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以及政府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2024-05-15

1. 简要论述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以及政府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凯恩斯经济学中,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分析,西方国家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或社会总需求的问题,重要的是政府实行需求管理.在经济中出现萧条和大量失业的时候,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社会总需求,进而扩大产量,增加就业,最终实现充分就业.而在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缩小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消除通货膨胀.
 货币学派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当事人都遵循最大化原则,工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理性的经济人都能收集到尽可能充分的信息,并据此做出理性预期,这种预期结果非常准确,可以与职业经济学家运用数学模型解出来的结果相媲美。这样,人们能够迅速认识政策制定者意图,并对政府的政策和价格变动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抵销了政策的预期效果,导致政府政策无法发挥预期效应。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需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它们说明了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只有市场机制才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发而迅速的反应,使经济恢复均衡。比如,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带动了整个经济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是反时的,经济不会大起大落。 相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滞后的,由于政府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经济预测,政策本身的作用有滞后性,加之政府政策难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决定者信息不充分,对经济运行的了解有限,政策不可能像决策者所预期的那样起到稳定作用。宏观政策的失误往往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而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而且,政策限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用政府干预代替市场机制的结果,是破坏了经济稳定和经济本身自发调节的功能。

简要论述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以及政府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2. 目前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变动(经济周期)主要有四种解释:
(1)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生力量,即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也是可以预测的,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经济波动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样的理论。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的外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不可预期的、随机的,因而政府是无法控制的,市场则可以有效率地适应这些冲击。
(3)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则把经济波动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导向特别是货币政策结果。比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使价格和产出发生波动,因而政府不仅不能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而且还在制造经济波动。
(4)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既来自经济内部,也来自经济外部。经济波动起因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冲击,外生冲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被扩大并且被延长,这种波动仅靠市场经济本身是无法得到迅速的调整的,尤其衰退更是如此,需要也能够利用政府政策来刺激经济。

