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2024-05-13

1.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各部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确立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出取向。实施绩效考核,可以对部门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效率意识,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政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途径,突出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对财政支出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也成为部门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规模逐步增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想在财政资金管理上规范化,则更加需要注意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性。
  (三)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完善各部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加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在对部门财政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效能性监督,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当前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达成共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财政管理侧重在资金量的分配上,现时的部门预算也只是将预算分配进一步细化形成支出刚性,同时,对支出绩效不够重视。
  (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绩效考核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将极大地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三)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
  三、对加强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随着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在现实上具有了可行性。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协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管理改革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新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不断完善。
因此必须抓好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想统一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来,统一到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来。首先,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介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增加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关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自觉地接受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从而使“花钱讲效”的概念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要注重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对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绩效考核由单位被动应付到单位主动要求实施的转变,营造出财政认真组织、单位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绩效考核手段,为资金支出绩效考核奠定法制基础。
  (三)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2.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各部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确立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出取向。实施绩效考核,可以对部门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效率意识,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政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途径,突出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对财政支出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也成为部门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规模逐步增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想在财政资金管理上规范化,则更加需要注意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性。
  (三)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完善各部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加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在对部门财政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效能性监督,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当前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达成共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财政管理侧重在资金量的分配上,现时的部门预算也只是将预算分配进一步细化形成支出刚性,同时,对支出绩效不够重视。
  (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绩效考核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将极大地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三)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
  三、对加强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随着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在现实上具有了可行性。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协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管理改革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新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不断完善。
因此必须抓好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想统一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来,统一到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来。首先,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介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增加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关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自觉地接受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从而使“花钱讲效”的概念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要注重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对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绩效考核由单位被动应付到单位主动要求实施的转变,营造出财政认真组织、单位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绩效考核手段,为资金支出绩效考核奠定法制基础。
  (三)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3.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一)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各部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确立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的财政支出取向。实施绩效考核,可以对部门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效率意识,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政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途径,突出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对财政支出的约束。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也成为部门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资金规模逐步增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想在财政资金管理上规范化,则更加需要注意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性。
  (三)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完善各部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加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在对部门财政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政资金的效能性监督,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当前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达成共识。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财政管理侧重在资金量的分配上,现时的部门预算也只是将预算分配进一步细化形成支出刚性,同时,对支出绩效不够重视。
  (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绩效考核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将极大地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三)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
  三、对加强财政资金实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随着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在现实上具有了可行性。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协力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管理改革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新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不断完善。
因此必须抓好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想统一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来,统一到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来。首先,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介绍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增加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关注,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自觉地接受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从而使“花钱讲效”的概念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要注重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对财政资金绩效考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实现绩效考核由单位被动应付到单位主动要求实施的转变,营造出财政认真组织、单位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法制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制定财政支出考核规章和制度,明确考核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并界定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绩效目标的设定作出较为具体、详尽的要求。制定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强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感,实现资金支出考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增强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绩效考核手段,为资金支出绩效考核奠定法制基础。
  (三)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围绕注重实效、加强应用、完善体系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适合的绩效考核指标库。构建符合财政支出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的作用,强化群众监督。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4. 如何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可以使决策层进一步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而且通过以项目为对象的绩效评价,达到对项目实施单位、主管单位的绩效评价,以促进各相关单位选择好项目、管理好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前期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三个要素,一是绩效评价指标及释义;二是评价指标权重或百分值;三是评价指标得分的评分标准。指标体系制定的难点在于:一是财政支出项目类型繁多,既有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支出,也有建设和购置类支出、政策研究类和管理类支出,不同项目有很大差异,很难找到一套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项目;二是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取向,权重如何设置,为什么这个指标的权重高于那个指标。虽然在经济数学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但实际工作是复杂繁复的,N阶行列式往往也难以反映管理者对指标的价值判断。经过实际工作探索,针对这两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指标制定中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设置:一是国家和地方有关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政策;二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决策和管理的需求;三是项目的特点。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供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框架,对于3个一级指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直接使用,对于二、三级指标,根据工作实际,选用通用指标,设计符合项目特点的个性化指标。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应科学客观、重点突出、操作方便,同时要与相关业务处、预算单位多沟通交流,吸纳多方好的建议。对于指标权重的设置,可以采用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实施单位、评价人员四方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四方意见,拟定指标初步权重,再发给四方征求意见;综合反馈意见,给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和百分值。这样的做法,一是群体决策、集思广益,避免受某些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形成统一的权重分配方案;二是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有效,容易形成共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评价信息的收集评价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申报、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完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经济、社会信息。评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直接关系着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个有效的评价手段——《项目信息调查表》。《项目信息调查表》包含项目单位信息和项目信息,以及信息来源与依据。调查表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认真分析计算评价指标的得分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逐项在调查表中列出。评价人员在分析项目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调查表,并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交流、逐项确认。然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要求和《项目信息调查表》所填项目实际情况,逐个指标分析绩效得分,最终得出项目绩效总得分。《项目信息调查表》的应用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让评价人员明确需要收集哪些项目信息;二是让被评价单位明确评价人员收集了哪些评价信息;三是调查表经双方确认,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真实;四是提高了现场评价的工作时效。报告撰写阶段的重点在报告主要内容的把握绩效评价报告核心在于报告应该结论有数字、得分有依据、原因有分析、问题有建议。绩效评价在强调定量评价后,有很多评价报告只注重罗列数字,对数字的分析评价不够,造成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不高。(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5. 如何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

我国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如何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