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王建国、阳建强、熊国平、陈薇、姚昕悦、赵烨等)八、荣誉、获奖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03,排名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8,2000,排名2和1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2,排名2),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2);建筑设计成果先后获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国际奖二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三等奖2项,表扬奖1项;部省优秀建筑工程和规划一等奖4项(排名1、3,主要参加者),二等奖6项(5项排名1,一项排名3);省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5项(排名1)。《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论著成果分别获省优秀图书二等奖(排名1,2001,2004)。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建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2008),全国模范教师(2004),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09,2006)、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团队(2009)。

7. 沈坤荣的个人作品

 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 编号:71073076沈坤荣(首席专家),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编号:07&ZD009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资助项目), 江苏省, 编号:NO2006013沈坤荣, , 知识经济与新增长理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0CJL010沈坤荣, , 经济转型和发展创新基地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之一), 财政部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5&ZD033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7沈坤荣, , 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6沈坤荣, ,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2001ZDXM79002沈坤荣, , “十五”期间跨国购并与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协调研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01DG000037沈坤荣, , 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开放及其风险监管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 编号:E2-01沈坤荣,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沈坤荣,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沈坤荣,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3BJL026沈坤荣, , 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0473036 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08, 《宏观经济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2,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1, 21世纪数量经济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沈坤荣参著, 2010年8月,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10年6月, 《江苏经济60年探索》,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年11月,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10年10月,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9年9月, 《典范移转:学科的互动与整合》(沈坤荣参著),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编印 2009.9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 2009年9月, 中国后转型时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8年9月,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8年10月,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2007,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 人民出版社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2005, 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3,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2,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 2001, 中国经济增长论, 人民出版社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200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9,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 1999,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副主编), 1996, 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沈坤荣(参著), 1996,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著高德正,洪银兴,范从来,沈坤荣,高波, 1996, 苏南乡镇企业,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杰、沈坤荣, 1995, 居民储蓄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猛 沈坤荣, 2010, 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经济研究》 第12期沈坤荣 傅元海, 2010, 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工业经济》 第11期沈坤荣、魏锋, 2010,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研究, 《金融研究》 第7期余吉祥、沈坤荣, 2010,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路径, 《世界经济》 第1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 《经济科学》 第4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第8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2期付文林、沈坤荣, 2010, 社会总需求波动、居民支出结构与消费鼓励政策, 《江苏社会科学》 第3期傅元海、沈坤荣, 2010, 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第25卷第3期沈坤荣、李子联、李光泗, 2010, 江苏收入分配:结构评估及优化途径, 《南京社会科学》 第8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华东经济管理》 第11期沈坤荣、田伟, 2010,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1期沈坤荣、李猛, 2010, 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测算:1952-20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第5期沈坤荣、李影, 2010,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 《产业经济研究》 第2期沈坤荣、王东新、田伟, 2010,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 《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9期沈坤荣 李 剑 , 2009, 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 《经济研究》 2009. 4沈坤荣 孙文杰, 2009,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 《管理世界》 2009. 1魏 锋 沈坤荣 , 2009, 中国的法制建设演进及其经济增长绩效, 《经济管理》2009.10孙文杰 沈坤荣, 2009,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 《中国工业经济》 2009.3魏 锋 沈坤荣 , 2009, 所有制、债权人保护与企业信用贷款, 《金融研究》2009.9魏锋 沈坤荣, 2009,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贸易问题》2009.10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与政策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第7期沈坤荣 孙文杰 , 2009,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第2期李剑 沈坤荣 , 2009, 技术转化障碍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第3期李剑 沈坤荣 耿强 , 2009, 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的前沿及研究模式, 《现代经济探讨》 2009.6李永友 沈坤荣,, 2009, 我国粗放式增长的成因与强化, 《学术月刊》 2009.2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2009.1沈坤荣 李剑, 2009,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 A Paper for CES 2009 Macao Conference 2009-3 2009.3张璟 沈坤荣 , 2008,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沈坤荣 张茹 , 2008,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y in China: Provincial Empirics