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历史

2024-05-16

1. 漯河历史

漯河位于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
	漯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骨笛至今还可以吹奏出优美的旋律;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在这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箤,引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现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全市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漯河历史

2. 漯河的历史

 商周时期,漯河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时,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
  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1927年,国民 *** 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
  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
  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
  1947年12月19日,由人民 *** 第三野战军陈赓兵团四纵队攻占。
  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 *** 。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
  1986年1月,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
  
   扩展资料: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
  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
  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
  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

3. 漯河的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世界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发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 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这里的化身台授徒讲学。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和“字圣”。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也屹立于此;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也依然挺立。 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也发生在这片土地。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秦汉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漯河的历史沿革

4. 漯水的历史

古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其故道自河南武涉县妥支行今黄河之北,经河北至山东,改行今黄河之南,东注于海,《书禹贡》浮于济漯,达于河,《汉书地理志》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至乐安千乘县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书正义》“浮于济漯,达于河,从漯入济,从济入河。”又《汉书地理志》“高唐县,桑钦言漯水所出。”诸儒言漯水者,遂多说成两水,然汉志两处言虽不同,而其水则一,《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今山东朝城县南有漯河陂,高苑县北有漯河,禹城县西二里有漯河,一名源河,俗又名土河,朝城,汉之东武阳县,高苑,汉之千辫县,禹城,汉之高唐县,漯水本出高唐至千乘入海,禹导河至吕还,始分河之一支东北流,首经东武阳,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水,则高唐以南武阳以北之河,皆被以漯名矣,《胡渭禹贡锥》“以今与地言之,浚县、滑县、开州、清丰、观城、濮州、范县、朝城、莘县、堂邑、聊城、清平、博平、禹城、临邑、济阳、章丘、邹平、齐东、青城、高苑诸州县界中,皆古漯水之所经,自宋世河决商胡,朝城流约,而旧迹之存者鲜矣。”按清会典图今有漯河,出山东茌平县西南,东北流经禹城县入徙骇河,或即古漯水之残余者也。

