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张《大眼睛》让她家喻户晓,如今怎样?

2024-05-12

1. 1991年,一张《大眼睛》让她家喻户晓,如今怎样?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01
再穷不能穷教育。虽然我国早就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许多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孩子上学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每年都有组织和相关部门予以帮助,但是仍有部分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当年在央视在关爱贫困山区孩子的宣传片中,有一个孩子因为水灵灵的大眼睛,备受大家的关注。

02
这个孩子叫做苏明娟,出身于安徽的贫困山区里。和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苏明娟生活条件并不好,山区里的学校设施简陋,甚至教室都是摇摇欲坠。但是家里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一点也不落后,家里人都认为孩子应该多读书,再苦再累孩子一定要有书读。很快这里的情况被外界所关注,央视带着大家的关心来探访苏明娟所在的金寨。

在央视采访的镜头中,教室昏暗破旧,应该是由废弃的老屋重新拾掇的。教室里有许多学生,这些学生大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可以看出平时的生活条件确实很差,但是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镜头转到苏明娟时,她紧紧地握着那支快被用完的铅笔,并没有刻意地去回避眼前的镜头,而是用心地做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在镜头前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这段视频发出后,在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苏明娟这双明亮的大眼睛也被人们所铭记。
03
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在外界的帮助下,苏明娟的学业比较顺利,并考上了安徽大学。对于这个山区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就算走出去了,知识真正地做到了改变命运。大学期间,苏明娟的学杂费被国家所承包,并且国家还予以这些贫困孩子每月900元的生活补贴。但是苏明娟却主动将这笔钱转给别人,她认为这笔钱应该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她可以通过自己勤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

贫穷的生活没有让这个孩子产生不良情绪,而是面对社会传递来的爱心,她会继续传递下去。大学期间他除了勤工俭学之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学习上,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到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04
工作后的苏明娟并没有忘记当年那些帮助过她的人,虽然她不能一一感谢,但是她选择传递这份爱,她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用来帮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现在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2017年,34岁的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相当于副厅级干部。不过没有行政级别,也不领取报酬,只是为了为了让她发挥所长而已。2018年,她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并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她自己也一直在做公益事业,经常捐款,从来没有停止。

1991年,一张《大眼睛》让她家喻户晓,如今怎样?

2. 1991年,一张《大眼睛》让她家喻户晓,现在怎么样了?

随着国家生产水平的高速发展,对于教育水平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九年义务教育是青少年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但是,上学对于在一些特别贫困的山区,却成为了一件难事。在城市交通顺畅、经济往来通畅,上学相对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山区道路崎岖,经济落后,能上个好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便成为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人就是山区上学难孩子中的一个。

当时的小女孩现在已经长大成人,褪去了孩童般的稚气,如今的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说起这个小女孩的故事,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感到陌生。在1991年,央视部门所发布的宣传片中,她用自己一双水灵灵的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的大眼睛,瞬间就唤醒了屏幕前观众们内心深处的爱护本能,苏明娟是宣传片中这个拥有大眼睛小孩的名字,是安徽一名贫困山区里的小学生。
老一辈的人上学都比较困难,随着条件慢慢的变好,现在的孩子逐渐被培育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但当时,像苏明娟这样的山区学生,还是风吹雨淋、"历经磨难"的去读书,显而易见的,他们都是生长在外面的花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明娟从小就从生活中的磨砺中悟出了一定要好好学习的道理。虽然苏明娟所在的学校房屋建设条件不好;教育教学设备也落后,但是苏明娟的内心对于知识的所求度从未停歇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不是假的。她的努力,她的付出,都被学校的老师们看在眼里。只要是谁提起她来,老师们都会对她的勤奋努力赞不绝口。也正是这样的苏明娟才会被来到金寨采访的央视记者一眼就看中。

苏明娟的家庭十分贫穷,生活只能勉强糊口,家里如果出现什么任何巨大变动都可能会让苏明娟无学可上。金寨因地势原因经济十分落后,父亲摒存着自己苦点累点也不能让孩子没学上的心理努力的拼命干着活。虽然一学期的花费并不算过于繁重,但对于这个勉强糊口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教室很破旧,苏明娟穿着十分朴素,手中的铅笔被紧紧的握住。面对眼前对她进行摄像的镜头,苏明娟并没有刻意回避。那天的苏明娟还没有吃早饭就忙着拿着手中快用完了的铅笔写着自己的作业。摄影师捕捉到这一镜头,及耳短发下双目闪闪的大眼睛被永恒的记录了下来。这张照片被命名为"我要读书",照片拍摄的恰到好处,一经放出社会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问题又再次登上了各大杂志报纸的头版头条。帮助山区孩子解决上学困难的问题又进一步的出现在了人民大众的视野当中。

