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的重要影响

2024-05-14

1. 上海光源的重要影响

2009年3月16日,中控室监控加速器工作“上海光源”光源能量位居世界第四,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上海光源”具有建设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的能力,可同时提供从远红外线、紫外线,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高亮度光束,每年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每天可容纳几百名科研人员,在各自的实验站上,使用同步辐射光进行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科学家利用上海光源装置,可破解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揭示蛋白质空间结构,为正在到来的“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创造优良条件,使中国生命科学迅速进入结构分子生物学的世界前列,并从“源头”上促进中国医学、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利用上海光源的X光显微成像和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直接获取亚细胞结构图像,给中国科学家提供全新的生命动态视野,这可能成为21世纪初中国生命科学的光辉里程碑。用上海光源中的高亮度X射线光束,可揭示材料中原子的精确构造,以便设计出更多丰富人们生活的新颖材料。用上海光源中的双色减影心血管造影技术,可为心血管疾患作快速清晰的早期诊断。利用上海光源中的X射线深度刻蚀光刻技术, 可制造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型马达、微型齿轮、微型传感器、微型泵阀,以及微型医用器件等。上海光源装置建成后,还将直接带动中国电子工业、精密机械加工业、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高稳定建筑技术,以及其它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

上海光源的重要影响

2. 上海光源的光源简介

上海光源,即SSRF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我国跨世纪最大的科学工程,投资逾12亿人民币,2004年12月开工,坐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的实验平台,上海光源由全能量注入器(包括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周长180米的全能量增强器和注入/引出系统)、电子储存环(周长432米,能量3.5GeV)、光束线和实验站组成。在这个硕大的圆形装置中,全能量注入器提供电子束并使其加速到所需能量,无数电子束以接近光的速度在闭合环形的真空电子储存环中运行,并在拐弯时放出同步辐射光。电子储存环是同步辐射光源的主体与核心,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同步辐射光源性能的优劣。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在空间位置上高度稳定的同步辐射光,电子束轨道的稳定需要被控制在微米量级。光束线沿着电子储存环的外侧分布,它起着用户实验站与电子储存环之间的桥梁作用。也就是说这道“光闸”将从电子储存环引出的同步辐射光束“条分缕析”出从远红外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同步射光,并按用户要求进行准直、聚焦等再加工,然后输送到用户实验站。在实验站,同步辐射光被“照射”到各种各样的实验样品上,同时科学仪器记录下实验样品的各种反应信息或变化,经处理后变成一系列反映自然奥秘的曲线或图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仅可以利用强大光速快速测定蛋白质三维晶体结构,还能完成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精雕细刻”。从2004年12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到2009年4月完成调试后向用户开放,这台投资超过12亿人民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能量仅次于世界上仅有的3台高能光源2010年1月19日下午在上海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中国这一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历经十年立项和五十二个月紧张建设,已全面、优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即将正式对中外各学科领域的科研用户开放。

3. 上海光源的上海光源

 “超级显微镜群”支撑科研开发“普通的X光就能清晰拍摄出人体的组织和器官,而上海光源释放的光,亮度是普通X光的一千亿倍。通俗说来,上海光源相当于一个超级显微镜集群,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看清病毒的结构、材料的微观构造和特性。”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赵振堂介绍,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为我国材料、生命、环境、医药、物理、化学、地质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截至2015年12月,上海光源首批7条线站共开机提供182123小时用户实验机时,支持课题近7000个。来自365家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公司的1938个研究组的12674名用户在这里开展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透露,上海光源中心正在加紧筹备上海光源线站(二期)工程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与用户装置。“如果说第三代同步辐射光能为科学家拍摄‘分子照片’,那么属于‘第四代先进光源’的X射线自由激光能够对生物活体细胞展开三维全息成像和显微成像,进入拍摄‘分子电影’的时代,以更高的世界级水准推动上海乃至国内各领域科学家向自主创新进军。” 蛋白质中心,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在中国,每年有上百万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给家庭以及儿童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在发布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久前,利用蛋白质中心的冷冻电镜设施,蛋白质中心的丛尧研究员与巴斯德所的黄忠研究员合作,成功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抗体的作用原理。相信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能研发出手足口病特异性药物,儿童将不再受手足口病困扰。”几天前,蛋白质中心的许琛琦研究员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发现了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新方法,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雷鸣介绍,蛋白质中心是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以前一个科学家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认识一个蛋白质。但是在蛋白质中心,借助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最短仅需2分30秒就能认识一个蛋白质。”今年1月,利用蛋白质中心设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团队进一步解读了埃博拉病毒的入侵机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阻断埃博拉病毒入侵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细胞》上发表论文。2015年7月28日,蛋白质中心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亮剑出鞘,将不断推动我国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量子卓越中心,微观粒子使信息传输更安全提到“量子”,很多专业外的人“雾里看花”。量子卓越中心院长潘建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光就是由大量光量子组成。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光量子的特征,通过对这些光量子的精确操作,就能进行信息的编码、存储、传输和操作。量子通信将比传统通信方式更安全,是对信息处理的革命性突破。”