5. 漯河市历史人口

 
  一、漯河共有多少人口   漯河目前人口数300万(2015年)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内陆经济特区",现已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此外,漯河还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漯河历史悠久,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7000多年前的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贾湖遗址发掘出的炭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生活在这片土地。建于隋开皇四年的小商桥被认定比公认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还要早20多年。
  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今天的漯河依旧美丽繁华,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孕育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澳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 ***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二、漯河的历史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
  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
  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
  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三、河南漯河简介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
  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
  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
  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史载,南宋绍兴十年,宋抗金于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战”。1904年,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车站投入运营。
  1927年,国民 *** 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
  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 ***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1947年12月19日,由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
  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 *** 。1975年8月,境内连降暴雨,沙、澧河决堤,造成重大洪水灾害,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来漯视察。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漯河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 源汇区 304105 舞阳县 498970 临颍县 632427 郾城县 82690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 *** 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委、市 ***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居弱图强,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八五”时期,漯河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时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1%;2002年,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按综合实力排序,漯河位居第71位;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14%。
  产业特色日益明显。漯河是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
  全市有6000余家食品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 *** 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双汇”、“ *** ”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漯河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改革开放比较超前。大多数公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有双汇发展和银鸽投资两支股票上市。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持续增长。现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会社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漯河;鲜冻猪肉出口占河南省总量的85%,农产品出口占全省总量的20%。
  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和保持 ***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中组部肯定,创办文明学校得到中宣部肯定。漯河荣获了全省“双拥”模范城、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等称号。
   2003年7月,漯河有批跨入“中原城市群”行列。市委、市 *** 以此为契机,审时度势,确立了“在中原城市群众加快经济隆起、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
  2004年12月,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在漯河发展史上又掀起了崭新的一页。漯河市委、市 ***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高树新目标,实施新创业,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7日 国函[2004]69号)和《河南省人民 *** 关于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2004]61号):(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 *** 驻海河路。
  (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 *** 驻人民东路。
  (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 *** 驻老街。 调整前,源汇区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郾城县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邮政编码462300,县人民 *** 驻城关镇(面积人口根据简册2004)。
  调整后,新成立的郾城区人口为46.5万人,召陵区人口为47.6万人,源汇区调整后人口为31.3万人。 2005年12月,漯河市 *** 批复:经省人民 *** 批准,同意撤销翟庄乡,设立。
  四、漯河简介   漯河简介(源自“河南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频道”,我认为有夸张成分)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东汉召陵人许慎,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宋代民族英雄岳飞“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授禅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漯河现代建设成就喜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漯河是中原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市区街道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沙河天然浴场和滨河游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漯河人思想解放、实干创新,纳百川,容四海,产生了“汇集世界高科技,汇集世界新工艺”的双汇集团;产生了探索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闻名世界的 *** 集团。目前,以城市风光、访古探幽、红色风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漯河旅游日趋成熟,以基本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漯河市为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漯阜铁路向东与京沪线相接,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并构成十字交叉,构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枢纽编组大站。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4条省级公路干线与4条县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含乡级公路)达 1596公里,共设汽车站4座。漯河距离郑州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地处郑州与武汉之间,是良好的经济枢纽地带。
  参考资料:河南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频道
  五、漯河市的由来由来   漯河市的由来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定居生息。其中贾湖遗址最具有代表性。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至此,就形成了现在的漯河。
  扩展资料
  漯河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下辖3市辖区、2县。
  漯河历史悠久,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生活在这片土地。
  漯河的旅游景点
  1、许慎文化园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为核心,2008年9月开工。园区建筑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3.2万平方米,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景区管理中心、许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建筑。
  2、沙澧河风景区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境内,沙澧河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景区内沿河岸广泛布绿,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并修建有观光大道沿河主题公园。
  沿河八大主题公园是景区的核心,分别是:西湾晨霞、芳风雅颂、览古涵远、醴泉夕照、濠濮快意、馥风澄爽、青岫写秋、揖峰罨画。构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人间仙境。
  3、郾城文庙大成殿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文化局后院),郾城文庙始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屡经兴废。现存建筑建于明朝中期,位于漯河市黄河西路,郾城区文化局内,为庙学合一,东为文庙,西为儒学,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4、河上街古镇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开源森林公园毗邻。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聚中原民俗文化,荟萃古典建筑风格。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等。为中原古典建筑、文化地理的地标。
  5、金凤凰鸟文化园
  位于漯河市西南郊的开源景区,它是在开源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改建升级而成的,是漯河市唯一的鸟主题特色游园,其规模在中原也是首屈一指。园区内现有鸟类160多个品种,8000余只游走其中,可聆听自然界的鸟鸣耳语。
  6、漯河市香陈湾
  因园址建在沙河环抱的香陈湾村而得名。原名陈湾村,因村上陈姓居多,又加上处在沙河河湾当中,因此称陈湾村,旧社会由于该村加工敬天拜神的香远近闻名,又称香陈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漯河
  六、你了解漯河吗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距郑州140公里,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7万。
  早在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额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弯镇,为水旱码头,后改称漯河镇,素有“江淮百货萃”之称。1948年建县级市,1986年建为省辖市。
   1994年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 漯河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
  沙、澧河横穿全境,在市区交汇,向东流入淮河。京广、宝(丰)阜(阳)铁路从市区穿过,京珠(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工业方面,双汇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39个国内子公司、5个国外分公司、100多家专卖店、日产火腿肠1500吨的特大型企业,是我国肉食品加工最大的生产基地。 农业方面, *** 集团坚持“外圆内方”,以 *** 思想育人,以 *** 理论指导发展集体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中原的一颗新星。
  临颍大蒜、繁城五香牛肉、舞阳壁毯等产品远销欧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漯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隋朝小商桥、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墓、抗金名将杨再兴墓、汉魏时期的“三绝碑”和“受禅台”、纪念日军投降的受降亭、8000年前的贾湖古文化遗址、共产主义小社区——红色 *** 、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工业园等。
   城市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以水碧、树茂、草美、花艳通过国家级园林城市验收,并获“中国人民环境范例奖。”
   。
  七、河南省洛河市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是怎么样   漯河的特点:被誉为中原内陆特区,在河南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食品工业发达,有以双汇、 *** 为代表的大量食品企业,被誉为食品名称。在豫中南各个市中经济发展程度是最好的(平顶山、周口、南阳、许昌、商丘、开封、信阳)。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绿化较好,沙河穿城而过。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比,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
  下面的百度百科~
  地理位置: 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历史: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岳飞率一支轻骑驻守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史称“郾城大捷”。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中国地名大辞典》曰:“螺湾河,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名螺湾渡。”《清一统志》曰:“澧河自县东南螺湾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汉铁路经之。”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故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流。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现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止2007年底,漯河城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35.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5万人,市区人口34.7万人。
  人文:属于中原官话区,和河南的一般民俗相似。
  八、河南省漯河市有多少个县区,多少个乡   截止2019年9月15日,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49个乡镇、1262个村、78个社区。
  漯河市 面积2617平方千米,人口263.5万(2017年)。
  市辖区:
  1、源汇区 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34.23万人。邮政编码462000。
  2、郾城区 面积413平方千米,人口51.38万人。邮政编码462300。
  3、召陵区 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42.76万人。邮政编码462003。
  县:
  1、舞阳县 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56.06万人。邮政编码462400。
  2、临颍县 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73.26万人。邮政编码462600。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三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2万人。
  扩展资料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2004年再次进行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二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字书,也先后相继认可。《现代汉语词典》注: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参考资料来源:漯河市人民 *** -行政区划

