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2024-05-14

1. 在英国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别人回答过:照抄的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土豆泥、薯条、煮土豆、烤土豆,除了土豆还是土豆。那里土豆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著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参考资料: http xiyouji hk西游记留学生家园

在英国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2. 在英国生活是种什么感觉?

英国的各项数据可能没有像德国瑞士或瑞典那样的出色。英国的人口六千多万,面积24万平方公里左右,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现在的英国已经褪去了原有的光环,综合国力也不如从前,但是它依然有着劳斯莱斯飞机发动机制造技术,ARM芯片设计公司等核心技术产业,曾经也出过路虎、捷豹、罗浮等著名的汽车品牌。在奢侈品领域不仅有烂大街的巴宝莉还有挤进世界一线品牌的Mulberry和Vivienne Westwood等。在教育领域,有世界出名的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等著名院校,总体看来,英国的整体实力还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强劲的小国
在英国生活的节奏很慢,在英国你要学会有耐心。看病需要等,买东西需要等。反正,你要学会等。心中有大梦想的人不适合来英国,适合在中国。因为无论从发展机遇还是国家抗御风险能力上来看,英国比中国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英国找工作容易
在英国,如果你想找工作,总会有工作的。它不像其他的英语系国家,比如在澳大利亚,找到一份工作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在英国找工作比较容易,不过工资没有那么高。只要你不泡吧不抽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完全可以够用,而且可能还会有剩余。
英国人均素质表面看起来很高
英国实际上还算个发达国家。在英国后你会发现,除伦敦外的英国城市和乡村的建筑风格和基础设施几乎差别不大。城乡差距少,这可能就是国家发达的代表。英国人好以绅士著称,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当你过马路时,司机会闪几下车灯事宜让你先走。英国人口中经常会说的一个词就是“cheers”谢谢的意思。在商场购物时当地人会有秩序地排队,注意个人空间。当你开车插队的时候,后方车辆司机会闪几下车灯表示让你进入。这些小事情其实还是蛮温馨的。
种族歧视不明显
英国的种族主义绝对是普遍存在的。相比起其他英语系国家,英国的种族主义是比较温和的。英国人骨子里的那种阶级意识和不列颠民族主义至上的自豪感是很强烈的。但是他们不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美国那样的实力。在白天一般比较安全,晚上就要注意锁好门窗。在英国有的城市黑人和中东人的数量远超过白人。像那些白人小孩和印度裔小孩通常是无法无天的,他们会因为受到英国法律的保护而肆意妄为,你还不能打他们。
凡是娶了英国女人的中国男人生活得都很幸福。中国男生的英语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国男人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走路带风。穿着品味提升了,财运也旺了。英国女人也会被中国男人同化,她们更容易接受中国的文化,比如孝敬男方父母等。而且大部分英国女人是传统的,对待感情非常专一的。
但是相反,跟英国男人谈恋爱是一个很糟糕愚蠢的选择,除非你是同性恋。凡是嫁给英国男人的中国女人,结局大都是悲惨的。甚至有的女人会为此把命都搭进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双方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还有就是英国男人在婚后经常暗地里沾花惹草。英国男人在身高方面不突出,比大多数中国山东男人要矮,不过英国男人有爱运动的习惯。才华也不算出众没有法国男人浪漫。
中国女人看上英国男人的很大原因是,寂寞。在英国的中国女人是非常容易寂寞的。嫁给英国老公的中国女人在英语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而且英国男方的父母跟中国媳妇都是有隔阂和距离的。毕竟语言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沟通。英国男人大都爱吸毒赌博而且很暴力。再加上中国女人喜欢约束英国老公,时间久了矛盾升级,离婚和丢命的事情是很常见的。最后痛苦的还是自己在国内的父母。
英国男人审美的眼光跟中国男人有区别。有些外表丑陋的中国男生取的英国老婆外表看起来都算中等或中等偏上。英俊的中国男生找的英国女友都很漂亮。双方的经济实力都差不多。然而英俊的英国男人的中国媳妇看起来都不算好看。起码在中国是属于丑小鸭级别的。相反,中国美女级别的女生找的英国男友真的是叫一个丑,而且这种英国丑男还很穷,中国女生倒挺富裕。实在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英国没有很多好吃的菜肴,英国黑料理很出名。炸鱼和土豆以及英式早餐算是几个很少能拿得出手的食物了。但是英国超市里的食品供应非常丰富,挑选得很好,而且价格不太贵。不同层次的超市在英国都能找到,如果你喜欢档次高点的可以去MS超市,如果想要价格实惠的超市那就去Ice world或Morrison。
英国的风景不错
英国人挺喜欢草坪的,到处都能看到绿油油的草坪。山区和风或者湖区在英国都能找到。英国也有着一种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在英国除去那些少数并且历史悠久的资本家之外,想在英国赚大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达到一个中产阶级那是不难的。这么说吧,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英国的年薪大部分是在1.8万英镑左右起。等到中年收入达到30-40万元人民币年薪很正常。Tesco的CEO年薪是100万英镑。但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在英国屈指可数!

