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2024-04-27

1. 历史问题

(一)、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①排斥市场调节。②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③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有的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就是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没解决
而中国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采取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希望能帮助到你!

历史问题

2. 历史问题

你真行!
1统一性集权性: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均属周王朝,各诸侯国均听命于周天子,周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君主。
最本质的:实际周朝是一个分封制的国家,各诸侯国基本上都算是“国中国”,都有独立的行政、军事、司法机关。所以后来到东周时产生了五霸七雄。

3. 历史问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诸侯 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
  约公元前753年,传说罗马建城。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行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秦朝,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18年 前20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公元前149年 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三次 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摧毁。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 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内战时代。

  公元前119年,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匈奴远徙。
  公元前73年 前71年,罗马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公元前60年,罗马庞培、克拉苏、恺撒结成“前三头政治”。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召集石渠阁会议,讨论五经异同。
  公元前43年,罗马安东尼、屋大维、李必达结成“后三头政治”。

  公元前33年,西汉王昭君出塞。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
  公元14年 68年,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公元26年,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

  公元73年,东汉窦固击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被湮没

  公元92年,宦官郑众等因诛杀外戚有功而封侯,宦官开始用权。
  公元96年 192年,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

  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 至条支,临海而还。
  公元166年,大秦(罗马)王安敦使者至汉朝。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
  公元193年 235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军队。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 权授予境内自由人。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
  公元235年 284年,罗马社会陷入“三世纪危机”, 蛮族开始越境入侵。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短暂统一中国。
  公元284年 305年,罗马戴克里先进行改革。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次年东晋建立。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开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除,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尔其帝国攻破,东罗马灭亡.