漯河市历史人口

6. 漯河西区的历史

西城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城区所辖区域为古郾子国故地;公元前14世纪,商第十八王南庚自庇(今河南安阳境内)迁奄(即郾),定于古城;西周初为郾子国;春秋时为姬姓胡国;秦汉至唐开元十一年期间(公元723年),古城均为郾城县城;唐开元十一年,因水患将郾城县城自古城迁至沙河北岸,原址遂称为古城,意即古时的县城。2006年6月,古城遗址被评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7. 漯河在哪???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漯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漯河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居全国第2位。 

ps:在下就是漯河的,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在下会尽量为您解答。鐧惧害鍦板浘

漯河在哪???

8. 漯河的悠久历史的民俗有哪些?

1、漯河市元宵灯展。元宵灯展是漯河市区节日文化的传统项目,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区万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漯河市区人民西路,观看一年一度的节日灯展。

2、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每到元宵节期间,四面八方各种城市和农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纷纷走上街头,尽兴表演、市内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也都大开方便之门,欢迎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几十年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漯河市区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舞阳县农民画。舞阳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是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的。

4、吴城夏氏姐妹杂技团。夏氏五姐妹杂技团是以中国杂技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夏小凤为主,联合亲友组织起来的杂技艺术团体。

5、临颍唢呐。临颍县以李望根、陈松龄、杨海军为主的唢呐吹奏班,不仅在许昌地区屡获一等奖,而且在漯河市区也多次获一等奖。

6、舞阳民间音乐舞蹈。舞阳县历史上就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演出形式多样,以“盛世结社,万民同乐”为特点,在农闲或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每年春节,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舞、云彩灯舞等民间艺术活动遍及城乡,有演出团队近百个。这些传统的音乐、舞蹈以“神棚”为活动基地,是群众籍以祭神或祝贺、礼仪助兴的形式。王秀枝以文峰金庄鱼灯舞、辛安老蔡云彩灯为素材编写的《鱼灯舞》、《云彩灯》作为重点舞种被省民舞编辑办公室录相,保存入档。

7、源汇区花社。从1988年至2000年,经初步统计,源汇区共有花社100多个,表演者1000多人,其中狮子舞社29个,竹马社7个,高跷社11个,龙灯社5个,花轿社5个,腰鼓秧歌社21个,旱船社14个,二鬼摔跤社10个,斗蟾社2个,抬花轿闹伞社2个,腰里头舞社1个, 蚌舞社4个,表演内容、形式及艺术特色,又分道具舞、拟兽舞、神话传统舞、歌舞四大类。

8、民间工艺。临颍县繁城木工加工厂是以民间工艺为主的木雕家具生产厂家,它以独特的民间工艺手法赢得了海内外的盛誉。1986年至2000年,木雕家具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民间工艺理论方面,由县著名画家唐松领撰写的《玻璃工艺磨花技术》一书,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流传在漯河地区的还有以农历节气为名的地方物色较浓的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蚂蚁生日)、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七月十五(鬼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来一(十月初一)、腊月二十三(小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