from 1978 to 2005,, Paper of Fourth Annual APEA(Asia-Pacific Economic Association)2008 Conference , 2008.11张璟 沈坤荣 , 2008,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师 博 沈坤荣 , 2008,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 《世界经济》 2008.9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 《经济研究》 2008年第5期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 管理世界 2008年第7期沈坤荣 科克·菲利普斯 , 2007, 中国的国有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 《南大商学评论》 第14期单豪杰、沈坤荣, 2007,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南开经济研究 No.05孙文杰、沈坤荣, 2007,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世界经济 No.11沈坤荣、蒋 锐, 2007,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 No.06沈坤荣、张?, 2007,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 管理世界 No.01李永友、沈坤荣, 2007, 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o.11沈坤荣、付文林, 2006,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经济研究》 第6期付文林、沈坤荣, 2006,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经济科学》 第1期沈坤荣 李剑, 2006, Channels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Paper of 2006 Far Easte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006-7沈坤荣、唐文健, 2006,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No.5沈坤荣、付文林, 2005,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第1期Kerk L. Phillips,Shen Kunrong, 2005, What Effect does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Have on Regional Growth in China? , 亚洲经济学杂志 VOL. 15沈坤荣、李 莉, 2005, 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 管理世界 No.11沈坤荣、孙文杰, 2004,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No.6沈坤荣、李 莉, 2004,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7沈坤荣、胡春风, 2004, 转型期中国股市变迁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o.6沈坤荣、张 成 , 2004, 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No.7沈坤荣、李 剑 , 2003,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经济研究 No.5沈坤荣、张 成 , 2003, 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 管理世界 No.7沈坤荣、马 俊, 200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经济研究 第1期沈坤荣、田 源 , 2002, 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管理世界 No.11沈坤荣, 2002, 中国制度创新的增长效应分析 , 生产力研究 No.2沈坤荣、范永俊, 2002, 充分发挥证?市场功能保持江苏经济竞争优势, 南京社会科学 No.3沈坤荣、耿 强, 2001,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 No.5沈坤荣、汪 建 , 2001, 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理论依据与预期效应研究, 管理世界 No.5沈坤荣, 2001, 西部大开发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No.9沈坤荣、相文燕, 2001, 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1沈坤荣、汪 建 , 200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 财贸经济 No.1沈坤荣、耿 强, 20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趋向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增刊沈坤荣, 2000, Capital Inflow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o.1-2沈坤荣、汪 建 , 2000, 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 , 金融研究 No.8沈坤荣、相文燕 , 2000,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经济科学 No.3沈坤荣、耿 强, 2000, 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 , 金融研究 No.3沈坤荣, 2000,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 No.2沈坤荣, 2000, 南京市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南京社会科学 No.9沈坤荣, 1999,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 经济科学 No.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格局转变及其对策, 金融研究 No.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 金融研究 No.3沈坤荣、相文燕 , 1999, 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作用的评析 , 世界经济 No.9沈坤荣, 1999, 改革二十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 管理世界 No.2沈坤荣, 1999,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 管理世界 No.5沈坤荣, 1999, 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o.9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1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o.2沈坤荣, 1998,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No.5沈坤荣, 1998, 中国外资引进与出口贸易的政策效应-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 统计研究 No.5沈坤荣, 1998,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与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No.10曹 勇、沈坤荣 ,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and Its Impact on Jiangsu’s Economy , China Business Review No.10沈坤荣, 1997,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生产力研究 No.2沈坤荣, 1997, 中国的分权化财政改革与经济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o.9沈坤荣, 1997,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o.11沈坤荣, 1997,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o.6沈坤荣, 1996, 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中国工业经济 No.2沈坤荣, 1996, 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财经研究 No.3沈坤荣, 1996,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南京社会科学 No.3沈坤荣, 1996,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江苏乡镇企业跨世纪的选择 , 南京大学学报 No.3洪银兴、沈坤荣, 1996,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u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4洪银兴、沈坤荣, 1995,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No.3沈坤荣, 1995, 中国农村非农化道路的背景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o.6沈坤荣, 199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南京社会科学 No.9沈坤荣, 1994,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生产力研究 No.2沈坤荣, 1994,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江海学刊 No.2沈坤荣, 1994,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 南京大学学报 No.3沈坤荣, 1994,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 No.5沈坤荣, 1994, 中国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居民储蓄, 江苏社会科学 No.6沈坤荣, 1994, 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合理选择发展速度, 价格理论与实践 No.6沈坤荣, 1993, 江苏乡镇工业增长因素研究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5沈坤荣, 1993,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江苏工业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o.4沈坤荣, 1993, 我国货币需求的定量分析, 预 测 No.2沈坤荣, 1991, 吸引外资与投资环境关系的相关分析, 亚太经济 No.5沈坤荣, 1991, 技术进步与县域工业增长, 南京大学学报 增刊

沈坤荣的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