上海光源的上海光源

4. 上海光源的国际地位

“上海光源”高性能电子储存环旁的部分实验站SSRF能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SPring-8、美国APS、欧洲ESRF),性能超过同能区现有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世界上正在建造或设计中的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光源建造规模符合中国国情,投资适中,在宽广的光子能区具有好的性能价格比。光子能量范围优化在0.1-40keV。在5-20keV的硬X射线区,其耀度可接近大而昂贵的6-8GeV的第三代光源。在1-5keV能谱范围内的耀度居世界最高之列;SSRF将在亚洲地区与日本SPring-8 (8GeV)、韩国PLS (2.5GeV)、中国台湾TLS (1.5GeV)和印度Indus-II (2.5GeV) 等高低能量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一起形成可以与美国和欧洲比拟的能量和性能分布合理的光源群,成为面向世界的同步辐射实验平台。科学寿命大于30年。 1)上海光源的建设目标上海光源上海光源属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其电子束能量为3.5GeV,仅次于日本的SPring-8 (8GeV)、美国的APS(7GeV)和欧洲共同体的ESRF(6GeV),居世界第四。上海光源包括一台10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从100MeV加速到3.5GeV全能量的增强器和一台3.5GeV的高性能电子储存环,以及首批建成的7+1条光束线站。上海光源储存环平均流强300mA,最小发射度4纳米弧度,束流寿命大于10小时。配以先进的插入件后,可在用户需求最集中的光子能区(0.1-40keV)产生高通量、高耀度的同步辐射光,光子亮度大于1019。储存环共有40块弯转二极磁铁、16个6.5米的标准直线节和4个12米的超长直线节,具有安装26条插入件光束线、36条弯铁光束线和若干条红外光束线等共60多条光束线的能力,它可同时为近百个实验站供光。首批建造的5条基于插入件的光束线站,分别是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XAFS线站、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线站、软X射线扫描显微线站;2条基于弯转磁铁的光束线站分别是高分辨衍射线站和X射线散射线站。此外,还将建造一个基于软X射线光束线的X射线干涉光刻分支线站。2)上海光源的技术难度上海光源是极其复杂的大科学工程,包含有众多系统,它们分别涉及超导高频及低温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度数字化电源技术、高性能磁铁及机械准直技术、高性能束流诊断技术、先进控制技术,以及先进光束线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部件研制及系统集成难度极高;特别是须在保证各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很低的故障率,以实现提供十几到几十小时的稳定束流、年运行5000小时以上供光时间的预定目标。高耀度要求储存环具有小发射度。上海光源的水平发射度仅约4纳米弧度,光源点水平束斑尺寸约150微米、垂直束斑尺寸仅约10微米。然而,低发射度要求储存环的动力学孔径只能很小,也带来了光束的各种不稳定性、束流寿命短等难题。可见,如何优化光源的动力学性能以提高束流寿命,是一大难题。为保持束流稳定,其轨道的垂直稳定度须控制在1微米以内,如何实现这指标是建造上海光源的一大难点。严格控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储存环隧道和实验大厅地板的扭曲和变形,严格限定储存环隧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和光源设备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监测和控制各种振动源,优化装置的机械结构,采用振动的隔离和阻尼措施,提高电源稳定度和降低纹波,并应用轨道反馈手段等,使光源稳定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时间表建筑安装工程: 2004年12月-2006年9月设备加工与制造: 2005年3月-2007年11月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2005年7月-2008年3月调束与试运行: 2008年4月-2009年4月 上海光源用途:透视同步辐射为许多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最先进又不可替代的工具。利用同步辐射实验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之众多,应用的领域之广泛,是其它大科学装置无法比拟的。生命科学和医药学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同步辐射光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领域。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方法是当前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最有力手段,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物过程的利器。英国科学家J. Walker和美国科学家R. Mackinnon籍助同步辐射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先后荣获1997年度和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病毒以及病毒与人体内发生作用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对于弄清病毒的致病机理与过程至关重要,利用这些结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设计、合成与筛选,可以大大加快新药物研制的进程。利用这种方法,国外已成功研制出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对于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2003年中国出现SARS疫情后不久,中国科学家就利用同步辐射光成功测定了SARS病毒主蛋白酶的结构,为研制抵御SARS病毒的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在医学诊断方面,同步辐射光也展示出了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心血管疾患常导致突发性死亡,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的造影技术可以实现安全、高清晰的心血管成像,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安全、快速的诊断方法。在肿瘤诊断方面,利用同步辐射光的高分辨特点,可以发现很小的肿瘤,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材料科学是支撑高技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未来的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发明,例如半导体、高分子聚合物、合金、陶瓷、超导材料、复合材料、金属玻璃以及纳米材料等,这些具有异乎寻常性能的新型材料将在计算机、信息、通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微机电和能源等新兴产业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上海光源所产生的高亮度同步辐射光束,可以揭示材料中原子的精确构造和得到有价值的电磁结构参数等信息,它们既是理解材料性能的钥匙,也隐含着发明新颖材料的原理来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脆弱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地球变暖和自然灾害等,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地球和环境科学面临的许多挑战正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分子环境科学以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技术作为主要分析手段,能在分子水平上描述环境污染物的形态,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复杂化学过程,从而评估污染风险和确定污染治理方案。而基于分子环境科学所建立起来的受环境污染植物的修复技术,以其自然、生态、绿色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欢迎,可望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地球科学研究方面,利用高亮度同步辐射X射线作为微探针,将能够深入地了解地壳深处和地幔中矿物的演变和转化,对于矿床地质、矿物、岩石、探矿以及地球化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一种高智能度、高集成度的系统。科学家预言,20年后MEMS产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相当于今天微电子技术所产生的。在微细加工技术中,利用同步辐射X光深度光刻技术,已经研制出微型传感器、微型光电部件、微型马达、微型齿轮、微电子开关和微型喷嘴等,同步辐射光将在MEMS制造技术开发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科学界预计,对线度在几十纳米及以下的集成电路,同步辐射光刻技术将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光刻手段。在石化及化学工业中,催化剂起着核心作用,对产出有重要影响。利用同步辐射光可以研究催化机理和催化剂的特性,这有助于研究发明新型催化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的效率和产出。在高分子材料改性和开发研究方面,同步辐射光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移动通讯和便携式电脑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对质轻、价低、续航时间长的可充电电池的需求激增,各国的制造商正在为掌握新的电化学反应以开发高性能的电池而陈兵鏖战,而同步辐射光正是他们手中的新式武器。在许多其它产业研发与检测方面,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硅晶片中的痕量杂质探测分析、飞机发动机和航天器的疲劳测试、纸浆无氯漂白工艺改进、化妆品效果分析乃至新口味凝胶食品的开发等,同步辐射光都将大显其非凡身手。