  同年明朝建立85年.
  给你比较一下秦朝与古罗马和汉朝与古罗马
  秦朝与古罗马:
  1 进攻兵器
  秦军铜兵,罗马铁兵 ●与青铜兵器相比,铁制兵器显然更为强大。不过,当时铁制兵器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
  兵马俑至今已经出土了4万件兵器,其中包括戈、矛、戟、铍、弓弩等,都是青铜制品。
  剑是大家最熟悉的兵器。和刀不同,剑是通过刺这个动作杀伤敌人的,因此它比只能砍的刀更为致命。兵马俑坑出土的一些秦剑比战国时代其他诸国的剑更长一些,在1米左右。剑长了刺杀范围当然就更大。与此同时,1号俑坑还出土金钩两件。金钩,后世又名吴钩,据说是春秋时吴王阖闾首先制造的。这两件金钩形如弯月,齐头、两刃,可用来勾杀或推杀,是仪卫性短兵。
  秦军的武器还包括铜铍。1号俑坑就出土带长木柄的铍16件。铍头的形状与短剑相似,装在长3米多的木柄的前端,是与矛相似的刺兵。铍是春秋时流行的长兵器。当然,秦军兵器中还有长矛,且是7米长的长矛。为此有专家推断秦步兵中有长矛方阵。不过,作家黄章晋认为,长矛阵这个说法可疑,因为在中国人知道欧洲长矛方阵之前,从来没有人说起过这种长矛阵。何况,就出土文物比例和数量看,戈比矛更普遍。戈适合战车作战。步兵作战时,它就派不上大用场了。
  在秦军众多兵器中较为特殊的是带铜廓的弩机,也是这支王者之师的一件杀伤利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考古学会副会长的袁仲一被称为“秦俑之父”。他指出,秦俑坑出土的弩基本上都是木廓,与战国弩的形制结构相同。但1996年对1号坑做进一步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两件带铜廓的弩机。铜廓提高了木廓弩机的性能,增强了灵敏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弩的杀伤力和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罗马军团的进攻兵器看起来更强大一些。他们的兵器以铁制品为主。罗马兵装备长方外凸的盾,使用短剑作战。与长矛的简单戳刺相比,短剑的有效杀伤距离较近,要求战士们“短兵相见”。这对个人技艺要求更高,因此罗马军队非常重视平时的训练。
  重标枪也是罗马军团的重要兵器。它是标枪的一种,跟短剑一样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罗马军团所使用的重标枪,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杆,容易投掷,穿透力强。最大投射距离约18米。
  由于欧洲铁矿资源较丰富,而且与最早发明铁器的西亚人交流便利,所以欧洲很早就进入了铁器时代。黄章晋认为,双方兵器的优劣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一般而言,铁兵器的杀伤力更强。如果秦军还没有摆脱对战车的依赖,秦军与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差距会更大。
  不过,对于罗马军团铁兵器和秦代青铜兵器的优劣问题,在军博编辑研究处博士李斌看来,很难做出比较,“两者技术路线不同,从历史长河来看,铁兵器是占了上风,但是在冷兵器时代,铁兵器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2 个人防护
  秦军皮甲,罗马铁甲
  ●秦军的皮甲较前代的更合理,罗马军团的铠甲头盔则形成了更为完备的防护装备。
  兵马俑很好地呈现了秦军甲胄的情况。坑内大批武士俑身上雕造的铠甲,陵园内的石铠甲坑也出土有大批石甲、石盔与石马甲。与战国早期的盔甲相比,它们的甲片较前代趋于小型化,甲片编缀的方法更趋科学合理,使人穿上后弯腰、挺腹、抬臂等均感方便。不过,甲的质地与前代基本相同,仍以皮甲为主,铁甲很少。
  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头盔。但在秦陵石铠甲坑又出土了大批头盔。袁仲一指出,这表明秦军的装备是有头盔的,不过秦军作战时常脱去头盔英勇杀敌。
  而罗马军团的铠甲头盔则形成了更为完备的防护装备。黄章晋认为,在此方面,秦军不敌罗马军团。
  由于罗马短剑的攻击距离较近,势必需要有其他兵器辅助保护士兵。为此,罗马人重点对盾牌做了较大的改进。罗马军队把盾改成结实的长方形凸面体,高约1.2米,宽约0.61米。这些大盾用木头制成,外层表面先以帆布蒙上,再蒙以小牛皮,上下部边缘都包上了铁边,增加它的坚固,也能保护它受到从上而下的劈刺和放在地上时受到的伤害。此外,盾上面还镶钉着一块铁的浮雕花饰,一旦有石块、投枪、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掷武器的打击,都能被挡到一边。
  而罗马铠甲算得上是西方步兵铠甲制作技艺的集大成者。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混合体。它最大限度保留古典铠甲的防护能力,机动性却并不受影响。同时,罗马军的头盔也经过改良,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式头盔的防护性能,士兵的视野和舒适性也得到很大改善。事实上,罗马军团,就是以甲盾著称。
  3 攻城器械
  秦有冲车,罗马盾车
  ●战国后期,冲车、抛石机等设备成了主要攻城装备。罗马人则常用盾车和木塔。
  战国时代,诸侯鏖战不断,攻城技术因此得到长足发展。春秋时期临车、冲车、修橹和抛石机登场,成为冷兵器时代最早的“重型装备”。军博编辑研究处博士李斌指出,在战国的秦国以及后来的秦王朝基本都会使用到这些攻城装备。

