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金城的诗句

2024-04-29

1. 赞美金城的诗句

1. 关于金城的诗句 
        关于金城的诗句   1.含有“金城”的诗句有哪些   
 1. 小游仙(八首)
 
 【作者:杨维桢】
 
 若木西来赤岸东,白金城阙碧珠宫。
 
 天家令急不敢住,折得五花归饭龙。
 
 2. 投赠周元帅十韵
 
 【作者:张宪】
 
 玉帐临江近,金城镇海遥。
 
 鼓声秋动地,剑气夜冲霄。
 
 露下星河白,风高草木凋。
 
 山寒旗猎猎,沙净马萧萧。
 
 左广初传驾,西船已畏烧。
 
 五离才散鼠,六博又成枭。
 
 豪杰乘时奋,贤材早见招。
 
 紫枢虚上座,黄闼待清朝。
 
 会见擒奸操,归来醉小乔。
 
 恩波门外柳,长拂富春潮。
 
 3. 无题(五首)
 
 【作者:王逢】
 
 十战群雄百战疲,金城万雉自汤池。
 
 地分玉册盟俱在,露仄铜盘影不支。
 
 中夜马群风北向,当年车辙日南驰。
 
 独怜石鼓眠秋草,犹是宣王颂美辞。
 
 4. 和王内翰子充见怀韵
 
 【作者:宋濂】
 
 帝德如天覆万邦,定期归棹到龙江。
 
 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命当簪白笔双。
 
 喜极欲持如意舞,醉来应使软舆扛。
 
 此情纵切何由遂,吟对西南月满窗。
 
 5. 秋柳诗八首
 
 【作者:米云卿】
 
 不和悲歌也自伤,秋来天地惨茫茫。
 
 愁生衰草斜阳外,怨结歌台舞榭傍。
 
 岁岁暖风吹到冷,枝枝绿叶变成黄。
 
 而今始信桓司马,当堕金城泪两行。
 
 6. 登吴山
 
 【作者:梁寅】
 
 城绕青峰锦绣围,仙楼十二竞崔嵬。
 
 云飞沧海山无尽,潮撼长江雨并来。
 
 吴相忠魂祠宇在,宋皇行殿梵宫开。
 
 东南都会金城废,竟日湖船丝竹哀。
 
 7. 皋兰观兵
 
 【作者:冯惟讷】
 
 金城关外雪嵯峨,龙尾山前涌白波。
 
 春风一夜流澌尽,汉使明朝欲渡河。
 
 8. 食酥二首
 
 【作者:曾几】
 
 贡包分自浙西东,函谷金城在眼中。
 
 泛酒煎茶俱惬当,满前腊雪化春风。
 
 9. 赓宋雪岩韵
 
 【作者:俞桂】
 
 诗与梅花一样清,江湖久矣熟知名。
 
 未容便理趋朝计,行见相留入幕深。
 
 照座精神澄玉宇,当官才刃压金城。
 
 星郎况是曾知己,刮目英游藻鉴明。
 
 10. 安西闻捷
 
 【作者:杨时】
 
 鹰扬塞外得非熊,万里金城一箭通。
 
 玉帐投壶随燕豆,坐看飞将缚骁戎。
 
 11. 贺田都弦再帅夔
 
 【作者:阳枋】
 
 十乘由夔入钓鱼,饮江无马雁安居。
 
 瞿唐催要金城壁,即墨争迎铁里车。
 
 八陈旌旗蛇势整,九关风月虎符虚。
 
 白监万丈齐天石,揭日奇功大字书。
 
 12. 柳枝词十首
 
 【作者:徐铉】
 
 醉折垂杨唱柳枝,金城三月走金羁。
 
 年年为爱新条好,不觉苍华也似丝。
 
 13. 和元厚之平羌
 
 【作者:王珪】
 
 诏收新土凤林东,四百年来一战功。
 
 葱岭自横秦塞上,金城还落汉图中。
 
 轻裘坐款无遗策,折箭来庭有旧风。
 
 零雨未濛音已捷,不功归旅咏周公。
 
 14. 陈经略生朝四首
 
 【作者:汪应辰】
 
 喜咏高秋此日生,门闾佳气想充盈。
 
 堂堂体貌千钧重,凛凛精神一座倾。
 
 暂使远民瞻玉帐,要知圣主有金城。
 
 兜牟却作貂蝉去,五筦难淹宋广平。
 
 15. 金陵杂兴二百首
 
 【作者:苏泂】
 
 金城杨柳绿毵毵,摇落殊非昔汉南。
 
 一语莫因人遂废,树犹如此我何堪。
    2.赞美兰州的诗句有哪些   
 1. 明·王祎 《兰州》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2. 明·汤显祖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3. 唐·高适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4. 唐·马戴 《关山曲二首》
 
 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5. 唐·卢照《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兰州的别称是什么?
 
 兰州的别称是"金城"及"花果之城" 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别名背后便可阅尽历史的厚度:有一传说为汉武帝西征时曾途径此地,拾得一金,隧赐名“金城”;又有一说兰州蕴藏金矿,有史料记载曾长年进贡朝廷;而又有文献解释说,这座城邦位于京城长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属西方,故将此谓之金城;更有一说是取自《墨子》中“金城汤池”之意,兰州处于一东西向延伸的峡谷,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北有白塔山,南有皋兰山,而“天上来”的黄河则夹于中间。汉时北有匈奴,西有西羌,兰州地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其挟地势之固,取“金城”也是恰如其分。
    3.描写兰州的诗词有哪些   