3. 生活在全盛时期的英国是怎样的体验?

横向比较,可能当时的英夷是最爽的,哪怕是工人阶级,也比其他国家的要过的好。狄更斯的小说里体现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要高于同期其他国家(说到这想到一个不相干的八卦,我母亲小时候看报纸上有个美国工人罢工的照片评论说西方工人阶级好可伶,我外公说人家至少是开着汽车,戴着手表,穿着皮鞋和呢子西装来 罢工的)。

但是纵向比较,还是生活在现在的英夷更好一些,先不说科技和物质条件的差异,光就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来说,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显然比现在差很多。
就阶级来说,底层就不说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权力,就是贵族也有很多限制:首先你不能从事任何经营事业,只能靠财产收益过活,任何挣钱活动都和贵族身份不相称,家业大还好,可以让罗斯柴尔德这种犹太家族帮自己打理产业,小贵族往往坐吃山空还不得不维持各种场面上的开销(因为工业革命的缘故,很多乡间地产其实是相对贬值的,这对大量中小贵族是致命的打击),最后破产是难免的,如果能外放做殖民地总督还能大捞一笔,但这些是小贵族无法染指的专利(当时殖民地总督很多都住在伦敦享乐而把殖民地管理事务丢给当地事务官和议会负责,每年收取来自殖民地的孝敬来作为在帝国政府和议会代理殖民地利益的报酬,所以是很赚钱的工作。但也变向滋生了殖民地自治的传统,在相对升平的北美尤其如此)。其次贵族的天然职业是打仗,只要有战争,贵族就要先上,来一次战争,很多家族的继承人就可能要换人,多来几次战争,有些家族搞不好就要绝嗣。偏偏那个时代的英夷又是武皇开边意未绝,苏丹、印度、南非、美洲,多少英夷贵族的子嗣丧命于此。

资本家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传统的缘故,早期资本家,尤其是金融资本家都是犹太人(中世纪禁止基督徒从事放贷等金融业务),虽然有钱,但是没地位。即使罗斯柴尔德这种封爵的上层犹太人,在正牌贵族面前还是矮人一头(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了避免开罪英国上层,在前期一直对犹太复国主义保持距离)。

从性别来说,女性就更可怜了,相比于中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权力大倒退,甚至没有独立的民事权力(除非父亲死了,自己又没嫁人),财政完全赖男人。女人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在经济上已经被杀死了。再名门望族家的千金,不过是金色囚笼里的华丽宠物。如果嫁了好老公自然幸福,否则这辈子就完了。

生活在全盛时期的英国是怎样的体验?

4. 真正的英国人怎样生活?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 

八、“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账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九、发达的网络 
如今,在英国共有300多家网络服务供应商,在全英范围内,网络用户达1,3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22%,这一比例大大高出其他欧洲主要国家。2003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因特网的年增长率为280%,丹麦为220%,法国为215%,荷兰为210%,德国和挪威为200%,西班牙为185%,瑞典为170%,芬兰160%,意大利145%。英国人常说,英国的经济已成为以网络为导向的网络经济。事实上,网络早已渗透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英国中学在线率为90%,小学在线率为68%。目前,在欧洲国家里中小企业在线率达53%,而英国中小企业的在线率却高达68%。如今,英国公司的网络连通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5. 英国生活环境怎么样?

