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2024-05-15

1.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1)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该外国货币在发行国有购买力;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则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力。
(2)按一定比率用本币购买外币,也就是购进了外币购买力,所以,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之商。
(3)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 ,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用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Pa和Pb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何区别和联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说的假设前提是一价定律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进行。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3. 利率平价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何区别和联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购买力平价说的假设前提是一价定律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进行。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何区别和联系

4. 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论的对比异同

1.绝对购买力平价说
认为均衡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亦即由两国一般物价水准的相对比率来决定。假设e代表汇率,pd及pf分别代表本国及外国的物价水准,则汇率决定于:e=pd/pf
也就是home
country
price
level
/
foreign
country
price
level
只是代号不同
2.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应随着两国物价水准的变动而调整。
相对购买力平价能够用来计算一个货币是否实际升值或贬值,只有当该货币在基准期处在均衡水准时才能帮助我们确定该货币在中止期是否低估。如果该货币在基准期已经大幅偏离均衡水准,仅仅根据相对购买力的计算很难断定该货币在中止期是否被低估。
以用变动率的方式,将上式改为:
汇率变动率=本国物价上涨率-外国物价上涨率
st
=s
0
*
(1+inflation
rate
home
)^t
/
(1+
inflation
rate
foreign)^t
这应该是还没取微分前的计算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例如,基期和报告期的汇率都等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二分之一,这时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但是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5.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 ,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概述

6.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36.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该外国货币在发行国有购买力;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则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力。
(2)按一定比率用本币购买外币,也就是购进了外币购买力,所以,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之商。
(3)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考试在吧?我也帮同学在
你要名词解释不?

7.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36.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该外国货币在发行国有购买力;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则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力。
(2)按一定比率用本币购买外币,也就是购进了外币购买力,所以,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之商。
(3)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考试在吧?我也帮同学在
你要名词解释不?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8.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