5. 上海光源的首获成功

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的真空波荡器辐射光谱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光束线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线站中,第一条进行调试的真空波荡器光束线站。2009年2月6日下午,科研人员完成了调束前准备工作,晚18:00开始正式调束,随即在光束线荧光靶和丝扫描探测器上分别观测到波荡器辐射光斑和光电流,21:30分在实验站铍窗出口处的电离室上探测到波荡器辐射的5.4 keV单色光(3次谐波),并扫描获得该能量下单色器摇摆曲线,实现了首轮调束目标。随后,科研人员连续奋战,测量了波荡器光源3-11次谐波辐射光谱,完成Cu的近边吸收谱的测量和单色器能量标定,测量了微量元素标准样品SRM610(500ppm)和SRM614(1ppm)的荧光谱。BL15U1线站使用的真空波荡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行设计和研制,是国内第一台真空波荡器。真空波荡器是决定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能否产生可与高能光源相比的硬X射线的重大关键设备,其结构复杂、工艺难度高,是集高精度磁体技术、超高真空技术、精密机械传动和控制技术等多项高技术于一体的光源设备。BL15U1线站使用的这台波荡器共80个磁周期,周期长度25mm,采用混合型磁体结构,最小工作磁间隙7mm,最大峰值磁场强度0.95T;波荡器为真空型结构,全部磁体和支撑梁处于超高真空环境中;机械传动采用磁列锥度可调、双电机驱动方案,通过控制系统操作实现上下磁列平行模式和锥度模式运行。上海光源首批线站使用的两台真空波荡器原计划整机从美国公司进口,由于该公司制造工期严重延误,为确保进度,上海光源工程经理部于2008年3月决定紧急启动自主研制两台真空波荡器的工作。工程经理部从各相关系统抽调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组,集中力量研制,经过设备调研、方案设计、工程设计与评审、非标设备制造和标准设备采购、设备总装和调试,仅用1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内首台真空波荡器的研制,为最后工程节点的可控提供了保证。2009年1月28日,这台真空波荡器完成磁场、真空、机械与控制等性能测试,顺利安装到储存环上;2月3日完成现场准直、真空安装调试、电气安装和联合调试,2月4日调试出光。根据实测的辐射光谱进行优化后,光束线末端的探测器上已观察到波荡器高强度的11次高次谐波辐射,从实测强度归算出的波荡器相位误差约在4度的水平,达到预期目标。 BL15U1线站获得的Cu的近边吸收谱同步辐射是由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其本质与中国日常接触的可见光和X光一样,都是电磁辐射。由于这种辐射是1947年在同步加速器上被发现的,因而被命名为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由于同步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极大地阻碍了高能加速器能量的提高,因此在早期同步辐射被作为高能物理极力要排除的因素。后来,人们发现同步辐射具有常规光源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如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宽的频谱范围、高光谱耀度和高光子通量等。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逐步开展了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其卓越的性能为人们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在几乎所有的高能电子加速器上都建造了同步辐射线站,以及各种应用同步辐射光的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自1947年代诞生以来,已有近60年的历史,随着应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同步辐射光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经历了三代的快速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寄生于高能物理实验专用的高能对撞机的兼用机,如北京光源(BSR)就是寄生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典型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基于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的专用机,如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HLS);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基于性能更高的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的专用机,如上海光源(SSRF)。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7台,第二代有23台,第三代有13台(包括中国台湾及韩国的各1台),正在建造和设计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2台。预计到2010年前后,每天将有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使用这些同步辐射光源,从事前沿学科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作为发光光源的电子束斑尺寸或电子发射度的迥异。例如第二代的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150纳米弧度,而第三代的上海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4纳米弧度,二者相差近40倍,结果得到的光亮度差1600倍,近三个量级!另一显著差别是可使用的插入件的数量悬殊,第二代光源仅能安装几个插入件,而第三代光源可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插入件。由于插入件产生的光较之弯转磁铁产生的光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性能,可见插入件数量的多寡可直观地表征光源的性能的优劣。 :首批光束线站的科学目标先进,能够满足中国多个学科领域对同步辐射应用的迫切需要,并至少具有30年科学寿命。

