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2024-05-13

1. 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国学礼仪:中华传统习俗礼仪大全
传统节礼: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
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 ( 腊月 )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 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 ),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2. 国学礼仪有哪些内容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二者关系密切。

我们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我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3. 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第一篇:学国学知礼仪
  最近网络上举行了国学知识大赛,一至三年级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四至六年级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诗经》。
  正所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之后经常温习,不是很令人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回来看你,不是很好吗?一个人不知道而不恼怒、怨恨,不就是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吗?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学习好之后应该经常去复习、温习它才会把它真正地记下来并且理解它,这样,不但自己高兴了,家长也会为我们高兴。
  有些日子里或节日时如果有一个朋友从远处来拜访你的话,那你的心中就一定会特别得高兴。如果有一个人在不知道时不恼怒、不怨恨的话,那么他也就拥有了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之中,我们也可以做到学而时习之,我们只要多乘下课的那十分钟里面多复习复习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重点和上过的那一篇课文,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我们当然也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我们只需要在遇到某些难题和困难时不要总是恼怒和怨恨这道题或这件事,只要有耐心,不管是什么事情和题目,你就都可以一一解决,到那样的时候你就真正达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了。
  我们小学生就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然后一点儿一点儿地做大来,这样积累的.话,你的一生将会很丰富、很充足,你就会比别人活得更有意义,你的人生价值也将会变得很高。从这次的比赛中,我知道了只有勤学才能成功,只有靠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才能成就大业,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像孔子那样善学、好问,我们只有像孔子那样善学、好问,将来才会成为像孔子那样千古流传而永远不会被遗忘。

国学礼仪都有那些

4.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的礼仪集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那么你知道国学中的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中的礼仪的知识,欢迎阅读。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

5. 国学礼仪基本知识有哪些?

国学礼仪基本知识:
1、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2、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3、走姿展精神风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一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4、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
5、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离。随情境变化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

国学礼仪的重要性:
1、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许多个体聚合而成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比如性别、年龄、贫富和尊重。国学礼仪培训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粘合剂。它将使不同的群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2、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健康、精神净化、身心愉悦和个人提升的保证。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修善。当每个人都抱着善待他人的动机,用文明公民的原则约束自己时,所有人都会感受到身心的坦荡。
3、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事业是人们谋生和立足社会的手段。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取得成功。它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增强人们的沟通和竞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国学礼仪基本知识有哪些?

6. 国学礼仪常识

1.四年级学国学知礼仪得奖作文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0日讯 9月18日上午9时,在建华区鑫海社区服务中心,建华区卜奎街道母婴服务中心邀请里仁经典诵读学校的老师,给辖区内学龄儿童及家长共计30余人,进行“讲国学,知礼仪”的专题教育讲堂。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十多名4至6岁的儿童朗朗地诵读《弟子规》,开始了学国学,知礼仪的学习活动。如何鞠躬、咋样走路,坐姿规范啥样,在老师的示范下,现场纠正孩子们的不良姿态,在互动中让孩子们和家长懂得《常礼举要》。
 
 “这个小朋友坐姿好,给予奖励。”“我这样倚门,站门槛对吗?姿势好看吗?”“不对,不好看。”一对一答间,这些学龄前孩子明了事理,知了礼仪。才馥涵4岁,不仅会背《弟子规》,还能活学活用,“妈妈叫要马上答应,举手回答老师问题,见到长辈要行礼。”王仔花苑社区居民周楠听完课后也深受教育,“我们小时候没有学习这些礼仪知识,得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这些,听老师讲解,感觉国学不是深奥难懂的,而是教人处事道理,很受启发,今后要以身作则,教孩子做一个知礼守礼的好孩子。”
  2.学国学颂礼仪主题演讲稿 
  ---《读国学经典,塑文明形象,当礼仪之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塑文明形象,当礼仪之师》。
 
  
 
  神州大地,国学经典传承千年。 我们记得一代名相蔺相如,完璧归赵,却不倨功自傲,仍以国事为重,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将军廉颇的不敬,引出一段将相之间“负荆请罪”的礼仪佳话。
 
  我们记得一代圣贤孔子,他游历天下,教学四方,纵然历经千难万险,也依然坚持“不学礼,无以立”的育人之道,以文明礼仪教化后人,真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道出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文明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工具,更是人们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在国学经典的浩瀚大洋里,我们看到了无数以文明礼仪教化后人的词章,它们溅落在历史的长河,激起遥远的绝响! 《弟子规》中写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三字经》中有言:“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管子》有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荀子有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通过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遨游,我知道了什么是礼仪之邦,什么是做人之理,什么是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源泉,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更是传承文明的使者,推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师之道,我们的文明礼仪不仅要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要表现在生活中,表现在无数的细节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我们要塑自身形象,争当礼仪之师。
 
