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哪里的人?

2024-05-14

1.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哪里的人?

梅兰芳的生平介绍
(一)生平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1961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
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1913年至1914年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先请王梦白教画。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早在1920年,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三)博采众家,自建梅派
梅兰芳20岁时,已经是一位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了。
1913年11月,梅兰芳第一次和王凤卿应邀去上海演出。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人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枪挑穆天王”轰动了大上海。
1914年秋冬,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贵妃醉酒》等剧目,历时45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曾以22万多张票,当选为“伶界大王”。
两次赴沪演出,是梅兰芳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他在艺坛上的地位明显得到巩固。
梅兰芳回到北京后,开始创作《一缕麻》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揭露官场黑暗的时装新戏,对推动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久,他又尝试排演了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等,刻画了那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妇女形象,创造出新的妇女装束和扮相,丰富了京剧舞台服装。这些取材于文学的古装新戏,为观众喜闻乐见。
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兰芳编演了11出新戏,同时还整理和上演了许多传统戏,比如《宇宙锋》、《花木兰》、《考红》等。1921年,编写的《霸王别姬》,刻画了一个善良、有见识、富有感情而又坚贞不屈的的虞姬形象。此剧后来成为梅派保留剧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他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后来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哪里的人?

2.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有哪些代表剧目?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艺名由来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梅兰芳为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有哪些代表剧目?

4. 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逝世60周年,他的哪些事迹值得被我们铭记?

      梅兰芳是国家的超级巨星,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为了悼念他,全国降了半旗致哀,还有很多群众去送别,大家都走到了北京的街头进行哀悼。

      关于梅兰芳的传说其实有很多,而有关这个人的故事也是很多次的,被搬上了大屏幕,他的歌喉他的弟子,而他也把京剧带到了百老汇,是名副其实的爱国艺术家。

     梅兰芳的父亲其实就是非常红的京剧名旦,但是非常不幸,在梅兰芳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梅兰芳只能继承父辈的艺术,但是曾经的旧社会,其实戏子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且呢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
      还不到8岁的年纪,梅兰芳就跟着老师学习唱戏了,其实曾经学习的时候,梅兰芳并不机灵,可能他需要学很多遍才可以学会,而且梅兰芳呢,其实还是一个近视,并且嗓音也并不是很独特,应该说挺不适合京剧的,不过之后梅兰芳遇到了一个非常有耐心的老师,这个老师会一次又一次的教梅兰芳。

      10岁的梅兰芳就已经登上了戏台子,从此他的一生也就拉开帷幕了,年仅17岁的梅兰芳早就已经成为了戏台上的新星,随着梅兰芳的走红,旧社会也是在发生变化,大家听戏的习惯一直也没有改变,而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可以进戏园子里看戏了,梅兰芳是独特的,他非常的灵动,扮相也很端庄,所以当时非常受欢迎。
       梅兰芳去美国的百老汇表演的时候,虽然外国人可能都根本听不懂,但是哪怕是听不懂,他们也被梅兰芳的表演所打动了,就这样没了方法,戏曲带到了国外,当然梅兰芳也不是对国外所有人都会去唱戏的,比如说他非常不愿意为日本人唱戏,所以说才会迁居到上海。
      但是日本人却一直要求梅兰芳去登台,哪怕是讲几句话,没有办法的没那方面真的伤寒症,这样呢,就会让自己身体看起来像生病的样子,这样才躲过了去日本登台,哪怕是面对危险面对威胁,他都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节气,直到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梅兰芳才终于走了出来,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从此梅兰芳就一直在表演,梅兰芳是因为突发心肌梗塞,导致病情恶化,去世的时候享年67岁。

5.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他为我国京剧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梅兰芳先生这一生为京剧付出了太多,京剧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京剧里浓缩着的梅先生的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01.京剧的传承人
梅兰芳先生出生在梨园世家,从孩童时代就接触京剧的梅兰芳自然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对京剧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前期的梅兰芳一直在刻苦学习,除了京剧之外还学习了昆剧武术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正是因为他从小基础打得牢并且吸取了各个方面的艺术精华,梅兰芳先生在戏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流派,世称“梅派”,梅老先生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02.京剧的发扬
除了在我们国家大力发扬京剧之外,梅兰芳老先生还将京剧带到了国外,他曾经三次访问日本,两次去了苏联,还去了美国等国家。梅兰芳是一位有实力的京剧演唱者,这样的艺术家在到了这些国家之后受到了大家的尊重,梅先生也因此结交到了很多戏剧家、歌唱家等朋友,不仅仅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向了国外,还促进了我国同世界的文化交流,为我国京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03.京剧的爱国魂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是有中华民族人民的灵魂在里面的,梅老先生深爱着京剧,同时也深爱着祖国,不对侵略者妥协,一身铮铮傲骨不屈服,让我们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更增添自豪感。