  战国时代的各种攻城方法,包括临、钩、冲、梯、水、穴、突、空洞、蚁傅、轩车等等,也基本都为秦军所熟知。
  在进攻城镇时,罗马军团同样非常重视使用攻城器械。除了用撞城机击破敌人的城墙或城门外,盾车也时常出现在战场上。盾车是攻城用的木制器械,像一间小房子,不过只两面或三面有木板墙,屋顶也用厚木板制成,上面还覆有铁皮或兽革,起防火的作用。盾车下面装有轮子,可以推动。人甚至可以躲在里面,从墙上的洞里向外射箭,也可以利用它做掩护挖掘地道。
  攻城时,罗马军队还经常使用木塔。根据实际需要,木塔可一层一层加高。外蒙铁皮,用轮子推动。士兵站在木塔上可向城墙上的敌人发射矢石,驱走守卫士兵。木塔另设有吊起和放下的槛桥,可以放下来架在敌人的城墙或碉堡上,方便战士爬过去。
  公元前57年,恺撒在与苏威西翁内斯人交战中,就曾使用过盾车和木塔。而抛石器和弹射器的使用,能掩护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战斗发生前远距离杀伤敌人。
  不过,在黄章晋看来,尽管中国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用以抛射石弹的大型抛掷远射冷兵器“飞石”,但罗马军团更熟悉如何精巧地借助杠杆原理打击敌人。直到阿拉伯人将“回回炮”(Trebuchet)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抛石机全部采用的是通过最简单的杠杆原理用人力将石头投掷到远处。它需要很多的人来一起拉,且无法瞄准,也不能保证每一次的射程相同。而欧洲同时代的抛石机(Onager),使用的是以天然纤维束扭在一起的“弹簧”作为蓄能机构,加上齿轮可以起到停止和传动作用,使抛石机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拉动,就可以使抛石机或重弩被绞紧,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击发。齿轮和螺丝被认为机械学无可化约的最基本构件,这两样东西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
  4 防御工程
  秦筑石垒,罗马壕沟
  ●西方的数学、军事工程学的发达,这令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秦军。这一点同样使他们有较好的防御工事。
  一般来说,秦军和罗马军团最多的是在平旷地区作战。野外作战,防御装备也颇为重要。
  秦军重要防御手段是野战筑垒。这是自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野战方法。
  公元前224年,秦军于平舆之战时“坚壁而守之”。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军均筑有大规模垒壁,至今在长平遗址(今山西高平一带)还留下大量的石垒痕迹。垒壁的构筑是以军阵作战为单位进行的,建在各军阵位置的周围。秦军曾攻赵军长平垒壁,“夺西垒壁”。据此可知,还应有“东垒壁”及“中垒壁”。
  野战筑垒增强了野战防守能力,提高了军队野战生存能力。春秋时期,军队主要用战车在四周扣搭环围的方法,进行防守。战国后期,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多,进攻能力的加强和作战突然性增加,士兵们就地取材,以土、石等为原料构筑垒壁工事,而且可以筑得又厚又高、十分坚固,还能防火攻。
  罗马军团同样重视防御技术。罗马军队无论驻扎在什么地方,都会修筑防御工程。在冬天休战时,他们常常将冬令营筑在形势险要,易于防御的地方。
  公元前52年春,全高卢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的大起义。恺撒将起义军的主力包围在阿来西亚城进行决战。交战前,罗马人使出他们善于营建野战工事的长处,挖了三道宽阔的壕沟,中间一道灌满河水。同时,罗马军还在壕沟后面建防堤和壁垒,上面加上胸墙和雉堞。在胸墙和防堤衔接的地方,向外斜列着削尖的木桩,防止敌人向上爬;然后环绕整个工事,每隔一定距离筑一座木塔;最后在这些工事外建各种陷阱。最终,罗马军赢得了防御战的胜利。
  黄章晋指出,西方的数学、军事工程学的发达,令罗马军团在攻城技术上略胜秦军。同样,罗马人对于如何架桥、铺路、扎营,都从希腊数学、军事工程学中学到了很多,秦军也相对落后了。
  5 作战阵型
  秦有三军,罗马兵团
  ●秦兵马俑的列阵并非行军队形,也非作战队形,而是整装待发的队列。罗马人则以兵团作战著称。
  兵马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秦始皇生前守卫京城的宿卫军。俑坑步兵俑的数量众多,有数千件。从其编制看有“独立步兵俑”和隶属于战车的“隶属步兵俑”两大类。从其装备来看,则可分为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和身穿铠甲的“重装步兵俑”两种。轻装步兵俑是军阵的前锋部队,重装步兵俑为军阵的主体部队。