 1.《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 《望海潮 上兰州守 中州府》 邓千江 元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
 
 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
 
 长绕贺兰山。
 
 译文: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地如锦绣交错,山形陡削,秦地关河险固,易守难攻。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皋兰城楼头顶异常明亮,那弯弯的如玉弓般。 看那班超出使西域又归来。大将军已经下发通告,说皇上将要设坛拜将。西夏营垒昼夜空空荡荡,傍晚时用兜零举起报平安的烽火。将士悠闲自得,调动军队打仗的虎符也闲置不用了。喝着美酒,看着歌儿舞女们的表演。祭奠烈士英灵,日夜守卫着贺兰山。
 
 3.《紫骝马》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译文:紫骝马矫捷骄嘶,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腾。 来到河边却不肯渡河,仿佛也可惜弄湿锦绣的障泥围裙。 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 挥鞭驰骋万里去,怎么能老是思念春闺的佳人
 
 4.《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谭嗣同 清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
 
 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译文:兰州最早于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设金城郡以来,到如今已近两千年之久。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开拓疆场。一时的武力得逞,致使其后两千年来耗用大量人力物力来驻守边疆。如今西方列强也想借用武力来征服东方国家,其遥远的后勤补给,势将使之今后面临长期疲于奔命的局面。而驻守北方边陲的将士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啊!作为一介书生未必懂得个中的喜忧,登楼远眺边塞形势,更让人觉得不知道往哪里走才好。
 
 5.《我忆兰州好》清代 江得符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
 
 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
 
 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译文:兰州大大小小的官署花园及私家花园。即为元代莲荡池。明肃王叠石筑亭,植柳栽花,为鸥凫浴浪,颇有江南风格的园林。清季重修为小西湖。湖光月影,交映生辉,正是泛舟游赏的好时光。盛夏漫步河滨,水车高大身影在暮色中缓缓转动,轧轧作响,凉风徐来,一缕诗意涌上心头。
 
 6.《金城北楼》高适 唐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 
 
 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译文: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7.《题金城临河驿楼》 岑参 唐
 
 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
 
 译文:在楼上能看到五凉,山道盘旋环绕,水浸城墙,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景
    4.有没有乐秋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秋日怀弟 谢榛 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织锦曲 王建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乾。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 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
 
  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着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官里怪。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着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题诜法师院 王建 三年说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多爱贫穷人远请,长修破落寺先成。 秋天盆底新荷色,夜地房前小竹声。
 