英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平
  
  之前看到了有位仁兄写日本的真实生活,我参照了一下英国的,觉得日本和英国在很多社会体制和消费概念上是一样的,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英国人的真实水平。 本人工作了一年半,收入在同龄人中属于略高于英国平均水平。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有很多地方和之前那位仁兄描述的日本人真实生活一样,之前那位仁兄用了计件的办法来描述购买力和收入的关系:  
  月购买力即中国月工资/物价=1500元/7元=214件,日本30岁工人的月工资/物价=300000日元/100日元=3000件,日购买力中国 214件/30天=7件/天,日本3000件/30天=100件/天。反过来理解物价/工资比就是中国物价一天工资能买7件,日本一天工资可以买100 件。      
  
  对此很多人难以理解, 有人反驳说一碗拉面在日本要600日元,是中国物价的5-10倍。其实作者没有错,网友的拉面论也没有错,只是网友有一个概念没有搞清,那就是,在中国,最贵的是物品,最便宜的是人力,而在发达国家,最贵的是人力,最便宜的是物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如果去超市购买,价格将非常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便宜到等于或略高于大陆的消费水平。 那位在日仁兄说的百元店,英国也有一镑店,很多东西,比如六灌可乐一镑,十二个鸡蛋一镑,一大盒曲奇饼一镑,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到不是夸大。当然,这些一镑店都是档次比较差的东西,在超市里同样的物品会有明显档次的差别,比如一盒鸡蛋,最便宜的一镑十五个,最贵的可能是三镑六个。一镑店都是同类中最低端的,但是由于很多生活必须品在我看来没有必要买到很高端,所以一镑店还是我非常乐意去的地方。与之对应的是英国的人力资源非常昂贵,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服务业价格会提上一个档次,去餐馆和在家里自己做饭在消费上可能相差三到四倍,所以像在中国一样,在家吃怕麻烦不如去餐馆的说法在英国是不成立的,当然,去KFC或者一些印巴的kebab快餐店除外。 很可悲的是,中国人的人力便宜不仅体现在国内,在英国也一样。 同样的宅急送,PIZZA HUT全伦敦都有点,到我家应该不超过10分钟,是15镑以上起送, 我知道的一家中餐馆离我那里车程是25分钟,十镑钱以上起送。 一个雨天我点了十二镑钱的菜,过了一个半小时门铃响起,一个十八九岁的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头发湿漉漉的站在门口,我很过意不去,因为我知道如果来回车程快一个小时却只送12镑左右的东西的话,那他一个小时挣的钱应该不超过3镑,我知道英国的法定最低工资是5.5镑,但是中国城里的最低工资有开到两镑的。
  我觉得那位日本仁兄对日本社会结构经济体系构成了解非常透彻,在下很佩服,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只能尽力为之,在这里模仿那位仁兄的构文逻辑了。 
  
  
  1, 收入和购买力。 
  
  收入: 英国普通人毕业后的收入为2万镑,逐年递增,在三十岁左右达到3万镑,在四十岁达到4万镑, 这是属于平均税后水平,低于这个的应该算是比较不如意的,高于这个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 月购买力按照三十岁的3万镑计算 英国月工资/物价 = 2500镑/2500件, 英国人的日购买力应该是 2500/30,大于83件, 个人觉得在英国一镑的用途还是要略大于100日元,所以日英两地的生活水平应该比较接近,日本略高。 这个应该可以理解,日本的人均GDP本就略高于英国。 由于饮食习惯的问题,英国和日本在有些食物的价格上应该有区别,比如英国的牛奶,鸡蛋,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牛肉,羊肉,果汁等就相对便宜,但是鱼类,新鲜叶类蔬菜,猪肉相对比较贵。 一般来说周末开车去附近24小时的大型超市买两个礼拜的东西塞满冰箱。 如果不去餐馆也不出去社交的话,我和女友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200-300镑,这笔钱已经足够吃自己想吃的喝自己想喝的。 如果去一般的餐馆的话平均每个人消费是15-20镑。 
  