上海光源的首获成功

6. 上海光源的介绍

上海光源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英文简写为SSRF,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投资逾12亿人民币,2004年12月25日开工,坐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2010年1月20日)规模最大的科学装置。这个科学装置建成后,将对推动中国多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产生重大作用。上海光源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出资建设,占地约300亩,2009年建成投入应用。

7. 印象中的上海光源

亲您好[开心]很高兴为您解答;上海光源(英语: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缩写为SSRF)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包括三大加速器,分别是一台15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能量从150MeV提升到3.5GeV的全能量增强器和一台周长432米的3.5GeV高性能电子储存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建造。上海光源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工程于2004年12月25日动工,于2009年4月完成调试并向用户开放。[鲜花]【摘要】
印象中的上海光源【提问】
亲您好[开心]很高兴为您解答;上海光源(英语: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缩写为SSRF)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包括三大加速器,分别是一台15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能量从150MeV提升到3.5GeV的全能量增强器和一台周长432米的3.5GeV高性能电子储存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建造。上海光源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工程于2004年12月25日动工,于2009年4月完成调试并向用户开放。[鲜花]【回答】
以下是为你拓展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上海光源是极其复杂的大科学工程,包含有众多系统,它们分别涉及超导高频及低温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度数字化电源技术、高性能磁铁及机械准直技术、高性能束流诊断技术、先进控制技术,以及先进光束线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部件研制及系统集成难度极高;特别是须在保证各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很低的故障率,以实现提供十几到几十小时的稳定束流、年运行5000小时以上供光时间的预定目。【回答】

印象中的上海光源

8. 上海光源的大事记

2004年12月25日,举行上海光源工程开工典礼,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10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5条光束线站和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调整方案通过评审论证。2007年4月16日,增强器正式开始隧道安装。2007年5月15日,直线加速器启动调束,当日实现电子束出束。2007年6月11日,储存环设备总体安装正式启动。2007年6月28日,直线加速器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2007年11月30日,首批全部7条光束线站前端区设备安装完成。2007年12月24日 在开工三周年之际,上海光源出光。2008年5月12日,第一条光束线站——小角散射线站首轮调试成功,将聚焦的同步辐射单色光引到实验站样品处。2008年12月27日,第一条波荡器光束线站——软X射线谱学显微线站首轮调试成功。2009年1月28日,第一台真空波荡器自主研制成功,在储存环上安装就位。2009年2月6日,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首轮调试成功。2009年3月7日,首批建设的最后一条光束线站——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首轮调试成功。2009年4月中下旬,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和储存环、首批7条光束线站通过工程科技委组织的专家测试。2009年4月26-27日,上海光源工程建设国际评估会举行。2009年4月29日,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举行竣工典礼,上海光源工程按期建成,总工期52个月。同时,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正式揭牌。2009年5月6日,上海光源正式对国内用户开放试运行。2009年7月16日,上海光源完成对用户的首轮开放,期间安排用户实验时间39天。2009年10月22-27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验收工艺测试。2009年12月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工艺鉴定验收。2010年1月18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中科院和上海市组织的预验收。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工程通过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