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城乡规划成功案例

2024-05-15

1. 大城市城乡规划成功案例

    1 广州的城市定位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将“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广州的城市定位,这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突出出来。
     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历史形成的,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不但没有削弱这个地位,而且提升了这个地位。这是符合规律的。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走过的路子看,经济增长重点地区往往会培育出高能级的城市群,期间处于中心地位的大都市极化效应不是衰减的而是递增的。大伦敦、大纽约、大洛杉矶、大多伦多等都是这样。前些年关于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种种猜疑,现在已经基本被广州发展的事实澄清了。 市第九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确定的广州中心城市定位,提出要建设好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做强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自主创新中心和区域文化中心,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带动功能和文化引领功能,这应该成为新的总体规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中心城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点,又是区域发展协调杠杆的支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总体规划首先要想到广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要有宽广的视野,跳出广州看广州,加强广州城市发展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全省城市化进程以至与整个华南地区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加强广州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研究,使总体规划更好地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作用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2 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要体现在它的原则性上,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划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城市和城市人如果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这座城市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只求工业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绝对是坏事,只讲保护生态、不善发展工业未必是好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子,才是真本事。善于适应发展要求利用好可开发空间是一种作为,懂得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是更大的作为。总之,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定要避免盲目扩张、破坏生态。
     二是城乡一体。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广州有城有乡,规划上不能搞二元结构,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上一轮总体规划覆盖了城区部分,这次要求城乡整体规划有必要将从化和增城也规划进来,尽管这两个市仍属于县级市范畴,农字头的面积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和人口比重都还比较大,但它们不仅拥有广州未来发展的空间,更拥有广州宝贵的生态屏障。从化、增城纳人总体规划更能体现“总体”要求和长远眼光,也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组团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已经形成,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照这条路子走下去,一定不要“摊大饼”。组团发展才能节约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留出生态隔离空间。这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上。四是节约用地。一定要增强土地忧患意识,不仅是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看土地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土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珍稀资源。土地闸门把不严,不懂得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甚至放纵无序、无度开发,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历史过错,要警钟长鸣。规划的权威性和控制力,要突出体现在建设用地规模的刚性约束上。
     五是适度规模。十年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中只是一瞬间,规划既要看当前,更要顾长远,切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破坏城市发展的渐进性和永续性。在这方面,适度规模是个考验。规划中一定要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调控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城镇规模和产业集聚规模,绝不做突破人口、资源、环境容量的蠢事。总之,要把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增强规划的原则性,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防止产生新的“城市病”。这些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城市永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真正使“两个适宜”成为市民共建共享的城市形态,为全市人民营造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3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 
     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具有长远眼光、切合广州实际的,这几年的实施有很好的成效。市第九次党代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中调”,主要指的是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建成区的空间优化,意在增强整体空间发展战略的内涵意义。上轮总体规划及其实施,也是高度重视老城区改造提升的,这次把“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在城市空间发展中,把外延拓展和内涵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这一空间发展战略指引下,深化城镇体系规划。
     广州将来的城镇体系可形成四个层次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一个层次,是城市中心区;第二个层次是城市副中心,承上启下,既可以辅助中心城区功能,又可在小区域范围内起中心作用,像番禺的市桥、花都的新华、增城的荔城以至从化的街口等;①第三个层次是卫星城,在有条件的中心镇中选择,像增城的新塘可以建成广州东部新兴工业卫星城;第四个层次是小城镇,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组团式、集约化、分层次发展。
     做好城镇体系规划,首先要搞准市域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控制规模,在四个层次城镇体系中实行科学合理的人口梯度配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城镇资源,像副中心所选择的四个老县城,历史最短的有300多年(市桥),最长的有900多年(荔城),基础设施也较完备,建设起来比另起炉灶要节约得多。三是提出严格的空间管制原则,中心城区不要摊得太大,人口增量多往其他三个层次的城镇配置,其他三个层次的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长期培育、逐步完善。
      4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新的总体规划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发展目标,主要应体现在这里。
     要从保护做起。总体规划必须以强有力的空间管制,切实保护好广州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
     要深化市域生态结构分析,严格划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包括城市绿心、森林、农田、水源、水系、水域、果区、绿地、湿地等等,并且要真正落实到图纸上,以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要注重生态建设。围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规划好城市生态环、生态圈、生态片区和生态廊道,使城镇组团间形成具有明显生态调节效应的绿色隔离。
     要凸显特色。以规划作引导,充分发挥广州自然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独具广州特色、融山、水、城、田、海于一体的生态格局。
     要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好城市森林景观体系、园林绿地景观体系、洁净水系景观体系、现代农业景观体系和生态旅游基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好去处。
     总之,要在总体规划中鲜明地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这次规划的重中之重,科学论证,精心谋划,使之成为总体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大亮点。
      5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现代化、信息化、枢纽型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陆、海、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总体规划必须科学引导和有力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体系的现代化、系统化、信息化建设。
     要强化枢纽。着力提升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等总枢纽的集散功能,进一步打通这些重大枢纽的对外连接放射通道。
     要依托主枢纽,进一步深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相协调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为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服务。道路交通规划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紧密衔接,以道路交通建设拉动城镇化建设,尤其要注重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增强城镇组团间的通勤能力,并逐步实现与珠三角城市群的高效连通。
     特别重要的是,系统化思想要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不但要优化要素,更要优化系统,使各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实现高效接驳,形成有机网络,以网络支撑系统,以系统提升功能。
      6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不仅要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尤其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
     产业布局要按组团式、集约化、园区化的原则作规划,无论是传统产业集聚区,还是新兴产业集聚区,都要按这个原则来办,防止无序扩张。
     产业功能的区域配置是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关键,重化工放在哪里、制造业放在哪里、高新技术产业放在哪里、现代服务业放在哪里,都要优先考虑选择地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既不能突破资源、环境底线,也不搞粗放式的功能交叉、功能紊乱。
     同时,要适应产业梯度转移的要求,推进老城区退二进三,规划好具有较强承接能力的新兴制造业集聚区。
      7 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区建设 
     老城区改造是“中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总体规划要指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老城区改造提升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疏解密度。如果改了之后密度更高,加重城市病,那就失败了。二是提升功能。逐步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功能分布不清的状况,注重优化提升各种功能片区尤其是中心商务区(含金融区和总部经济集群、商业区、文化片区、教育片区、会展片区和创意产业片区)的集约功能,促进老城区产业结构和综合服务优化升级。三是凸显文化。坚持城市个性源于城市文化、文化传承是城市的灵魂的思想,以总体规划统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更高水平上保护、挖掘、整合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彰显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四是改善人居。通过危破房、城中村改造,一方面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另一方面改善老城区市民的居住条件。五是优化环境。严格控制老城区改造密度和容积率,腾出空间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老城区改造要有抽丝剥茧般的过细功夫,急不得,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千万不要刮风,不搞大拆大建。
     今后一个时期,广州新区建设的任务不轻,像萝岗新区、南沙新区、亚运村所在的广州新城、琶洲岛、新火车站地区、白云新城,还有将来可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各个城镇的新区以及中心镇,深化规划的要求都很高。这几年广州新区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新经验,出色的典范有大学城、科学城等,要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新一轮新区规划建设中去。其中,新区建设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几个要点,一是功能分区,二是环境布局,三是城市设计,四是特色塑造。只要这几个方面是高水平的,新区建设就能够在城市发展流动空间中为广州整体城市形象增添新的光彩。
      8 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要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必须推进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在科学化方面,就是要特别重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注重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规划数字平台和数学模型,把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民主化方面,就是不仅要提倡专业研究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怎么样做规划、规划成什么样,都要让市民知道,畅通市民对规划的民意表达渠道,广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规划最充分地体现市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愿望。
     在法制化方面,就是要严格执行规划的法律法规,树立规划的法制化权威,实行强有力的规划依法管理。
      9 结束语 
     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并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落实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增加规划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美学含量、法律含量和市场经济含量。
     规划理念上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上要善于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规划内容上要由注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公共政策、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在注重确定城市性质、功能、规模、定位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