  2, 住宿
  伦敦的住房比其他城市贵30%-40%, 伦敦又从里到外划成六个区,你可以把伦敦想成六个同心圆,从内到外六个圆圈价格也是从高到低。 英国人在有第一份工作的一到两年内都会租房住,一般来说一个地段不错的现代高档公寓区离地铁站比较近的二区或三区的两卧一厅租金在1000镑一个月, 如果在市中心一区的话价格可能达到1500-2000。 而如果在三区以外的话一个三房带花园的房子可能一个月是800镑,所以找一个三区以外离火车站近的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英国人的购房大都通过分期付款,凑够首期直接去银行谈分期付款。 三区一个不错的三房两厅带花园车库的房子大概是30W镑左右,那样首付3W镑,以后每月付500镑付20年,这点和日本的情况应该很像。 二线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房价低大概20%-30%, 三线城市房价低50%-70%不等, 有一次去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叫做grimsby的海边小镇玩,看到那边的海景房子一套是8W镑,看的我心很痒。 
  
  3,话费
  这个我想单独拿出来提一下是因为我也曾经是深受电信剥削的苦难者,一直觉得用手机聊电话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每有电话打来还要看一下区号计算下是来自多少公里以外的电话。在英国签了手机后终于明白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发短信。 这边的手机通常是签合同,一个18个月的合同,每个月交付30镑钱,运营商送你一部价值300镑的手机,每个月有1000分钟话费和500条短信,并且分钟数是单向计算,接听电话收钱这种谬论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30×18-300,这样算来其实18个月的花费总共是240镑,那每个月花费是13镑左右。 我想了下大学期间我的手机话费应该是每个月100元左右,算下两地的收入差,再想一下那个短信机真的是恨电信恨的牙痒痒。 
  
  
  4, 税收
  
  英国的税收很高,正式工作的话1500-35000镑的收入者需要交付20%的个人所得税,另外还有11%的每年的医疗保险费用。收入高于35000的部分将支付40%的税收,也就是说一个年工资是四万镑的英国人,一年交的个人所得税是35000×20%+5000×40%=9000镑。 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 英国实行的是真正的高收入高贡献政策。 英国的税收被大量用于医疗和教育,本国国民教育成本极低, 医疗是全民免费,其实其覆盖面不止全民,是所有合法在英国居住的居民,包括留学生。 这种制度保证了再穷的人也享受最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不管你是否有份正式工作都可以去医院排队享受医生的免费诊断,医生会给你药房,你拿着药房既可以问医院购买,也可以自己去药材店购买,把医院从一个卖药的角色转化成一个诊断的角色,这是把医生和钱分开的一个关键措施,只有把这些关键部门的利益外壳剥离才是能解决很多我们今天诟病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每年那么多过来考察的官员对这些措施视而不见。 
  
  以上是对英国人生活的一些方面的介绍, 希望大家结合那篇日本人的真实生活对国外的生活水平有个大概了解

英国生活环境怎么样?

6. 在英国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伦敦的一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回国都快三年了,但是那一年给心灵的冲击却还是持久难忘的。

回想起自己独自到伦敦求学的第一天,下了飞机,手机插上同学在国内传递给我的信誓旦旦型免费SIM卡,却找不到半点信号。自己在取款机里买了一张SIM卡却发现跟卡槽匹配不上。于是乎只能靠着惊人的wifi嗅觉找到了免费的学校网络,用自己的学生账户登了上去。顿时感觉学费没白交! 各种根据聊天记录找地址找房子便不提。