照片发布后,苏明娟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人们被苏明娟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打动,都纷纷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苏明娟所在的小学也被纳入到了希望工程的建设当中去。外界好心人士的帮助让苏明娟对生活又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她不能让别人白白帮助她,于是她更加努力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明娟在2002年考上了安徽大学,真真正正的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家庭贫困的特殊原因,所以苏明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全部都由国家来承担。刚上大学的苏明娟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帮助青少年的中国基金会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为了能够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渴望学习但没钱上学的孩子们,她愿意将国家每个月给她900块的生活补贴转给别人。自己则用勤工俭学来维持自己除上学之外的日常生活开销。

3. “大眼睛”的资料

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苏明娟就是大眼睛       2010年9月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被曝已成银行白领。目前,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的她,已顺利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刚刚结束暑期社会实践,走下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讲台的“大眼睛”苏明娟,并未如媒体报道所称,“迅即赶往北京某公司勤工俭学。”有一天老村长告诉她要去参加第十四届
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虽然只是专科,但她终于实现了从小“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学费由国家负责,因此她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大一时,她就开始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曾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一次暑假,她还组织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工作。谈起这段经历,苏明 
 

  娟依然很感触。“孩子们上课的条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学的时候差不多,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孩子们的家庭也都非常贫苦。”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就在那给孩子们上了几天课,后来她知道班级里也有一个小女孩,她和母亲被父亲抛弃了,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户口,母女俩只能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搭个草棚过日子。每天,母亲下河去抓黄鳝用来养家。当苏明娟和她的同学去看她们的时候,竟发现这个家连口锅都没有。那天,学生们自己掏钱买了锅,买了菜,为她们做了一顿饭,临走时,还凑了1000多块钱交给她们,这笔钱足以砌个水池用来养抓到的鳝鱼了。在回去的路上,苏明娟觉得自己是那么幸运,因为一张照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而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梦想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做点什么,那么那些濒临绝望的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3-4]

“大眼睛”的资料

4. 搜集“大眼睛”照片由来的相关资料

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1991年冬天,8岁的苏明娟和她的5个同学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天蒙蒙亮,远处的炊烟从很远的山那边升起来——还有一个小时的山路。对于这条羊肠小道,这些孩子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苏明娟挎着妈妈为她缝制的小书包,手里拎着一个炭炉,这是她在上课时用来取暖的,因为所谓的课堂不过是旧时的土地庙,年久失修,别说窗户,连土墙都残缺不全,如果没有这个小炉子,她的小手就会被冻僵,但即使这样,上学对这几个孩子来说,还是一件最快乐的事。
苏明娟也许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几乎每个人都见过她的照片,但却鲜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已经上初中的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活动。有一天,老村长来到她家对正在做饭的钟业臻说道:“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了,赶紧给她准备准备,过两天就走。”什么会苏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14岁,整个人民大会堂里的与会代表,属她最小。会后,她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回到家后,邻居来看她,问:“你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啊?”在他们眼里,她已经是中央来的大领导了。当然,工资是没有的。苏明娟也明白,这只是国家给她的一个荣誉。
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虽然只是专科,但她终于实现了从小“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学费由国家负责,因此她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大一时,她就开始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曾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一次暑假,她还组织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工作。谈起这段经历,苏明娟依然很感触。“孩子们上课的条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学的时候差不多,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孩子们的家庭也都非常贫苦。”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就在那给孩子们上了几天课,后来她知道班级里也有一个小女孩,她和母亲被父亲抛弃了,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户口,母女俩只能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搭个草棚过日子。每天,母亲下河去抓黄鳝用来养家。当苏明娟和她的同学去看她们的时候,竟发现这个家连口锅都没有。那天,学生们自己掏钱买了锅,买了菜,为她们做了一顿饭,临走时,还凑了1000多块钱交给她们,这笔钱足以砌个水池用来养抓到的鳝鱼了。在回去的路上,苏明娟觉得自己是那么幸运,因为一张照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而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梦想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做点什么,那么那些濒临绝望的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