  袁仲一指出,一号俑坑军阵的整体形象是“前后整齐,四方如绳”,与兵书上所说的方阵的阵形相同,可名曰“方阵”。但这个方阵不是行军队形,亦非战时的队形,而是戒备森严、整装待发的队列。军阵布局的特征则要求,在军阵主体的前边有前锋,后边有后卫,左右两翼有翼卫。整体上组织严密,坚若磐石。
  2号俑坑由4个小方阵组成一个曲尺形的军阵。弩兵方阵突出于大型军阵的左前角,车徒结合的第三个小方阵末端有8骑骑兵突出于大型军阵的后边为后犄,从而成为具有前角后犄的曲形阵。这种组合方式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所谓阵中有阵、营中有营,可分可合。分开各自可独立作战,合起来浑然成为一体,发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所以,二号坑军阵亦是处于整装待发状态,为不动不用的“居阵”。
  相比之下,罗马军队分军团和辅助军。类似恺撒通常把军队列为三线:第一军团的四个大队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各三个大队,第三线是对敌人正面和侧翼进行决定性机动以及击退敌人决定性突击的总预备队。
  此外,罗马人除军团之外,还有辅助大队。辅助大队的规模,训练和装备低于正规野战军团,主要由轻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组成。
  6 军事制度
  秦人征兵,罗马职业
  ●秦军士兵大都是短期服役,战斗力逊色于古罗马的职业军人。但罗马将领流动性高,秦军则占有优势。
  从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罗马军团的主力就是职业军人。罗马公民从入伍开始到成为士兵,要经过大约3年的严格训练。奥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成为内战的最后胜利者,便着手改革,完成了征兵制向募兵制的转化。罗马军队走上常备职业化的道路。到公元前25年,奥古斯都仍保留了28个军团。在随后200多年内,整个帝国的军团总数一直浮动在这个数字左右。
  每个军团分为10个营,5500人左右。普通士兵在其服役的20余年中一般只能呆在一个军团内。这保证士兵充分掌握武器的使用,并成长为熟练的老兵。
  秦国则不是这样。袁仲一指出,秦军除了有一支固定的中央军外,还实行征兵制。有战事时,从郡县中调兵。所以,秦时的兵制是以全民皆兵为基础,军队的主力为服兵役的农民,少量的职业军队,其职业化程度跟罗马军团也不能相比。黄章晋指出,由于中国奉行战时为兵,闲时务农,中国的士兵都是短期服役,这种非职业化,使得秦军对新战术、新技术的掌握相对迟钝。不过就将帅来说,秦军或许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罗马军队指挥官流动性很高,军官两年一换,一般刚打完一仗就换指挥。相比之下,中国的将官则是长期职业。
  7 战斗经验
  秦并六国,罗马远征
  ●罗马军队和各种文明的军队都曾经打过。而秦军则只与“山东六国”和匈奴打过,经验相对单薄。
  罗马军团采取大规模方阵、兵团式作战。各军团一般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阵型。在战线的最前方,是由轻步兵构成的散兵线,而两翼则由军团骑兵负责防守。这支军队在其几百年成长和完善过程中,同各种文明的军队频繁交锋。比如在东征马其顿时,罗马人面对的是马其顿方阵。马略迎击条顿人和森布里人,凯撒北上进攻高卢,罗马军团以没有数量上的优势,而夺取了战争胜利。这些都为罗马军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相比之下,秦军所遭遇的敌手则相对简单。秦军最大的作战经验是灭六国、与匈奴之战。袁仲一指出秦军所遭遇的敌人并没有罗马军团那样多样。不过,秦军作战并非仅使用单一兵种、阵法,而是常用多兵种、多单元、多手段、多样战术的合成阵法击敌。
