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介绍

2024-04-28

1.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介绍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01年2月成立,学院现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介绍

2.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成果

直至2007年,学院集中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光学方面的基金40余项,国家、部委及重庆市级项目6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5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近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国内期刊500多篇,国内会议400多篇,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200多篇。学院还与美、英、日、德、独联体等国多所高校的相关系、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接待过近百批国内外同行知名专家的来访、参观和学术交流。

3.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专家学者

潘英俊、陈伟民、温志渝、文玉梅、汪同庆、喻洪麟、郭永彩、龚卫国、秦岚、李平、王代华、高潮、魏彪、肖沙里、余淼、陈 刚、韩根全、朱永、廖昌荣、刘京诚、廖海洋、米德伶、罗钧、朱涛、贺学锋、李志敏、邹建、潘银松、李月美、刘敢新、李伟、符欲梅、张流强、徐道连、刘嘉敏、昝昕武、付红桥、李伟红、王胜强、杨建春、叶俊勇、杜晓晴、章鹏、邓冬梅、薛联、张红辉、陈雨、杨进、余华、郑伟、林晓钢、任春华、张智海、冯鹏、王旭初、文静、杨利平、邓明、郑建成、黄鸿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专家学者

4.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与毕业后就业发展方向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2月,现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微电子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重庆市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学校品牌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国家布控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

  学院拥有“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学院“微电子工程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电工实验中心”和“微电子专业实验中心”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敬业奉献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已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学院现有教师9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讲师43人;有23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6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中有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称号。

  学院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半导体光电材料、无线网络优化与电磁兼容技术等领域形成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与推广、对外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12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目,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技奖近10项,国家专利授权近10项。“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3G科技创新引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提升”和“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省级奖励30余项。学院先后有6个班级荣获重庆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的就业率、签约率和考研率一直名列重庆邮电大学前茅。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是在原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基础上经学科及师资队伍的整合优化于2001年2月成立,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集成电路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微电子工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与通信学院共建“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学院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电磁理论与射频技术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10余项,国家专利近10项,其中“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和清华大学、中电集团电子24、26、44所等单位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主办和协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1)、“电路与系统”(专业代码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3)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代码080904)4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
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工程”、“光纤通信技术”2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目前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半导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的“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硕士学位156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并能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课程、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系列、微波电路与技术系列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系列等专业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射频微波电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5.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继承了原重庆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办学历史,携手原重庆邮电学院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经学科及师资队伍的归口优化整合并于2001年2月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6.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及毕业后就业方向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学院概况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继承了原重庆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办学历史,携手原重庆邮电学院光纤通信技术研究所,经学科及师资队伍的归口优化整合并于2001年2月正式成立。学院现有“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学生1500余人。 
  年轻的光电工程学院在朝气蓬勃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职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讲师43人;专业教师中,23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学者互访的关系,并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已成功协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同时承担了学校与英国南岸大学联合培养“电信和计算机网络”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 
  学院的人才培养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微电子、光电子为特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等方向形成自身特色,并能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系列课程、电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以及通信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系列、微波电路与技术系列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系列等专业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射频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网络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射频微波电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7.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3人):段昌奎、龚云贵、Mikhail Brik博士(40人):陈六新、程剑锋、邓志颖、董会宁、方长杰、房然然、冯春宝、龚云贵、耿朝强、胡晓红、胡锡奎、胡学、刚、赖昌、李登峰、李清旭、李丽、刘俊、罗燕、罗小兵、马崇庚、潘娜娜、蒲兴成、潘宇、邱东、孙凤兰、田娅、王长有、徐阳栋、余耀、张益、张清华、张平平、周贤菊、周晶、朱伟、江莎、杨莲、郑攀、朱家骥、Mikhail Brik教授(21人):安世全、陈希明、董会宁、龚云贵、耿朝强、胡学刚、黄琼、李登峰、刘俊、李清旭、马崇庚、王长有、汪仲清、鲜思东、杨春德、张清华、郑继明、周平、周贤菊、朱伟、Mikhail Brik副教授(31人):陈文鑫、陈六新、程剑锋、邓志颖、房然然 方长杰、胡晓红、李红刚、李永红、李春、李丽、李玲、罗燕、赖昌、莫玉忠、潘娜娜、潘建辉、邱东、蒲兴成、孙凤兰、田娅、庹有康、王海东、吴寿章、肖宁、薛志远、游晓黔、郭瑞红、张仿、张雪娥、张益硕士生导师(40人):安世全、陈希明、陈六新、程剑锋、段昌奎、董会宁、邓志颖、方长杰、龚云贵、胡学刚、黄琼、刘俊、李峰、李清旭、梁斌、蒲兴成、汪仲清、王长有、杨春德、游晓黔、周平、周贤菊、郑继明、朱伟、赖昌、马崇庚、潘娜娜、舒富文、田娅、 张清华、房然然、张益、邱东、鲜思东、李永红、程正富、蔡苇、付春林、唐笑、石东平  学院领导:李春、张仿、张清华、周平、朱伟学院办公室:黄艳辉、张瓅丹、周琨学生工作办公室:罗远恒、王红霞、钟楠数学教学部:陈胜兰、邓志颖、耿金玲、何承春、胡晓红、蹇红、李红刚、李玲、刘平、刘勇、罗燕、莫玉忠、潘建辉、沈世云、孙春涛、王海东、吴江、徐荣先、薛志远、严单贵、游晓黔、张平平、张一进、郑继明大学物理教研部:柴昭、陈文鑫、陈希明、董会宁、房然然、冯春宝、黄琼、李登峰、刘俊、罗小兵、田贻丽、庹有康、汪仲清、汪仲清、王珏、肖宁、余耀、张晓明、张雪娥、周晶应用数学系:陈六新、段辉明、方长杰、李辉、李永红、牟琼、蒲兴成、邱东、邵亚斌、孙凤兰、田娅、王长有、吴寿章、鲜思东、徐阳栋、杨莲、尹邦勇、尹龙军、于凤敏、袁松琴、曾令淮、张蓉、张伟、郑攀应用物理系:程剑锋、胡锡奎、江莎、赖昌、李丽、李清旭、李清旭、马崇庚、潘娜娜、潘宇、张益、朱家骥数理专业实验中心:刘显全、于南翔、周凯宁、周贤菊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8.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院领导

 王国胤 院长 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学院全面工作和学科建设。曾跃 书记 简介:主持学院党总支全面工作。夏英 副院长 简介:博士,教授。分管本科教学(含实验室建设、教改项目、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对外交流等)和教务工作。石竹屏 副书记 简介:副书记,分管学院学生工作。蒋溢 副院长 简介:在读博士,副教授。分管学院科研工作、产学研工作。李伟生 副院长 简介:博士,教授。分管学院研究生工作。陈龙 院长助理 简介:博士,教授。协管本科教学(含质量工程项目、专业建设、学籍管理等)工作。  1989年,学校为适应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业部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原电信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和校计算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原计算机系。计算机系(1989-2001)历任领导如下:1、党总支书记:曾省三、漆志平、陈家凤、李秉智2、党总支副书记:冉启明3、主任:汪林林、曾省三、李秉智4、副主任:王方新、郑铁流、李绍全、邓亚平、葛君伟、周林 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将原计算机系和原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数学部分合并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学校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将数学部分划归新组建的数理学院,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历任领导如下:1、党总支书记:安世全、刘浩然、曾跃2、党总支副书记:李春、石竹屏3、院长:李秉智、王国胤4、副院长:杨春德、葛君伟、周林、吴渝、夏英、谢显中、蒋溢、李伟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