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2024-05-14

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先要计算出实际利率,然后根据摊余成本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每年的投资收益,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每年的应收利息,差额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收未收利息应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或借记)、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账务处理

1、确认利息:
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双面)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与购入时相反)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收本、息:
A、分次付息,到期还本: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每期利息×期数)
3、中途处置:出售所得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扩展资料
后续计量的总原则: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1.所谓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①通俗理解,就是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的现金流入等于现在的现金流出的折现率,类比于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内含报酬率”的概念。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一旦确认,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存续期内保持不变。有时我们使用“内插法”确定实际利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账务处理

4.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后续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5 0000

                             -利息调整 2802.1
     贷:银行存款   5 2802.1

11.06.31 利息调整贷方发生额=1500-52802.1*2%=443.96 万元

11.07.01 摊余成本=52802.1-443.96=52358.14万元

11.12.31 利息调整发生额= 1500-52358.14*2%=452.84万元

所以余额就等于  2802.1-443.96-452.84=1905.3万元.

数值就是这么多.

如果不清楚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这些计算,那就多看看书 看例题吧.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6. 关于会计:持有至到期投资

初始入账成本950000+6680=95668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3320
实际利率为i,当i=4%时,
956680=40000×P/A,4%,5)+1000000×(P/F,4%,5)=40000×4.4518+1000000×0.821=178072+821000=999072>956680
当实际利率为6%时,
956680=40000×(P/A,6%,5)+1000000×(P/F,6%,5)=40000×4.2124+1000000×0.747=168496+747000=915496<956680
用内插法i=4%+(999072-956680)/(999072-915496)×(6%-4%)=5.01% 
20×3年应确认投资收益956680*5.01%-1000000*4%=7930元
20×4年应确认投资收益(956680+7930)*5.01%-1000000*4%=964610*5.01%-40000=8327元
20×5年应确认投资收益(964610+8327)*5.01%-1000000*4%=972937*5.01%-40000=8744元
20×6年应确认投资收益(972937+8744)*5.01%-1000000*4%=981681*5.01%-40000=9182元
20×7年应确认投资收益43320-7930-8327-8744-9182=9137元

7. 关于会计:持有至到期投资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认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的期间内保持不变。同时,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人投资收益。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该金融资产应该将其全部“持有至到期”,企业在持有期间将获得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入,但若合同中规定债券发行方在特定情况下将债权赎回时除外。

[例]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权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假定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该债券实际利率为10%.

根据上述数据,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0年1月1日购融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2000年12月31至2004年12悦耳31日各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及会计分录如表1所示:    (3)各期收到票面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4)2004年12月31日收到本金时    借:银行存款1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关于会计:持有至到期投资

8. 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 补充:摊余成本的概念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提示】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入账时,包括“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明细科目,因此入账价值很可能不等于票面成本。 (2)对于交易费用,倒挤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并不单独反映。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借:应收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提示: (1)持有期间,以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测算各期的实际利息收益,其金额是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2)持有期间,按照债券的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名义利息,计入“应收利息”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中。 (3)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就要产生利息的现金流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只有在约定的最后到期日才能产生利息的现金流入。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包括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 投资收益(倒挤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提示】持有至到期投资考核,可能的要点: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时入账价值的确定,注意面值、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交易费用记入初始入账价值中。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实现的投资收益额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实际利息收益。注意,实际利率法应用的是货币时间价值中的复利的基本原理,即未支付的部分,滚存到下一期增加本金,并产生利息。 要重点进行“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区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