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外汇,货币供给怎么变化

2024-05-14

1.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外汇,货币供给怎么变化

1997 年以前, 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实行信贷规模控制。1998 年, 中央银行
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指令性计划, 开始采用指导性计划。º 同年 4 月, 中央银行对准
备金制度进行改革, 将准备金率从 13%大幅下调到 8%。上述改革标志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在设计取消贷款规模和准备金制度改革方案过程中, 遇到的关键性问题
之一是如何防止商业银行过度贷款, 从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快增长。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取消贷款规
模和准备金制度改革后, 商业银行并未迅速增加贷款。由于消费、投资需求下降, 贷款需求开始减
弱; 同时, 商业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幅度下降。如何达到货币供给增长目标已
成为中央银行货币管理的主要课题。1997 年以前, 当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时, 在高比例的准备金率
的制度下, 商业银行存贷差将增大, 商业银行因而会出现流动性不足; 这时, 只要中央银行增加对商
业银行的再贷款, 就可以达到增加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反之, 当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贷
款的过快增长, 也可通过减少再贷款和限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贷款的增长。但是, 上述调整机制是建
立在商业银行始终具有扩张贷款规模动机这一前提条件下的; 而当这一前提条件消失时, 中央银行
则无法通过控制再贷款和贷款规模来调节货币。因此, 中央银行必须考虑采用其它手段来增加基
础货币的投放, 以保证货币供给目标的实现。
目前, 由于中国的货币市场还不够发达, 存贷款利率管制尚未取消, 因此, 还无法确定货币市场
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合理关系, 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变动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也不明确, 因此,
无法以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在考虑操作方向和力度时, 中央银行仍主要以商业银行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水平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在具体操作时, 也要参考货币市场的利率, 包括
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利率, 同时, 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市场因素。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外汇,货币供给怎么变化

2. 下列各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求者?

1.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都是相对的,简单的理解,美元供给者是拥有美元并有卖出美元的需求,美元需求者就是没有美元而有买入美元需求。2.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有: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欧元;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日本企业:美国人如果是美元支付,企业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日元,如果是支付日元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澳大利亚元。美元的需求者有: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英国投资者:需要将英镑兑换成美元而实现购买;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需要将巴西货币兑换成美元;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德国企业需要将欧元兑换成美元而实现进口。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只要依法规范他们的行为,就能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拓展资料:1.外汇市场的供给(即用外币换本币),一国经济主体用外国货币兑换本国货币,形成对本国的外汇供给。主要包括以下经济活动:1)本国商品或劳务出口,不论开出汇票或是将所得外汇存入本国在外国银行的账户,都意味着获得外币的债权。  2)本国人将在外国获得的投资收益如股息和利息等汇回,也需要将外币兑换成本币。  3)外国对本国提供援助或私人汇入款项等单方面转移。  4)外国企业向本国进行长期投资或短期贷款。  5)本国政府减少外汇储备资产等。  2.外汇市场的需求(即用本币换外币),一国经济主体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形成对外汇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经济活动:  1)购买外国商品或享受外国服务,即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进口。  2)外国人将在当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所得利润汇回本国。  3)本国对外国提供援助或私人向外汇款等单方面转移。  4)本国向外国长期投资或短期贷款。  5)政府增加外汇储备资产等。

3. 一般而言什么是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从而达到阻止本币升值或贬值的

一般而言(外汇市场干预)是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从而达到阻止本币升值或贬值的。外汇市场干预是一国货币当局基于本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外汇政策的要求,为控制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变动,而对外汇市场实施直接的或间接的干预活动,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本国的汇率政策目标。拓展资料一、干预外汇市场的主要目的1、阻止短期汇率发生波动,避免外汇市场混乱;2、减缓汇率的中长期变动,实行反方向干预,调整汇率的发展趋势;3、使市场汇率波动情况不致偏离一定时期的汇率目标区;4、促进国内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调推行。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1、直接干预是指货币当局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买卖,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来影响本币的对外汇率。2、间接干预主要指通过一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推行,影响短期资本流入,从而间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和汇率水平。三、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途径1、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影响外汇汇率走向。当市面上投机过度,物价指数太高,货币汇率上涨过快时,央行会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那些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就会用现金来换取债券。这样,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该货币的价格自然就起来了,即汇率开始上升。2、调整再帖现率:“再贴现率”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息”。当商业银行缺钱时,有两种办法获取,一种是向央行借款,支付“再贴现率”;一种是提高存款预期年化利率,吸引公众存款。如果央行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过高而导致放贷无利润时,就会逼迫商业银行加息。3、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会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其存款额留出的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额增加。如表明央行的意图是扩张货币供给,降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那么对货币汇率的上升会带来压力;反之则反。

一般而言什么是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从而达到阻止本币升值或贬值的

4.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意思是:国际收支顺差,就是出口的多,进口的少。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外汇"两字可以理解为就是美元,一国储备的国际货币)出口是指中国人拿中国的货物到美国市场上去卖,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卖出货物后收进美元,但是显然出口商拿着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将这些美元到中国中央银行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这时就是出口商把美元卖给中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人民币卖给出口商.进口则是中国人需要美国的货物,但是进口商手里没有美元,那么进口商只有到银行用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时候就是进口商买美元,银行买人民币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果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就是出口商卖出货物得到的美元卖给中央银行比进口商去买美国货物需要从中央银行买的美元多。
这时候外汇(就是美元),出口商卖出美元(供给),大于,进口商买进美元(需求),美元供给大于需求,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升值,最后得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