  从出土的秦兵马俑来看,1号俑坑为“右军”,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2号俑坑为“左军”,是一个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形阵;3号坑的陶俑做仪卫式的夹道排列,是统帅1、2号坑军队的指挥部。作战时,则使用左、中、右这三军阵作战方式,这是古代中国军队自商周以来就形成的一个基本的传统战法
  汉朝与古罗马:
  汉朝的行政管理, 官僚机构, 选人任材, 贤能者居之, 政绩考核等都比罗马帝国先进2000年. 中国汉代在科学技术[/b]方面, 发明创造超越罗马帝国.人文方面, 中国汉朝也超越罗马帝国. 中国有太史令, 忠实记载历史, 就算皇帝杀头, 也要忠实记载, 要子孙后代, 以史为监. 现在的罗马史, 都是一些少得可怜的不完整记载, 传说, 东拼西凑, 向后推演, 编制出来. 中国汉朝的国土面积, 人口都大于罗马帝国. 中国的人口是靠发展自己的农业技术, 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 自我衍生, 有史书详细记载. 而罗马的人口, 现代史家只靠估计. 罗马的人口结构, 大多是征服得来的奴隶. 罗马人建筑国家大工程, 驱使从战场上捉回来俘虏奴工. 而中国的国家大工程, 向民间征抽劳役, 每户男丁三抽一, 五抽二, 服役一两年的方法, 劳役有薪酬. 在海外有历史爱好者, 狂热于古代战争的游戏人, 假设把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搬为邻近, 让全盛的罗马身和全盛的汉, 打上一场生死存亡大仗. 结果认为中国胜罗马者占了多数. 他们大多是外国人. 他们把罗马兵团和中国汉军作了比较: 武器方面, 汉朝已使用钢制兵器, 而罗马只会铜制兵器. 罗马依赖方阵步兵, 汉朝多骑兵, 罗马机动性不敌汉军铁骑. 远程武器, 罗马靠标枪, 投射距离远不及汉军骑兵的弩和连弩. 罗马士兵的铜甲与木盾, 配铜剑铜枪, 根本抵挡不住机动汉军, 远距钢箭射击. 如比阵法, 罗马兵团只会生硬死板的方阵, 中国的兵法哲学, 水无常态, 兵无常势, 因地制宜, 风火雷雨都可以利用. 所以, 如果罗马兵团遇上汉朝军队, 罗马兵团被动, 很可能是一败涂地. 简单结论: 罗马人口土地, 不及汉朝. 罗马政府架构, 不及汉朝. 罗马科技成就, 不及汉朝. 罗马仁道文明, 不及汉朝. 罗马军事谋略, 不及汉朝. 汉朝大胜罗马. 这个问题常有人争论,没有定论,个人觉得也无法定论.在这说说个人看法: 经济总量方面,按购买力取1世纪时的质估算,中国>罗马.当时中国仅次于印度,罗马帝国第三. 经济构成方面,罗马>中国.罗马商业经济要发达于中国. 人口方面,罗马没确切统计,中国是按户而非人算.不好对比. 军事方面,讨论的最多的话题,不过都是空谈.没试过谁知道.不过我觉得如果把中国和罗马拉近打场全面战争应该是中国赢,因为在国力动员和资源调度的能力上中国远高于罗马. 行政效率中国高于罗马(中国皇帝对国家的统治主要靠完善的官僚体系,而罗马皇帝对国家的统治得看他的军队,而且元老院长期和皇帝权利重叠) 国家稳定中国高于罗马(中国民族单一信仰单一不说,国家政权的地位是牢固的,皇帝的权威是神圣的. 而罗马,民族多样,在君士坛丁之前也信仰各异.国家政权也不稳固,皇帝的权利和元老院的权利长期重叠.皇帝权威也不稳定.其实在罗马帝国400多年历史中的近300年里,皇帝的权利是没有法律的保障的.法律上罗马还是个共和国,国家的权力归于元老院,皇帝知不过是个有着大权和奥古斯都/凯撒头衔的军阀而已.因此我也觉得罗马皇帝 奥古斯都/凯撒这个称谓应该翻译成大将军之类的最合适,或至少在代克里先之前这样翻译) 社会创造力,我觉得罗马应该比中国高,这里是之多方面的创造,不光只技术等方面.因为罗马社会更多元和活跃,而中国则相对单一和死板. 说了那么多最后还是没有比出来.....如果真要下结论的话,我选中国,理由很简单.成王败寇,在4-5世界危机中,中国倒下了又爬了起来,正统罗马却倒下再没爬起来. (网上对中国与古罗马的评论有很多,你可以去搜一下,我这些也是转载来的

