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金分红选择那种分红方式合理

2024-05-15

1. 现在基金分红选择那种分红方式合理

基金分红方式选哪种好

现在基金分红选择那种分红方式合理

2. 在分红前购买基金好,还是分红后购买基金好?

  怎样把握基金购买时机
  现在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在低位建仓,在高位卖出,这样说起来简单,但除非是很专业的投资者,否则普通人很难知道哪是高点,那是低点。那么什么时候购入基金的时间最佳?
  问理财首席分析师王子涵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关注: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分析。股票型基金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行情决定了基金未来的投资收益。在股市向大牛市过渡的情况下,任何时候买入都不算错过时机,买涨买跌都赚钱。但在目前股市刚刚回暖,并且短期震荡的情况下,想买基金就要看准时机,见机行事了。按照未知价的原则,在交易时间内买入的基金是以收盘后公布的基金净值来计算。所以,如果想买基金的话,股市连续阴跌或某天股市大跌,基金净值跌幅较大,这时是买基金的良好时机。
  同时,买基金一般不要上午操作,应尽量在下午收盘前那段时间再作出操作决定。因为目前股市当天的波动很大,开盘时大跌,而收盘前十几分钟可能会迅速拉升,早买基金可能会变成错误操作。当然你最好使用网上银行或基金公司的网上直销系统进行操作。网上操作可以一边看股市走势,一边进行基金买卖,可以更方便、更灵活、更快捷地捕捉基金买卖时机。
  投资基金的理想状况是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这种状况在投资活动中很难达到,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无限接近的。一般来说,成本控制要简单一些,因为许多基金公司一般会在特定时间举办优惠活动,比如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基金可享受申购费率优惠,投资者选择这样的时机购买可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提高收益空间。
  除此之外,问理财首席分析师王子涵要特别提醒的是,追逐热门基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中国股市板块轮动、热点转换的特征比较明显。基金经理如果较好地踏准阶段行情的节奏就能名噪一时,但其投资风格、资产规模、行业分布可能难以适应下一行情热点的转换。投资者很难提前预知行情拐点,也许在基金收益很高的时候买进,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卖出。倾囊买进热门基金会增加组合的进攻性,增大投资的风险。真正值得购买的基金应该是应该具有可持续性的业绩,这类基金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能保持在同类基金的前三分之一。
  买基金是分红前好,还是分红后好?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想买的基金要分红了,是分红前买更好还是分红后呢?
  很多人认为分红是好事,便积极买入,然后过几天分红下来以为自己赚到了。但是实际上,因为申购基金需要费用,刚交了申购费,把现金变成基金,结果没几天,基金还没什么涨,又因为分红把基金变成了现金,这样等于是白白损失了申购费。
  问理财首席分析师王子涵提醒,基金分红的实质,是将基金资产的一部分分配给基金持有人,那么在分红之后,基金单位净值就会下降。这时再买的话,因为基金净值降低,可以买到比分红前更多份额。
  而且基金分红的话,为了提供分红所需资金,基金经理就不得不卖掉相当数量的股票,当大规模的申购资金进来以后,基金经理就要重新开始建仓,这种建仓一般都要有一段时间,无论市场处于何种阶段,基金经理都要进行建仓。一般来说,处于建仓期的基金表现都不好,这样,分红后基金业绩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对于分红前申购的基金来说,这段时间基金就无法赢利,很不划算。因此问理财首席分析师王子涵建议问理财粉最好在基金分红后,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基金净值不在下跌时申购。(

3. 基金的分红直接转再投资是什么?

基金有两种分红方式,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红利再投资,就是把分红款直接转化为基金份额,使得基金份额总量增加。
现金分红是分红款直接回到银行卡中,不继续进行投资。

分红再投资时,计算份额所用到的净值是分红后净值。
基金分红会导致基金净值下跌,另外分红日当天的市场波动也会对净值产生影响。

比如:一只基金1.2元,每1份分红0.2元,分红后净值应该是1.0元,当天市场波动,导致该基金上涨1%,则净值最终是1.01元。如果有该基金份额10000份,所得分红为10000*0.2=2000元,则红利再投资的份额为2000/1.01=1980.2份,总份额就是11980.2份。

基金的分红直接转再投资是什么?