扩展资料: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截至2015年,中国位居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有大量民间外汇储备,国家整体外汇储备远高于中国。
广义:
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是指货币在各国间的流动以及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
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外汇供给与 “外汇需求” 相对而言。
从理论上说,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具体来说,一国外汇供给主要来自于:
①本国的商品劳务出口。②外国对本国的单方金融资产转移。
③外国居民购买本国的金融资产或对本国进行直接投资。④本国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国外资产。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各国货币发行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制约,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势必出现变化。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制约仅仅是第一层次的,外汇供求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汇
百度百科:外汇供给

5. 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和黄金规模的减少,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什么变化,为神马。。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二是资本项目顺差。部分外汇储备其实是通过“通货膨胀税”获得的;央行购买外汇所使用的人民币中有一部分货币属于“经济发行”。而这样过多的外汇储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经常项目赢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资。

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理

一般情况下,由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基础货币的扩张,只有当中央银行收购外汇形成外汇占款时,才构成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促使其增加的动力。另外,如果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不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也很容易通过收缩国内信贷等方式冲销。而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除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持有的外汇可以在指定银行开设现汇账户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外汇收入必须按当日外汇牌价卖给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由于受外汇头寸的限制,多余头寸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再卖出。而中央银行充当银行间外汇市场唯一的做市商。虽然2003年允许中资企业在指定银行开设外汇结算账户,但也仅只能保持在一定的限额之内。外汇结售制度下企业的外汇收入要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如果企业的外汇收入为A(以美元计价),当时的汇率为f(直接标价法),外汇指定银行则动用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购汇,

但由于外汇头寸的限制,外汇指定银行也只能持有k×A(0<k<1)外汇,其它的(1-k)×A外汇也只能由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收购,这样央行

又新投放了(1-k)×A×f的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达到:B*=B (1

-k)×A×f。这样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被动集中到国家手中,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引起外汇占款乃至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银行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

外汇由于政策的制约具有刚性,并没有同步增长,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和民间持有外汇所占的比例差距日益增大。而随着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并向国家集中,外汇占款在

基础货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冲销操作维持合理货币供应量的余地越来越小,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压力转化为基础货币的现实增加,并导致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就是建立在这种制度约束基础上的。

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持有的外汇可以起到外汇蓄水池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助于平抑货币供应量的过度波动。具体而言,如果外汇储备政策对民间持汇没有限制,在经济上升时期,微观主体外汇需求上升,民间持汇会增加,从而减轻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的压力;在经济萧条时,进口需求下降,微观主体的外汇需求随之下降,民间持有外汇的意愿下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增加从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地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我国由于结售汇制度的实施,中央银行被动地集中外汇储备,民间持汇受到限制,其平抑经济周期的蓄水池作用得不到发挥,反而使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更为直接,两者的相关性相当之大,外汇占款增量与央行资产运用增量之比1995年最高达到75.2%,只是1997年以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不贬值使我国出口增长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才有所减少。2000年外汇占款增加了753亿元,占全年央行资产运用增加额26.1%。但到了2002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占新增基础货币的比重又上升到61.6%。相关报道你也可以在汇通网上的汇率查询版块进行相对应的知识查询

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和黄金规模的减少,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什么变化,为神马。。

6.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有什么

经济过热时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抛售了政府债券,社会大众便会将他们的钱买这些债券,使社会上的流动资金收回一部分,实际上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这也是货币政策的本质。
你说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首先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吸收储户存款时,商业银行将向中央银行上交更多的钱,无疑商业银行手中的钱便少了,再用来放的贷款就少了,流通的货币变少了。其次,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在从中央银行那里借钱的时候需要给中央银行更多的钱,所以去中央银行借钱的银行就少了,流通的货币变少了。最后在金融市场上买政府债券,一方面直接收回市场资金,一方面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影响利率下降。
总之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的,它要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所以作用是间接的。
这些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吧?希望你满意。

7.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意思是:国际收支顺差,就是出口的多,进口的少。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外汇"两字可以理解为就是美元,一国储备的国际货币)出口是指中国人拿中国的货物到美国市场上去卖,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卖出货物后收进美元,但是显然出口商拿着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将这些美元到中国中央银行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这时就是出口商把美元卖给中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人民币卖给出口商.进口则是中国人需要美国的货物,但是进口商手里没有美元,那么进口商只有到银行用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时候就是进口商买美元,银行买人民币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果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就是出口商卖出货物得到的美元卖给中央银行比进口商去买美国货物需要从中央银行买的美元多。
这时候外汇(就是美元),出口商卖出美元(供给),大于,进口商买进美元(需求),美元供给大于需求,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升值,最后得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

扩展资料: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截至2015年,中国位居世界各国政府外汇储备排名第一。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有大量民间外汇储备,国家整体外汇储备远高于中国。
广义:
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是指货币在各国间的流动以及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
实际上就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
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外汇供给与 “外汇需求” 相对而言。
从理论上说,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具体来说,一国外汇供给主要来自于:
①本国的商品劳务出口。②外国对本国的单方金融资产转移。
③外国居民购买本国的金融资产或对本国进行直接投资。④本国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国外资产。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各国货币发行量脱离了兑换黄金的物质制约,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势必出现变化。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制约仅仅是第一层次的,外汇供求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决定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汇
百度百科:外汇供给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这句话怎么理解

8.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经济的具体做法是( 0)。

D
看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就很清楚了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