日寇攻陷上海后,梅老先生推脱不为他们表演而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后又辗转回上海,来来回回这么多年,甚至蓄须明志,梅老先生表现出来的,是京剧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他为我国京剧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6. 梅兰芳是一位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谁了解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梅兰芳先生曾做了5件事,感人至深。
第一件事,隐居。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梅先生毅然决然告别京剧舞台,先是在香港隐居,日本人占领香港后,又回到上海隐居。另一种说法是他被逼回到上海,相当于软禁。
第二件事,蓄胡。隐居香港期间,多次受到日伪汉奸的骚扰。为了摆脱这些汉奸走狗,梅先生苦思对策。根据他本人回忆,有一天他正好对着镜子刮胡子,突发奇想,要是自己能长出泰戈尔一样的大胡子,自然没办法演出,那岂不是少了很多麻烦。
于是他三天没刮胡子,果然留了起来,成了他拒绝演出的王牌。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见到梅兰芳留起了胡子,大吃一惊,直呼:您这样的艺术家怎能退出京剧舞台呢?梅兰芳则说:我年纪大了,嗓子差了,不能再演了。
第三件事,毁画断生计。返回上海后,香港的日本人直接冻结了他在香港的账户。生活困难的梅兰芳只能靠卖自己的画作来补贴家用。只有两天时间,深受大家欢迎的梅先生所有的画作便全部卖光了。
梅兰芳接受别人的建议准备办画展,但是却出了问题。画展的当天,梅先生夫妇发现门前冷落,进了展厅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画作被汉奸们挂上了标签。标签上有的写着“汪主席订购”、有的写着“冈村宁次长官订购”等等。看了这些后,愤怒的梅兰芳夫妇,拿起刀,把自己的画作全部销毁了。宁可饿死,也不愿和侵略者沾半点关系:我的画企是你们这些人能碰的!
第四件事,不畏酷刑。这件事实际上是梅兰芳的夫人做的,还与一个机构有关,“大名鼎鼎”的76号。这是汪精卫领导,几个大特务建立的特务组织,内设38套酷刑,制造了无数的血案。特务头子吴四宝,上海有名的黑社会,为了讨好日本人,要请梅兰芳吃饭,并劝他给日本人做一次演出。
消息传来,梅兰芳非常焦虑,梅夫人主动要求单独赴宴。第二天,她来到了这76号大院。在这里吴四宝想先给她一个下马威,用带着血的刑具威胁她,还拿出硝镪水给她看,劝他们夫妇“识相”。而梅夫人当即回应:梅兰芳是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说完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第五件事,自残装病。最后这件事,发生在梅夫人赴宴之后。第二天日本人果然来了,梅先生强行给自己打了三支特殊的针剂,这种药打上就能发高烧,直烧到了42度。这个温度对成年人来说是要危及生命的,但是梅兰芳还是毫不犹豫的这样做。

7. 谈谈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
  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谈谈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8. 梅兰芳在京剧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名列“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风格雍容华贵,典雅清新,其表演当时为人争看,盛况空前,为形成京剧艺术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他将京剧艺术引上国际舞台,提高了民族艺术的地位。
梅兰芳出身名伶世家,师从诸多名家,从小勤学苦练,虚心好学,尊重传统而又致力革新。他的舞台风格严谨精致,在表演上能创造性地突破传统习惯,打破旦角行当的界限,糅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并兼擅昆曲、皮簧,形成了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旦角表演艺术高峰。
他在唱功方面,嗓音甜亮、吐字清晰、行腔圆润流畅、韵味醇厚;在创制新腔方面,曲精意逐,无哗众取宠之心、矫揉造作之态,曲精而不俗。梅兰芳在唱腔中,能吸取其他剧种(昆曲、梆子等)以及其他行当(如老生)的曲调,使其巧妙地化在自己的演唱之中,听来融洽和谐。梅兰芳在念白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功底扎实,发声吐字很有功夫。他的念白注重四声,讲究五音。听来刚而无棱,柔而不弱,婉转圆润,韵味醇厚。
梅兰芳在做、表、舞蹈(包括武打)方面的创造也很突出,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创造了不少新的舞台表演程式,在刻画人物、美化舞台形象上获得巨大成功。特别是他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方法运用到京剧中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前辈京剧青衣以唱为主而忽视做表的倾向。在新编《天女散花》一剧中,他的身段及舞蹈之创造则是借鉴一幅《散花图》的国画。他还创造性地将武术、昆曲和民间舞蹈应用到京剧中来。《霸王别姬》中的“剑舞”,《嫦娥奔月》中的“花镰舞”、“水袖舞”,《黛玉葬花》中的“花锄舞”,以及取材于民间舞蹈《廉锦风》中的“刺蚌舞”等,以其细腻的表情,优美的动作,将观众引入了艺术的化境。
梅兰芳在扮相和服装改革方面最大的贡献是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的服饰。他在演新编的“神仙戏”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以及“红楼戏”中的《黛玉葬花》等戏中,为了更确切地描绘出剧中人物的形象,他仿照画上的发髻创造了“古装头”,由两张大贴片代替了小片子,并在额前加上一绺“刘海”发,头的后面由“头套”(发髻大辫子)代替了“绵廉子”(又叫绵尾子)。在服装上,由古装裙子等代替了“帔”和“腰包”,这些创举开创了“花衫”这一旦角新行当。
“五四”以后,他编排了很多具有反封建迷信以及反封建婚姻的时装戏,如《邓霞姑》、《宦海潮》、《孽海波澜》、《童女斩蛇》等。“九·一八”至抗日战争初期编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以激励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心。
梅兰芳艺术流派的创立,不仅丰富了京剧舞台艺术,同时也扭转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京剧舞台上“生旦并重”的新纪元。一时梅派风行海内外,观众争睹,行家竞相效法。如与梅兰芳同时期的和砚秋、徐碧云,晚些的张君秋、李世芳、李玉茹等,均师从于梅。就连各地艺坛中也出现了有“汉口梅兰芳”之称的南铁生,有“南京梅兰芳”之称的杨畹农,有“山东梅兰芳”之称的王振祖等,他们均是在梅兰芳的影响下受群众欢迎的知名者。
梅兰芳以其天赋独厚的条件、苦心孤诣之努力,在艺术上大展才华。他从艺忠实谨慎,宁可不及而不求不过,一切旨在服从于剧中人物的性格,于含蓄中求艺术上的“真善美”。更可贵者,抗日期间,他蓄发明志八年之久,其民族气节,非一般艺人可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