大城市城乡规划成功案例

2. 在城市规划领域,有哪些经典成功的案例

“筑讯中国”网为你整理解答:
1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规划

一是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早在1965年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设想,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整治、种植树木、建设公园,要求每个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距居民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20世纪70年代重点进行道路绿化,要求每条路两侧都有1.5米的绿化带。80年代通过实施长期生态保育战略计划,将5%的土地设为自然保护区,要求每千人享有0.8公顷的绿地。90年代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二是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通过建设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和陆上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问题。通过GPS自动调动系统提高出租车效率,通过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并实行年度汽车限购政策,防止车辆快速增长。三是在城市住房方面,新加坡通过推进“居者有其屋”计划,共建成12多万套公寓和店铺来解决城市的人口住房和就业问题,既实现了社会公正,又推动了城市建设。四是在绿色建筑方面,新加坡从2008年开始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最低标准,超过5000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新建公共建筑达到绿色标志白金评级。既有公共建筑到2020年超过1万平方米空调面积的要达到绿色标志超金标准。政府出售土地时,要求工程达到较高层绿色标志评级(白金和超金)。
2 瑞典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空气污浊、水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2007年被欧洲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2010年被欧洲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号。斯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一、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部分地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节室温。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一次能源最大使用量100千瓦时/平方米,并大力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城市能源利用要求60%的用电量和20%的一次能源消费要来自可再生能源。该是有12%的家庭购买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居民做饭。二、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度达到4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1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欧元的通行税,提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大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75%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全市93%的居民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上下班。三、在土地利用方面,斯德哥尔摩出台政策鼓励利用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如2001~2007年间约1/3的新建住宅利用棕地进行开发。斯德哥尔摩有可达性良好的公园体系,全市公园绿地占城市面积的36%,距公园绿地200米范围内居住着约85%居民,300米范围内达90%。
3 还有美国的华盛顿和法国巴黎等城市的建设都是些典型的案例。

3. 总体规划优秀案例如何区分?

  这个重点是看一下几个方面:
       (一)性质。城市性质是否明确;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科学、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对该城市职能的要求;是否与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相一致。
  (二)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
  (三)规模。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素;是否经过科学测算并经专题论证。
  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的计算口径包括在规划建成区内居住登记的常住人口(含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和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坚持了国家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是否符合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否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做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四)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明确;是否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是否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五)交通。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体系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是否与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
  (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并相互协调;是否合理配置并正确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标准;是否有利于城市及周围地区环境的综合保护。
  (七)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是否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防建设等相协调。
  (八)实施。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规定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九)是否达到了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
  (十)国务院要求的其他审查事项。
 
如果以上问题都能成功解决,那么这个规划就是一个符合要求的好的规划案例

总体规划优秀案例如何区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