  为师之道,我们首先要传承文明的语言。《增广贤文》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学生向我们打招呼时,一句“你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一句“让我来帮助你”让孩子的心中倍感温暖;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一句“祝贺你,要加油啊!”让孩子有了前进的动力;当学生与我们挥手再见时,一句“回头见”让孩子们留恋与老师的相处。我们文明礼貌的语言应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为师之道,我们还要传承文明的行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走廊上,当我们弯腰捡起一张纸片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身后寻找纸屑果皮的痕迹;运动课后,当我们递给孩子一块纸巾时,孩子们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双手;课堂上,当我们为孩子竖起大拇指时,孩子们会送给我们最纯真的笑脸。生活中,当我们关心他们健康时,他们会把我们当成最亲最近的人。
 
 我们文明的行为应如同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为师之道,我们还要传承文明的思想。
 
 因为文明的语言和文明的行为背后一定有文明而高尚的思想。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师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要评价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要传承文明,就要有高尚的思想。我们文明的思想应当充盈校园,荡漾在学们的心田。
 
  文明就是高山,礼仪好比大海。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溪流。
 
 让我们乘着“畅游书海、品味书香”读书节的文明春风,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扬已之长、补已之短,共塑那高山般伟大的情怀和大海般宽广的修养,争当礼仪之师。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拥抱文明、与文明同行!让校园的礼仪之花永远绽开笑脸!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3.如何在在入园环节与国学礼仪相结合 
 现如今,幼儿园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教育、特色的培训项目有很多,但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注重了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才艺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在礼仪方面却有待加强,中无人、自私自利、尖酸刻薄等等都能在这些刚解除到知识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哪里还有半点作为幼童的天真无邪的个性色彩。
 
 学习国学礼仪,讲究文明礼貌,是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和重要标志。现在很多幼儿园虽然会将“礼仪”确定为教学内容灌输给幼儿,但是对于一个生长在那样备受溺爱的环境中,在学校的时候可能还会因为老师的严厉以及同学的互相监督还有所收敛,一旦回到家中便会本性暴露。这种教育的效果意义不大。
 
 对于国学幼儿园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要将幼儿园与国学教育结合,编制适合幼儿的国学礼仪课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幼教联盟通过16年的幼儿教育经验,最专业的幼儿国学教育专家独创了8大体系: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 (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至德幼教联盟创建的国学课程体系让孩子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幼教联盟,对于传统幼儿园升级品牌幼儿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一个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点:幼儿园发展建设没方向、没平台、团队疲、管理部系统等难题。
 
 1、全面解析幼儿园品牌升级的10大关键点,在幼儿园不增加硬件投入的情况下,提升园所核心竞争力。
 
 2、幼儿园品牌运营高手,为您的园所“体检”,找准症结,轻松化解。
 
 3、国学幼儿园创设导师为您的园所1对1策划,让您的园所晋升为当地幼教文化品牌标杆,为您理清未来5年幼儿园品牌发展规划。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整合全国1200多所服务过的幼儿园,将300多家联盟园所资源整合。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和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半年到一年内落地打造园所品牌。
  4.有关国学中的礼仪名句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说话态度和气,语言礼貌文明,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说话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会让人心生怨恨,招来灾祸。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一句伤人的话,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
  5.与国学有关的故事 
  在我读《三字经》里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时,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程门立雪》。
 
 现在,不如让我为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是在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7. 国学里面有礼仪课程么?

国学里面有礼仪课程的。

1.1级资格课程。
学习科目:《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少儿唐诗·上》、《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上》、《经典童话故事·上》、《少儿美育·上》(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上》、《少儿国学吟诵·上》、《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上》、《少儿武术·上》、《太极·上》、《少儿礼仪·传统节日礼仪》;学习对象:学龄前儿童、学前班,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1.2级资格课程。学习科目:《弟子规》、《千家诗》、《少儿唐诗·中》、《孝经》、《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中》、《经典童话故事·中》、《少儿美育·中》(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中》、《少儿国学吟诵·中》、《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中》、《少儿武术·中》、《太极·中》、《少儿礼仪·服饰礼仪);学习对象:取得1.1级资格证书,小学1-3年级适龄儿童,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1.3级资格课程学习科目:《大学》、《增广贤文》、《千孝文》、《少儿唐诗·下》、《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下》、《经典童话故事·下》、《少儿美育·下》(美学与创意、舞蹈、音乐、诵读);体验课程:《少儿书法·下》、《少儿国学吟诵·下》、《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下》、《少儿武术·下》、《太极·下》、《少儿礼仪·社会礼仪);学习对象:取得1.2级资格证书,小学4-6年级适龄少年儿童,或从事同等级国学教育培训的工作者,或国学研究人员、国学爱好者。

国学里面有礼仪课程么?

8. 有关文明礼仪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校园国学经典名句(儒雅、文明礼仪、励志教育类)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