历史问题

4. 历史问题

  杰佛逊·汉弥尔顿·戴维斯(JeffersonHamiltonDavis,1808年6月3日-1889年12月6日),美国军人、政治家,因于美国内战期间担任美利坚联盟国首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而知名。戴维斯于内战之前历事密西西比州议会、合众国众议院及参议院。他于美墨战争中以军事志愿团上校的身份领军作战,其后于法兰克·皮尔斯总统在任期间加入内阁,担任战争部长(UnitedStatesSecretaryofWar,战争部即国防部之前身)。
  戴维斯出生于肯塔基州基督郡(ChristianCounty)中的一个农场中,邻近与陶德郡(ToddCounty)的郡界。其出生地现为州立杰佛逊戴维斯历史古迹(JeffersonDavisStateHistoricSite)。 戴维斯为山缪·艾摩瑞·戴维斯(SamuelEmoryDavis)与其妻珍(Jane)所生十个子女中排名最末者。其家族于美国历史中源远流长。戴维斯的祖父自威尔士移民美国,曾居住于维吉尼亚州与马里兰州,担任公职人员。其父与其叔伯于美国独立战争中曾加入大陆军团(ContinentalArmy),与乔治亚骑兵作战,并于萨瓦那之围(SiegeofSavannah)时担任步兵军官。其兄长亦曾入伍服役。于1812年战争(Warof1812)中,他有三名哥哥与英军作战,其中两名为隶属安德鲁·杰克森麾下,因于纽奥良之役(BattleofNewOrleans)中作战英勇而获杰克森本人表扬。
  
  戴维斯幼时,全家曾迁移数次。1811年搬至路易西安那州的圣玛利教区(St.MaryParish),1812年至密西西比州的威尔金森郡(WilkinsonCounty)。1813年戴维斯开始与其姐玛丽一同至离家一哩,一间木屋中的学校上学。两年后,戴维斯入学位于圣罗斯大教区(St.RosePriory)的圣汤玛斯阿肯纳斯(SaintThomasAquinas)天主教学校,该校由肯塔基州华盛顿郡的多明我教派(DominicanOrder)所管理,戴维斯当时为校内唯一新教徒学生。
  1818年,戴维斯入学位于密西西比州华盛顿的杰佛逊学院(JeffersonCollege)。1821年,入学位于肯塔基州勒星顿的传习凡尼亚大学(TransylvaniaUniversity)。1824年,戴维斯进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完成四年的军校生学业,于1828年六月毕业后受任少尉。
  戴维斯奉调至美国第一步兵团,驻扎于克劳福特(FortCrawford)堡。他的第一个任务是于红杉河(RedCedarRiver)沿岸监督伐木以修补并扩充碉堡。过后,于同年重分发至威斯康辛州的温尼巴构堡(FortWinnebago)。1831年,他在监造及监管当地黄河(YellowRiver)边的锯木厂时染上肺炎,致须回到克劳福特堡。
  戴维斯次年奉调至伊利诺州的嘉连那(Galena),带兵驱逐印地安人土地上的矿工。其首次作战任务为黑隼战争(BlackHawkWar)期间,其后受赞崔利·泰勒(ZacharyTaylor)上校之命,押送黑隼本人至杰佛逊营(JeffersonBarracks)入狱。据传黑隼酋长因途中受宽待而喜欢戴维斯。其间另一个任务为阻挡矿工们非法越界进入今为艾奥瓦州之地。
  1833年,戴维斯升任美国第一骑兵团(U.S.1stCavalryRegiment)中尉,并担任团部参谋。1834年,奉调至吉布森堡。差不多这个时候,戴维斯与泰勒上校的16岁女儿莎拉·娜克斯·泰勒(SarahKnoxTaylor)陷入热恋。由于女方父亲并不赞同这一段恋情,戴维斯遂辞职而与泰勒小姐在她阿姨邻近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Kentucky)的家中结婚。
  政治经历
  