第二天


或许是种族歧视的春风飘满地,或者真的是皂滑弄人。上学的第二天我的导师就要我去他家找他开车去兜风,于是乎我就早早地摸索上了轻轨,坐Black line去找我导师,因为他住得比较偏僻,所以轻轨越开人越少,车上刚好剩下了我跟一个黑哥哥,周围两节车厢竟然一个人都没有。于是我用我犀利的眼神友好地打量了一下黑哥哥,黑哥哥也转动着漂着白沫的眼珠子看了我一眼。估计是回光返照的缘故,黑哥哥一下子凑了过来,坐在我的身边,然后没好气地开始说垃圾话,飙脏话,幸好我当时听力还没缓和过来,所以很多关于人体生理的词汇是难以理解的。黑哥哥也就自顾自地说了一通,我啥都没说,装四处看风景。黑哥哥突然觉得自己这样很傻,占不了什么优势,于是开始改变词风,以四级听力的速度向我展开进攻.
"Say you are a bitch!"
虽然我的听力不是很好,但是这句话我真是听懂了。但是我需要装做镇定,还是要装做没听懂。于是我使出了在国内我们研讨好的句子来告诉他老子不会英文,别来惹我。我说,
I am no say England!
这下子黑哥哥一下子慌了,怎么办,这辈子没遇到英文连不成串就敢自己搭火车到处跑的人...但是这位成功黑哥哥的奥秘就在于坚持,他一直在我旁边bb这句话,还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让我说"you are a bitch"。或许是黑哥哥的不断坚持感动了我,我只能遵从他的教导,说出了, 
You are a bitch!
黑哥哥一下子疯了,但这时候我到站了,于是我站起来缓缓地走出门,黑哥哥冲了上来,虽然不动手,但是嘴上仍然bb着"say you are a bitch",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这时候,保安感觉不对走了过来,还有几个美丽动人人的白人少妇,都过来帮着我,黑哥哥见势不妙,夺路而逃。

几个友好的英国大妈、大姐,围着我说,不用怕,我们保护你。

7. 在英国生活如何呢?

我三四十岁的时候在英国当过几年大学讲师。我花了我的其他几年的地方可能是有趣的比较,即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中国,印度和瑞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会这样描述在英国的生活,但我可以从一开始就承认,我疯狂地爱着英国,并将永远开心地待在那里:这是一个稳定的国家,强烈地保留传统,不会忘记根据社会变化而更新。而后者,往往比某些人更积极主动,导致了一种奇怪的、过时的与幻想的并存。




所以你会看到戴着粉假发的绅士说:“听,听!在高层,同时使用多维深度数据决策树建模来支持他们的提议,喜爱的车辆,比如古老的路虎卫士,每年都用新技术更新,或者是小伙子们穿着海盗服,在用手机付费的酒吧里喝啤酒。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创造的所有漂亮的东西都将永远活在英国,而许多漂亮的东西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消失了,但在英国却永远得到认可和垂涎。



Tunderdog总是受到宠爱的保护,新成员总是有资格进入,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冲锋队,每个人都鄙视他们,认为他们是帝国的愚蠢追随者,直到他们不知怎的成为了自己心爱的群体。即使这个特定的例子可能不是英国的,它也很好地说明了那里的动态。我也觉得自己在那里受到了欢迎。一生中,无论我搬到哪里,我都是“陌生人”、“怪人”、“怪人”。




在英国,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了被一个团体欢迎并有机会“试一试”的感觉。我将永远感激英国给予我的一切。它让我,我感到感激,并与英国联系至今。如果我现在不在瑞典,我肯定会在英国,我的另一个灵魂家园。那么,真正生活在英国是什么感觉呢?你是在北海的一个岛上,同时被轻快的北大西洋风和温和的洋流吹过。适应高湿度和冷风。你会在任何时候都感到不舒服,并且在同一天既出汗又感冒。这是维京气候,不过你会习惯的。
在好的方面,天气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一切都是绿色的,你几乎不会看到雪或冰。这是一个小地方,人口稠密,人口的多样性令人难以置信,既有老的,也有最近的。在英国,人们有着复杂的背景,没有人是一样的,古老的传统和身份到处发挥作用,这是一种标准的期望。在英国,如果你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打开某种文化x射线,你会发现其多样性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理解的。在整个世界上将会有各种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们混合的结果;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这个有趣小岛世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这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罗登贝里(Gene Roddenberry)那样。英国是进取号星舰。你将住在狭窄的房间里,因为在英国,空间是昂贵的,但它也将充满个性,舒适。那里到处都有很棒的中央供暖系统,通常都是超功率的,让每个人都感到闷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级双层玻璃隔绝了噪音和寒冷,使英国的家庭成为潮湿的小宫殿,你可以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你的时间。
对我来说,英国的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不管我住在哪里,我都会像住在英国一样生活。这很有道理,而且对你的灵魂有好处。只要准备好与英国业主无处不在的头号敌人霉菌和凝结物作斗争就行了。礼仪在英国是传奇。