  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河西送李十七 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
    5.关于长城的诗句   
 阅八达岭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登八达岭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过八达岭有感 熊伟(明) 过尽重关更上山,上山又过一重关。
 
  从来漫说金城险,到此休说蜀道难。 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 登万里长城 康有为(清)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6.描写“秋天衰败、萧条”的诗句有哪些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赞美金城的诗句

2. 描写金城的诗句

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6、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1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9、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2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3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3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37、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3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9、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www.lz13.cn)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
  4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4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4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4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44、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4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4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4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4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4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0、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3. 金城的详细释义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阆。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穑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李贤 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迳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5).地名。 东晋时丹阳郡江乘县地名。参见“ 金城柳 ”。(6).地名。 五代时应州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金城的详细释义

4. 关于满城尽带黄金诗句

 1.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面的“菊花”,另一种是“不第后赋菊”。
  黄巢是今山东荷泽人,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建立较稳固的根据地和未乘胜追歼残余势力,使敌人得以反扑。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为什麽不用“九月九”而说“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字叶韵。一个“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待”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接应上句。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由此可见“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
    2.满城尽带黄金价是那首诗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为什麽不用“九月九”而说“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字叶韵。一个“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待”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接应上句。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由此可见“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就是,在菊花盛开的秋季,总会有一天带着黄金盔甲的农民起义军,遍布整个长安城。显示出作者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壮志胸怀,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
    3.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谁写的诗句    唐朝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不第后赋菊》:全诗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阳佳节,菊花(我的种族)啊,要盛开怒放,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我种族)的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秋菊(我的种族)在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一队队黄金铠甲的战士,都是京城胜利的英雄)!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4.“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哪首诗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举进士不第,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建立较稳固的根据地和未乘胜追歼残余势力,使敌人得以反扑。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诗三首,前两首借题菊花寄寓抒写自己傲世独立、冲天凌云之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都凝集着一股英雄之气,惊人心魄,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最后一首《自题像》则是另一种风格,呈现给人的是“铁衣著尽著僧衣”、“独倚栏干看落晖”的一代儒将风采,令人钦慕。
  将菊花写得最淡的是陶渊明,提篮采菊,隔篱望山,人淡如菊,孤高绝俗。写得最烈,赋菊于兵戎之气的是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在他笔下,化作披坚执锐的将士,振聋发聩,杀气蒸腾。若干年后,黄巢果真统军百万,兵指长安,满城将士,金甲闪亮如菊。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黄巢落第。这是历史上不同寻常、动静最大的一次取士考试。唐朝及历代科举,因为落榜而随即导致秀才兵变,陷于动荡之中的,黄巢是凤毛麟角的一个。孟浩然未考中,只是听从友人相劝,背起行囊,入返深山,终成隐逸之士。经商、从教、入为幕府,都未曾不可,偏偏黄巢对着菊丛,饮酒写诗,忆起赴京途中的桩桩件件,想到官府衙役的横征暴敛,将一团怨气借着盛开之菊,抒写无遗。这个曾经的书生,贩盐的商人,对着遥遥欲坠的唐王朝的身影,攥紧了拳头。没有人知道,醉酒昏睡的黄巢,接下来会有怎样惊人的举动。只是一蓬蓬盛开的菊花,在他的心中,点燃了愤怒。
  文章不入高人慧眼,黄巢打起仗来,却是有板有眼,神勇有加,攻城克寨,势如破竹。那个曾经饱读诗书、胸怀韬略的秀才,辗转征战,伤疤累累,迅速成长为一支起义大军的首领。他是一个乱世里的战神。五年后,他再度来到长安。一路上,与民秋毫无犯,将士们争相将财物分给那些穷苦的人们,迎接他的,是焚香跪拜的黎民百姓。黄巢的战袍上,一朵硕大的菊花,在冬日的阳光里怒放。黄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在整个诗史上,堪称奇迹。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5.“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出自何人    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内容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6.“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首唐诗的诗句    不第后赋菊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1], 
  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3]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