  这段婚姻为时短暂,新婚夫妇两人都染上疟疾,戴维斯的夫人婚后三月逝于戴维斯姐姐位于路易西安那的住所中。戴维斯幸得康复,远航至古巴哈瓦那,后至纽约市。1836年,他退隐至密西西比州华伦郡(WarrenCounty)的棘原农场(BrierfieldPlantation)。 其后数年,生活平静。戴维斯于棘原监产棉花,并研读政治学。1843年,他决定学以致用,投身政界。他以民主党籍的身份参选密西西比州众议员,于选举日与竞选对手席尔金·史密斯·普兰提斯(SeargentSmithPrentiss)进行辩论。然而戴维斯的努力并未成功,因而落选。次年,他周游密西西比州,在184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为詹姆斯·波尔克(JamesK.Polk)与乔治·达拉斯(GeorgeM.Dallas)助选。
  1844年戴维斯首次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当选美国联邦众议员。次年3月4日就职。
  他于1845年2月26日与名媛瓦琳娜·豪威尔(VarinaHowell)再婚。
  军职经历
  
  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戴维斯赞同此战,明白美国有机会取得密苏里协议(MissouriCompromise)界线以南一大片土地。他于当年六月辞去议员职务,组织军事志愿团─密西西比步枪兵─自任上校,于6月21日自纽奥良开拔,航向德州海岸。 同年九月,他参与成功合围墨西哥的蒙特利(Monterrey)。1847年2月22日于布耶那维斯达战役(BattleofBuenaVista)中,因奋勇作战致腿部中弹。据称作战司令赞崔利·泰勒将军因赏识其勇敢积极,赞道:‘先生,我女儿的判断力要比我的好。’
  詹姆斯·波克总统后任命他为陆军准将,统率民兵旅,但遭拒绝。戴维斯认为,依美国宪法规定,任命军官的人事权在各州,而非总统。
  为表彰其战功,密西西比州长委任戴维斯递补杰西·史匹特(JesseSpeight)的联邦参议员任期。且史密斯森研究中心(SmithsonianInstitution)于1847年12月底委任他为董事。
  回归政界
  
  参议院任戴维斯为军事委员会(CommitteeonMilitaryAffairs)主席。他于任期届满后又由密西西比州议会依当时宪法规定选回同一职位。不到一年后,1851年九月,他又因反对1850年协议(Compromiseof1850),从事密西西比州长选举而辞职。戴维斯以999票之差败于亨利·史都华·富特(HenryStuartFoote),未赢得这记政治赌注。 离开公职后,戴维斯继续从事政治活动。1852年1月,他参与密西西比杰克森举行的州权会议。在1852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数州,他为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Pierce)与威廉·金(WilliamR.King)在南部数州助选。
  皮尔斯胜选后任命戴维斯为战争部长。在其任期中,戴维斯提交国会四份年度报告(每年十二月提交)与一份详尽的美洲贯洲铁路提案报告书(1855年2月22日提交)。皮尔斯于1857年即将任满时未获民主党提名,民主党转提名詹姆斯·布坎南。戴维斯的职务与皮尔斯的任期同进退,故转投入参议员选举,并于1857年3月4日胜选。
  他的参议员新任期因一场几乎使他失去左眼的重病而中断。名义上的戴维斯议员1858年整个夏天都在缅因州波特兰静养。当年7月4日,他在一艘停靠近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船上发表反对脱离联邦份子的演说。他其后又于10月11日在波士顿的凡尼尔大厅(FaneuilHall)敦促保障联邦之存续,并于不久之后回到参议院任职。
  1860年2月2日,联邦分离主义者于南方的喧嚣震天价响。戴维斯提出六项解决方案以凝聚维护州权的相关意见,并稳住自己对该争议的立场。11月,反对奴隶制度的亚伯拉罕·林肯于赢得总统大选,南卡罗莱那州因而宣布脱离联邦。
  戴维斯虽于政策上反对脱离联邦,但于1861年1月10日作实质上的支持。当年1月21日,戴维斯宣布密西西比脱离联邦,并于发表告别演说后辞去参议员职务。
  领导联盟国
  