如果你看过电影,你就会熟悉他们说话和举止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从狂野的醉酒到原始的优雅,它们都适合一天。但一切建立的标准支柱是自嘲式幽默和道歉,在我看来,这可以简单地转化为“表示尊重”。如果你能随时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完美地融入其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但原因通常是酒精,在我看来,酒精是英国社会的第三大支柱。
在英国,每一天都是饮酒日,无时无刻不在,饮酒深深地渗透着人们的心态和社会。道德标准很高。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图像,什么是“坏人”的样子,你将永远处于雷达监视下,显示出感染的迹象。但只要你坚持“试一试”,给每个人机会,道歉,支持弱者,从不抱怨,并始终保持机智,你就会是一个好小伙子
.

在英国生活如何呢?

8. 在英国生活如何?

我三四十岁的时候在英国当过几年大学讲师。我花了我的其他几年的地方可能是有趣的比较,即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中国,印度和瑞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会这样描述在英国的生活,但我可以从一开始就承认,我疯狂地爱着英国,并将永远开心地待在那里:这是一个稳定的国家,强烈地保留传统,不会忘记根据社会变化而更新。而后者,往往比某些人更积极主动,导致了一种奇怪的、过时的与幻想的并存。

在英国,如果你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打开某种文化x射线,你会发现其多样性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理解的。在整个世界上将会有各种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们混合的结果;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这个有趣小岛世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罗登贝里(Gene Roddenberry)那样。英国是进取号星舰。你将住在狭窄的房间里,因为在英国,空间是昂贵的,但它也将充满个性,舒适。那里到处都有很棒的中央供暖系统,通常都是超功率的,让每个人都感到闷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级双层玻璃隔绝了噪音和寒冷,使英国的家庭成为潮湿的小宫殿,你可以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你的时间。对我来说,英国的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不管我住在哪里,我都会像住在英国一样生活。这很有道理,而且对你的灵魂有好处。只要准备好与英国业主无处不在的头号敌人霉菌和凝结物作斗争就行了。礼仪在英国是传奇。

在英国,如果你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打开某种文化x射线,你会发现其多样性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理解的。在整个世界上将会有各种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们混合的结果;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这个有趣小岛世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罗登贝里(Gene Roddenberry)那样。英国是进取号星舰。你将住在狭窄的房间里,因为在英国,空间是昂贵的,但它也将充满个性,舒适。那里到处都有很棒的中央供暖系统,通常都是超功率的,让每个人都感到闷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级双层玻璃隔绝了噪音和寒冷,使英国的家庭成为潮湿的小宫殿,你可以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你的时间。对我来说,英国的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不管我住在哪里,我都会像住在英国一样生活。这很有道理,而且对你的灵魂有好处。只要准备好与英国业主无处不在的头号敌人霉菌和凝结物作斗争就行了。礼仪在英国是传奇。

在英国,如果你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打开某种文化x射线,你会发现其多样性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理解的。在整个世界上将会有各种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们混合的结果;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这个有趣小岛世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罗登贝里(Gene Roddenberry)那样。英国是进取号星舰。你将住在狭窄的房间里,因为在英国,空间是昂贵的,但它也将充满个性,舒适。那里到处都有很棒的中央供暖系统,通常都是超功率的,让每个人都感到闷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级双层玻璃隔绝了噪音和寒冷,使英国的家庭成为潮湿的小宫殿,你可以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你的时间。对我来说,英国的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不管我住在哪里,我都会像住在英国一样生活。这很有道理,而且对你的灵魂有好处。只要准备好与英国业主无处不在的头号敌人霉菌和凝结物作斗争就行了。礼仪在英国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