4. 基金分红

  1、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形式派发给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一次。
  2、分红并不是越多越好,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分红方式。基金分红并不是衡量基金业绩的最大标准,衡量基金业绩的最大标准是基金净值的增长,而分红只不过是基金净值增长的兑现而已。
  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如果想实现收益,通过赎回一部分基金单位同样可以达到现金分红的效果;因此,基金分红与否以及分红次数的多寡并不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产生明显的影响。至于封闭式基金,由于基金单位价格与基金净值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通过卖出基金单位来实现基金收益,有时候是不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分红就成为实现基金收益惟一可靠的方式。投资者在选择封闭式基金时,应更多地考虑分红的因素。
  3、按有关规定,基金分红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
  一是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
  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三是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能进行分配。
  4、基金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再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若投资者未指定分红方式,则默认收益分配方式为现金分红。投资者可以在权益登记日之前去您购买基金的机构处进行分红方式的修改。
  例如,持有一基金10万份,现每基金份额分红0.05元:假设选择现金分红方式,那么基民可以得到0.5万元的现金红利;假设选择红利再投资,分红基准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25元,那么,基民就可以分到5000元÷1.25元/份=4000份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就变为10.4万份。由于基金总资产因分红减少,所以在分红后基金净值降低。
  开放式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但基民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基金行情的变化自主更改。
  更改分红方式时,代销客户需持本人身份证和证券卡去原先购买基金的代销机构修改;直销的客户可通过基金公司网站或电话交易系统自行修改。

5. 请问购买基金要达到什么条件,年底才能分红?

每只基金不一样的,有的基金根本不分红的,有的基金每年甚至每月都分红。但是其实分红只是把属于你账户的钱从你的基金账户返回到你卡上而已,总资产并没有变化哦。比如上投双息平衡今年10月份分红,每10份派息0.26元,但是同时基金的净值将降低0.0026元,等于你的净资产没有变化。所有基金分红多或分红少并不能决定基金的好坏,相反,分红过多不利于投资。比如你投资10万元买某基金,申购费率是1.5%,申购手续费是1500元,实际申购金额只有98500元;结果买了没几天基金就分红了,假设分红比率是10%(比如净值是2元,每10份派息0.2元),那么会给你分红大约9850元,如果是现金分红,这部分钱就打回你的账户,相当于你这9850元啥都没干就给基金公司交了150元的申购费。以上当然是大致的假设,但实际上的确是这样,尤其是申购不久就现金分红的,等于白送基金公司1.5%的申购费了

请问购买基金要达到什么条件,年底才能分红?

6. 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折算成基金份额的形式派发给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份额净值的一部分。
  基金的分红方式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在大部分基金网站购买基金,默认的分红模式为“现金分红”。1所谓现金分红,就是直接将红利现金打到投资者的帐户上,而且不用支付赎回费。若您的投资期限不长,且当前市场环境较为震荡时,选择现金分红方式比较合适;2所谓红利再投资,就是将所分得的现金红利再投资该基金,即俗称的“利滚利”,这样做既可免掉再投资的申购费,而且再投资所获得的基金份额还可以享受下次分红。如果投资期限较长,选择红利转投的方式比较合适。
  基金分红的原因除了基金合同中有所规定之外,实际上,基金分红或分拆,都是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之一。是为迎合投资者的心理而设计的。因为,普通投资者总是认为净值较低的基金增值潜力会更大一些,对净值较大的基金总是有些敬而远之的感觉。
  此外,基金分红还有其他因素。如:基金经理为了规避短期市场风险,通过分红来返还部分收益;或者是基金经理为了“船小好调头”,更好地进行投资操作,通过分红来降低基金规模等。

7. 最近基金分红好🔥啊,请问如何查基金分红?

你好,基金分红可以直接到基金公司网站查看哦,进入基金网站然后输入该基金名称或代码直接查看,里面会有关于该基金的分红情况,包括分红额度及时间等。另外基金分红时间等都会在基金网站进行公示,留心相关信息都可以直接看到哦。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望采纳,多谢!

最近基金分红好🔥啊,请问如何查基金分红?

8. 现在基金分红是不是免税收入

1、基金分红是免税收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财税字〔1998〕55号《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基金向投资者分配的基金收益,暂免征收所得税。

2、概念简介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