3. 目前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目前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4. 西方学者根据经济周期原因的研究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有哪些?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5. 哪些因素导致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这是个从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到马克思主义学者,到奥地利学派,以及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等现代经济学家一直试图解释并找出应对之策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种种观察、统计归纳、数理分析和学术纷争,将经济学不断向前推进。上世纪60年代,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普及和推广,使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能已经成为历史。也许对此唯一心存疑虑的就是凯恩斯本人。凯恩斯认为,如果你有一个思想,即使仍需完善,也要公之于众以启迪他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他本人则对此有所保留。有趣的是,凯恩斯在出席一次华盛顿的“通论”研讨会后说,他发现在会上只有他一个人是非凯恩斯主义者。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全球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各主要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伴随以经济的停滞和失业率的上升。由于凯恩斯关于政府支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无法解释“滞胀”这个现象,一时之间,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根基动摇。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开始倍受关注并一举确立其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弗里德曼用货币数量的增长来解释通货膨胀现象,并更加重视“预期”在价格波动中的作用。他重新改造了“菲利普斯曲线”,并推导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实历代经济学家都对预期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进行过研究,凯恩斯通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长期预期状态决定投资边际效益”,即投资不是靠对未来的理性分析,而是靠信心来决定的。只不过凯恩斯及其之前的经济学家,较少遇到通胀而较多遇到通缩,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统计数据相对有限,无法用数理分析方法加以明证预期与通胀的紧密关系而已。虽然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试图革凯恩斯主义的命,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比如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的经济自由化,但从结果上来看,其实它只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框架的有效补充,并推动了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的完善。除弗里德曼外,另一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理论,对经济周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卢卡斯的理论,使各国政府在执行反周期的经济政策时,更重视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的管理。预期管理终于成为政府政策的重要一环。
预期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如果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则信心高涨,消费和投资增长都动力十足;与之相反,预期悲观,则信心丧失,于是消费和投资增长下降导致经济下滑。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上的参与者就是实体经济中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所以,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会影响到投资者信心,进而会影响到股票的估值。如果说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信心和实体经济中的信心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在于,股票投资者可以不持有股票或融资持有股票,而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大部分是稳定的必须消费,投资也有延续性。所以,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GDP变动相对缓和而持续,而股票市场则会剧烈波动并时有反复。
所以,研究一个股票市场的未来趋势,必须研究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信心如何演化,并时刻记住,这个信心的变化会在股票市场上被放大。股票市场中反映投资者信心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市盈率。而从历史数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市盈率的大幅度周期性波动。对于很多坚信买入并持有策略的人来说,要接受信心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远大于理性分析这个观点的确有点难。不过,这个观点至少在短期内是对的。(凯恩斯说,长期我们都死了)。为研究投资者信心,各种信心指数开始大行其道。其中,既有反映实体经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PMI(采购经理人指数),OECD领先指数等,也有反映货币供应和金融市场环境的货币供应指标体系,还有专门针对股票市场的悲观指数等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变化,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预报经济波动的功能。有趣的是,历史经验表明,股票指数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领先经济的指标。通常股票市场领先于GDP1-2个季度见顶或见底。所以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仅仅关注经济领先指标远远不够,能够领先股票市场的指标才尤为重要。比如,新屋开工率可以领先GDP,但常常滞后于股票市场上房地产股票的表现。
能够领先于股票市场的指标有哪些?可以说很多。正统的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毕竟金融环境变得宽松是实体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另一个指标是国债收益率,当国债的收益率快速下降直到变得毫无吸引力时,一方面表明金融系统流动性改善,另一方面代表风险溢价的被动上升,从而提升风险资产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吸引力,等等。至于草根的指标就更多了,比如前几年有人数证券营业部投资者的人头来看人气,也算是一种平民文化。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草根指标中最有趣的就是卖方分析师对于上市公司未来一年盈利的预期变化。当分析师们开始连续大幅下调盈利预测时,证明分析师们变得越来越悲观,一旦其预期达到最悲观的时刻,通常市场就见底了。
投资者如果利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指标来试着判断一下市场未来的方向,可能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开发一套指标体系并有效运用于市场,则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尽管很难。将这些指标运用到目前的A股市场,我的判断是A股再创新低的几率较小,未来指数会在政府政策刺激和经济运行下行趋势两股力量的对抗下展开区间震荡,行业间分化相对较大,聪明的投资者会赢利。只有当政策和宏观经济趋势变化两股力量方向一致时,股市才能重新走牛。不过,那可能要等到2009年中期以后了。

哪些因素导致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有哪些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从动态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总是处于波动之中的,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比如5年或10年内,是很难一直保持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的年份增长得快一些,有时候可能会慢一些,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即使在一个短期内,比如一个年度内,各个季节的变动方向和幅度也有不同。但是经济波动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要理解这个定义需要注意,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有人认为,即使是最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GDP的单独波动也不能反映经济周期。一般认为: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经济周期。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在现实生活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人们最关注的也是中周期,国内外经济文献中所提到的经济周期或商业循环也大都是指中周期。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7.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各种解释能否揭示经济周期形成的真正原因?

一、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
2、创新理论
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
3、政治性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二、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扩展资料
相关影响
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股息、红利减少,股票价格下降。经济复苏时,企业产品的销量开始上升,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企业发放股息、红利,股价逐渐回升。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股息、红利增加,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各种解释能否揭示经济周期形成的真正原因?

8. 西方经济学是怎么分析经济周期原因的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变动(经济周期)主要有四种解释: (1)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生力量,即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也是可以预测的,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经济波动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样的理论。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的外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不可预期的、随机的,因而政府是无法控制的,市场则可以有效率地适应这些冲击。 (3)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则把经济波动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导向特别是货币政策结果。比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使价格和产出发生波动,因而政府不仅不能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而且还在制造经济波动。 (4)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既来自经济内部,也来自经济外部。经济波动起因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冲击,外生冲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被扩大并且被延长,这种波动仅靠市场经济本身是无法得到迅速的调整的,尤其衰退更是如此,需要也能够利用政府政策来刺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