  戴维斯于辞职后四天,受委任为密西西比部队少将。1861年2月9日,在阿拉巴马蒙哥马利所举行的制宪会议中提名其为美利坚联盟国临时总统,他于2月18日就职。戴维斯于密西西比州议会中曾主张反对脱离联邦,但在遭多数议员反对后让步。 他随即委任成立和平委员会(PeaceCommission)以解决与联邦(美利坚合众国)的分歧。然而戴维斯并不仅仰望于和平解决,他同时任命毕瑞嘉(P.G.T.Beauregard)将军统率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Charleston)一带的联盟国军。联盟国政府于1861年五月迁移至维吉尼亚州里士满市,戴维斯一家人以当地的自宅为美利坚联盟国官邸(今为联盟国纪念馆(MuseumoftheConfederacy))。
  戴维斯于1861年11月6日获选为任期六年的美利坚联盟国总统。他前此未曾任满任何公职,而在总统一职上最终亦未能例外。戴维斯于1862年2月22日就职,于6月1日任命罗伯特·李将军指挥北维吉尼亚军团,即美利坚联盟国部队于东线战场上的主力。同年12月,他至联盟国西部检阅联盟国军。
  1863年八月,戴维斯驳回李将军于盖茨堡之役战败后提出的辞呈。1864年,由于战局每下愈况,他巡行佐治亚州以鼓舞士气。
  戴维斯对联盟国的军事指挥曾受批评。直到战争末期任命陆军统帅前,此职务基本上由戴维斯亲自署理。李将军于1865年1月31日受命此职,但已为时过晚,李将军已无从建立或可致胜的全面战略(Grandstrategy)。戴维斯本人须为齐头平等式地防御南方每寸土地的战略负责。此战略稀释南方有限的资源,并致使联盟国在面临联邦各军共同对西线战场的心脏地带作战略性穿刺时,抵御脆弱。戴维斯还有其他糟糕的战略选择,例如,两次于西线部队于密西西比河丧师失地的紧要关头,允许李将军攻略北方。他在节制与管理战场诸将上亦有缺失,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迟迟不肯撤换自己的朋友,不适任的布瑞克斯顿·布瑞格(BraxtonBragg);在遭受重大挫败并丧失属下的信任后,戴维斯将谨慎但干练的约瑟夫·强斯顿(JosephE.Johnston)解职,而换上鲁莽的约翰·贝尔·胡德(JohnBellHood),导致亚特兰大陷敌,最后甚至丧失一整个军团。
  1865年4月3日,尤里西斯·格兰特麾下的联邦军着手攻下里奇蒙前,戴维斯与联盟国内阁经里奇蒙─丹维尔线铁路,逃向维吉尼亚的丹维尔市。被围困的全体行政部门停留在威廉·舒世林(WilliamT.Sutherlin)少校家中。戴维斯于该处最后一次以美利坚联盟国总统的身份发布公告。逃向丹维尔市后六天,戴维斯于到达北卡罗莱那州的葛林勃洛(Greensboro)。4月16日,他在密西西比州的摩利丹市(Meridian)获得喘息机会,但于5月10日在佐治亚州的尔文村(Irwinville)与邮政署长约翰·辛尼格·雷根(JohnHenningerReagan)以及前德州州长佛兰西斯·路勃克(FrancisR.Lubbock)一同被捕获。

5. 历史问题

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经济比较北方而言尚处于落后状况。
1 地理因素,江南地区河网密布,土壤黏重,雨水较多,对于早期的发展水平,无法开发。
2 人口因素,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得不到开发,
3 政治因素,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一直处于中原地区,江南往往被称为蛮夷之地,
答:(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经济状况从之前的未得到充分开发,处于落后状态到繁荣发展的变化。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出现了人口迁徙,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发达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充分开发,
答:(3)江南地区的开发使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历史问题

6. 历史问题

说明汉字很早就出现并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汉字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载体的作用。

7. 历史问题

1中说的是秦朝末代的n多现象,造成导致秦朝灭亡。

2则把问题都是从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导致

3汉朝认为,秦朝灭亡时没有分封诸侯的原因。

显然,材料三是不对的!

材料1和2,基本说出了本质!

历史问题

8. 历史问题

(1)唐代时, 唐都长安经济繁荣跃居世界一流大都市.史实:(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lěi),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唐朝的GDP在当时的世界为348亿美元,占世界GDP比重:58%)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

(2)唐代出现盛事的原因以及表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